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0
【一套寫給21世紀中國人的中國史】
如何在世界中看中國?麵對這個問題,我們已不必在他者的眼光中自輕,也不需要急於擺脫他者眼光的自負,而是可以帶著建基於悠遠曆史的文化自覺與自信,體認中國何以成為今日之中國,我們如何成為今天的我們。
於是,我們更需要中國史學傢探求曆史的真實,親切自然地呈現史學成果,來滿足大眾對曆史知識的渴求。中國史領域新一代領軍學者懷著敬意與溫情,重建中國曆史進程,呈現瞭這套中國通史讀本。我們這些21世紀的中國人,正需要這樣一套紮實親切、兼收並蓄的通史,來瞭解自己身上承載的傢國曆史。
【反映學術和社會演進現狀的中國史,國內史學界中堅力量的誠意力作】
“新編中國史”是少有的當代中國學者聯閤撰寫的中國通史,王子今、王小甫、遊彪、張帆等國內史學界中堅力量傾力襄助。在他們看來,重新創建整個中國史敘述的結構框架,寫齣一套反映學術和社會演進現狀的中國史,是整整一代學人的責任。融會吸收國內外已有的諸多研究成果,反映迄今為止中國史研究的新進展,嚮社會大眾提供關於中國史的和正確的知識是“新編中國史”首先追求的目標。
【傳統中國史學學風與現代世界眼光相結閤】
“新編中國史”各捲著者均為中國史領域的領軍學者。這一批中國曆史學人見證瞭中國社會的封閉與開放,他們的學術訓練紮根於中國傳統史學,又吸收瞭歐美史學的問題意識。傳統史學的史料工夫,使他們的研究細密紮實,文字沉靜內斂,句句以史為據;歐洲史學的學風、方法和論點,則讓他們不拘泥於特定史觀,具備世界眼光。二者結閤,為我們呈現齣一套嚴謹紮實而有新思創見的中國通史。
【用學界共識構建框架,融入學人觀點以啓發新知】
作為麵嚮大眾的通史著作,“新編中國史”建基於學界通識,凸顯學術整體走嚮,嘗試為讀者提供認識中國的基本框架。同時,各捲著者亦在書中融入相對獨立的學術觀點和前沿視角,以期與讀者一同讀史知新。
?《明史:多重性格的時代》對從官方到民間的大量史料加以甄彆,去粗取精,體現明朝的多重性格,嘗試解開明朝開創、腐化、整頓、衰敝時期內的種種謎團。
【展現中國曆史的宏大與精微,呈現中華文明的全景畫捲】
朝代更迭,政治興衰,這是曆史的大走嚮;日用常行、思想情感,這是曆史的動人細節。“新編中國史”各捲作者既留意中國傳統王朝社會的周流演變,通過各個朝代的政治發展把握宏大的曆史脈絡,又不忘關注衣食住行、民間禮俗、精神氣象等曆史的細微之處,展現齣一幅中國曆史鮮活的全景圖。
【一套麵嚮社會大眾、雅俗共賞、人人愛讀的通史著述】
“新編中國史”意在為大眾提供、有據的曆史知識,因而行文嚴謹卻不刻闆,文字曉暢,娓娓道來。叢書還特彆設計瞭“人物小傳”“曆史術語解說”等欄目,對於一般讀者也有輔助之功。無論是希望建立曆史認知的年少者,想更深洞察曆史的年壯者,還是願意溫故知新的年長者,這套通史都能有所助益。
【兩岸閤作,曆時10年,精心打造21世紀中國史新典範】
“新編中國史”由颱灣三民書局組稿,從成稿刊行,到修訂編校,直至中信齣版社大陸版問世,曆時10年有餘,凝結兩岸學人、齣版人心血,代錶兩岸文化交流成果。兩岸麵嚮未來,共同書寫曆史,竭力打造屬於21世紀中國人的國史新典範。
【設計精美,製作考究,典藏之選】
“新編中國史”全套以精裝呈現,裝幀設計精美考究,各捲封麵中融入瞭不同時代的精神氣象,體現傳統中國的美學底蘊,相當適閤個人和傢庭典藏。
《明史:多重性格的時代》為“新編中國史”中的一捲。明朝以多元的麵相和復雜的謎團著稱,多少人窮經皓首,就是為瞭體認和理解這個朝代的多重性格。
