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每月2期 11.12/ 13.14期是合刊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我深知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这套《作文与考试小学中高年级版2018年5-8月第10-15期共6期4本打包3-6年级作文素材过期刊杂志》在我看来,恰恰扮演了连接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角色。它所选取的素材,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语言也比较贴近孩子,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我尤其喜欢它的一些“小故事大道理”板块,通过简短有趣的故事,传递一些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内容不仅能丰富孩子的思想,也能为他们的写作提供更深刻的主题。孩子读完后,会主动跟我讨论故事里的情节,还会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写作练习。此外,杂志里的“看图说话”和“填空题”等练习,虽然形式简单,但对于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却非常有效。孩子在做这些练习时,能很快地掌握描写人物、场景的技巧。最让我惊喜的是,里面有一些关于“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等社会话题的讨论,这不仅能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也能让他们关注社会,培养公民意识。这套杂志的价值,远不止于提升应试作文的分数。
评分不得不说,这套《作文与考试小学中高年级版2018年5-8月第10-15期共6期4本打包3-6年级作文素材过期刊杂志》对于提升我家六年级孩子的写作水平,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一直觉得,到了高年级,写作不仅仅是写事,更需要表达思想,展现情感。这套杂志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里面的一些专题,比如“我最敬佩的人”、“我的梦想”,都引导孩子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我发现孩子在写关于“敬佩的人”这篇文章时,不再仅仅描述对方做了什么,而是开始分析对方为什么值得敬佩,对方身上有哪些品质打动了他。这是一种思维上的提升。而且,杂志里有一些关于“议论文写作入门”的内容,虽然只是初步的介绍,但对于孩子理解议论的逻辑和结构很有帮助。我注意到它会引导孩子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几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非常有益。此外,杂志里还穿插了一些趣味的知识,比如关于成语的来源、诗词的赏析,这些都能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让他们的写作内容更丰富。
评分说实话,当初买这套《作文与考试小学中高年级版2018年5-8月第10-15期共6期4本打包3-6年级作文素材过期刊杂志》,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毕竟是过期刊,但看中的是它打包的价格和覆盖的年级段。结果出乎意料地惊喜!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细节的家长,尤其在给孩子选择学习资料时。这套杂志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把“考试”这个词放在太前面,而是以“作文”为核心,围绕着如何写好作文,如何让孩子的文字更生动、更有趣。比如,有一期关于“秋天的色彩”的专题,它提供的素材不是简单的景物描写,而是引导孩子去感受秋天的声音、气味,甚至是你能在秋天里做的有趣的事情。这就像是在给孩子搭建一个观察世界的框架。孩子看完后,主动跟我说:“妈妈,我发现秋天的叶子不止是黄色,还有红色的,像火一样。”这让我意识到,这套杂志真的在激发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而且,杂志里的“小记者采访”板块,模拟了记者采访的过程,让孩子学习如何提问,如何记录,这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也培养了沟通能力。我最喜欢的是它有个“故事接龙”的栏目,让孩子续写故事,这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很有帮助。
评分我们家孩子是四年级,正是写作困难户,以前让他写个两三百字都像要了他的命一样。这次入手了这套《作文与考试小学中高年级版2018年5-8月第10-15期共6期4本打包3-6年级作文素材过期刊杂志》,感觉真是挖到宝了!我当初看中的是它“素材”这两个字,希望它能给孩子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拿到手后,发现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杂志里很多内容都是围绕着孩子的生活展开的,比如“我的好朋友”、“一次难忘的旅行”等等,这些话题孩子都很熟悉,写起来自然就有了底气。而且,它不仅仅是罗列素材,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去运用这些素材。比如,在描写一个人物时,它会提供一些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词语和句子,还会引导孩子去思考人物的内心想法。我看到孩子开始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人,还会偷偷记下一些有趣的对话。更让我欣慰的是,杂志里有一些“仿写”的练习,并不是让孩子照搬照抄,而是引导他们模仿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写出属于自己的句子。孩子自己尝试着仿写了一个关于“小狗的句子”,虽然还不够完美,但已经能看出他的进步了。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比直接给范文更有效果。
评分这套《作文与考试小学中高年级版2018年5-8月第10-15期共6期4本打包3-6年级作文素材过期刊杂志》,真是来得及时!我家孩子今年三年级,正是作文开始变得重要,但又常常苦于无从下手的阶段。翻开这几本杂志,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内容编排。不是那种生硬的“范文-讲解”模式,而是更侧重于引导孩子观察生活,发现素材。比如,其中有一期专门讲“家里的味道”,通过几个小故事,引导孩子去回忆和描述自己家餐桌上的食物、家人的身影,甚至是某种特殊的香气。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在教孩子怎么写,更是在教孩子怎么去感受生活。孩子看了以后,主动提出想写写奶奶做的红烧肉,还特地去厨房观察了奶奶炒菜的样子,回来还画了一幅画。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我非常看重的。而且,杂志里还有不少关于“身边的小英雄”、“第一次尝试”之类的选题,这些都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写起来更容易有感触,也能展现他们的真情实感。我特别喜欢它那些“词语小锦囊”和“好句摘抄”的设计,不是简单堆砌,而是有针对性地出现在某个写作主题旁边,孩子可以随时借鉴,但又不至于生搬硬套。总的来说,这套书打开了我孩子写作的新思路,也让我看到了他身上更多的潜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