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激进派的经济政策:混合经济》可被视为詹姆斯E.米德的《计划和价格机制》一书的续篇。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者有代表性的通俗性文章,聚焦于社会中的自由与平等方面的经济改革,提出了控制通货膨胀、保证充分就业、收入和财产分配等相关政策研究。这些政策曾对英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聪明激进派的经济政策:混合经济》是詹姆斯 E.米德在学术生涯晚年写作的关于**经济政策的力 作,聚焦于社会中的自由与平等方面的经济改革,提 出了控制通货膨胀、保证充分就业、收入和财产分配 等相关政策研究等问题,充分体现了他基于市场原则 设计经济政策的思想。
理性的人会有一些相同的社会目标:体面的生活 水平、公平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个体自由、人身安全 以及个人拥有参与决策的权利等。但是这些目标之间 往往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因此在进行目标选择时,大 家就很难协调一致。
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和对个别经济行为进行必要 的社会控制,要充分利用这两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它 们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历史表明,人们的经济治理理 念和实践方式总是在不停变化,有时热衷于强调自由 市场竞争,有时又期望政府发挥社会控制的作用。聪 明的激进派却始终头脑清醒:当人们只考虑政府对经 济进行干预的时候,他认为应该注意发挥自由市场机 制的作用;当人们迷信自由放任是**钥匙的时候, 他认为应该注意对政府社会干预的需要。
米德教授用简洁的语言详细论述了一系列关系紧 密的政策,为我们勾画出“现代科学必定带来正派的 、自由而繁荣的社会这样一个清晰的梦想”。这对我 国当前遇见的经济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詹姆斯E.米德(James E.Meade,1907-1995),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获奖原因是对**贸易理论和**资本流动做出了开创性研究。 米德被视为西方**经济宏观理论和**经济政策领域的开拓者,20世纪经济学大师。 米德1907年生于英国,1926~1930年就读于牛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的大规模失业问题及随之而来的“大量贫困”震惊了米德,促使他从古典文学转到经济学。1930年大学毕业后,他被派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受教于丹尼斯·罗伯逊,并成为聚集在凯恩斯周围的学术圈子中的一员,度过了其学术思想形成中**关键的一年。1931~1937年,他在牛津赫特福学院担任经济学讲师,讲授经济学理论。 1937年年末,米德赴日内瓦**联盟经济部工作,任《世界经济概览》的编辑。1940年米德返回英国,经凯恩斯**,成为战时英**阁秘书处经济部的一员,1946年升任该部的主任。在此期间,米德接近英国权力核心。 1947年,米德重返学术界,担任伦敦经济学院商学院教授,主要讲授**贸易理论,直到1957年。 1957年,米德转入剑桥大学任政治经济学教授,专注于**政策问题的研究;1964~1966年担任英国皇家经济协会会长。到1967年,他不再任教,成为剑桥基督学院的一名**研究员,1974年退休。
丛书序一(厉以宁)
丛书序二(何帆)
译者序
前言
**章 经济政策的目标
第2章 通货膨胀的控制
第3章 混合经济中的价格和工资(Ⅰ):灵敏的价格
第4章 混合经济中的价格和工资(Ⅱ):灵敏的工资
第5章 收入与财产的分配(Ⅰ):间接措施
第6章 收入与财产的分配(Ⅱ):财政措施
第7章 计划与社会控制:环境、资源和人口
第8章 **环境(Ⅰ):价格机制的运行
第9章 **环境(Ⅱ):对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的控制
附录
出版说明
作为一名对经济学理论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拿到《聪明激进派的经济政策》这本书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尤其“混合经济”这个词,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各种经济主体和市场的交织,以及政府在其中扮演的复杂角色。我一直觉得,要让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在自由市场和政府调控之间找到一个精妙的平衡点,而“聪明激进派”这个标签,似乎暗示着本书在这方面将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我好奇的是,他们所谓的“激进”体现在哪些方面?是真的要打破一些陈规旧制,提出一些非常规的改革措施?还是说,他们是基于对经济运行规律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设计出一些看上去“激进”,但实际上却非常精准有效的政策?我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一些识别和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策略,了解如何在高科技发展、全球贸易摩擦等新时代背景下,制定出既能促进增长又能保障社会公平的政策。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理清那些关于“市场万能论”和“政府万能论”之间的界限,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现实中,何种程度的“激进”才是真正“聪明”的。