在明朝之前,是中國傳統王朝社會近一韆六百年的周流演變,在明朝之後,是帝製中國緩慢轉型,逐步融入現代世界的麯摺曆程。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曆史中,既有各種傳統發展的,又有社會轉型帶來的種種變化,相互交錯,撲朔迷離,形成瞭明朝曆史多重性格的特點。
我們可以看到,堅實的經濟後盾催生瞭鄭和下西洋這樣的驚世之舉,帝國的子民因海洋探索和泰西教士東來而開始具備世界眼光。然而,腐敗,宦官專權,差役繁多,社會矛盾帶來瞭更多的問題,也觸發瞭次全國新興市民反對礦監稅使的風潮。在明朝走嚮滅亡之際,思想界卻煥發齣嶄新的光彩。
安靖如何變為亂局,經濟如何由低落到繁榮,生活風尚如何由簡樸入奢靡,對外交往如何由海禁鎖國到探索世界,思想文化怎樣由劃一到多元……麵對眾多謎題,《明史:多重性格的時代》取用宏觀視角,俯瞰明朝的方方麵麵,甄彆史料,考察帝王將相、士紳百姓如何麵對那多元而動蕩的時代。我們能看到,在這充滿張力的轉型時代,居高位者如何創業守成,士人怎樣麵對禮儀教化與嚴刑峻法,上上下下如何麵對外患和動蕩,文化又怎樣在這商業繁榮的時代孕育醇化——而正是這些構成瞭多元的明史。
自 序
前 言
篇 明朝的開創期
導 言
章 硃元璋其人與明朝的建立
第二章 開國製度與政治整肅
第三章 從創業到守成的轉變
第四章 邊疆經營與對外交往
第五章 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第六章 專製統治下的社會與文化
第二篇 明朝的腐化期
導 言
第七章 土木之變與保衛京師
第八章 天順與成化年間的政治變亂
第九章 從弘治中興到正德亂局
第十章 經濟與社會的變動
第十一章 思想文化的轉摺變化
第三篇 明朝的整頓期
導 言
第十二章 嘉靖初政與大禮紛爭
第十三章 世宗失道與隆萬改革
第十四章 “北虜南倭”問題及其解決
第十五章 社會經濟的新發展
第十六章 思想文化的新樣貌
第四篇 明朝的衰敝期
導 言
第十七章 神宗貪怠與東林黨議
第十八章 邊疆與民族問題的新挑戰
第十九章 天啓崇禎年間的政治亂象
第二十章 內外威脅與明朝滅亡
第二十一章 社會與文化的多元發展
附 錄
大事年錶
帝係錶
注 釋
參考書目
王天有
1944年生,祖籍山西省臨汾縣,2012年12月病逝於北京。北京大學曆史係畢業,獲碩士學位。曾任北京大學曆史係主任,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主任,北京大學曆史係、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明史學會常務副會長、北京滿學會副會長、《明清論叢》主編。著有《晚明東林黨議》、《明代國傢機構研究》、《中國古代官製》、《明朝十六帝》(主編)、《中國曆史透視》(主編)、《元明清史》(主編,國傢21世紀教材)、《中國考試史文獻集成?明代捲》(主編)等,主持點校《國朝典故》、《逆臣錄》,發錶論文40餘篇。
高壽仙
1962年生,河北省東光縣人。北京大學曆史係畢業,獲碩士學位。現任北京行政學院校刊編輯部主任,《新視野》主編、研究員,兼任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明清研究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明史室客座研究員等。著有《明代北京社會經濟史研究》、《北京人口史》、《明代農業經濟與農村社會》、《徽州文化》、《中國宗教禮俗》、《天啓皇帝大傳》(閤著)、《中國明代經濟史》(閤著)等,參與撰寫《中華文明史》、《中國通史》、《中國經濟通史》、《中國社會通史》、《明代政治史》、《晚明社會變遷》、《明代後期社會轉型研究》等,發錶論文90餘篇。前 言
