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3.0:移动互联时代的银行转型之道(新版) | ||
| 定价 | 98.00 |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6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澳)布莱特.金(Brett King) | |
| 装帧 | 精装 | |
| 页数 | 356 | |
| 字数 | 363000 | |
| ISBN编码 | 9787559602602 | |
这是一本关于银行未来与银行创新的圣经。谁能根据书中提出的建议率先采取行动,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领先一步乃至傲视群雄!
编辑推荐
★《银行2.0》席卷全球金融业,横扫美、英等七国*十大畅销书榜
《银行3.0》上市两周即位居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银行类畅销书榜首
★美国银行业协会杂志、《亚洲银行家》主席、金融服务俱乐部主席、阿联酋NBD银行执行副总裁、澳大利亚会计师公会会长等联袂推荐
★2012年美国银行年度创新人物、世界*无卡移动银行创始人布莱特?金,告诉你如何在急剧变化中拥有未来!
★再不行动,你就会成为下一个牺牲者
布莱特·金(Brett King),畅销书作家、演讲家、未来学家,全球*金融机构资深顾问,国际金融管理学会创立者,世界上*一家无卡移动银行Movenbank(Finovate2013年年度伦敦“*佳展示”)的创始人兼CEO。被评为2012年美国银行年度创新人物,系2013年银行创新“十大*酷品牌”中的*一一位个人。亚洲卓越零售银行家奖、GSMA全球移动奖、中东商业成就奖国际评委。他还是广播节目“打破银行”的主持人,并定期为赫芬顿邮报、BBC、互联网创新撰稿,被经济学人、TEDx、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银行家、彭博社、BBC、福克斯新闻、洛杉矶时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作为行业的思想领袖,布莱特·金是理财、客户体验、零售渠道分销战略等方面公认的专家。曾领导法国*大广告与传播集团阳狮集团
我对书中关于“数据”的阐述印象非常深刻。作者将数据视为银行转型中的“新石油”,但又不仅仅止于此,他更强调的是如何“炼化”和“使用”这些数据。书中有大量的篇幅在讲如何构建有效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体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去预测客户行为、优化产品设计、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尤其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宏观的战略层面,而是给出了许多非常具体的操作建议。比如,在“客户画像”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整合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交易记录、APP使用行为、社交媒体互动等),从而构建出立体、动态的客户画像,并根据画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对于我这种希望将数据转化为实际业务价值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宝藏。书中还提到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最大化数据价值,这些都触及了当前银行业面临的现实困境,并且给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整体来说,这本书在数据应用方面,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非常值得细读。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21省包邮 银行3.0:移动互联时代的银行转型之道(新版)金融投资经济管理财务金融书籍》,我最近刚好读完,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对“人”的关注。虽然是讲银行转型,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银行从业者和客户的理解。在描述移动互联对银行业务的冲击时,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强调技术如何改变一切,而是花了很大的篇幅去分析不同年龄层、不同需求的用户在使用银行服务时的心理变化和行为习惯。比如,对于老年客户,书里详细探讨了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保留人性化服务,如何通过培训和引导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而不是被遗弃。再比如,作者在分析年轻人使用手机银行的习惯时,也深入剖析了他们对个性化、社交化、游戏化元素的偏好,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以人为本的视角,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和战略指南,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理解和连接人的思考。它让我意识到,再先进的技术,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人,理解人的需求、心理和行为模式,才是银行转型成功的关键。作者的文字没有冰冷的理论堆砌,更多的是生动的案例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分析,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和共鸣。
评分这本书在探讨“生态”建设时,展现出了非常宏大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作者认为,在移动互联时代,银行不再是孤立的金融服务提供者,而是需要融入更广阔的数字生态系统。书中详细阐述了银行如何通过开放API、平台化运作等方式,与其他科技公司、生活服务平台、甚至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圈。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场景金融”时提出的观点,他认为银行应该主动去触达用户的生活和工作场景,而不是被动等待用户来银行。比如,在购房、购车、教育、医疗等高频消费场景中,银行可以提供无缝对接的金融解决方案,从而增加用户粘性,拓展业务边界。这种从“产品为中心”转向“场景为中心”的思维转变,是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作者还探讨了如何通过股权投资、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快速有效地融入和影响外部生态,这些都为传统银行的转型提供了可行的路径。读完这部分,我感觉传统银行在未来并非一定会落后,关键在于能否拥抱变化,积极构建自己的生态位。
评分这本书在“组织变革”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讨论,对我触动很大。作者清晰地指出了,银行的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他详细分析了传统银行在官僚化、部门墙、以及风险厌恶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如何构建更敏捷、更开放、更具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的建议。比如,书中提到了推行敏捷开发模式、建立跨部门协作团队、以及鼓励容错和试错的文化氛围。在人才培养方面,作者强调了吸引和留住数字化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进、以及构建激励机制等方式,打造一支能够适应移动互联时代需求的新型银行人才队伍。他特别指出,未来的银行需要的是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具备创新思维和客户导向意识的领导者。这本书让我明白,再好的战略和技术,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组织和人才,也无法真正落地。作者的观点非常有实践指导意义,让我在思考银行转型时,不再局限于技术和业务层面,而是更加关注“人”和“组织”这个更根本的问题。
评分我对书中关于“技术”的阐述,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各种新兴技术名词,而是深入剖析了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如何真正赋能银行业务。作者在介绍人工智能时,不仅讲了智能客服、智能风控,还探讨了AI在个性化推荐、产品定价、甚至战略决策方面的应用潜力。他没有夸大技术的神奇作用,而是脚踏实地地分析了技术落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比如数据质量、模型可解释性、以及与现有系统的集成问题。在区块链方面,书中也给出了不少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数字存证等方面的实践,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探讨技术转型时,非常强调“人”与“技术”的协同作用。他认为,技术的引入不是为了取代人,而是为了让人类员工能够专注于更高价值、更具创造性的工作。这种“技术+人”的双轮驱动模式,是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整本书在技术部分的叙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让我对银行业的技术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