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 2018.04

文史知识 2018.0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文史知识编辑部 著
图书标签:
  • 文史知识
  • 历史
  • 文化
  • 杂志
  • 2018年
  • 四月
  • 通俗读物
  • 知识性
  • 普及读物
  • 中国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书局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71002986005
商品编码:14679006194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1-26

具体描述

《文史知识》自1981年创刊以来,以普及中国古代文史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荟萃全国一流文史专家,坚持“大专家写小文章”,务求知识性、趣味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内容涵盖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和各界读者的喜爱,是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文史类刊物之一。

《文史知识》设有“特别关注”、“文史百题”、“诗文欣赏”、“交流与比较”、“文化史知识”、“人物春秋”、“民俗志”、“学林漫话”、“戏曲苑”、“文物与考古”、“随笔?6?1札记”、“讲堂实录”、“青年园地”等栏目近三十馀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时代特征和文化风貌,同时也体现了《文史知识》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始终不变的内核与宗旨。

《文史知识》1992、1996、2000、2004年均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又被列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1年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有多篇文章选自《文史知识》。



《中国古代文人情趣考》 本书旨在深入探究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独特的精神世界与审美情趣。从诗词歌赋的字里行间,从山水画卷的意境描摹,从琴棋书画的遗风雅韵,到茶道花艺的精巧布置,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近那些风流倜傥、才情横溢的古代文人,感受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精神自由的极致追求。 第一章 绪论:文人情趣的时代印记 本章首先界定“文人情趣”的概念,探讨其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与演变轨迹。我们将追溯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风采,到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清谈,再到唐宋明清文人集团的兴盛,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思潮、政治格局以及经济发展对文人情趣的塑造作用。通过梳理文人阶层的形成与发展,揭示他们作为社会精英,如何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追求中,形成一套独具东方智慧的审美体系与生活方式。 第二章 诗酒风流:精神的慰藉与情感的抒发 诗歌与酒,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寄托理想的绝佳载体。本章将重点剖析唐诗宋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独特情趣。从李白“举杯邀明月”的豪放飘逸,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国忧民;从苏轼“明月几时有”的旷达洒脱,到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婉约凄美。我们将深入解读这些千古名篇背后的创作心境,以及文人如何在诗酒之间,寻求精神的慰藉,化解现实的烦恼,展现出他们对自由、对美的无限向往。此外,还将探讨酒在文人社交、创作过程中的催化作用,以及各种酒令、宴饮诗的文化意蕴。 第三章 山水寄情:自然审美与人生哲思 中国古代文人尤善寄情山水,将自然视为精神的栖息地与人生哲思的启迪者。本章将聚焦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分析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审美原则,以及“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艺术要诀。我们将从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到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探讨文人如何通过绘画,将主观情感融入客观景物,创造出意境深远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将分析文人对山水景物的描绘,如何折射出他们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人生理想,以及从中体悟到的道家、儒家的人生智慧。 第四章 艺海泛舟:琴棋书画的雅趣生活 琴、棋、书、画,作为古代文人必备的“四艺”,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品格与情趣的象征。本章将分别探讨这四种艺术形式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我们将品味古琴的悠扬沉静,解析其“五音”的内在含义,以及文人如何通过抚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将领略围棋的博大精深,从棋局的起承转合中,体悟人生的策略与智慧。我们将欣赏书法艺术的线条之美,探讨颜真卿的雄浑、王羲之的飘逸,以及书法如何成为文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最后,我们将审视绘画的意趣,除了山水画,还将涉及花鸟、人物等题材,以及文人在绘画中所寄托的雅致情怀。 第五章 闲情逸致:茶道花艺与日常审美的渗透 除了宏大的诗酒山水,古代文人的情趣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本章将走进文人的“闲情逸致”,探究茶道与花艺的精致艺术。我们将追溯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解析文人如何将品茶上升到一种仪式与哲学,从茶叶的种类、冲泡技法,到茶具的选择、品茶的环境,无不体现着精益求精的追求。我们将欣赏插花艺术的自然之美,分析文人如何将花草之形、之色、之韵,巧妙组合,营造出高雅的意境。此外,本章还将触及文人的居室布置、园林设计,以及他们在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审美偏好,展现出一种将生活升华为艺术的独特能力。 