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风云随风逝去
黄土茫茫不知何处
芸芸众生的故事
大乱中有小静
爱恨生死旋转
书名: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
定价:42.00元
作者:周轶君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08
页码:31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76432
?8?4?8?42002至2004年期间,周轶君是全世界唯一常驻以色列加沙走廊的国际记者(因为其他人不敢去)。在战火纷飞的加沙的两年,她记录十几万字,拍摄下了百余幅作品。其中的爱与恨、生与死、大乱与小静、众生与领袖仍旧历历在目,战火纷飞下寻常百姓的生活、生与死的瞬间以及作为外国记者一种比例?6?7林恩式的中场体验直击读者心灵。
?8?4凤凰卫视前首席评论员阮次山、中国中东特使王世杰、《三联生活周刊》、《南方周末》联合推荐。巴以地区是传说中“离上帝zui近的地方”,那里是作者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对世界认知的出发点。
?8?4《中东死生门》抽掉原本的时间线索,从视觉上循序渐进,展现冲突现场。本次再版将整体结构调整,突出一百多张触及人心的图片,裸脊线装,方便阅读。突出放之任何时空皆通的人的故事。描绘出中东百年旧怨画像。你会看到其中zui根本的冲突:土地、政治与身份。
【名人推荐】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 王世杰
一名干练机敏的记者,一名在危险环境下坚守的记者,周轶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见证了巴以冲突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中国与当地人民之间的友谊。
凤凰卫视前首席评论员 阮次山
她踩踏过炸弹爆炸现场、以色列导弹袭击后的血迹……她出色的新闻触觉为读者们带来了文字和画面的双重报道,读者也会从这种双重感受中体会战争是多么残酷的事实。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冲突,可以追溯到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或许是这个星球上绵延至今,zui古老的战争,让全人类束手无策,至今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两年在加沙的生活,让当时作为新华社唯一常驻记者的周轶君直面生死,容不下矫情造作。在冲突仍频的加沙、圣地耶路撒冷生活的人们,和平或许只是战争与战争之间的幻影。战事令人厌倦,领袖也随风而逝,留下来打败时间的是芸芸众生的日常。
前言
历史说明
篇一 大乱
篇二 赴死
篇三 小静
篇四 圣地
篇五 隔离
篇六 轻重
篇七 大同
篇八 众生
篇九 领袖
后记
周轶君
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文学学士。CCTV“中国记者风云人物”。曾任新华社常驻中东记者,凤凰卫视资深国际记者、时事观察员。
2002年至2004年,她由新华社派驻巴以地区,为唯一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关于巴以冲突的文字、摄影作品获多个国际国内奖项。2006年至2014年任职香港凤凰卫视,继续奔波在国际热点地区,经历尼泊尔改制,朝韩危机,战后阿富汗、伊拉克重建,乌克兰战争,南美民粹崛起,埃及、利比亚及巴林等一系列变革,也曾实地观察美国与欧洲政治。
她的国际新闻分析、随笔常见于FT中文网、腾讯大家、《周末画报》等。
随笔《在埃及数骆驼》被收入上海市中学语文课本。
2005年出版《离上帝zui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王世杰
一名干练机敏的记者,一名在危险环境下坚守的记者,周轶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见证了巴以冲突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中国与当地人民之间的友谊。
