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同济大学 大学物理学 第二版第2版 上下册 教材 毛骏健 顾牡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包邮 同济大学 大学物理学 第二版第2版 上下册 教材 毛骏健 顾牡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同济大学
  • 大学物理学
  • 第二版
  • 物理教材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毛骏健
  • 顾牡
  • 本科教材
  • 包邮
  • 上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兰兴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30391629
商品编码:1364395101
出版时间:2013-11-01

具体描述

2013年12月新版 同济大学 大学物理学 第二版第2版 上下册 毛骏健 顾牡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彩色印刷 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9787040385755.A     9787040385151.A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大学物理学(上册)第二版

 

内页展示: 大学物理学(上册)第二版 作 者:毛骏健,顾牡 主编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2-1 版 次:2 页 数:317 字 数:570000 印刷时间:2013-12-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040385151 包 装:平装 定价:44.90元 本书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项目的成果,该项目整体已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十五”重点规划,《大学物理学(上册)》也是同济大学国家工科基础物理课程教学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大学物理学(上册)》的思路清晰、表述精练,继承了国内教材的传统特色;同时在教材体例、写作风格、图片和插图设计等方面又充分借鉴了国外优秀物理教材的特点;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重物理思想和物理图像,内容通俗易懂且不乏趣味。 为满足教育部小新制订的《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讨论稿)》,《大学物理学(上册)》在传统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对内容有所扩充。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力学、振动与波动以及电磁学,其中在力学中增加了流体力学;下册包括热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学,其中在光学中增加了几何光学,在近代物理学中增加了广义相对论和粒子物理简介。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理科、工科和医科等各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社会读者阅读。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1-1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1-1-1 质点 1-1-2 参考系和坐标系 1-2 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2-1 位置矢量与运动方程 1-2-2 位移与路程 1-2-3 速度 1-2-4 加速度 1-2-5 自然坐标系下的速度和加速度 1-2-6 圆周运动及其角量描述 1-3 相对运动 第2章 动力学基本定律 2-1 牛顿定律 2-1-1 牛顿定律 2-1-2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2-1-3 牛顿定律的应用 2-1-4 惯性系与非惯性系 2-2 动量守恒定律 2-2-1 动量 2-2-2 动量定理 2-2-3 动量守恒定律 2-2-4 火箭飞行原理 2-2-5 质心与质心运动定理 2-3 角动量守恒定律 2-3-1 质点的角动量 2-3-2 力矩 2-3-3 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2-4 能量守恒定律 2-4-1 功和功率 2-4-2 动能和动能定理 2-4-3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2-4-4 机械能守恒定律 2-4-5 碰撞 2-5 守恒定律和对称性 2-5-1 对称性与对称操作 2-5-2 守恒定律和对称性 2-5-3 守恒定律与对称性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3章 刚体和流体 3-1 刚体及其运动规律 3-1-1 刚体的运动 3-1-2 刚体对定轴的角动量 3-1-3 刚体对定轴的角动量定理和转动定律 3-1-4 刚体对定轴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3-1-5 力矩的功 3-1-6 刚体的定轴转动动能和动能定理 3-2 流体力学简介 3-2-1 静止流体内的压强 3-2-2 理想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3-2-3 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的伯努利方程   第4章 振动和波动 4-1 简谐运动 4-1-1 简谐运动的基本特征 4-1-2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4-1-3 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4-1-4 简谐运动的能量 4-2 振动的合成和分解 4-2-1 振动的合成 4-2-2 振动的分解 4-3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4-3-1 阻尼振动 4-3-2 受迫振动和共振 4-4 非线性振动混沌 4-4-1 非线性振动 4-4-2 混沌 4-5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4-5-1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 4-5-2 波动过程的描述 4-6 平面简谐波 4-6-1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表达式 4-6-2 波动方程 4-6-3 波的能量 4-7 声波、超声渡和次声波 4-7-1 声波 4-7-2 超声和次声 4-8 波的干涉和波的衍射 4-8-1 波的叠加原理 4-8-2 波的干涉 4-8-3 驻波和半波损失 4-8-4 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现象 4-8-5 波的反射与折射 4-9 多普勒效应和超波速运动 4-9-1 多普勒效应 4-9-2 艏波与马赫锥   第5章 静电场 5-1 电荷库仑定律 5-1-1 电荷 …… 第6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第7章 恒定磁场 第8章 变化的电磁场 附录 习题答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大学物理学(下册)第二版

