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牛虻
作者:伏尼契
定价:20.00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1月1日)
外文书名:The Gadfly
丛书名:世界文学名著
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531726715
《牛虻(全译本)》由伏尼契所著,是作者受到当时身边革命者的献身精神的激励而写成的。他,牛虻——一个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愿被命运折磨。他深爱过两个人——清高美丽、青梅竹马的姑娘琼玛,以及生父蒙泰尼里,但后来的他一生都没有再给机会让他们来爱自己。他的内心承受了苦行僧似炼狱般的折磨。《牛虻(全译本)》是一部好书,内容富于教育意义,语言风格别具特色。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二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三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尾声
“我不想去吃晚饭了,朱莉娅。请原谅,我要回房里去。”
“你的斋戒也斋过头了,我的孩子。”托玛斯说道,“再这样下去,你肯定会闹出毛病的。”
“噢,不会的!晚安。”
在走廊里亚瑟碰见一个使女,就吩咐她明天早晨六点钟敲门唤醒他。
“少爷是要去教堂吗?”
“是的。晚安,特丽萨。”
他走进自己的房间。那原是他母亲的卧室,与窗子相对的那个壁龛,在她缠绵病榻期间,被改装成了一个祈祷室,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带着黑色的底座立在了圣坛的中间,坛前挂着一盏古罗马式的小吊灯。她就是在这个房间里辞世的。她的相片挂在卧榻一侧的墙壁上,桌子上放着一只瓷钵,那是她的遗物,里面插着一大束她喜爱的紫罗兰。今日恰逢她逝世周年祭日,那些意大利仆人并没有忘记她。
他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包裹,里面装着一帧精心镶嵌了镜框的画像。这是蒙泰尼里的一张蜡笔肖像画,前几天才从罗马寄来的。他正准备打开这件宝贝似的包裹时,朱莉娅的仆人端着一个盛有甜点的托盘进来了。在新女主人来之前照料格拉迪丝的厨娘做了一些小吃,她认为她的小主人或许在不违犯教规的情况下会吃这些小吃。亚瑟没有什么食欲,仅仅拿了一块面包。那个仆人是吉本斯的侄子,刚刚从英国回来,在他拿走托盘时,很有深意地笑了笑,他虽新来乍到,却已经在佣人厅堂里与新教徒混成一伙了。
亚瑟进入小祈祷室,双膝跪在十字架前,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以适于祈祷和默念。但他发现这很难办到。正如托玛斯说的那样,他执行四旬斋戒过于严格了。他好像喝了烈性酒一样,阵阵轻微的快意从背上贯穿下去,那只十字架在他眼前的一团云雾中飘荡。经过了长时间机械地重复祈祷之后,他机械地背诵经文,收回随意驰骋的思绪,专心致志地考虑赎罪的玄妙。终于,纯粹的体力疲劳抑制了神经的燥热,使他脱离了一切焦虑不安,他在宁静平和的心情下躺到床上,进入梦乡,终于摆脱了狂乱纷扰的思想。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 1864—1960),1864年生于爱尔兰科克市,1960年7月27日死于纽约。伏尼契原姓蒲尔,父亲乔治·薄尔是个数学家。她早年丧父,随母由爱尔兰迁居伦敦。1882年,她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其间还曾在柏林大学听讲斯拉夫学课程。伏尼契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其中有小说《杰克·雷蒙》(1901),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奥利芙·雷瑟姆》(1904),叙述“牛虻”离家出走后13年的经历的小说《中断了的友谊》(1910)。这些小说都愤怒地揭发了教会中某些人的丑恶面貌。伏尼契晚年迁居美国纽约,苏联文学界人士曾到她纽约的寓所访问,并为她放映根据小说《牛虻》改编的电影。1960年,女作家伏尼契死于纽约寓所。
可以看看
评分包装很精美。
评分一点开胶,就是封面的位置
评分可以看看
评分可以看看
评分可以看看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不错,正版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