明王朝是從1368 年至1644 年,即從14 世紀中期至17 世紀中期的一個統一王朝。這時,中國傳統王朝社會曆經近一韆六百年的周流演變,進入瞭它的後期。明初種種傳統發展的和中後期社會轉型帶來的新氣象,相互交錯,撲朔迷離,使明朝的曆史呈現齣錯綜復雜的多麵性格,以緻人物的評價、事件的厘清、曆史發展的態勢,都很難用簡單的否定或肯定來標誌。
清朝修纂《明史》,自順治迄乾隆,曆四朝,凡九十五年,是中國曆史上設館修史時間久的一次。原因很多,其中有一點也是不爭的事實,那就是明朝史事頗有不同於前代的內容,加上後世對明朝朝政的抑揚、人物的臧否多意見不一,所以無論在大局或細節上,均需詳細的斟酌與探討。盡管如此,清修《明史》依然錯誤百齣,貽人口實。近代以來,一些所謂的政治傢和思想傢,往往藉助於明朝史事進行說教,使明朝曆史更被層層雲霧圍繞,陷入迷濛。可見撰寫一部明朝曆史具有相當的難度。好在鬥轉星移,世人企盼已久的思想解放的霞光正光照大地,明史研究的新材料、新成果不斷湧現,這為撰寫《明史》創造瞭極為有利的條件。所以筆者不揣學識淺薄,敷衍成文,願以此就教於學林。
談到明朝曆史,首先要談王朝的核心皇帝。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曆史中,共有十六位皇帝,他們是:明太祖硃元璋、明惠帝(建文帝)硃允炆、明太宗(成祖)硃棣、明仁宗硃高熾、明宣宗硃瞻基、明英宗硃祁鎮、明代宗(景帝)硃祁鈺、明憲宗硃見深、明孝宗硃祐樘、明武宗硃厚照、明世宗硃厚熜、明穆宗硃載垕、明神宗硃翊鈞、明光宗硃常洛、明熹宗硃由校、明思宗(莊烈帝)硃由檢。這十六位皇帝中,有雄纔大略、開基創業的一代英主;也有穩定時局,或從某一方麵對鞏固明朝基業有所作為的守成之君;然而更多的是平庸之輩,甚至不乏極其腐朽的皇帝。但是明朝畢竟維係瞭二百七十六年,其間無權臣專政,無後宮外戚之患,更無武臣跋扈、地方割據,王朝的一統局麵基本穩固。清代一些史傢在研討明朝曆史時,對有的皇帝長期不上朝而王朝權力照舊運作,感到“誠不可解也”,其實這一切都依賴於皇權支配下的政製。為此,本書寫作中在注意皇權運作的同時,也給予這種政製較多的關注。這是明朝政治上的一個特點。
曆史是有生命的東西,是活的東西,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東西。明朝曆史變化之大,是明前各王朝無法比擬的。這種變化有政治方麵的,有經濟方麵的,也有社會思潮方麵的;推動變化的主因有的源於自上而下的力量,有的源於下層湧動。上下閤力,變化加快;上下背反,麯摺迂迴。總的來說,明朝政治的變化滯後於經濟的變化,社會思潮的靈敏性比政治傢對改革的認知更是先知先覺。明朝的帝王,幾乎無一例外,在他們即位時頒布的《登極詔》中錶示瞭“除舊布新”或“革故鼎新”的願望,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政治改革終明之世都沒有齣現。經濟上則不同,明朝創立之初,統治者通過復興農村經濟,建立瞭牢固的自然經濟體係。它既保證瞭明朝前期經濟的穩態發展,又為隨之而來的商品經濟發展奠定瞭基礎。16 世紀以後,明朝商品經濟發展程度有瞭顯著的提高,民營作坊增多,國內外市場繁榮,商業資本活躍,以白銀為本位的貨幣在市場上更廣泛行用,這一切都昭示著明朝中後期的社會變遷,中國近代化之路開始起步。明朝的社會思潮前後期有很大變化,前期被官方肯定的傳統思想支配著整個社會思潮的動嚮;中後期傳統思想的異化,民間文化的勃發,以及晚明異質文化的傳入,中西文化交流在知識精英的推動下有瞭空前的進展,社會思潮齣現瞭多元化的走嚮,在排斥與接受的碰撞中,新思想的火花時有迸發,明代文化更是異彩紛呈,婀娜多姿。故而經濟轉型與社會新思潮是本書寫作中另兩個關注較多的問題。這兩個問題也是明朝曆史上極具特色的問題。
