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雅致的封面吸引住了。那种微微泛着古朴气息的纸张,触感温润,仿佛能透过指尖感受到历史的呼吸。尤其是内页的印刷,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每一个字、每一条飞白都清晰可辨,墨色的浓淡变化都被精准地还原了出来,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仿佛能亲眼目睹那位书法大家运笔的瞬间。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里面的具体内容,但仅仅是翻阅这些精美的摹本,就已经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收藏级的文物复制品,对于喜爱传统书法艺术,尤其对那个时代书法风格感兴趣的人来说,光是这份视觉上的盛宴就值回票价了。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品读过程,希望能从这些精妙的笔触中汲取到更多的灵感和力量。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我的私人书房,发现很多关于魏晋南北朝到唐初的书法理论著作,但总觉得缺少一个系统性的、能够直观展示“唐人风骨”的实物参照。这本新编系列,光是这个“新编”二字就让人充满期待,它意味着整理者在甄选和编排上一定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力求将那些散落各处的珍品汇集一堂,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我至今还记得上次在某博物馆看到一幅拓本时的震撼,那种力透纸背的雄强与内敛并存的气度,是单纯的文字描述无法传达的。我猜想这套书必然会收录那些至关重要的、足以代表时代精神的面貌。我更在意的是,它在考证和版本流传上是否提供了新的见解,毕竟古代墨迹的真伪和递藏史一直是书法研究中最为复杂也最为迷人的部分。
评分说实话,我关注这套书的契机,其实是因为它背后的学术团队。当代顶尖的书法研究学者们对古代书法的解读,往往能提供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无法企及的深度和广度。我不是专业的书法家,但对书法史上的转折点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唐代无疑是承前启后、气象万千的关键时期。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冰冷的字帖,而是能伴随着权威的释文、详细的时代背景分析以及对特定书家风格演变路径的精到剖析。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针对性的临帖建议,或者对某些难以辨识的笔画给出几种合理的推测,那就太棒了。这本书的厚度和分量预示着它不是一本走马观花的出版物,而是能沉下去、慢慢啃的学术佳作,这正是我所需要的“硬通货”。
评分对于我这样的“手拙”学习者来说,选择临摹对象时,最怕的就是那些技巧性过强、难以掌握神韵的作品。我更倾向于那些结构平正、笔法清晰、能够打好基础的作品。我期望这本选集能兼顾学术的前沿性与学习的实用性。好的法书选本,一定是平衡了“殿堂级珍品”和“可学习范本”这两个维度的。如果其中收录的墨迹能包含一些尺牍、题跋等更具生活气息的作品,而不是清一色的巨制大篇,那将极大地增加临习的兴趣和可操作性。因为那些日常书写往往最能体现书家的性情和用笔习惯,少了刻意的雕琢,多了率真的流露,对初学者而言,更容易上手并体会到传统书法的魅力所在。
评分最近迷上研究古代的“韵味”,那种不是通过刻意模仿就能达到的浑然天成之美。很多早期的唐人作品,虽然结构严谨,但总带有一丝初唐特有的端庄和含蓄,与盛唐的开阔奔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设想这本集中收录的墨迹,应该能清晰地展现出这种过渡时期的微妙变化。我尤其好奇,不同书写载体(比如绢本、纸本)对于墨迹呈现出的质感有何影响,好的影印本应该能捕捉到这种细微的差别。翻开书卷,我希望能感受到那种“如印泥,如锥画沙”的物质感,这比单纯看数字扫描图要来得真切得多。如果能配上一些拓本对照图,那就更完美了,可以清晰地看到历代传拓工艺对原貌的影响,这也算是一种“墨迹史”的侧面观察。
评分北宋书法家。宋神宗时人。字道祖,号翠微居士。恭敬公薛向之子,以翰墨名世。自谓河东三凤后人。官至秘阁修撰,出为梓桐曹。时以翰墨名世,善品评鉴赏。与米芾为友,每以鉴定相尚,得失评较。曾刻孙过庭《书谱》传世,后人推为精本。米芾尝言:“薛绍彭与余,以书画情好相同,尝见有问,余戏答以诗曰:“世言米薛或薛米,犹如兄弟或弟兄。”工正、行、草书,笔致清润遒丽,具晋、唐人法度,历来书家对其评价甚高。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
评分很好,书法家、艺术家,悲催的政治人物。
评分印刷和装订都很不错的书,有点小贵。
评分国立故宫博物院自2010年起推出“故宫法书新编”系列丛帖,大8开本,胶装右翻式装订,内页采用比较厚的哑光纸全彩印刷,略有反光,摄影和印刷效果均较佳,色彩古朴接近原帖,全卷原大,墨色浓淡层次感较强,字画锐度略欠;较明显的缺点是由于胶装的缘故摊开后不能自然平置。总体质量超越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选”墨迹印本,诚为临习、观赏的好印本。本册收录了收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的黄庭坚行书代表作《松风阁诗帖》,草书力作《花气熏人诗帖》以及《跋苏东坡黄州寒食诗》等墨迹。
评分台湾正版图书,希望京东还继续进货
评分故宮法書新編(3):唐·褚遂良墨蹟 看看,联系。
评分故宮法書新編五:唐顏真卿墨蹟,非常喜欢。唯一不快是京东就用一个塑料袋包装,毫无保护措施,搞得书脊受损,想换货怕又是一样的待遇,老问题一直不解决,书籍真的这么不受待见啊。
评分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和这位书画皇帝不无干系。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北宋灭亡后,兴盛一时的徽宗宣和画院随之结束,一些画院画家经过辗转逃亡,逐渐集结于南宋的都城临安,先后被恢复在画院中的职务,成为南宋画院的骨干力量。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李从训等都属于这种情况。宋高宗虽然在政治上也是苟且偷安,但对于书画之事,仍十分重视,特别是后来他利用绘画为他的政治服务,组织画家进行创作。所以,南宋时绘画活动主要还是以画院为中心。
评分《故宮法書新編(3):唐·褚遂良墨蹟》圖版改為彩色精印,名家墨寶,為書法藝術喜好者提供鑑賞範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