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9
汪丁丁、张德芬、张怡筠、王福重、余世存、黑幼龙、汪冰、古典、廉思、蔡天新、肖锋、郭昕、丹尼尔·卡尼曼、丹尼尔·戈尔曼、斯蒂芬·列维特联袂推荐、解读本书
获评yamaxun网上书店“年度十大商业好书”
荣获英国皇家学会zui佳科普书籍奖
连续23周入选《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迄今为止关于幸福的zuiquanweizui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媲美《情商》、《影响力》
作者是“幸福研究领域”的极具影响力的专家,幸福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吸引了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和其他实证研究人员,当然也吸引了众多感兴趣的大众读者、学生、政府官员、企业家、教育人士。
“幸福是什么”是一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被广泛讨论的话题,常识和满书架的自助类书籍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工作、积累财富、经营婚姻、养育子女、健康饮食,我们就能拥有幸福的未来。如果有人告诉你这只是关于幸福的错觉,你作何感想?
这个人就是被称为“幸福教授”的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吉尔伯特。他摒弃了有关幸福的传统观念,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上了一堂新颖生动的幸福课。
作者关于幸福zui鲜明的观点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可以预见未来,因此,人类也就有了区别于其他所有动物的幸福感;但是,人类对于未来自己的情感预期,往往和实际有着很大的“预测偏差”。《撞上幸福》一书中列举了大量怪诞的实验,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你以为中大奖可以让你幸福无比,被解雇会让你一蹶不振,但事实上,中奖的幸福感远没有你预期的那样强烈持久,被解雇的失落感也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痛苦万分。我们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幸福基础值”,生活中的成就与挫折,往往只是短暂地改变我们的幸福水平。很快地,我们就会回归自己的“幸福基础值”。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抓住幸福呢?吉尔伯特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拥有自主的选择权,有史以来diyi次,我们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人们应当“智慧地购买”幸福,提升自己的“幸福基础值”。
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社会心理学家,在哈佛大学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幸福教授”,这是因为他领导着一个研究人类幸福本质的“社会认知与情感实验室”。他提出了“预测偏差理论”,被认为是世界上幸福研究领域的zui具影响力和zui的研究者之一,他的教研工作曾为他赢得众多奖项,其中包括由美国心理协会颁发的“青年心理学家杰出贡献奖”。2002年,他成为《个性与心理学杂志》评选出的“当代50位zui具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2003年,他的研究论文被《心理学探究》杂志评选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4部现代经典著作”之一。
他的研究成果经常被刊登在《纽约时报》《福布斯》《金钱》《纽约客》《华尔街日报》《今日心理学》等媒体上。
吉尔伯特认为,当某种体验的次数越来越多,这种体验带来的幸福感却会逐次减少。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习以为常”,经济学家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 而我们称之为“婚姻”。
在这种精灵古怪的聪慧背后,吉尔伯特对于“人类为何总是错误地预测什么会使自己幸福”这一问题有着严谨的论证。
——《纽约时报》
一本有魅力的书,它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有些追求幸福的举动是错误的。
——《时代周刊》
吉尔伯特轻松地摒弃了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关于幸福的传统观点,部分理由是他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根本不同。在大部分有记载的历史中,人们住在他们出生的地方,做他们父母做的事情,而且与宗教、阶级或地理位置所限定的对象结婚。农业、工业和技术方面的革命,引发了个人自由的浪潮,正如吉尔伯特所言:“diyi次,我们的幸福被自己紧紧地握在了手中。”
——FT 中文网
吉尔伯特用妙趣横生的文字和读者耳熟能详的案例,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实用的幸福课,他的研究是充满远见的,也是划时代的。
——《出版人周刊》
关于本书,他们这样评价
专家导读一 / 你撞上你的幸福了吗?
专家导读二 / 幸福:心理学、经济学和哲学
专家导读三 / 我们为什么还没幸福?
序言 / 科学地解读幸福
diyi部分 梦想的幸福
diyi章 通往幸福未来的思考之旅
只有人类可以创造未来
你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学习活在当下
人们为什么会推迟享用免费大餐?
