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MS201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6MS201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编
图书标签:
  • 市政工程
  • 排水工程
  • 管道工程
  • 建筑设计
  • 设计图集
  • 国家标准
  • 工程建设
  • 城市基础设施
  • 给排水
  • 工程图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艺建联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7878017778810
商品编码:1703666420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I S B N: 9787801777881
定    价: 140.00元
作    者: 中国建筑标注设计研究院 
出版时间: 2007-02-19
印刷时间: 2007-02-19
页    数: 499 页
开    本: 16开
出 版  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 书
  内容简介 Content abstract

   

《06MS20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国家建筑标准图集编入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设计、施工中迫切需要的内容,并基本涵盖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设计、施工、监理部门既可根据需要直接选用,部分图纸也可直接用于生产加工。

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城镇、工业企业及居住区的室外排水工程;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永久性冻土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以上地区、其他特殊性地区时,应根据有关规范另做处理。
图集共编集了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排水检查井、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井盖及踏步、双层井盖、雨水口、排水管道出水口等九部分内容,均摘自现行给水排水国家标准设计图集。本图集的内容虽然比较多,但每部分自成体系,均有自己的图纸目录、总说明和施加工详图。与原图集相比,本图集已按2006年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进行了复审,并做了相应修改:“排水检查井”和“排水管道出水口”已根据2003年局部修改版进行了修编;增加了雨水口方面的内容;取消了小方井和耐腐蚀井;改变了“井盖及踏步”和“双层井盖”这两本图集的编排方式,将原来复杂的机械加工详图改为用表格方式表示;“排水管道出水口”在过路涵洞,农田水利等工程中也可参照使用。

 

  目录 Contents      

总目录及编制说明
06MS201-1 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
06MS201-2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
06MS201-3 排水检查井
06MS201-4 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
06MS201-5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
06MS201-6 井盖及踏步
06MS201-7 双层井盖
06MS201-8 雨水口
06MS201-9 排水管道出水口