评分《聪明激进派的经济政策》这个书名,简直就是为我这种既想看到大胆创新,又希望这些创新是有理有据、切实可行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认为,经济政策的制定,绝不能是纸上谈兵,必须扎根于现实土壤,并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尤其是在“混合经济”这个概念下,如何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和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配合点,从而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福祉,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那些“聪明激进”的经济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它们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是基于对人类行为更深入的洞察,还是对现有经济模型不足之处的深刻反思?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评估和实施激进政策的框架,以及如何规避其中的风险。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或是全球供应链重塑等重大挑战时,传统方法常常显得迟缓,这本书是否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更积极、更有效、更具前瞻性的应对之道?我非常想知道,这些“聪明激进”的思想,究竟能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经济未来。
评分对于《聪明激进派的经济政策》这本书,我最大的期待是它能真正“聪明”地“激进”。我深知,经济政策的实践远比理论复杂,尤其是在“混合经济”这样既有市场竞争又需政府引导的模式下,任何一项政策的提出,都必须考虑其潜在的影响,以及是否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更多麻烦。我好奇书中提到的“聪明激进派”,他们是如何界定“聪明”的标准?是否意味着他们的政策设计,既要敢于突破现有框架,又要能精准地触及问题的核心,并且具备可执行性?我希望本书能为我们揭示一些在复杂经济环境下,如何识别市场信号、理解政策传导机制,以及如何有效进行宏观调控的深刻洞察。例如,在全球化进程加速、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当下,传统经济政策可能难以应对新的挑战。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利用创新手段,例如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我非常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出奇制胜”的经济策略,以及如何评估这些策略的长期效益,让经济发展真正地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评分这本《聪明激进派的经济政策》从书名上看,就充满了智慧与行动力的结合,让人期待它能带来一些颠覆性的经济思想。我一直对那些敢于挑战传统、提出新颖解决方案的经济学流派很感兴趣,因为我知道,经济世界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地创新和突破,才能更好地应对发展中的挑战。这本书的“聪明激进”四字,恰恰点燃了我对这种思想探索的兴趣。我很好奇,在这个“混合经济”的大背景下,作者是如何定义“聪明”与“激进”的边界的?是那些大胆的政策实验,还是对现有经济模式深刻的洞察与批判?或许,它会揭示一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可能存在问题的经济逻辑,并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既能顾全大局又能精准施策的政策框架。我预想,书中会充斥着大量的数据分析、理论推演,以及对现实案例的深入剖析,用严谨的学术态度来支撑其“激进”的观点。读完之后,我希望能对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经济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等问题,拥有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很可能是一次挑战思维定势的旅程,我已准备好迎接它带来的启发。
评分收到《聪明激进派的经济政策》这本书,我立刻被它“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的定位所吸引。这意味着书中蕴含的理论和观点,必然经过了学界的严谨检验,拥有深厚的学术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我之所以对“混合经济”这个概念特别关注,是因为现实世界中的经济体,很少有纯粹的自由市场或完全的计划经济,大多数都是在不同程度上融合了两种模式的特征。那么,这本书中的“聪明激进派”究竟是如何在这种混合模式下,提出既能发挥市场活力,又能有效进行政府干预的政策呢?我猜测,作者很可能会探讨一些关于市场失灵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一些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可能被视为“激进”的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却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聪明”且有效的。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收入不平等、技术颠覆等全球性难题时,传统的政策手段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思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政策工具和分析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尤其是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当下,这种“聪明激进”的智慧显得尤为可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