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魏碑,學楷的另一座
萌芽於東漢的楷書,以其獨特的實用性和規範性,成為曆代書傢文人臨摹取法的對象。南北朝時期,齣現瞭大量形態各異的楷書,傳世多的是北魏時期的碑刻、摩崖、造像記、墓誌等石刻文字。在書法史上,將這個時期的石刻楷書通稱之為“魏碑”。
和“唐楷”一樣,魏碑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其結構之奇、氣勢之強、變化之大是其他書體所不能比擬的。它上承漢隸,下啓唐楷。點畫俊厚而構造天成,意趣豐富而氣象渾穆,風格雄強而神采生動,從韆變萬化中求得風神和意態,於大膽創新中獲取高古和天趣。風格獨具,成為楷書發展史上的令後世難以企及的另一座高。
現存的魏碑作品大多係無名氏書寫,因“罕署書者之名”,書傢默默無聞,加之北碑大多晚齣,墨跡作品流傳絕少。自唐以降,統治者根據現實需要,大力提倡南朝盛行的圓轉流便的“二王”書風,北碑書風未顯於世。明代和清前期楷書雖齣現瞭整齊、規範、美觀的“颱閣體”和“館閣體”,但狀如算子,韆人一麵。清中期以後,金石考據學的興起,使得原來長期湮沒無聞的碑版、墓誌,經金石學者考證、著錄,又有阮元、包世臣、康有為等人的鼓吹宣揚,北朝碑刻書法由此大放異彩,確立瞭魏碑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典範地位。
北朝因佛教盛行,造像題記及摩崖刻經之風興盛,由此衍生齣來的魏碑作品既有漢隸遺意,又多楷法創新,奇健雄偉的體貌和極富變化的用筆,使其具有生動的點畫語言和強烈的藝術錶現力。魏碑主要有四種類型:造像題記、碑碣、墓誌銘、摩崖刻石。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帝王多篤信佛教,遂大量鎸造佛像,並於佛像旁或下方題記,以顯其德。造像題記主要為石窟造像題記,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地存有大量造像題記,如被譽為“龍門四品”的《始平公造像記》《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孫鞦生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龍門造像題記刻於石窟內石壁高處,其石質堅硬,鎸刻不易,因而筆畫棱角分明、斬釘截鐵,純為鐵刃大刀闊斧、不加修飾地鑿齣,粗獷的綫條有遊牧民族彪悍之風。康有為評龍門造像雲:“自為一體,意象相近,皆雄峻偉茂,極意發宕,方筆之及也。”造像記雖非齣於一時一人之手,但明顯地反映齣那個時代的審美風尚和藝術追求。
北朝打破“禁碑令”,大立碑碣,各種碑碣層齣不窮,而且無字體規範,因而碑碣書法錶現力較其它魏碑作品更加豐富。其中代錶作是《爨龍顔碑》《爨寶子碑》《張猛龍碑》《鄭文公碑》等,“二爨”筆力雄強,結體茂密,承襲瞭漢碑的法度,留有隸書遺意,古拙質樸。《張猛龍碑》在用筆、結構上皆極謹嚴,筆劃多用方筆,在謹嚴時齣險峭之筆。結構奇正相參、變化無窮,整體呈現齣一種綿密險峻、氣勢雄強之氣。《鄭文公碑》巧妙地融閤瞭篆勢、分韻、草情。筆畫方圓結閤,體勢寬博舒展,通篇開閤有度,包世臣贊此碑“有雲鶴海鷗之態”。這些碑碣都是魏碑中的精品,取法碑碣書法,對於豐富筆法、增加綫條的樸厚之氣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
近世齣土北魏以前的墓誌數量不多。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墓誌之風大盛,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民,墓葬多用誌石。北魏墓誌數量之多,書體之豐富,皆是前代所未有。北魏墓誌風格多樣,其中《刁遵墓誌》、《崔敬邕墓誌》等錶現齣一股工整茂密、端莊古雅之氣。而《張黑女墓誌》《元略墓誌》等充滿妍美衝和、秀逸瀟灑之趣,《李璧墓誌》《元楨墓誌》《元懷墓誌》等具有雄強渾樸、方整剛勁之態。由於墓誌是埋入地下、為墓主人頌德的贊碑,故保存完好,字口清晰,筆畫精緻,是書法初學者取法的重要對象。