15 世紀是足以讓明朝和世界引為自豪與振奮的一個世紀。在這個世紀中,人類從東西兩個方嚮發起瞭對海洋的挑戰,鄭和下西洋始於世紀之初,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完成於世紀之末,此後世界文明開始瞭從區域發展嚮整體發展的轉換,中國與世界密不可分。研究明史必須要有世界的眼光。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傳統對外關係,即朝貢關係的繼承與發展,國與國關係的基調是和平的,貿易的原則是平等的。但是鄭和下西洋也有局限性,即明初開放僅限於官方層麵,對私人海外貿易活動則實行“海禁”。這種局麵一直到隆慶元年(1567)明穆宗允準私人遠販東、西二洋,纔有瞭根本的轉變。從此明朝基本拋棄瞭不現實的朝貢體製,把對外貿易落嚮中外民間層麵。用當時世界的眼光看,明朝總體上是開放的,無論是前期還是後期,明朝在當時世界上的地位不可低估。這也是明朝曆史上的重要問題。
明史分期是撰寫明朝曆史不可迴避的問題,見仁見智,可以有兩分法、三分法、四分法,或更多的分法。兩分法大多以成化、弘治或正德為界分明朝為前後期。三分法則以正統十四年(1441)和萬曆中期為界分明朝為前、中、後三期。這兩種分法時限過大,不易反映明朝繁雜的社會變化。顧炎武是四分法,他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引《歙縣風土論》分明朝為春、夏、鞦、鼕四期:弘治以前,“詐僞未萌,訐爭未起,紛華未染,靡汰未臻”,“此正鼕至以後春分以前之時也”;到正德末嘉靖初,則“商賈既多,土田不重”,“詐爭起矣,紛華染矣”,“此正春分以後夏至以前之時也”;至於嘉靖末隆慶間,“末富居多,本富益少,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此正夏至以後鞦分以前之時也”;及萬曆中,“富者百人而一,貧者十人而九”,以至“戈矛則連兵矣,波流則襄陵矣,丘壑則陸沉矣”,“此正鞦分以後鼕至以前之時也”。顧氏的分期是源於兩分法,隻是根據弘治以後社會變化加快的現實在分期上更細化瞭。以上這些分期法都富有啓發性,然而卻不。許師大齡先生在為筆者所著《晚明東林黨議》一書寫的序中也分明朝曆史為四期,立論較為,本書基本采用,細節上略有調整。具體如下:
期為開創期,從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到明英宗正統六年(1441)。這一時期,明朝完成瞭國土的開發,首都的遷移,省區的劃分,輔政形式從宰相製到內閣製的轉變,各種製度和法規的建設,從而一個統一的和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麵齣現瞭。經濟上從鼓勵農民歸耕,到奬勵墾荒,勸課農桑,大量自耕農的存在和無糧白地(即不納稅的土地)的齣現,為此時農村經濟發展增添瞭活力。《明史?食貨誌》雲:“是時宇內富庶,賦入盈羨,米粟自輸京師數百萬石外,府縣倉廩蓄積甚豐,至紅腐不可食。”這一評論並非虛妄之言。正是有瞭經濟做後盾,纔可能有鄭和下西洋這樣的驚世偉業。此外,思想控製比前代加強,程硃理學成為官方正統思想,並為有明一代的主流文化。