城市生命脉络的守护者:现代市政排水体系建设与运维之道 本书记载了城市地下生命线——排水管道系统,从规划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到后期运维养护的全面知识体系。在飞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日益复杂的水环境挑战和城市承载力的不断提升,对排水系统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本书旨在为城市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规划设计师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份详实、权威的参考,以期共同构筑更安全、更健康、更宜居的城市水生态环境。 第一章 城市水环境与排水工程概论 本章深入探讨城市水环境的形成机制、水体污染的现状与成因,以及排水工程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从宏观视角审视城市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剖析雨水径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不同水体的特性及其对城市环境的潜在危害。重点阐述排水工程的基本功能——收集、输送和排放,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现代排水理念,如海绵城市建设、雨污分流、综合管廊等,强调排水系统不仅是排污水,更是城市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讨论不同气候条件下降雨特性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排水设计考量,为后续章节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此外,本章还将回顾排水工程的发展历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新时代排水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第二章 排水管道系统规划与设计原则 本章聚焦排水管道系统的科学规划与精细化设计。我们将从城市总体规划出发,分析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地形地貌等因素对排水管网布局的影响。重点讲解管网系统的流量计算方法,包括设计流量的确定、雨水径流系数的选择、暴雨强度公式的应用等,确保管网在设计暴雨条件下不发生倒灌和溢流。我们将详细阐述管道埋深、坡度、管径、管材的选择原则,以及如何根据土壤条件、交通荷载、环境要求等因素进行优化。管道连接方式、检查井、雨水口、跌水井等附属构筑物的设置要求和设计规范也将一一呈现。特别地,本章将引入水力学模型在管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强调通过模拟分析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同时,我们将探讨排水系统与城市给水、燃气、电力等其他市政管线的协调配合,为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利用提供指导。 第三章 排水管道材料与施工技术 本章将详细介绍当前市政排水管道工程中常用的各类材料及其性能特点,并深入探讨先进的施工技术。我们将对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HDPE双壁波纹管、PVC-U排水管等进行全面的性能比较,分析其在耐腐蚀性、抗压性、连接可靠性、施工便捷性、经济性等方面的优劣,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材料选型依据。在施工技术方面,本章将重点介绍顶管法、盾构法、浅层地下连续墙等非开挖施工技术,以及传统开挖敷设法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我们将详述管道接口的连接方式、焊接工艺、密封措施,以及回填土的压实要求。同时,本章还将重点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措施,如降尘、降噪、废水处理等,确保工程建设的绿色、可持续。 第四章 排水管道附属设施设计与施工 排水管道系统离不开各类附属设施的支撑,本章将对这些关键构筑物进行详细阐述。我们将深入解析检查井的类型、尺寸、井室结构、井盖选择等设计要点,强调其在管道检测、清通、维修中的重要作用。雨水口的设计将着重介绍其集水效率、防堵塞、防坠落等功能性要求。跌水井、消力井的设计将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有效的能量消散和防冲刷方案。截流井、调蓄池的设计将围绕雨污分流和污水截流展开,阐述其在控制溢流污染、削峰填谷方面的作用。此外,本章还将介绍合流制溢流井、泵站等关键设施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点,为实现高效、安全的排水功能提供技术支撑。 第五章 排水管道系统检测与评估 本章聚焦排水管道系统的检测技术与评估方法,旨在确保管网的完好性和运行效率。我们将系统介绍管道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声纳检测、电视检测、CCTV检测、声波检测等,并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重点讲解管道内部缺陷的识别与分类,如裂缝、变形、接口错位、沉降、异物堵塞等。我们将阐述检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维修和养护计划。本章还将介绍管道系统性能评估的指标体系,如排水能力、渗漏率、堵塞率等,并提供相应的评估模型与工具,帮助管理者全面掌握管网的健康状况。 第六章 排水管道系统运维与管理 有效的运维与管理是保障排水管道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本章将全面探讨排水管道的日常巡查、清淤疏通、维修与抢修等运维工作。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管道的清淤方法与设备选择,如高压水射流清淤、机械清淤等,并强调清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管道的定期检测与维护将贯穿始终,重点关注管道老化、腐蚀、变形等潜在风险的预防与处理。本章还将介绍先进的管道修复技术,如紫外线固化(CIPP)、喷涂修复、局部衬砌等,以及其适用条件和施工工艺。此外,本章还将探讨排水管道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采集与分析、故障预警等,以提升运维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第七章 智慧排水与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时代,智慧化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市政排水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本章将展望智慧排水的未来,探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我们将介绍智能传感器、监测平台、在线监测系统等如何实现对雨水、污水流量、水位、水质等的实时监测与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管网运行状态的预测性维护,优化调度,提高响应效率。本章还将重点关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排水系统中的实践,如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强调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功能,构建更具韧性的城市水环境。同时,我们将探讨排水系统与城市生态修复、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协同发展,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书内容涵盖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框架。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学习与实践,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市政排水工程的建设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建设更加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提供坚实的保障。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城市建设充满好奇心的普通市民,我一直对地下那些看不见的工程感到神秘。这本《06MS201》让我有机会一窥市政排水管道的“庐山真面目”。我之前总觉得,地下管道就是那么回事,挖条沟,埋根管就行了。但看了这本书,才发现远没有那么简单。它里面关于管道材质的选择,比如混凝土管、塑料管、铸铁管等,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优缺点分析,以及它们各自的连接方式和密封要求,都讲得非常详细。我特别注意到关于管道接口的密封处理,这直接关系到地下水的渗入和污水的外渗,一旦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图集里画出了各种接口的密封结构图,从橡胶圈密封到承插式连接,再到法兰连接,每一种都配有详细的尺寸和安装说明,这让我在脑海里勾勒出了一个坚固、可靠的地下排水网络。 我还对图集中关于“附属设施”的部分很感兴趣,比如检查井、雨水斗、截流井等。这些小小的设施,在整个排水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看到了不同类型检查井的结构图,包括它们的深度、尺寸、爬梯设置,以及如何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清淤和维护。特别是雨水斗的设计,它不仅仅是把雨水收集起来,还需要考虑防堵塞、防异味散发等问题,图集里提供了多种形式的雨水斗样式,并给出了详细的尺寸参数,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构件,也蕴含着不少的设计智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这些复杂的工程细节,用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感受到工程的严谨和科学。

评分

我是一名来自某三线城市的市政规划部门的普通工作人员,这次接触到《06MS201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在我们当地,很多老旧的排水设施亟待升级改造,而新的项目也需要严格遵循国家标准。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救命稻草”,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最关注的是图集中关于“管材耐久性和防腐蚀”的章节。我们城市的地下水腐蚀性比较强,如果选材不当,管道的使用寿命会大打折扣。这本书详细对比了各种常用管材的耐腐蚀性能,并给出了在不同介质环境下推荐的管材类型。 我特别对图集中关于“再生利用和环保要求”的章节印象深刻。随着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在市政工程中也越来越强调环保理念。这本书中提到了如何利用再生材料来制造排水构件,以及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比如减少土方开挖量、控制噪音和扬尘等。这为我们在制定地方性标准和指导项目建设时提供了新的思路。另外,图集中关于“管线综合布置”的原则和图示,也为我们规划新建区域的管线走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可以避免日后因管线冲突而造成的工程返工和不必要的浪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技术性的指导,更传递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我们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评分

