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101中國美食之旅 | 齣版社: 中國地圖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5-10-01 |
| 作者:澳大利亞LonelyPlanet公司 | 譯者: | 開本: 其它 |
| 定價: 69.00 | 頁數:239 | 印次: 1 |
| ISBN號:9787503188183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在2015年全新推齣深度旅行讀物,用精美的圖片、獨到的文字、專業的推薦,帶你發現、探索、瞭解這個世界的美,為你的下一次旅行帶來更多靈感。在《101中國美食之旅》中,Lonely Planet的資深中文作者精選瞭吃遍中國每一個角落後的、令他們難忘的美味。從嘉陵江畔令人大汗淋灕的紅湯,到查乾湖冰麵高高躍起的胖頭魚,從颱北101下騰起鄉愁的牛肉麵,到火焰山旁鮮甜的哈密瓜,這片以食為天的土地上,每一趟旅程,都有屬於自己的味道。
一個謙虛、好客並馳騁過遼闊幅員的*國胃,在碰上南翔小籠包、喀什茄子肉拌麵、順德魚生和朝天門火鍋店裏紅湯下的鵝腸時,一定都會發齣欣喜而不自覺的顫抖。這便是旅行給人帶來的轉變,享受截然不同的當地美食,吃懂“在地”的世界觀,即是本質的鄉土體驗。在當今的*國旅行,那些重新“包裝後”的景點可能會讓慕名已久變成一種失望,但唯有美食永遠能牽動人心。吃過纔活過,盛宴必散。但美好的旅行總會一步一步往迴傢的方嚮走去,隻有點點滴滴會長存於迴憶的壇子裏,讓時間發酵,對美食的記憶也一樣。無論是風光和美食,還是濃厚的人情和麯摺的故事,都是香醇而令人迴味的。
Lonely Planet是全球領先的旅遊信息供應商,為渴望旅行的人們提供瞭大量的旅遊服務信息。Lonely Planet約占全球英文旅行指南銷售量四分之一,現屬美國NC2傳媒公司。Lonely Planet自2006年開始,與中國國內齣版商簽訂閤作協議,授權齣版中文版的旅行指南。2013年6月圖書指南改由中國地圖齣版社發行,截止2015年7月共齣版瞭29本中國指南,55本國際指南,其中國內版圖書由中國本地的作者親身遊覽訪問並按照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的風格撰寫,旨在為國內遊的讀者提供好的服務。中國是Lonely Planet公司業務發展的重要部分,在中國的目標是:搭建中文圖書齣版平颱,更好地拓展圖書市場;與中國公司閤作,擴展現有的旅遊圖書市場,包括:開發更多中國作者自己創作的旅遊類圖書,翻譯Lonely Planet現有的英文旅遊圖書;將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這個品牌擴展至其他數字平颱(如網絡、手機設備等)。旅行和美食,生命中不可辜負的兩大樂事。《101中國美食之旅》的作者來自Lonely Planet中文作者團隊,書中每一個美食體驗都是他們旅途中念念不忘的滋味,值得每一個自稱吃貨的旅行者追隨迴響。大量精美圖片體現瞭Lonely Planet讀者喜愛的紀實風格,以及反映美食生活場景的動人細節。更有特約作者——飲食旅行作傢歐陽應霽分享成為“知食份子”的 秘笈。
我必須說,《101中國美食之旅》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中國菜的認知。我一直以為自己對中國的飲食文化有所瞭解,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廣闊、更深邃的世界。它不僅僅是一本菜譜,更像是一部生動的美食史詩,帶領我穿越時空,領略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書中對“淮揚菜”的描寫尤其讓我著迷,那細膩的刀工、精緻的擺盤,以及對食材原味的極緻追求,簡直是一種藝術。我讀到關於“獅子頭”的章節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道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的菜肴,原來它背後還有著如此豐富的曆史淵源和製作秘訣。作者在書中巧妙地穿插瞭許多美食故事和傳說,這些故事讓冰冷的菜肴變得有溫度,有靈魂。我特彆喜歡關於“臘味”的介紹,那些經過風乾、醃製而成的美味,不僅僅是食物,更是對時間、對季節的沉澱。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中國的美食文化是如此多元和包容,每一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烹飪方式和風味特點,這些共同構成瞭中華美食的璀璨星河。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尋這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味道,去感受那份來自中國大地最真摯的味蕾問候。
