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名称: | Design 360°观念与设计杂志 第71期 2017年10月刊 本期主题:物象 金属志 | |
| 出版单位: | 广州三度图书有限公司 | |
| 作 者: | Design360°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10月 | |
| 语 言: | 中英 | |
| I S B N : | 9771815922009 | |
| 图书定价: | 45 RMB/本 | |
| 图书规格: | 简装 1/16 开本 0.5 KG/本 |
《Design 360°》以专业新锐的视角,网罗国际设计艺 术领域的经典个案,内容涵盖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图形文化等多个设计艺术领域,以介绍世界各地的先进设计观念、设计公司、设计师、成功案例、国际设计动态以及设计院校为主,旨在找寻一个当代设计师的舞台,向业内人士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全球设计师、设计机构之间的互动与文化交流。
当我看到“物象 金属志”这个主题时,我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了。《Design 360°观念与设计杂志》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而这次的主题,更是直击我对于材料探索的敏感点。我希望这期杂志能够带我领略金属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的多样设计语言。从古代的金属工艺品,到现代的极简主义设计,金属的运用方式千变万化,每一次的转变都反映着时代的需求与审美观念的演进。我渴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些深入挖掘金属材料本身特性,并将其巧妙融入设计理念的优秀作品。它不仅仅是关于“金属”这种材料,更是关于如何通过“设计”去赋予“物象”新的生命和意义。这本杂志,或许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金属在设计领域中始终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以及它如何不断地被重新定义和创新。
评分当收到这本《Design 360°观念与设计杂志》第71期,2017年10月刊,以“物象 金属志”为主题时,我的内心涌起了莫名的期待。尽管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翻阅,但仅仅是杂志的质感和那一抹金属光泽的封面,就足以让人联想到无数关于材质、形态与工艺的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些设计师们如何将冰冷的金属,转化为充满生命力的设计语言,如何在每一次切割、打磨、焊接中,注入他们独特的思考与情感。这期杂志,仿佛是一扇通往金属材料设计世界的窗户,我希望能从中窥见那些不为人知的创作奥秘,理解金属在当代设计中扮演的多重角色,以及它如何与我们的生活产生更深层次的连接。我想象着,那些令人惊叹的展品、家具、器皿,甚至建筑,都是通过金属的千变万化,呈现出别样的美学风貌。这本书,或许不仅仅是关于金属的“志”,更是关于如何用金属“物象”来表达“观念”的一次深度对话,一次对物质性的极致致敬。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平凡材料升华为不凡艺术的设计作品充满敬意,而《Design 360°观念与设计杂志》的这期“物象 金属志”,无疑满足了我对这种“升华”的无限好奇。金属,这种在工业时代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的材料,在设计师的手中,却能焕发出截然不同的光彩。我期待在这本杂志中,能够看到那些超越了实用功能的金属设计,它们或许是雕塑般的艺术品,或许是充满叙事性的家居陈设,又或许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大胆设想。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设计师是如何在金属的硬朗与柔韧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金属的反射与折射中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又如何在金属的冰冷质感中注入温暖的人文关怀。这本书,不仅仅是对金属材料的一次梳理,更是对设计思维的一次深度挖掘,我渴望从中获得灵感,去重新审视身边的每一个金属物件,发现它们背后隐藏的无数可能。
评分我总是被那些具有触感和温度的设计所吸引,而金属,恰恰拥有着这种独特的物理属性。《Design 360°观念与设计杂志》这期关于“物象 金属志”的主题,恰好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材质与工艺的迷恋。我满心期待地想知道,在这本杂志里,是否会收录那些能够展现金属独特触感的案例,比如带有手工痕迹的铜器,或是经过特殊表面处理的铝合金制品。我希望能够通过阅读,去理解设计师们是如何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可塑性以及它在不同光照下的变化,来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和情感体验。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金属设计的杂志,更像是一本关于“感知”的设计书,它引导我们去触摸,去感受,去体会金属在设计中的无穷魅力。我期待着,通过这期杂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金属在现代设计美学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与我们的生活产生细腻而深刻的互动。
评分这次的《Design 360°观念与设计杂志》以“物象 金属志”为主题,让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金属在不同领域中的精彩应用。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期杂志会否深入探讨金属在建筑、工业产品、首饰甚至艺术装置等多个维度的表现力。金属的硬度、光泽、以及它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氧化痕迹,都能赋予设计独特的生命力和故事感。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些大胆运用金属的创新设计,它们或许挑战了传统的材料认知,或许开辟了新的工艺路径,又或许将金属的机械美学与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合。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了解设计趋势的一扇窗口,更是关于如何“物尽其用”,将一种看似冰冷的材料,通过设计赋予其无限的生命力的一次探索。我期待着,从这些案例中,汲取更多的设计灵感,去思考金属在未来的设计领域中,还能扮演怎样的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