我是一个喜欢拆解事物,探究原理的人,所以拿到《06MS201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后,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一条条排水管道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和技术。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图集中关于“水力学计算”的部分。比如,如何根据管道的坡度、糙率、流量等参数,计算出管道的流速和水头损失。这让我明白了,排水不仅仅是“顺着地势流下去”,而是需要精确的计算来保证它能够有效地将水排走,并且不会产生过大的压力或流速。 我尤其对图集中关于“防倒灌和排水泵站”的设计细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低洼地区或者潮汐影响的区域,单纯依靠重力排水是行不通的。这本书提供了关于设置排水泵站的选址原则、泵组的选择、控制系统的设计等方面的详细图解和说明。我看到了不同类型泵站的结构图,以及它们是如何将积水提升到更高水位,再排入自然水体或者污水处理系统的。这让我对城市的排水系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原来我们看不见的地下,隐藏着如此复杂的机械装置在默默工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复杂的工程原理,通过清晰的图示和规范的语言,呈现给读者,让我能够一步步地理解和学习。

评分

拿到这本《06MS201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时候,说实话,我内心是有点小期待的,毕竟市政工程,尤其是排水这块,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安全和居民的生活便利,是个挺“接地气”但也极其重要的领域。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是严谨、规范的字眼,各种图表、参数、节点详图,看得我眼花缭乱,但又有一种安心感。我一直觉得,这类图集就像是建筑行业的“百科全书”,它不是让你一蹴而就成为专家,而是给你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让你明白“为什么”和“怎么做”。 我特别关注的是图集中关于雨水收集和排放的章节。在咱们这个城市,每逢汛期,积水问题总是让人头疼。这本书提供了非常详尽的雨水管道设计标准,从管径计算、坡度设置,到进水口、检查井的布置,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引。我看到了一些模拟不同降雨强度下的水流模型和相应的管道断面设计,这对于优化排水系统,提高排水效率非常有帮助。而且,图集还考虑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法,比如在软土或淤泥层如何保证管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这在实际施工中可是个大难题。我尤其对图集中关于“雨污分流”设计的几处详图印象深刻,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环保理念的体现,如何科学地将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本图集给出了相当成熟的解决方案,这让我对未来的城市排水系统充满了信心。

评分

作为一名对城市景观和美学有一定追求的人,我一直觉得,一个城市的地下基础设施,虽然看不见,但同样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这本《06MS201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让我看到了,即使是排水系统,也可以做到既实用又美观。我特别注意到图集中关于“雨水花园”和“生态排水”的部分。传统的排水系统往往是冰冷的水泥和管道,而雨水花园则是一种将自然元素融入排水设计的方法,通过种植植物和营造湿地,能够有效地净化雨水,减缓雨水径流,并为城市增添绿意。 我还对图集中关于“检查井盖的设计”产生了好奇。我发现,不同类型的检查井盖,不仅在承重能力上有所区别,在材质、造型和防盗设计上也有很多讲究。图集中列举了多种检查井盖的样式,有的甚至带有浮雕图案,与周围的道路铺装融为一体,既保证了功能性,又提升了美观度。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构件,也能体现出设计的匠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关注了排水系统的核心功能,更在细节之处体现了对环境、美学和人性化的考量,让我对未来的城市排水系统有了更美好的想象。

