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计算机网络释疑及习题解答编著(套装2本)计算机考研教程书籍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计算机网络释疑及习题解答编著(套装2本)计算机考研教程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计算机网络
  • 谢希仁
  • 考研
  • 教材
  • 网络原理
  • 第七版
  • 配套习题
  • 考研辅导
  • 通信工程
  • 计算机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赣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02954
商品编码:13620164441
丛书名: 计算机网络

具体描述



书名:计算机网络(第7版)

定价:45元

作者:谢希仁 编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21302954

字数:742400

页码:464

版次:7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第1章 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
1.2 互联网概述 4
1.2.1 网络的网络 4
1.2.2 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5
1.2.3 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8
1.3 互联网的组成 10
1.3.1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10
1.3.2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12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7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9
1.5.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9
1.5.2 几种不同类别的计算机网络 20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21
1.6.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21
1.6.2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26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7
1.7.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7
1.7.2 协议与划分层次 28
1.7.3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30
1.7.4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34
1.7.5 TCP/IP的体系结构 35
本章的重要概念 37
习题 38
第2章 物理层 41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41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42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42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43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45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46
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 47
2.3.2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51
2.4 信道复用技术 53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53
2.4.2 波分复用 56
2.4.3 码分复用 57
2.5 数字传输系统 59
2.6 宽带接入技术 60
2.6.1 ADSL技术 60
2.6.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 63
2.6.3 FTTx技术 65
本章的重要概念 66
习题 67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69
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70
3.1.1 数据链路和帧 70
3.1.2 三个基本问题 71
3.2 点对点协议PPP 76
3.2.1 PPP协议的特点 76
3.2.2 PPP协议的帧格式 78
3.2.3 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80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82
3.3.1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82
3.3.2 CSMA/CD协议 85
3.3.3 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90
3.3.4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92
3.3.5 以太网的MAC层 93
3.4 扩展的以太网 97
3.4.1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97
3.4.2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99
3.4.3 虚拟局域网 101
3.5 高速以太网 103
3.5.1 100BASE-T以太网 103
3.5.2 吉比特以太网 104
3.5.3 10吉比特以太网(10GE)和更快的以太网 106
3.5.4 使用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 107
本章的重要概念 108
习题 109
第4章 网络层 113
4.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113
4.2 网际协议IP 115
4.2.1 虚拟互连网络 116
4.2.2 分类的IP地址 118
4.2.3 IP地址与硬件地址 122
4.2.4 地址解析协议ARP 124
4.2.5 IP数据报的格式 128
4.2.6 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132
4.3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135
4.3.1 划分子网 135
4.3.2 使用子网时分组的转发 140
4.3.3 无分类编址CIDR(构造超网) 141
4.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147
4.4.1 ICMP报文的种类 148
4.4.2 ICMP的应用举例 149
4.5 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151
4.5.1 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151
4.5.2 内部网关协议RIP 153
4.5.3 内部网关协议OSPF 159
4.5.4 外部网关协议BGP 163
4.5.5 路由器的构成 167
4.6 IPV6 171
4.6.1 IPv6的基本首部 171
4.6.2 IPv6的地址 173
4.6.3 从IPv4向IPv6过渡 176
4.6.4 ICMPv6 177
4.7 IP多播 178
4.7.1 IP多播的基本概念 178
4.7.2 在局域网上进行硬件多播 179
4.7.3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180