 

 


好的,这是一本涵盖了现代物理学核心概念的综合性教材的简介,旨在引导读者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现代物理学导论:从经典到前沿》 本书特色与定位 本书是一部面向高等工科、理科本科生的高级物理教材,旨在构建一个清晰、连贯的知识体系,系统地梳理经典物理学的基石,并为探索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现代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不同于侧重特定分支的教材,本书的特色在于其广阔的视野和严谨的逻辑结构,确保读者不仅掌握计算技巧,更能理解物理图像的深刻内涵。 全书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总计二十章,结构紧凑而内容详实。 第一部分:力学与热学——世界的宏观描述 本部分重点回顾并深化了牛顿力学的核心内容,同时引入了更精妙的分析力学工具。 第一章:运动学与动力学基础 本章从运动的描述出发,系统阐述了牛顿第二定律在不同参考系下的应用,特别关注了非惯性系下的约束力与惯性力。着重讨论了功、能、动量等守恒定律在复杂系统中的普适性。 第二章:刚体与转动 深入分析刚体的平衡、转动惯量计算,并引入了角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经典物理模型(如陀螺)的分析,展示了力矩与角动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第三章:振动与波 本章详细分析了简谐振动(SHM)及其阻尼与受迫情况。随后,将讨论扩展到机械波的传播,包括驻波、行波的特性,以及波的叠加与干涉现象,为后续的电磁波理论打下基础。 第四章:热力学定律 本部分是理解能量转换的关键。系统阐述了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熵的概念及其统计力学意义。重点分析了热机效率的极限(卡诺循环)和热力学过程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 第二部分:电磁学——场的构建与统一 本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它将引导读者从静电场、稳恒电流,逐步过渡到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完整形式,领略电磁现象的内在统一性。 第五章:静电场与高斯定理 本章从库仑定律出发,引入电势的概念,并利用高斯定理简化计算。详细探讨了导体在静电平衡下的性质,以及静电场中的能量存储。 第六章:稳恒电流与磁场 讨论了电流的产生与流动,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并引入了毕奥-萨伐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来计算稳恒磁场。 第七章:电磁感应与交流电路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本章的核心,它揭示了变化的磁场如何产生电动势。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电感元件、RLC电路中的瞬态响应与稳态交流分析。 第八章:麦克斯韦方程组与电磁波 这是对经典物理学的最高总结之一。本章详细推导了完整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并基于方程组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接着,分析了平面电磁波的性质、能流密度(坡印廷矢量)以及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第三部分:光学与波动现象——光的本质探索 本部分将光视为一种电磁波现象,回顾了几何光学基础,并深入研究了几何光学难以解释的波动光学现象。 第九章:几何光学与成像 本章快速回顾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定律,并利用高斯成像公式和矩阵方法分析了复杂的光学系统(如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第十章:几何光学的衍射极限 本章聚焦于光的波动性。详细介绍了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并定量分析了衍射对成像分辨率的限制。 第十一章:光的干涉现象 通过杨氏双缝实验的严格分析,阐明了光的相干性。深入讨论了薄膜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等经典实验装置及其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迈向现代物理——量子与相对论的曙光 本部分是全书的升华之处,它标志着物理学从十九世纪的经典图像向二十世纪现代物理学的过渡。 第十二章:狭义相对论 从对以太概念的质疑出发,系统阐述了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详细推导了洛伦兹变换,并分析了相对论性的速度叠加公式、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效应。相对论质量和质能关系是本章的最终结论。 第十三章:黑体辐射与普朗克假设 本章作为量子理论的开端,详细回顾了黑体辐射实验曲线的经典理论解释的失败,并引入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设 $E=h u$,揭示了能量传递的离散性。 第十四章:光电效应与光子 通过对光电效应的实验分析,进一步确立了光的粒子性(光子概念)。讨论了康普顿散射实验,证明了光子具有动量,完成了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初步确立。 第十五章:原子结构与玻尔模型 本章转向对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索。从卢瑟福散射实验过渡到玻尔对氢原子能级的解释,成功预测了原子光谱的规律,虽然模型有其局限性,但引入了能级和量子化的重要概念。 第十六章:德布罗意物质波与不确定性原理 提出了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随后,深入探讨了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理解了在微观尺度上对粒子进行精确测量的根本限制,这是从决定论到概率论的关键一步。 第十七章: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 本章开始介绍量子力学的数学形式。引入了波函数 $Psi$,概率解释(玻恩定则),以及薛定谔方程(定态与含时)。 第十八章:一维势场中的薛定谔方程 通过求解简单的势阱(无限深方势阱、有限深势阱)和势垒问题(隧穿效应),让读者直观感受量子态的离散化和概率隧穿现象。 第十九章:中心势场问题与角动量 将薛定谔方程推广到三维空间,讨论了角动量算符的性质,并初步介绍了氢原子问题的分离变量解,涉及量子数 $n, l, m$。 第二十章:近代物理简史与前沿展望 本章作为总结和展望,简要回顾了核物理和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并对量子场论、凝聚态物理等前沿领域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激励学生继续深造。 适用对象 本书内容深度适中,推导严谨,旨在为学习热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高级课程的学生提供坚实的预备知识。每章后附有大量的例题和习题,旨在巩固概念和训练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包邮 同济大学 大学物理学 第二版第2版 上下册 教材 毛骏健 顾牡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我真心是抱着极大的期待入手的。翻开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厚重感,预示着内容的充实。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地学习,但从目录和一些章节的浏览来看,它似乎涵盖了大学物理的绝大部分核心概念,从力学、热学到电磁学、光学,再到近代物理的部分,脉络清晰,逻辑严谨。我尤其关注其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经典力学部分,它应该会从牛顿定律出发,逐步深入到角动量守恒、振动与波等相对复杂的概念。对于我这样一个初次接触大学物理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期待书中能有足够详细的理论推导和清晰的图示,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物理原理。而且,考虑到是“同济大学”的教材,我猜想它的难度和深度应该会比较符合国内一流大学的要求,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构建起坚实的物理基础,为未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是基于我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我希望它能带领我走进一个奇妙的物理世界。我特别期待书中在讲解一些经典实验时,能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原理以及结果分析,这有助于我理解物理理论是如何被验证的,以及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光学部分,我希望它能详细讲解干涉、衍射等现象,并结合一些具体的实验装置,让我对光的波动性有更直观的认识。此外,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功与能、力与冲量等,我希望书中能有非常清晰的区分和比较,避免产生误解。我更看重的是教材在启发学生思考方面的作用,希望它不仅仅是内容的堆砌,而是能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的方式,激发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我一步步走进物理的殿堂。

