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4
书名: | 艺术史-1940年至JT | ||
作者: | (美)费恩伯格 | 开本: | |
YJ: | 280 | 页数: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5-04 |
书号: | 9787552005264 | 印刷时间: |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版次: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导论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来了解艺术
本书的前提十分简单,即艺术家们通过创作来探索事物即将呈现的样子。他们对事物有着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然而这种令人着迷的观点却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因此他们试图通过艺术作品来呈现这些引人入胜的思想。伟大的艺术作品不但能够得到除艺术家之外的普通民众的理解,而且能使他们借助这些作品重新认识他们的经验。例如,D被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三双鞋》(Three Pairs of Shoes,图1.1)深深打动的人们看到一双旧的工作靴(图1.2)时,都无法不联想到梵高的SJ观。从这幅作品中,人们透过艺术家眼睛来看鞋子,由此开始了解这位艺术家。J这样,艺术家通过移情方式向我们传达他的感受。正如华兹华斯(Wordsworth)描述诗人时所说的,艺术家“正咏唱着一1全人类与他共唱的歌”。 1
艺术创作是一种思维方式,同D立分析相比,移情(即产生共鸣)使我们和艺术之间的距离更加接近。尽管语言也是思考的一部分,但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并不一定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它是一种与语言截然不同的视觉思考,并通过表达和连接视觉观念来呈现其严谨。即使在一幅只关注色彩、形式等诸如此类的抽象作品中,艺术家基于绘画元素而构思出的绘画结构也提供了一种组织经验的模式。 该模式是艺术家思考“风格”(style)的一个实例,而且从其明显一致性的特征上看,它类似一种人格——仿佛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成长及历经新事物后所形成的日益完善的人格。画家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评论道:“你逐渐地培养自己,J像酸乳酪一样,只要保存住某种原有的微生物,它其中的原物J会发酵出来。 因此我像多数艺术家一样,拥有些许这种Z初的感觉。2
值得深思的艺术作品是由复杂的认知和情感构成的有形具象,这和艺术家的经历有关,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万事万物均在试图呈现(look like)的那个SJ。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Gabriel Orozco) 1991年的摄影作品《吾手即吾心》(My Hands Are My Heart,见页)证实了以下观点,艺术家通过一个物体(在这里是一个动作的两张照片)阐述他的创作和他所感受到的SJ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紧密的、甚至是QFW的。艺术所隐含的潜在主题往往是艺术家与现实的邂逅,他们的心理驱动、智力、社会和活动等方面都徘徊在痛并快乐着的十字路口。笔法、线条、构图甚至是具象题材都可以用来暗喻艺术家的经历(内部兼外部)。艺术家准确地给主观认知提供框架,牛津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尔司·怀特海(A. N. Whitehead)将这种现象称之为 “象征性真理”。3在历SS的任何时期,伟大的艺术家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因为:(1)他们对SJ上新鲜且神秘未知的事物有着高度敏感性,(2)他们用个人所特有的方式去感知这些事物,(3)在我们无法语言去描述现实真相、或因距这些现实太远而无法分析它们的时候,艺术家利用各种艺术形式体现其内心感知,为我们审视现实真相搭建了桥梁。
这项活动的Z终特性导致现代艺术被定位成J其简单且缺乏意义的活动。人们Z多会说,艺术家分享的不过是从视觉语言和对所处时代、环境的体验中总结出的共同元素。这些用来分享的特质或想法将艺术家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他们的风格大同小异。但他们除了对于表面的理解,在其它方面很难达成共识。Z后,即使在艺术合作中(合作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艺术创作也往往是个体行为,在D今企业控制大众传媒文化的形势下,艺术,成为个体在大型公共层面仅存的表达工具之一。
现代主义
我们常常会质疑将艺术家与艺术运动混为一谈,那么无视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也同样是个问题。然而,作为帮助我们理清历来混乱的历史和时事的一条捷径,我们有时需要缩减分类(对于时代和运动的分类)。即便有变更和特例, “现代主义”(modernism)和“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这两个术语仍然FC有用,且在艺术文学中屡见不鲜,在这里也不妨再次定义,至少进行简明的概述。
现代主义是工业时代时兴起的SJ观。它源于十七、十八世纪时的欧美思想(理性时代及启蒙时期),在紧密相连的民主、理性和人文主义的发展中可略见端倪。然而现代主义本身启蒙于SJ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一度兴盛至二十世纪中叶以后,临近新世纪,它在备受争议的同时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通常认为后现代主义开始于四十年前的“后工业”(post-industrial)或“后资本主义”(late-capitalist)社会。有人把它看作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也有人主张说后现代主义已经取代了现代主义。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人们不断地更改、确认甚至重复验证真理,而这与现代主义的目的论背道而驰(向着理想前进的观念),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我们的SJ愈发复杂。
现代主义信念的核心是人类的能力,即人类通过科学知识、技术和理性的力量去审视且改造周边SJ的能力。“自然哲学 ”(natural philosophy)启蒙于18世纪的现代科学,在验证和确认真理的过程中,它依赖于观察及合乎逻辑的论证。作为一种组织社会关系的方式,这种对理性的依赖通常会引起民主辩论,而由于宗教观没有得到合理的验证,所以必然会导致世俗主义。现如今,现代主义认为发展是基础,改变是在所难免的、甚至是人们所期待的,并由此来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事实上,现代主义已经寓美学价值观于发展中,并倾向于抛弃即将过时的传统艺术、文学、社会结构和经济形式。 目录 D三版前言
艺术史-1940年至今天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艺术史-1940年至今天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艺术史-1940年至今天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