4.8 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185
4.8.1 虚拟专用网VPN 185
4.8.2 网络地址转换NAT 187
4.9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189
4.9.1 MPLS的工作原理 190
4.9.2 MPLS首部的位置与格式 192
本章的重要概念 193
习题 195
第5章 运输层 203
5.1 运输层协议概述 203
5.1.1 进程之间的通信 203
5.1.2 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 205
5.1.3 运输层的端口 206
5.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08
5.2.1 UDP概述 208
5.2.2 UDP的首部格式 209
5.3 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 210
5.3.1 TCP主要的特点 210
5.3.2 TCP的连接 212
5.4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212
5.4.1 停止等待协议 213
5.4.2 连续ARQ协议 216
5.5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217
5.6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221
5.6.1 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 221
5.6.2 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 225
5.6.3 选择确认SACK 226
5.7 TCP的流量控制 227
5.7.1 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 227
5.7.2 TCP的传输效率 228
5.8 TCP的拥塞控制 229
5.8.1 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 229
5.8.2 TCP的拥塞控制方法 232
5.8.3 主动队列管理AQM 236
5.9 TCP的运输连接管理 238
5.9.1 TCP的连接建立 238
5.9.2 TCP的连接释放 240
5.9.3 TCP的有限状态机 241
本章的重要概念 242
习题 244
第6章 应用层 251
6.1 域名系统DNS 252
6.1.1 域名系统概述 252
6.1.2 互联网的域名结构 253
6.1.3 域名服务器 255
6.2 文件传送协议 260
6.2.1 FTP概述 260
6.2.2 FTP的基本工作原理 261
6.2.3 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FTP 262
6.3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 263
6.4 万维网WWW 264
6.4.1 万维网概述 264
6.4.2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266
6.4.3 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267
6.4.4 万维网的文档 274
6.4.5 万维网的信息检索系统 279
6.4.6 博客和微博 281
6.4.7 社交网站 283
6.5 电子邮件 284
6.5.1 电子邮件概述 284
6.5.2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 287
6.5.3 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 289
6.5.4 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 289
6.5.5 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 291
6.5.6 通用互联网邮件扩充MIME 291
6.6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295
6.7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297
6.7.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297
6.7.2 管理信息结构SMI 299
6.7.3 管理信息库MIB 302
6.7.4 SNMP的协议数据单元和报文 304
6.8 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 307
6.8.1 系统调用和应用编程接口 307
6.8.2 几种常用的系统调用 309
6.9 P2P应用 311
6.9.1 具有集中目录服务器的P2P工作方式 311
6.9.2 具有全分布式结构的P2P文件共享程序 313
6.9.3 P2P文件分发的分析 315
6.9.4 在P2P对等方中搜索对象 316
本章的重要概念 319
习题 321
第7章 网络安全 324
7.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324
7.1.1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324
7.1.2 安全的计算机网络 326
7.1.3 数据加密模型 327
7.2 两类密码体制 328
7.2.1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328
7.2.2 公钥密码体制 329
7.3 数字签名 330
7.4 鉴别 332
7.4.1 报文鉴别 332
7.4.2 实体鉴别 335
7.5 密钥分配 337
7.5.1 对称密钥的分配 337
7.5.2 公钥的分配 339
7.6 互联网使用的安全协议 340
7.6.1 网络层安全协议 340
7.6.2 运输层安全协议 344
7.6.3 应用层安全协议 347
7.7 系统安全: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349
7.7.1 防火墙 349
7.7.2 入侵检测系统 351
7.8 一些未来的发展方向 351
本章的重要概念 352
习题 353
第8章 互联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 355
8.1 概述 355
8.2 流式存储音频/视频 359
8.2.1 具有元文件的万维网服务器 360
8.2.2 媒体服务器 360
8.2.3 实时流式协议RTSP 362
8.3 交互式音频/视频 364
8.3.1 IP电话概述 364
8.3.2 IP电话所需要的几种应用协议 368
8.3.3 实时运输协议RTP 369
8.3.4 实时运输控制协议RTCP 371
8.3.5 H.323 372
8.3.6 会话发起协议SIP 373
8.4 改进“尽大努力交付”的服务 375
8.4.1 使互联网提供服务质量 375
8.4.2 调度和管制机制 377
8.4.3 综合服务IntServ与资源预留协议RSVP 380
8.4.4 区分服务DiffServ 383
本章的重要概念 385
习题 386
第9章 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 390
9.1 无线局域网WLAN 390
9.1.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391
9.1.2 802.11局域网的物理层 395
9.1.3 802.11局域网的MAC层协议 397
9.1.4 802.11局域网的MAC帧 403
9.2 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 406
9.3 无线城域网WMAN 409
9.4 蜂窝移动通信网 411
9.4.1 蜂窝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411
9.4.2 移动IP 414
9.4.3 蜂窝移动通信网中对移动用户的路由选择 418
9.4.4 GSM中的切换 419
9.4.5 无线网络对高层协议的影响 420
9.5 两种不同的无线上网 421
本章的重要概念 422
习题 423
附录A 部分习题的解答 426
附录B 英文缩写词 442
附录C 参考文献与网址 452