评分

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待在于它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严谨性。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足够扎实且前沿的知识体系。在浏览时,我注意到一些章节的标题和副标题,感觉内容会相当深入,比如在热力学部分,我希望它能详细讲解熵、自由能等概念,并能与统计力学有所关联,这对于理解物理世界的微观本质非常有帮助。而且,考虑到是“第二版”,我猜测它应该在内容上有所更新和优化,或许加入了近年来的物理学发展的一些新成果或者更现代的教学方法。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足够多的精选习题,这些习题不仅仅是练习,更是一种检验和巩固。如果习题后面能附带一些解析,哪怕是简要的解析,也会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掌握分析和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评分

说实话,我选择这本书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大学物理”和“同济大学”这几个关键词,我猜想它的内容应该非常权威和实用。我在粗略翻阅时,发现了一些章节的排版和布局都比较清晰,这对于长时间的学习来说是个好消息。我尤其关心书中对于一些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的讲解,比如微积分在力学和电磁学中的运用。我希望书中能够将数学推导过程与物理概念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让我明白数学不仅仅是计算的工具,更是描述物理世界语言。而且,考虑到它是一套上下册的教材,我推测内容的覆盖面会非常广,从基础的力学到更深入的量子力学初步,应该都有所涉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我大学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成为我的得力助手,帮助我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建立起对物理学的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购买的时候更看重内容,但好的印刷和装订确实能提升阅读体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概念的解释方式,它似乎不仅仅是罗列公式和定义,而是试图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更宏观的视角来引入和阐释物理现象,这对于我这种理解能力相对较慢的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我特别希望书中的例题能够足够丰富且具有代表性,最好能包含一些不同类型的题目,从基础的计算题到一些需要综合分析和推理的题目。另外,对于一些关键的物理定律和公式,我期望书中能够有清晰的推导过程,让我明白“为什么是这样”,而不仅仅是“是什么”。有时,一本好的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思维方式的引导者,我期待这本书能在物理思维的培养上给予我切实的帮助,让我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不是死记硬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