控制未来能带给我们幸福感
关于幸福的作战计划
第二部分 幸福是什么
第二章 幸福的相对论
追求幸福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机
哲学家眼中的幸福
言不由衷的伪幸福
每个人眼中的幸福都是不同的
记忆是人生体验的浓缩版
幸福的魔力
戴着有色眼镜看到的幸福
相对而言的幸福感
揭开幸福的神秘面纱
第三章 测测你的幸福感
被误读的情感体验
你幸福了吗?
测量情感体验的3个科学法则
至关重要的幸福感
第三部分 想象力的双重身份——魔术师与冒失鬼
第四章 想象出来的幸福
你的记忆可信吗?
大脑是zui伟大的魔术师
从唯实主义到唯心主义
大脑是天才的造假者
第四部分 未来的幸福
第六章 未来的现实枷锁
有着现实影子的未来
被现在改写了的过去
当现实照进未来
神奇的预感
跟随预感做对选择
盒子里的未来
第七章 相比较而言的幸福
空间维度上的幸福与时间维度上的幸福
想象的终点不会距离起点太远
为什么我们总喜欢拿现在与过去做比较?
并列的多种选择为什么更让我们头疼?
在买主和卖主眼中,同一件商品的估价差别很大
无法消除的厚今主义
第五部分 幸福的技术
第八章 偏好与现实的博弈
找针的游戏
是银行还是河岸?
人们对属于自己的东西评价更高
生理与心理的自我平衡
选择的艺术
双重标准下的选择行为
第九章 / 对现实的心理免疫
关于悔恨的理论
小伤害比大伤害更不容易平复
自由不见得是一种幸福
无知是一种幸福
预测是不可靠的
第六部分 幸福其实很简单
第十章 我们一犯再犯的错误
为什么我总排在zui慢的队伍中?
结局决定一切
记忆总会低估或高估我们的幸福度
第十一章 幸福的真谛
关于幸福的传统智慧
预测未来的正确方法
依据他人的经验做出的预测要准确得多
追求个性让我们固执己见
幸福就在你的鼻子底下
后记 幸福没有计算公式
控制未来能带给我们幸福感
预见性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并防止痛苦,这是我们的大脑不屈不挠、费神劳力地设想未来的原因之一。但是,这并非zui重要的原因。美国人每年都高高兴兴地支付10 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给灵媒、投资顾问、精神领袖、气象预报员以及其他号称自己可以预见未来并以此获利的人。这可不仅仅是为了体验预测的快乐,而是希望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应对。如果银行利息下个月会大幅上涨,我们就会赶快清偿所有贷款。如果下午会下雨,我们早上出门的时候就会带把伞。知识就是力量。尽管我们也希望能够活在当下,享受一下金鱼的快乐,可是我们的大脑还是坚持不断预测未来,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希望能够控制我们即将体验到的东西。
但是,我们为什么会想要控制自己将来的体验呢?表面上看来,这个问题就像问一个人为什么想要掌控自己的电视机和汽车一样,是非常荒谬可笑的。然而,还是请你放任一下我的荒谬吧。我们拥有硕大的额叶组织,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未来,我们展望未来并对未来做出预测,而我们之所以要做出预测,是因为我们想要控制未来。可是,我们究竟为什么会想要控制未来呢?为什么就不能顺其自然,让未来渐渐展开呢?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于此情此景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其中一个惊人地正确,而另外一个则出奇地错误。
正确的答案是,人们发现控制未来令人愉悦,并不仅仅是因为这种控制对未来产生的影响,还因为控制行为本身。拥有影响力,能够改变一些事情、影响一些事情、让一些事情发生,是人类大脑天生就具备的根本需求。从婴儿时期开始,我们的行为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对于控制的嗜好。在我们的小屁屁diyi次碰到尿布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了强烈的想要吸吮、睡觉、大便和让一些事情发生的欲望。我们花了一些时间才实现让一些事情发生的夙愿,这只是因为我们需要一些时间来发现自己长着手指。一旦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看看我们都对世界做了些什么吧!当蹒跚学步的婴儿碰倒一堆积木、推跑一只球或者在自己的额头上挤碎一块杯形蛋糕的时候,他们都会兴奋地尖叫。为什么?因为这些事情都是他们干的,这就是原因。看,妈妈!是我的手让这一切发生的。因为我待在这间屋子里,它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我想要推倒这些积木,果然它们倒下了。太棒了!控制一件事情的感觉太好了!