本书自1989年出版以来,曾于1994年、1999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分别出了修订版。在2006年本书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年出版的第5版获得了教育部2009年精品教材称号。2013年出版的第6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现在的第7版又在第6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订。
全书分为9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包括局域网)、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互联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以及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等内容。各章均附有习题(附录A给出了部分习题的答案和提示)。全书课件(PowerPoint文件)放在电子工业出版社悦学多媒体课程资源平台上(http://yx.51zhy.cn/mtrcsRes/phei_cnetwork.jsp),供读者下载参考。
本书的特点是概念准确、论述严谨、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同时力图反映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新发展。本书可供电气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对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深入探索计算机网络的奥秘:理论与实践的精妙结合 本书并非市场上一套孤立的考研辅导材料,而是以计算机网络这一核心技术领域为起点,旨在构建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知识体系。我们抛开了单纯的考研应试导向,将重点放在真正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核心协议、设计理念以及前沿发展趋势上。通过对经典理论的系统梳理与现代实践的深刻剖析,本书将带领读者领略数据通信的奇妙世界,掌握构建和优化现代网络的能力。 核心理论的基石:从分层结构到协议栈的精细解读 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往往源于其分层结构。本书将从最基础的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入手,逐层剖析每一层的职责、功能以及关键协议。我们将不仅仅是罗列协议名称,而是深入探究其背后的设计哲学和工作机制。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我们将详细讲解信号传输、编码、差错控制、介质访问控制(如CSMA/CD, CSMA/CA)等概念,理解数据如何在物理介质上传输,以及如何在局部网络中进行可靠高效的通信。我们会探讨以太网、Wi-Fi等主流链路层技术的演进及其优缺点。 网络层: IP协议的寻址、路由选择、转发机制将是重点。读者将理解地址解析协议(ARP)如何工作,为何需要NAT(网络地址转换),以及不同路由选择算法(如RIP, OSPF, BGP)的设计思想及其在互联网中的作用。我们将剖析IPv4和IPv6的差异与演进。 传输层: TCP和UDP是本章的核心。我们将深入分析TCP的可靠性保障机制,包括三次握手、四次挥手、拥塞控制、流量控制等,理解其如何在不可靠的网络上提供可靠的字节流服务。同时,我们也分析UDP的简单高效,以及它在哪些场景下更具优势。 应用层: 从DNS的域名解析,到HTTP的网页传输,再到FTP的文件传输,我们将一一揭示这些日常网络应用背后隐藏的协议设计。我们还会触及电子邮件协议(SMTP, POP3, IMAP)以及网络安全相关的基础协议。 关键技术与原理的深度挖掘 除了对协议栈的逐层讲解,本书还将聚焦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原理,这些技术是构建现代高效、安全、可靠网络的基石。 路由选择算法: 不仅仅是介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更会深入分析距离向量算法和链路状态算法的原理,探讨它们的收敛性、效率和适用场景。我们将详细讲解OSPF和BGP协议的设计细节,理解它们如何支撑起庞大复杂的互联网路由体系。 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 这是保证网络性能和稳定运行的关键。我们将详细阐述TCP的慢启动、加性增、乘性减等拥塞避免策略,以及滑动窗口等流量控制机制,理解它们如何协同工作,防止网络拥塞导致性能急剧下降。 网络安全基础: 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安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将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加密、认证、防火墙、VPN等。我们将解释SSL/TLS协议如何保证HTTPS的安全传输,以及IPsec在IP层提供的安全服务。 无线与移动网络: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无线与移动网络的知识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将介绍Wi-Fi、蜂窝网络(4G, 5G)的基本原理,以及移动IP等技术。 软件定义网络(SDN)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作为网络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SDN将网络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实现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NFV则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传统硬件网络功能转化为软件,提高了网络的效率和弹性。本书将对这些新兴技术进行初步的介绍和分析。 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本书将穿插丰富的案例分析。我们将分析真实世界中网络故障的排查过程,探讨不同网络架构的优劣,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优化网络。 网络诊断工具的使用: 学习如何使用ping, traceroute, netstat, Wireshark等工具来分析网络连接、排查故障,深入理解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和网络状态。 实际网络架构的解析: 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网络、大型数据中心网络、互联网接入网络等典型案例,帮助读者理解不同规模和用途的网络是如何构建和运行的。 性能优化策略: 探讨如何通过调整协议参数、优化路由、使用负载均衡等技术来提升网络的吞吐量、降低延迟,提高用户体验。 展望未来: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本书不仅关注经典理论,更将引导读者关注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 物联网(IoT)网络: 探讨物联网设备如何连接、通信,以及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边缘计算: 分析边缘计算如何将计算能力推向网络边缘,以降低延迟、提高效率。 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 深入分析IPv6的优势,以及其在未来互联网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扎实、全面且富有前瞻性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我们相信,通过系统学习本书内容,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本质,掌握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书适合对计算机网络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从业人员,以及希望深入理解互联网工作原理的读者。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扇通往数据通信奇妙世界的窗口。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更看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第7版)在这方面无疑是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罗列概念,更是在深入剖析每一个协议、每一个技术背后的原理和设计思想。我特别喜欢它对TCP/IP协议族的处理,从分层的角度,将复杂的网络体系结构梳理得井井有条。虽然有时候会觉得一些章节的理论性比较强,需要反复推敲,但这正是经典教材的魅力所在。而配套的《计算机网络释疑及习题解答》则像是为我的学习之路铺设了“路标”和“避雷针”。它能在我遇到困惑时,及时给我指引,解答那些教材中可能一带而过或者需要进一步阐释的问题。我曾发现,一些习题的解析,比正文更能让我理解某些算法的精妙之处,或者某个协议的实际应用场景。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我对计算机网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