第二期為腐化期,從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至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這一時期,腐化趨嚮日益嚴重,在經濟上地主大肆侵田占土,皇莊不斷發展,在政治上齣現瞭宦官專權的局麵。地主腐化於前,縉紳地主緊隨其後。加上國傢賦稅龐雜,差役繁多,新添有金花銀、均徭、加派等名目,社會矛盾激化。土木之變反映齣國傢軍事實力的下降,對邊區的管轄削弱。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深,前有南宮復闢、曹石之變,後有硃宸濠叛亂。此時思想領域也發生變化,長期處於統治地位的程硃理學趨於保守,在學術上喪失瞭創新精神,心學隨之興起。
第三期為整頓期,從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至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這一時期,商品貨幣經濟有瞭顯著的發展,社會轉型加快,各種製度和風俗也都有瞭相應的變化。當時北方少數民族韃靼首領俺答汗日益強大,不時率兵南下騷擾,在東南沿海,倭寇也不斷入侵,所謂“南倭北虜”的局麵逐漸形成。統治集團內部要求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首先是整頓邊防,嘉靖末擊敗倭寇,隆慶時俺答封貢。其次是整頓賦役,從局部到普遍施行“一條鞭法”。再次是整頓工商業,徵收輪班銀,準販東、西二洋,設水餉、陸餉、加徵餉、船引銀。明朝是當時世界白銀行用的大市場。這些整頓在一定程度上順應瞭曆史發展的要求。還有整頓吏治,至張居正當政時較有成效。
第四期為衰敝期,從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至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這一時期商品貨幣經濟繼續發展,社會轉型與王朝的腐敗俱加快瞭速度。在農村,大土地所有製惡性發展,農民起事、佃農抗租、奴婢索契以及各種秘密結社活動,已形成一股股的潛流。在城鎮,商人罷市、手工業工人齊行叫歇,也並非罕見,特彆是萬曆中期發生在全國的新興市民反對礦監稅使的風潮,在以往的曆史上是不曾有過的。萬曆“三大徵”雖然令明神宗陶醉,但是王朝的軀體已被掏空,的腐敗猶如一個大染缸,再也培育不齣中興之主。東林黨議是統治者已無法維持正常統治的標誌,明朝的滅亡不可避免。但是思想界在這“天崩地坼”的時代煥發齣勃然生機,與傳統相違的新思想不斷湧現。西學東漸與晚明幾大科學傢的貢獻,在中國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朝對我國東北地區的開發遠邁漢唐,同時也為滿族的興起培育瞭土壤。努爾哈赤年長明神宗硃翊鈞四歲,早死神宗一年有餘,可以說二人是同時代的人。未來王朝的更迭,從二人的對比中似可見端倪,故史傢有“明亡實亡於神宗”的慨嘆。但是明朝在民心上並未輸給後金(清),曆史告訴我們史事並非總是按照“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軌跡運行。這在以後的南明史中會得到印證。李自成為明朝畫上瞭句號,國傢權力卻被清朝所接替。明朝留下的大遺産,就是二百七十六年的曆史任後人評說。
新思文庫 明史:多重性格的時代 中信齣版社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新思文庫 明史:多重性格的時代 中信齣版社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新思文庫 明史:多重性格的時代 中信齣版社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