定 价: 48.0 元
著 译 者: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01
版 次: 第二版
书号: 15112·17711
页 数: 316
开 本: 32开
装 帧: 平装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有: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 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 特殊岩土;7 地下水;8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 勘探和取样;10 原位测试;11 室内试验;12 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 现场检验和监测;14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本书适用于相关专业人员。
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 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 特殊岩土;7 地下水;8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 勘探和取样;10 原位测试;11 室内试验;12 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 现场检验和监测;14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附录A 岩土分类和鉴定;附录B 圆锥动力触控锤击数修正;附录C 泥石流的工程分类;附录D 膨胀土初判方法;附录E 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附录F 取土器技术标准;附录G 场地环境类型;附录H 规范用词说明。条文说明。
坦白讲,当我第一次拿到《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觉得可能就是一本枯燥的条文集。然而,事实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概念到具体操作,再到成果的应用,层层递进,非常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书中对一些重要的勘察参数的定义和取值范围,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这对于保证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常见地质问题的分析,例如地下水的影响、土体变形的预测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供了相应的勘察和评价方法。这使得我在面对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时,能够有章可循,不再感到束手无策。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是一本规范,更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科学的岩土工程勘察思维,提升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评分不得不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著作。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力求用最清晰、最简洁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岩土工程勘察原理和技术要求。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书中大量引用了实际工程中的案例,这些生动的实例让我能够更容易地理解规范条文的实际应用场景,也让我看到了规范在指导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此外,书中对于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考虑也贯穿其中,提醒我们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不仅要关注技术的可行性,还要重视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人员的安全保障。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让我觉得学习岩土工程勘察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乐趣和成就感。
评分这本《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在我心中,就像一本武功秘籍,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书中对于各种复杂地质条件的勘察策略,例如在软土、膨胀土、边坡等区域的勘察重点和难点,都给出了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它教会我如何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最合适的勘察方法,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分析和成果评价,以及如何在报告中清晰、准确地表达勘察结果。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技术指标的解释,比如关于土的分类、强度指标的确定方法,以及动力特性参数的测试与分析等,这些都让我对岩土工程的力学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感觉自己解决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信心也更加足了。
评分这本《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就像一位严谨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在岩土工程的广阔领域中前行。书中对于勘察的各个环节,从前期的数据收集、现场踏勘,到具体的钻探、取样、室内试验,再到最后的成果报告编制,都进行了详尽而清晰的阐述。特别是对于各种勘察方法的选择原则、操作规程以及质量控制的要求,书中给出了非常具体和可操作的指导,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步的逻辑和重要性。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通过大量的图表、案例分析,以及对各项技术指标的深入解读,帮助我理解规范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工程实践的考量。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更是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消化,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每次翻开这本书,都能发现新的亮点,感受到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高度的实用价值。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系统性和前瞻性。书中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整个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从项目的启动阶段,到设计、施工,直至后期运营,都提出了相应的勘察要求和技术标准。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勘察方法,还融入了一些较新的技术理念和勘察手段,例如在某些特殊地质条件下,对一些新兴的勘探技术在规范中的应用边界和适用性进行了探讨,这让我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未来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书中对于勘察成果的表达方式和数据处理方法也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这对于保证勘察成果的统一性和可比性至关重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在岩土工程勘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上都有了质的提升,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这个领域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