老实说,对于我这种时间比较紧张的考研党来说,效率是第一位的。这套《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计算机网络释疑及习题解答》确实帮我节省了不少时间。原本我还在纠结于如何整理和消化那么多繁杂的知识点,担心自己会遗漏或者理解不到位。但是这套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抄近路”成为了可能。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第7版)作为基础,内容扎实,概念清晰,但毕竟是教材,有些地方可能需要花时间去领悟。而习题解答部分,它的出现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直接点出那些容易出错、容易被忽略的知识点,并且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我不再需要自己大海捞针地去找相关资料来验证自己的理解,而是可以直接从这里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帮助。这种“靶向治疗”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复习效率倍增,也让我更有信心去应对考研的挑战。

评分

这套书,说实话,我当初买的时候是被“计算机考研教程书籍”这个标签吸引了,毕竟考研是大事,谁都想找点权威的资料。拿到手,看到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第7版),我心里就踏实了一大半,毕竟这可是经典中的经典,学界认可度非常高。翻开正文,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读起来很舒服。我尤其喜欢它对概念的解释,虽然有些地方可能需要反复琢磨,但一旦理解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特别是那些图示,画得非常形象,把抽象的网络概念具象化了,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虽然我还没完全读完,但已经能感受到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应付考试,更是打下坚实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基石。配套的习题解答也帮了我大忙,自己做完题后,对照解析,能立刻发现自己理解的盲点和错误,及时纠正,效率大大提高。这套书的价值,远不止于考研,即使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它也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参考书。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书籍爱好者角度来说,这套书的设计和内容都相当令人满意。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作为教材,其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内容涵盖了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各个方面,逻辑性很强,一步步引导读者深入理解。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过程中,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引入方式,循序渐进,不会一下子把太多的信息堆积给读者。而配套的《计算机网络释疑及习题解答》则像是为这本书量身打造的“武功秘籍”,它能帮助我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我经常在阅读正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时,就翻到习题解答去寻找相关的解析,很多时候都能得到满意的答案,甚至还有一些超出我预期的新视角。这种“互补”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也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顺畅。而且,两本书的装帧也都比较精美,纸张质量好,印刷清晰,拿在手里阅读是一种享受。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计算机网络,光看理论书会显得有些枯燥,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大量协议和算法的部分,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这套《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计算机网络释疑及习题解答》倒是给了我一些新的启发。我特别喜欢习题解答那本书,它不光是给出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对解题思路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有些题目,光看书上的例题可能还不够,但是通过习题解答中的一步步推导和讲解,我能更清晰地理解题目背后的原理,以及如何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就像是在给我“开小灶”,把一些容易混淆或者难懂的知识点,用更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记得有一次遇到一个关于拥塞控制的题目,书上讲得比较抽象,但是习题解答里面用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下子就把我点醒了,让我恍然大悟。这种“以练促学”的方式,对我来说非常有效,也让我对考研的信心更足了一些。

评分

评分

好货

评分

评分

下学期教材,有折角

评分

书是不错,但是快递不行,都皱成一样了。

评分

好货

评分

书是不错,但是快递不行,都皱成一样了。

评分

还好

评分

还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