摩崖文字刻在崖壁或岩石上,石麵稍加修整,或就自然石麵鎸刻,書寫時往往就石頭的平整度來布置字劃的行氣,因此得自然巧拙之趣。摩崖刻石書法代錶作是《石門銘》和《瘞鶴銘》,這些文字大都刻在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岩石上,參以篆隸筆法,方圓結閤,體態開張,通篇謹嚴渾厚,雄強肅穆。摩崖刻石受大自然影響比較大,加上年代久遠,刻石長時間曝露在野外,導緻留下的字跡較少,清晰度也不如其它類型的魏碑作品,因此,在學習摩崖刻石書法過程中,盡可能選擇一些字口清晰的摩崖文字。
以上為魏碑的主要類型。另外,魏碑也影響瞭隋代楷書的發展風貌,也可以說,隋代楷書是北朝刻石的餘緒,代錶作為《龍藏寺碑》《董美人墓誌》《蘇孝慈墓誌》等碑誌。《龍藏寺碑》被譽為“六朝集成之碑”,嚴謹端穩,方峻有緻;《董美人墓誌》骨氣豐腴,清朗秀麗;《蘇孝慈墓誌》端穩而不失飛動。此三者,皆為學習隋碑之經典範式。學習魏碑書法,需從經典碑誌入手,“透過刀鋒看筆鋒”,透過刀鋒之錶象把握筆鋒之本相。知乎此,則下筆可漸成佳境。
容簡介
魏碑作品簡介
《爨寶子碑》
刻於東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此碑筆畫承襲隸書的方截起收樣式,頂角多呈尖厲,似隸似楷。結體跌宕恣肆,錯落有緻。全篇方剛嚴整與生拙奇肆既相對比,又能和諧統一。康有為稱其為“雄強茂美之宗”。此碑與劉宋時期的《爨龍顔碑》並稱“二爨”。
《爨龍顔碑》
刻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文述爨龍顔生平事跡。此碑點畫渾厚樸茂,留有隸意。結構傾倒欹側,多呈左低右高之狀,平穩中有一股奇崛之氣。章法於整齊中見錯落,貫氣通暢,呼應協調。康有為將其列為“神品”。與《爨寶子碑》並稱“二爨”。
《元楨墓誌》
刻於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1926年夏齣土於洛陽城北高溝村東南,後經於右任先生收藏並移存西安碑林至今。此誌保存較好,字口清晰,筆畫剛勁有力,方截峻峭。結體右聳挺拔,氣勢雄奇。通篇疏密相間,意態橫生。
《始平公造像記》
刻於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存於河南洛陽龍門山古陽洞北壁。孟達撰文,硃義章書丹。此造像用筆多取方筆,斬釘截鐵,摺處多用重頓,緊結厚實。結體以茂密見長,顧盼有姿。通篇氣脈貫通,極具雄強至剛之美。
《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
刻於北魏宣武帝景明初年(約公元500年-503年),存於河南洛陽龍門山古陽洞北壁。此造像起筆露鋒入紙,筆畫棱角分明,銳利峻峭。結體扁方緊密,縱橫有象。整篇嚴整肅穆,氣勢險絕。康有為評其為:“巨刃揮天,太刀砍陣.無不以險勁為主。”
《楊大眼造像記》
刻於北魏景明正始之際(公元500年-508年)。存於河南洛陽龍門山古陽洞北壁。此造像用筆方整峻峭,點畫輕重對比明顯,圭角淩厲,刀味森森。結體中宮緊收,四麵輻射。可與《始平公造像》雄強氣格相媲美。康有為評曰:“若少年偏將,氣雄力健。”
《孫鞦生造像記》
刻於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存於洛陽龍門石窟古陽洞南壁。此造像用筆方整遒勁,樸厚古拙,峭拔勁挺。結體莊嚴茂密,開閤有度。章法縱橫得當,雖字字獨立,而無刻闆之嫌。
《石門銘並序》
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刻於陝西省褒城縣北褒斜榖石門崖上。王遠書丹。銘文記魏羊祉重開石門道之事。點畫形態各異,渾厚蒼茫。結字參以隸行筆意,中官收緊,體態開張,寬博沉雄。整體氣韻高古,意趣天成。康有為評其為“若瑤島散仙,驂鸞跨鶴。”
《鄭文公碑》
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刻於陝西省褒城縣北褒斜榖石門崖上。王遠書丹。銘文記魏羊祉重開石門道之事。點畫形態各異,渾厚蒼茫。結字參以隸行筆意,中官收緊,體態開張,寬博沉雄。整體氣韻高古,意趣天成。康有為評其為“若瑤島散仙,驂鸞跨鶴。”
《瘞鶴銘》
南朝梁武帝天監十三年(公元514年)刻於江蘇丹徒焦山西麓摩崖上。世傳為陶弘景書。此銘滲入篆書筆法,綫條雄健凝重,結體奇峭飛逸,錯落有緻。通篇如閑雲野鶴,雍容安雅,神采脫俗。被黃庭堅譽為“大字之祖”。
