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01-31-2015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 | ||
| 定价 | 209.00 | |
| 出版社 | 中国计划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07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本社 编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592 | |
| 字数 | 1144000 | |
| ISBN编码 | 9787518201501 | |
作为一名在工程领域工作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细节的重要性。这本书在“零星工程”和“临时设施”部分的规定,就体现了这种对细节的关注。零星工程往往是一些工程量不大,但却必不可少的项目,比如一些零星的砌体、抹灰、油漆修补等。 这本书就对这些零星工程给出了相应的定额,避免了我们在编制预算时,因为其零星而忽略其成本。同时,对于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如围墙、大门、办公室、厕所等,也给出了相应的消耗量定额,这些都是项目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进行成本核算。
评分在实际的工程造价工作中,成本控制是核心。这本书在“措施项目”部分,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它不仅仅关注直接的材料和人工消耗,还对一些隐性的、但又必不可少的费用进行了量化。比如,对于施工现场的临时用水、用电,脚手架、满堂架的搭设与拆除,以及一些安全文明施工的费用,都有相对明确的定额标准。 这对于我们编制施工图预算或者进行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核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对于这些费用,我们可能更多地是参照经验值或者一些模糊的比例来估算,现在有了明确的定额,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进行量化,避免遗漏或者高估。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型的施工技术或者材料,这本书的定额也能帮助我们快速掌握其成本构成。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钢结构工程”和“金属构件工程”的定额部分,也做得相当细致。随着现在建筑行业的发展,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构件的复杂性和施工工艺的特殊性,都需要有专业的定额来指导。 这本书就针对不同的钢结构形式(如桁架、框架),以及不同类型的金属构件(如栏杆、门窗),给出了详细的消耗量定额。它考虑了钢材的型号、规格、焊接、防锈处理等因素,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计算出钢结构的材料成本和加工安装成本。
评分这本书还有一个令我受益匪浅的方面,就是它在“脚手架工程”和“模板工程”等部分的详尽规定。这两个部分,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可以说是成本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往往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比如,脚手架的搭设高度、跨度、材质、使用周期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其成本。 这本书就将这些因素都考虑了进去,并给出了详细的计算依据。它区分了不同类型的脚手架(如落地脚手架、悬挑脚手架),以及不同材料的模板(如木模板、钢模板),并根据其结构特点、周转次数等因素,给出了相应的消耗量定额。这对我来说,意味着在编制工程预算时,我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出脚手架和模板的费用,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超支。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装饰装修工程”部分,对于不同层次和风格的装修处理方式的区分。不仅仅是简单的“涂料”、“瓷砖”这样笼统的描述,它还会根据装修的等级、材料的档次、以及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给出了更细致的定额。 例如,在“涂料工程”中,它区分了内墙涂料、外墙涂料,以及不同面层处理(如平整、拉毛、浮雕)的定额。在“地面工程”中,它会根据瓷砖的尺寸、铺贴方式(如通铺、拼花),以及石材的种类和加工方式,给出了不同的消耗量。这对于我们进行工程量计算和成本估算,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确保我们的报价更加精准和贴近实际。
评分总的来说,TY01-31-2015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这本书对于从事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的严谨性、全面性,以及对细节的关注,都让我受益匪浅。每一次在使用它进行工程量计算和成本估算时,都能感受到它带来的专业性和可靠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定额手册,更是我工作中的一位得力助手,帮助我更精准、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是带着点期待,也带着点儿审慎的。毕竟,TY01-31-2015这个编号,加上“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这个名字,就透着一股子专业和严谨。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工程造价新人,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图纸和报价软件,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在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需要查阅定额来明确各项工程的用量、单价,以便更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这本书就是我手边最直接的工具之一。 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划分上的逻辑性。比如,在“主体工程”部分,它就把结构形式、材料种类、施工工艺等因素考虑得非常周全。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部分,它不仅给出了不同强度等级钢筋的消耗量,还详细列出了模板、混凝土的配合比建议,甚至还涉及了某些特殊部位(比如洞口、转角)的加固措施。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以前,我可能只能凭经验或者参考一些零散的资料来估算,现在有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估算更有依据,也更能站得住脚。而且,它还区分了现浇和预制构件的定额,这点也很细致,因为这两种施工方式的用量和损耗率是不同的。
评分说到装饰工程,这本书的详尽程度更是让我惊喜。从基层处理到面层铺贴,再到各种造型和收口细节,几乎涵盖了我们日常能接触到的所有装饰项目。比如,在“抹灰工程”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砂浆用量,还考虑到了抹灰层厚度、砂浆强度等级、以及是否进行拉毛、压光等工艺处理。对我来说,这意味着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不同工艺的差异化定额,一本书就能搞定。 更让我赞赏的是,它在某些项目的描述中,还附带了一些简单的图例或者施工要点提示。虽然不是详细的施工图,但对于理解定额的适用范围和一些关键的工艺要求,已经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在瓷砖铺贴的部分,它会提示不同尺寸瓷砖的损耗率可能会有差异,以及阴阳角、腰线等部位的计算方法。这些小细节,恰恰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忽略,但又对成本影响很大的地方。有了这些提示,我能更精确地计算出实际用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评分这本书对于“屋面工程”和“地下室工程”的定额也做得相当到位。这两个部分,往往涉及到一些特殊的防水、保温、排水等工艺,其技术要求和材料消耗都相对复杂。例如,在“屋面工程”中,它不仅考虑了防水层材料的消耗,还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屋面(如坡屋面、平屋面),以及不同保温材料的类型和厚度。 在“地下室工程”中,它对防水、防潮、回填土等项目的定额也做了详细的规定。这对于我们进行工程量计算和成本估算,非常有帮助。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考虑这些特殊部位的成本构成,避免因为遗漏而导致预算偏差。
评分作为一名基层施工管理人员,我经常需要对现场的材料使用情况进行监控。这本书在“材料消耗”这一块,简直就是我的“小秘书”。它详细列出了各种主要材料(如水泥、砂、石子、钢筋、木材、油漆、涂料等)在不同工程项目中的消耗量定额。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数字,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标准。 当我看到现场某种材料的实际消耗量明显高于定额时,我就可以立刻警觉起来,着手调查原因。是因为施工操作不当?材料损耗过大?还是管理上的漏洞?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有力的依据去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帮助我们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而且,它对一些辅助材料(如钉子、焊条、扎丝等)的消耗量也有涉及,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累积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