事实上,人们生来就带有强烈的控制欲,在他们进入社会之后还是带着同样强烈的控制欲。研究表明,一旦在某个时期失去了控制能力,人们就会变得郁郁寡欢、茫然无助、悲观绝望,并陷入抑郁的深渊。有时候,他们还会因此而死亡。在某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送给当地养老院的老人们一盆室内植物。其中一半老人被告知,这株植物的照料和浇水施肥由他们来控制(高控制组),而另外一半老人被告知,工作人员会负责这株植物的照管工作(低控制组)。6 个月后,低控制组中30% 的老人去世了,而高控制组只有15% 的老人去世。后续的研究再次证实了掌握控制权对养老院的老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这也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悲剧结局。研究人员安排学生实验对象定期看望养老院的老人们。高控制组的老人们可以决定学生拜访的时间安排和会客时间的长短(“请你下周四来陪我1 小时”),而低控制组的老人们则没有这个权力(“下周四我会来陪你1 小时”)。两个月后,人们发现高控制组的老人们比低控制组的老人们更快乐、更健康、更有活力,需要的医护服务也更少。这个时候,研究人员心满意足地结束了研究活动并停止了学生们的拜访活动。几个月后,这些研究人员懊恼万分地发现,高控制组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老人都离世了。在进行反思之后,他们发现了导致这个悲剧的原因:研究结束后,那些在研究过程中得到控制权并从中获得相当益处的老人在无意中被剥夺了控制权。很显然,获得控制权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丧失控制权比从来都没有得到控制权更糟糕。
……
科学地解读幸福
一个忘恩负义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齿更让人痛彻心扉。——莎士比亚,《李尔王》
假设你刚刚得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zui后10 分钟了,你会做什么呢?你会不会冲到楼上,点燃一支从福特总统执政时期就一直珍藏在装袜子的抽屉里的万宝路香烟?你会不会气定神闲地走进老板的办公室,向他细数他的种种人格缺陷?你会不会开车到新购物广场旁边的牛排店,点一份五分熟的带骨牛排,而毫不在乎五分熟的牛排里含有对身体非常有害的胆固醇?当然,你到底会干什么是很难说的;但是,在人生的zui后10 分钟里,多数人会干一些平时不敢干的事情。
平日里大多数人都不敢干出格的事情,而有些人却对此颇不以为然。他们还会怂恿你像过zui后10 分钟那样度过生命中的每一个10 分钟——这只能证明有些人将会把生命的zui后10 分钟用来给别人出馊主意。在期待自己的生命自然而又正常地延续下去的时候,我们的行为肯定同期待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不同。我们减少脂肪的摄入,尽量不抽烟,在上司开了一个不怎么好笑的玩笑时尽职尽责地微笑着,还会戴着浴帽坐在浴缸里一边吃着杏仁饼干,一边读着一本有关幸福学的书。为了将来着想,我们小心翼翼地做这些事,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自己的将来,用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来描绘一个又一个能够让自己幸福的明天。我们绝不放任自己沉湎于任何及时行乐式的享受中,而是时刻要为将来的那个自己负起责任。为了能够在退休之后悠闲地打高尔夫球安度晚年,我们每个月都会存一点儿钱;为了能够不受冠状动脉硬化和假牙之苦,我们定期慢跑和使用牙线;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把小脸儿胖嘟嘟的孙子抱在怀里享受天伦之乐,我们不得不忍受臭气熏天的尿布,还要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讲着《帽子里的猫》这样的故事。我们甚至觉得在便利店花上1 美元也是在积德行善,因为很快我们就能够享用到现在我们付钱买下的奶油夹心蛋糕了。事实上,几乎不管在什么时候,无论我们想得到什么——升职、婚姻、汽车或者汉堡包——都是为了“未来的自己”能够在1 秒钟、1 分钟、1 天或是10 年之后享受到从“现在的自己”这里继承下来的这个世界。而现在,我们期待“未来的自己”在享受今天
撞上幸福 中信出版社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撞上幸福 中信出版社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撞上幸福 中信出版社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撞上幸福 中信出版社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