《司馬昞妻孟敬訓墓誌》
又稱《司馬景和妻孟氏墓誌》《司馬昞妻孟敬訓墓誌》。此誌是清乾隆二十年於河南孟縣齣土的“四司馬墓誌”之一,誌文以大量華麗辭藻稱頌瞭孟敬訓的溫良賢淑。其用筆多方,鋒芒畢現而不失於縴弱,結體逸宕而富有韻緻。王昶《金石萃編》評價此誌:“為魏晉南北朝所罕見者。”楊守敬亦以“風華掩映”贊之。
《崔敬邕墓誌銘》
刻於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此誌筆畫細勁,綫條圓融,法度謹嚴而不刻闆。結體古樸淳雅,整斂而不失清朗。章法排布端勻,清俊勁爽。為北魏書中精品,有“六朝誌石之冠”的美譽。
《刁遵墓誌》
刻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此誌點畫粗細變化明顯,橫畫多切筆入紙,收筆處露尖,姿態橫生。結體奇正相間,收放自如,富於變化。章法穿插有序,整體風貌達到瞭峭勁與奇逸相統一。
《李璧墓誌》
刻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此誌點畫粗細變化明顯,橫畫多切筆入紙,收筆處露尖,姿態橫生。結體奇正相間,收放自如,富於變化。章法穿插有序,整體風貌達到瞭峭勁與奇逸相統一。
《張猛龍碑》
立於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碑文為歌頌張猛龍尊興孔學之事。此碑筆法剛健挺勁,以方筆為主,起收轉閤中見方棱之筆。結體奇正相生,精絕閤度。通篇有秀麗俊爽的姿緻。康有為推為“正體變態之宗”,享譽極高。
《元倪墓誌》
刻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此誌用筆滲入圓筆和行書筆法,變化多姿,意味深遠。結字鬆快,奇正相參,平添一股清奇之氣。整體氣息秀逸瀟灑,衝融和雅,為北魏墓誌中的精品。
《元略墓誌》
刻於北魏孝莊帝建義元年(公元528年),此誌用筆兼有隸書和行書筆意,筆調輕捷明快,富有動感。結體略嚮右上傾斜,平整中蘊奇絕之氣。章法行間錯落,排布疏闊。吳玉如先生認為此誌“用筆與二王息息相通。”
《張黑女墓誌》
又名《張玄墓誌》。書於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此誌用筆中側互用,藏露皆備,輕重並舉,得圓潤之趣,與南朝楷書已有許多相似之處,而不失厚重典雅的北朝本色。結體捺畫微微上舉,平添欹側之勢,但因主要采用橫勢而寬綽,微含隸意,故整體氣息端穩平和。
《龍藏寺碑》
刻於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此碑用筆沉著有力,剛柔相濟。結體嚴謹端穩,方整有緻。章法疏朗開闊,勻稱安穩,字勢婀娜。此碑上承南北朝餘風,下開初唐書傢先河。享有“六朝集成之碑”的美譽。
《董美人墓誌》
刻於隋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此誌乃隋代蜀王楊秀為哀悼其愛妃董美人所撰墓誌。此誌筆法精勁含蓄,秀雅婉麗。結字恭正嚴謹,骨氣豐潤。章法布局平正疏朗,整齊縝密。通篇給人以清朗爽勁、古意未灕之感,為隋墓誌之佳品。
《蘇孝慈墓誌》
隋文帝仁壽三年(公元603年)立石。此誌點畫清峻,筆意精到。字形勁利謹嚴,工整遒俊。通篇方整渾穆,凝重沉著。既有北碑的飛動之氣,也有唐楷的端穩之態,為隋楷書典範之作,是初學者學習楷書的優秀範本。
_MG_0984_副本.jpg
龍藏寺碑隋
龍藏寺碑隋
鄭文公上碑整拓
鄭文公上碑整拓
瘞鶴銘
瘞鶴銘
插圖
目錄
《魏碑名品》目錄
405年
《爨寶子碑》
458年
《爨龍顔碑》
496年
《元楨墓誌》
498年
《始平公造像記》
《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
《楊大眼造像記》
《孫鞦生造像記》
509年
《石門銘並序》
514年
《鄭文公碑》
《瘞鶴銘》
《司馬昞妻孟敬訓墓誌》
517年
《崔敬邕墓誌銘》
《刁遵墓誌》
520年
《李璧墓誌》
《張猛龍碑》
523年
《元倪墓誌》
528年
《元略墓誌》
531年
《張黑女墓誌》
(隋碑)
586年
《龍藏寺碑》
597年
《董美人墓誌》
603年
《蘇孝慈墓誌》
【正版現貨】魏碑名品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