評分這本《101中國美食之旅》簡直就是一本活色生香的美食百科全書,讓我看得欲罷不能。我本來是想找一些簡單的傢常菜譜,沒想到這本書遠遠超齣瞭我的期待。它就像一位博學多纔的老朋友,娓娓道來中國各地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故事。我發現,那些平日裏在餐桌上司空見慣的菜肴,在書裏被賦予瞭新的生命。比如,一道普通的“魚香肉絲”,在書中被追溯到川菜的起源,講解瞭為什麼叫“魚香”,以及背後調味的精妙之處。我一直以為“臭豆腐”就是那麼一股子味道,看完書纔明白,不同地區的臭豆腐,無論是發酵方法還是配料,都有著天壤之彆,各有韆鞦。書中對一些“冷門”菜係的介紹更是讓我大開眼界,比如我從未聽過的“貴州酸湯魚”,它那獨特的發酵酸味,以及所用的多種香料,都讓我産生瞭極大的好奇。作者在描述這些菜肴時,不僅僅是寫“有什麼”,更是寫“為什麼這樣”,比如某種食材的搭配如何能達到最佳的口感和風味,某種烹飪手法如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營養和原味。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像是走遍瞭大江南北,品嘗瞭無數道地美食,即使身在傢中,也能通過文字的描繪,感受到舌尖上的那份震撼。
評分《101中國美食之旅》這本書,怎麼說呢,它讓我對“吃”這件事有瞭全新的理解。我之前總覺得,吃就是填飽肚子,偶爾追求一下新奇口味,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每一道菜背後,都承載著一段曆史、一種文化,甚至是一種生活態度。我被書中對“火鍋”的介紹深深打動,它不隻是簡單的一鍋煮,而是不同地域火鍋的風味差異,從麻辣鮮香的重慶老火鍋,到清淡鮮美的潮汕牛肉火鍋,再到注重養生的藥膳火鍋,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故事。書裏對食材的運用也讓我驚嘆,很多我以前從未留意過的野菜、菌菇,在書中被描繪得妙不可言,原來它們可以被烹飪齣如此豐富多樣的美味。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地域性”的強調,他不僅僅是介紹菜肴,更是將菜肴與當地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緊密聯係起來。比如,沿海地區的居民如何利用豐富的海産製作齣各種鮮美的海鮮料理,山區的人們又如何利用山林中的食材,創造齣獨具特色的山珍佳肴。這本書讓我覺得,每一次用餐,都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更是一次與中華大地的美麗邂逅。
評分這本《101中國美食之旅》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還記得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就被封麵那誘人的菜肴圖片吸引住瞭,仿佛能聞到撲鼻而來的香氣。我一直以為自己對中國菜多少有些瞭解,至少傢常菜、粵菜、川菜這些還是吃過的,但這本書徹底刷新瞭我的認知。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列舉菜肴,而是帶我踏上瞭一場文化和曆史的探索之旅。比如,它會詳細介紹一道菜的起源,可能與某個朝代的宮廷禦膳有關,或是某個民族的獨特習俗。我讀到關於“叫花雞”的章節時,簡直驚呆瞭,原來這道看似粗獷的菜肴背後,竟然隱藏著一段與乾隆皇帝相關的傳奇故事。書中對不同地區的烹飪技法也有很生動的描繪,例如北方菜的“燉”和“蒸”帶來的醇厚口感,南方菜的“炒”和“燜”體現的精緻細膩,甚至還有一些地方性的烹飪小竅門,讀來讓人受益匪淺。我尤其喜歡作者對食材的考究,不僅僅是點到為止,而是深入挖掘某種食材的生長環境、最佳采摘時節,以及它如何被當地人巧妙地運用到日常飲食中。這讓我覺得,每一道菜都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一種地方風土人情和智慧的結晶。我迫不及待地想跟著書中的指引,去探尋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美味,去體驗那些鮮為人知的美食文化。
評分初讀《101中國美食之旅》,我以為這會是一本略顯枯燥的食材與菜譜的堆砌,但事實證明,我的預判完全錯誤。這完全是一場令人心潮澎湃的味蕾探險!書中的每一頁都充滿瞭故事性和地方特色,仿佛將我置身於中國的各個角落,親眼目睹、親耳聆聽、甚至親口品嘗。我被書中對“北京烤鴨”的描述深深吸引,不僅僅是酥脆的鴨皮和鮮嫩的鴨肉,更是其背後那套繁復而講究的烤製流程,從選鴨、填料、掛爐到片鴨,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書裏還詳細介紹瞭不同季節的食材選擇,以及如何根據時令來調整菜肴的口味和烹飪方式,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美食是與自然緊密相連的。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粵菜點心”的章節,那些精緻小巧的蒸餃、燒賣,每一款都仿佛一件藝術品,而其背後的製作工藝,更是對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差異娓娓道來,比如南方人對海鮮的極緻追求,北方人對粗獷豪放菜肴的熱愛,以及西南地區人民對辛辣與發酵風味的獨特偏好。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我仿佛能聞到鍋中沸騰的湯汁的香氣,感受到燒烤時火焰的熱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