第六章 结语:文人情趣的时代回响 本书最后,我们将对中国古代文人情趣进行一个总结性的回顾。分析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意义,以及这些情趣所蕴含的普适性价值。在现代社会,当我们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物欲横流的挑战时,回顾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学习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精神的追求,或许能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帮助我们找回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审美情趣,在当下社会中,寻觅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算是盼了好久,终于到手了!拿到《文史知识 2018.04》的瞬间,心里那种期待终于落地的感觉,真是难以言喻。迫不及待地翻开,就被封面设计吸引住了。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内容,但一个好的封面就像一扇窗,能让人窥见书中世界的端倪。而这本书的封面,没有那种过于华丽的装饰,反而透着一种沉静而厚重的质感,恰恰契合了我心中对“文史”二字的理解。封面上那淡淡的墨迹晕染,仿佛就带着历史的温度,让人想要立刻钻进字里行间,去探寻那些尘封的往事。书的装帧也很扎实,纸张的触感舒适,印刷清晰,这些细节都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尤其是在这个电子书盛行的时代,一本实体书带来的阅读体验是无可替代的。我尤其喜欢它的尺寸,不大不小,拿在手里刚刚好,无论是坐在书桌前还是窝在沙发上,都能很舒服地翻阅。我曾设想过这本书会带给我怎样的知识盛宴,而它在视觉上的这份“铺垫”,无疑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更深的兴趣和期待。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史知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枯燥的年代和事件的罗列,更重要的是它能引发我们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文史知识 2018.04》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讲述过去,更是通过回溯历史的长河,折射出人性的复杂、文明的演变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书中对于某些历史事件的分析,让我看到了相似的模式在不同时代周而复始地上演,这不禁让我反思我们当下面临的挑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它所探讨的那些关于权力、道德、文化传承的主题,都极具现实意义。读完之后,我常常会合上书本,陷入长久的沉思,试图将书中的洞见与我所处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这种“温故而知新”的体验,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消遣读物,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智慧、深化认知的良师益友。它帮助我建立了一个更宏观的历史观,也让我对人类文明的进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以来对历史的兴趣都是零散的,就像散落在各处的珍珠,缺乏一条清晰的线索将它们串联起来。而《文史知识 2018.04》就像那根金色的丝线,巧妙地将我心中那些模糊的片段串联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书里那些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之前觉得遥不可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比如,书中对某个朝代社会生活细节的描绘,细致到日常的衣食住行、节庆习俗,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置身于熙熙攘攘的市场,或是庄严肃穆的宫廷。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任何 dry 的史书都无法比拟的。作者的笔触带着一种温厚的感情,叙述时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大量知识。我尤其赞赏它处理那些复杂历史事件的方式,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即使是之前对某个事件一知半解的我,也能很快理清头绪,甚至能从中看到一些我从未想过的深层原因和影响。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典文学颇有研究的爱好者,《文史知识 2018.04》带给我的惊喜,主要体现在它对文化符号和艺术形式的独特解读上。书中对历代诗词、绘画、音乐甚至建筑风格演变的梳理,都带着一种独到的视角。我惊喜地发现,作者能够将那些看似孤立的文化现象,巧妙地联系起来,展现出它们背后深层的文化逻辑和时代精神。比如,书中对某位古代诗人的作品进行赏析时,不仅分析了其遣词造句的精妙,更深入挖掘了诗歌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作者的个人情怀,甚至还将其与同时代的绘画作品进行对比,揭示出某种共生的美学趣味。这种跨领域的对话,让我在阅读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体验。我之前可能只看到了诗歌的字面意思,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诗歌之下的时代之声,甚至是艺术背后共同的精神脉络。这种深入骨髓的解读,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我开始翻阅《文史知识 2018.04》之前,我对“文史”这个概念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我原以为它会是一本充满年代记和事件堆砌的百科全书式的读物,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将历史的脉络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边缘人物和事件的关注,它们往往能折射出时代最真实的一面,也更能触动人心。书中对一些被现代人忽略的社会习俗、民间传说进行的挖掘,也让我大开眼界,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多元的中国历史。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和人性的光辉,也让我对那些曾经存在过、但如今已被遗忘的生命,充满了敬意。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并非只有帝王将相,还有无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共同构成了我们今天的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