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 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上下冊)
定 價: 98.00元
齣版社: 長春齣版社齣版
時 間: 2014年6月
作 者: 施耐庵
IS B N: 9787544532631
書 名: 李卓吾批評本西遊記(上下)
定 價: 88.00元
齣 版 社: 長春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14年6月
作 者: 吳承恩
I S B N: 9787544532655
書 名: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上下冊)
定 價: 98.00元
齣 版 社: 長春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14年6月
作 者: 羅貫中
I S B N: 9787544532648
此次齣版的這部《脂硯齋批評本紅樓夢》,彌補瞭各種脂評本殘缺不全的不足,並收入瞭高鄂續的後40迴,保證瞭小說的完整性。全書共120迴:前80迴,我們以“庚辰本”(含評語)為底本,對其中殘缺的部分,我們參考其他版本補全,將原書中的眉批,插入相應的正文中,並標示齣來;後40迴,我們以通行的“程甲本”(沒有評語)為底本,個彆章節我們吸收瞭其他版本的優點,酌情改之。每個迴目前均配有精美綉像插圖,插圖與評語均用紅色,以示與正文的區分。文中齣現的通假字保留原字,大體上沒有改動;繁體字均改為簡化字。
曹雪芹(約1715—約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小說傢。素性放達,曾身雜優伶而被鑰空房。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有研究。他齣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傢庭,因傢境衰落而飽嘗人世間的辛酸,曹雪芹的曾祖母孫氏曾做過康熙的奶媽,祖父曹寅做過康熙的侍讀。從康熙二年至雍正五年,曾祖曹璽、祖父曹寅,父親曹顒、叔父曹頫,相繼擔任江寜織造達六十多年之久。織造是專為宮廷采辦絲織品和各種日用品的官職,官階雖不高,但是非皇親不能充任。曹雪芹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曆經多年艱辛創作齣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本次我們齣版的《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前七十迴以明崇禎十四年(1641)貫華堂大字刻本《第五纔子書施耐庵水滸傳》為底本,並參考瞭其他版本,做瞭潤色。為瞭使讀者能夠領略《水滸傳》的全貌,我們還參照人民文學齣版社齣版的百迴本《水滸傳》,補全瞭徵遼和平方臘的後三十迴。每個迴目前均配有精美綉像插圖,插圖與評語均用紅色,以示與正文的區分。文中齣現的通假字保留原字,大體上沒有改動;繁體字均改為簡化字。底本中有明顯訛誤之處,參照他本酌情改之。
此次齣版,我們以明代《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為底本,參照世德堂刊《新刻齣像官版大字西遊記》及其他版本。每個迴目前均配有精美綉像插圖,插圖與評語均用紅色,以示與正文的區分。文中齣現的通假字保留原字,大體上沒有改動;繁體字均改為簡化字。底本中有明顯訛誤之處,參照他本酌情改之。
吳承恩(1500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省桐城縣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高甸),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因隨祖父遷徙至淮安府(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中國明代傑齣的小說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其故裏江蘇淮安東南馬甸鄉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園,淮安市有其紀念館。吳承恩一生創作豐富,但是由於傢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據記載有誌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吳承恩的外甥孫丘度搜集其殘存之稿,僅“存十一於韆百”,包括詩一捲、散文三捲。後人將其詩文編成《射陽先生存稿》。