凤凰卫视前首席评论员 阮次山
她踩踏过炸弹爆炸现场、以色列导弹袭击后的血迹……她出色的新闻触觉为读者们带来了文字和画面的双重报道,读者也会从这种双重感受中体会战争是多么残酷的事实。这是一本好书。
中央电视台2004年中国记者风云榜推介词
因为她的坚守,让每一个需要的地方都发出了中国人的声音;这一坚守,体现了一名记者zui基本,也是zui可贵的信念。
《三联生活周刊》
周轶君让国人听到了阿拉法特、亚辛和阿巴斯真实的声音,传递出有血有肉的报道。
《南方周末》
中东,这片世界上zui敏感的土地,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国际媒体竞逐的赛场。生命与信仰在这里遭遇了血与火的洗礼,传媒的操守与素养在这里面临zui严峻的考验……
活在鹰爪下
跌坐在冰凉的地板上。窗外爆炸声不断。
几分钟前一个爆炸点太近,不知是轰鸣声将我掀下椅子,还是自己顺势躲到办公桌下了。
刚过午夜,50 多辆以色列坦克在武装直升机掩护下,直入加沙城东,抓捕向以色列目标发射火箭的巴勒斯坦人。冲突地点距离我的办公室大概5 分钟车程。
电视台在直播,满屏火光,呼喊“安拉”的人群。一个女人在现场乱走,张开双臂不停晃动。男人上去拖住她,使劲夹住一条胳膊,可女人还是挣脱出来晃动双手。大概是惊吓过度,疯了。
以色列“阿帕奇”武装直升机、F–16 战斗机或无人驾驶侦察机几乎每天在加沙上空盘旋,伺机打击地面目标。它们奉行一套“鹰蛇理论”:地上的蛇,无论多么强悍,也害怕来自空中的鹰。
“阿帕奇”螺旋桨声传得很远,目标人物可能提前逃脱。zui近,以色列出新招瞒天过海,先出动F–16 战斗机,庞然大物的轰鸣铺天盖地,使人难辨东西。“阿帕奇”在声幕掩护下发射导弹,猎物无所遁形。
夜晚,停电往往是大规模空袭的前奏。眼前一黑,战机呼啸而至。虽然知道自己不是导弹寻觅的目标,不知下一声爆炸在哪里的恐惧仍然揪心裂肺。
正想着,巴勒斯坦雇员阿马德打来电话:“知道炸了哪儿吗?走路两分钟就到我家了!死定了!你要记得我!”
我安慰他说,上次坦克开到我楼下,zui后也没事。这个阿拉伯男人以为我说他胆小,辩解:“我没问题,只是两个女儿都醒了。”利马和苏苏,一个7 岁,一个3 岁,经常来我办公室玩。
每隔十几分钟,我们互通电话。阿马德说着说着,突然嚷起来:“哇!哇!哇!”爆炸声离他很近。他的妻子招呼女儿们别到窗口去。我想跟3 岁的那个说话。
“苏苏,害怕吗?”想避开“害怕”这个词,办不到。“害怕。”她声音嫩嫩的,咬字不太准。“别怕,明天给你买巧克力吃。”
我傻傻地想,巧克力可以帮她支撑到明天。
“听——轰炸。”她嫩嫩的声音,悠悠地说。坐在冰凉的地板上,不是没有问自己:为什么来这里?
送走前任记者独自上岗的第yi个夜晚,不远处一家电厂发生机械事故。同样是“停电伴随爆炸声”,我误以为空袭降临,蜷缩在原地20 多分钟,直到电灯重新亮起。那个晚上,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将承受一种本不相干的煎熬。人成了惊弓之鸟。
一个多小时后,声音渐渐平息。从地板爬上椅子,还是决定去现场。开车在空荡荡、黑漆漆的街上,很快就看到闪着红灯的救护车、消防车和提枪的巴勒斯坦警察。一枚导弹命中距离我500 米远的房子,叫我跌到地上的那一声,应该来自于此。
警察引我走上二楼,两只打火机照出墙上1 米多长的窟窿——导弹从这里穿墙而过。
一个名叫曼多拉?凯肖夫的40 岁男子,在睡梦中挨了弹片。伤势并不严重,他脸上满是“死亡擦肩”的委屈、愤懑。任记者们怎么问,他都不搭腔,强忍着眼泪。稍后,一个显然是他朋友的人过来安慰,“天哪——”凯肖夫抱住朋友大哭出来。
继续赶往挨炸zui多的扎耶通区,全区停电,伸手不见五指。忽然挡风玻璃前火花狂闪,我一声惨叫,生生把车立住,才发现是吉普车碾过被炸断的高压电线。
几个巴勒斯坦青年蹲坐在路边烤火。他们说,刚才有游行队伍经过,大家打着拍子高喊“用鲜血和生命保卫阿拉法特!”事后消息,以色列一共发射14 枚导弹,打死4 个巴勒斯坦人,其中一个并非武装人员。
第二天我履行诺言,为利马和苏苏送去巧克力,还带她们去海边戏水,弄湿了棉衣棉裤,烘干之前没敢送她俩回家。不过,苏苏始终没弄明白,昨晚的轰炸与今天的巧克力之间有什么关联。
加沙的人体炸弹化装演出
戴鼻环的巴勒斯坦老妇人
加沙孩子扛着火箭模型,好像引来地狱之火
武装集会上,巴勒斯坦孩子为何有这样的眼神
......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