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 - 11
印刷时间:2013-11
装 订:硬精装
开 本:16开
I S B N:9787514900477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三编(16开精装 全35册 原箱装)
作 者:黄夏年主编
出 版 社:中国书店出版社
定 价:17000.00元
从内容深度上来说,这套书的选择和编排,明显体现了编者对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脉络的深刻理解。这个时期是佛教传入、融合、本土化的关键阶段,涉及到大量的译经、宗派的形成、以及与玄学、儒学的互动。我特地关注了其中关于庐山慧远以及僧肇思想的部分,发现其中收录了许多我先前未曾注意到的、关于他们对当时士大夫阶层影响的记述。这些细节,使得我对那个时代佛教的社会背景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文献的组织,勾勒出一条清晰的学术线索,引导读者去思考:在那个政治动荡、思想活跃的时代,佛教的哲学和伦理是如何渗透到社会肌理之中,并最终促成了后世隋唐佛教的辉煌。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深入探究这些“如何”和“为何”的基石。
评分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能够接触到如此专业和系统的佛教史料,简直是意外之喜。我原本以为这样的资料只有专业研究机构才能拥有,但这套书的出版,让普通读者也能一窥高深。它的体量虽然庞大,但编者在提供原始文献的同时,想必也做了大量的校勘和整理工作(虽然这套书主要以文献集成形式呈现)。我个人特别喜欢那种“咬文嚼字”的乐趣,对比不同版本对同一段话的细微差别,能感受到古人在抄写和传播过程中所付出的心力。这套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史料”的魅力,它不再是教科书上被总结提炼后的冰冷文字,而是带着时代温度和笔墨痕迹的真实记录。读它,就像是和历史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充满了发现的惊喜。
评分这套“三编”的规模和气势,着实令人震撼,可以看出这是汇集了数十年心血的成果。我尤其关注了它在文献源流上的考据,很多珍稀的石刻拓片和早期写本的摹本,能够被如此完整地收录进来,其难度可想而知。我深信,对于任何一个想在魏晋南北朝佛教领域做深入研究的人来说,这套书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它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文献获取的门槛,使得更多有志于此的学者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发掘那些尚未被充分解读的史料价值。这不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这三卷本的集成,我们得以更清晰、更全面地把握那个孕育了中国佛教核心思想的黄金时代。它的分量和内容,绝对称得上是该领域的一座里程碑式的工程。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拿到手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足了功夫的。每一册都做得非常考究,16开的尺寸拿在手上阅读,视野开阔,对于欣赏那些老旧的文献图版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一直觉得,阅读历史资料,尤其是古代的文献,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是影响阅读体验的很大因素。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墨迹清晰,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虽然是集成,但整体的版式设计却不显杂乱,每部分都有清晰的划分,这对于我这种喜欢系统性阅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是那些涉及到碑刻或者早期佛教艺术的图片资料,在这样的开本下,细节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比在电脑上看那些模糊的扫描件强太多了。光是翻阅这套书的实体,就已经算是一种享受了,那种墨香和纸张特有的气味,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与那些古老的文字和思想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
评分我最欣赏这套书的严谨性和资料的全面性。在研究早期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文献资料的搜集往往是最大的难点。很多珍贵的早期佛教论著和译本,散落在不同的寺院、图书馆甚至私人藏家手中,想要系统地梳理一遍,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这套集成似乎穷尽了所有能找到的相关材料,将那些原本零散的、难以获取的文献汇集一堂。我之前为了找某一篇关于魏晋时期僧传的材料,跑了好几个地方的古籍室,费尽周折都没能如愿,结果在这套书里找到了清晰的影印本。这种“一站式”的便利,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研究效率。它不仅仅是文献的堆砌,更像是一部经过精心编纂的、有体系的史料宝库,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思想碰撞的火花,以及佛教是如何一步步扎根于中土的艰难历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