评分

我是一名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在负责一个大型住宅小区的开发时,对市政配套设施的要求非常高。这本《06MS201》成为了我们项目在排水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我尤其重视图集中关于“雨污分流”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随着城市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雨污分流已经成为新建项目必须遵循的标准。这本书详细阐述了雨水口的设计、雨水管与污水管的管径计算、截流井的设置原则以及相关流量控制措施。我看到了图集中关于不同降雨强度下,如何设置截流阀门,确保在暴雨期间,部分雨水可以溢流排放,而污水则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这对于保护水环境至关重要。 我还对图集中关于“管线交叉和埋设深度”的规定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住宅小区内部,各种管线(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等)非常密集,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这些管线,避免相互干扰,并保证安全距离,是设计中的一大难点。这本书给出了不同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和垂直间距的规定,以及在交叉部位的特殊处理要求。我利用这些标准,结合我们小区的地形条件,合理规划了排水管道的埋设路径和深度,确保了管线的安全性和施工的可行性。此外,图集中关于“检查井和消能井”的设计,也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因高差过大导致的管道冲刷问题,保证了排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全面、权威的设计依据,让我们在复杂的设计环境中能够做出最专业、最符合规范的选择。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马上就要接触到市政工程这门课了。拿到这本《06MS201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简直就像是得到了“神助攻”。学校老师虽然讲了很多理论,但总觉得缺少一些具象化的东西。这本书就正好弥补了这一点。我迫不及待地翻到关于排水管材选用的部分,里面详细列出了不同材质管道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耐腐蚀性、抗压性等指标,并且结合了使用年限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在特定环境下要选择某种特定材质的管道非常有帮助。 我尤其喜欢图集中关于“埋深和覆土厚度”的章节。在实际工程中,管道的埋深不仅要考虑排水功能,还要考虑交通荷载、上方构筑物的荷载等因素,以及防止冻胀的影响。这本书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和参考图例,比如在车流量大的道路下方,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要求是多少,以及如何根据土壤的承载能力来确定管道的支撑结构。这部分内容让我深刻理解了“地基”和“荷载”对于地下工程的重要性。另外,图集中对于各种特殊地段的排水设计,比如穿越河流、穿越铁路、穿越建筑物等,都提供了相应的标准图集,这对于我们未来接触到更复杂的工程项目非常有指导意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系统地整合了市政排水工程中的各项关键技术标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宝贵资源。

评分

作为一个热衷于研究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爱好者,我购买了这本《06MS201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来深入了解城市排水系统的运作机制。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地下地图”,让我得以窥见城市运行的幕后英雄。我特别着迷于图集中关于“管径计算”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根据集雨面积、设计降雨强度、设计流量等因素来确定管道直径的方法,并且提供了多种计算公式和图表,让我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地方的管道口径会特别大。同时,它还考虑了管道内流速、满流系数等因素,这些都决定了排水系统的效率。 我还对图集中关于“沉降缝和伸缩缝”的设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了解到,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温度的涨缩以及土壤的沉降,地下管道在长期运行中可能会发生形变,甚至损坏。这本书详细说明了在哪些部位需要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以及它们的尺寸和构造要求,以吸收这些形变,保证管道的完整性。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埋在地下看不见的管道,也需要精密的工程设计来应对各种潜在的风险。此外,图集中关于“通风井和排气阀”的设置,也让我了解到了如何解决地下管道中的水锤效应和气体聚集问题,确保排水系统的顺畅运行。这本书对于我理解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复杂性和精密性,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视角。

评分

作为一名基层市政维护人员,我每天的工作都离不开这些地下管道。过去,我们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口耳相传的“老办法”来处理问题。现在有了这本《06MS201》,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最看重的是图集中关于“管道连接和密封”的章节。我经常遇到管道接口渗漏的问题,有时候就是因为连接方式不对,或者密封材料老化。这本书里把各种连接方式,比如承插口、企口、法兰连接等,都画得清清楚楚,还说明了每种连接方式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点。特别是关于密封胶圈的选择和安装,图集里有详细的规格说明和安装示意图,这让我明白了,原来一个小小的密封圈,也有这么多讲究。 我特别对图集中关于“管道变形控制”的内容感兴趣。在施工过程中,有时候会因为地基沉降或者回填不密实,导致管道发生变形,轻则影响排水,重则可能导致管道破裂。这本书给出了如何通过管道支墩、管道基础等措施来控制管道变形的方法,还提供了不同变形量下的管道检查和修复建议。这对我来说太实用了,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我就可以对照图集来判断问题所在,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而且,图集里还包含了关于“管道清淤和检查”的设备和方法介绍,这对于我们日常的维护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为我们一线工人提供了非常具体、可行的指导。

评分

我是一名对历史建筑和城市演变很感兴趣的爱好者,经常会思考,古代的城市是如何排水的,而现代的排水系统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这本《06MS201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让我得以窥见现代排水系统的一些“前世今生”。我特别关注图集中关于“管道材质演变”的章节。虽然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现代标准,但它必然包含了很多历史传承下来的经验。我看到书中提到了不同时期使用的管材,比如早期的陶管、石管,到后来的铸铁管、混凝土管,再到现在的复合材料管。 我还对图集中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标准比较”的介绍很感兴趣,虽然这本书是中国的国家标准,但我相信在制定过程中,也借鉴了不少国际经验。如果能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排水理念和技术,会非常有启发性。我理解,一本标准图集主要服务于当下的工程实践,但它背后所蕴含的工程智慧和发展历程,也是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学习的。这本书让我看到,现代的排水系统是无数工程师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不断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体现。它不仅是技术的集合,也是历史的沉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