本次我們齣版的《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以早刻於康熙十八年(1679)的醉耕堂本為底本,並參考瞭其他版本,擇優而用。每個迴目前均配有精美綉像插圖,插圖與評語均用紅色,以示與正文的區分。文中齣現的通假字保留原字,大體上沒有改動;繁體字均改為簡化字。底本中有明顯訛誤之處,參照他本酌情改之。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傢,《三國演義》的作者。山西並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說《三國誌通俗演義》、《隋唐誌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誌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這套書的版式設計,特彆是它采用的十六開的規格,簡直是為深度閱讀量身定製的。相較於常見的精裝本或小開本,這種尺寸帶來的空間感非常舒適,無論是用於案頭精讀還是席地細品,都顯得恰到好處。翻閱起來,視野開闊,字體排布疏朗有緻,既能容納下原著精煉的文字,又能為旁注和評語留齣足夠的呼吸空間,使得閱讀的節奏感得以保持。我尤其贊賞其在版麵設計上對傳統美學的迴歸,那種嚴謹而不失古樸的氣度,讓人感覺手中的不僅僅是書籍,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藝品。在如今這個追求快速消化的信息時代,擁有一套如此厚重且注重閱讀體驗的實體書,本身就是一種對慢閱讀的堅持和對文化傳承的尊重。每一次摩挲書頁,都能感受到製作者的匠心,這對於培養對經典的敬畏心,是無聲卻有力的熏陶。
評分說實話,我對“批評本”的引入持有非常審慎的態度,因為對經典文學的過度解讀往往適得其反,容易將原著的純粹性破壞殆盡,淪為注疏者的個人錶演。然而,這套書的編排方式似乎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各種後世的評論,而是將曆代大傢如脂硯齋、金聖嘆等人的精闢見解,如同手術刀般精準地嵌入到文本的相應位置,不喧賓奪主,而是作為一種有力的輔助工具,幫助讀者在關鍵節點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其中關於人物命運轉摺點的注釋,那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就像是黑暗中忽然被點亮瞭一盞燈。這種深度的介入,讓原本可能顯得晦澀或略顯平淡的段落,瞬間煥發齣新的生命力,使得閱讀過程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一種主動的探尋與對話,這是我閱讀其他版本時難以獲得的獨特體驗。
評分我發現這套匯集瞭“四大名著”的評注版本,其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跨越時空的“群像”式解讀。不像單行本隻能聚焦於某一部作品的獨立世界,這裏的並置和對比,無形中拓寬瞭我的格局。比如,當我們同時閱讀金聖嘆對水滸英雄的精妙劃分,再對比毛宗崗對三國智謀的條分縷析時,便能從中洞察齣古代評論傢們在評判敘事藝術和人物塑造時所遵循的共通美學標準,同時也看到瞭他們各自的側重點和局限性。這種多維度的審視,極大地豐富瞭我對中國古典小說敘事學脈絡的理解。它不再是孤立的四部傑作,而像是互相映照、共同構成古代文學高峰的四座裏程碑,互相藉力,共同展現瞭古代文人對人性、曆史和命運的深刻洞察。
評分作為一名老讀者,我深知“活的版本”纔是最有價值的。這套書的選本和校注,顯然是經過瞭極其審慎的考量,它似乎在試圖還原一個“最接近”原作者意圖的文本狀態,同時也吸納瞭曆代最權威的聲音。市麵上很多版本在注釋上往往流於錶麵,或者選取的評注偏頗,但這一套“批評本評注版”給我的感覺是,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基座,既尊重瞭經典文本的權威性,又通過資深評注者的引導,降低瞭初讀者的理解門檻,同時又為資深愛好者提供瞭進一步挖掘的深度。這種兼顧瞭學術嚴謹性與大眾可讀性的平衡藝術,是極其難能可貴的。捧讀它,就像是請來瞭四位頂級的文學導師,分坐在你的兩側,隨時準備為你撥開迷霧,這種感覺,是任何單純的白文本閱讀都無法比擬的,它讓閱讀過程充滿瞭啓示與驚喜。
評分這套書剛到手就讓我眼前一亮,裝幀設計非常考究,那種厚重感和曆史的沉澱感撲麵而來。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閱讀體驗極佳。我尤其欣賞它這種“評注版”的定位,畢竟原著的文字之美固然毋庸置疑,但對於我們這些對古典文學抱著敬畏之心,又渴望深入挖掘其精髓的現代讀者來說,缺乏一些專業的導引和點撥,總覺得隔著一層紗。那些細微的伏筆、錯綜的人物關係、乃至作者匠心獨運的語言技巧,若無高人指點,很容易一掠而過。我盼望著能在這套書中,找到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曆經數百年沉澱下來的智慧光芒,真正體會到這些文學巨著“不朽”的秘密所在。這種集大成式的整理,無疑是給喜愛傳統文化的人們送上瞭一份厚禮,光是翻閱目錄和開篇的導讀,就已經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感覺像是得到瞭一張通往古代文人心靈世界的地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