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全集(全6册)(修订版)

金圣叹全集(全6册)(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金圣叹 著
图书标签:
  • 金圣叹
  • 戏曲评论
  • 明清文学
  • 古典文学
  • 文学理论
  • 戏曲理论
  • 金圣叹
  • 全集
  • 修订版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4412
商品编码:25087693486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作  者:(清)金圣叹 著作 定  价:600 出 版 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01日 页  数:3788 装  帧:精装 ISBN:9787550624412 前言
第壹册 诗词曲卷(上)
唱经堂释小雅一卷
唱经堂古诗解一卷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甲集七言律八卷
第贰册 诗词曲卷(下)
唱经堂杜诗解四卷
唱经堂批欧阳永叔词十二首一卷
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八卷
沉吟楼诗选六卷
第叁册 白话小说卷(上)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一―卷三十八)
第肆册 白话小说卷(下)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三十九―卷七十五)
第伍册 散文杂着卷(上)
唱经堂左传释一卷
唱经堂释孟子四章一卷
天下才子必读书十五卷
第陆册 散文杂着卷(下)
小题才子书六卷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金圣叹著陆林辑校的《金圣叹全集(共6册修订版)(精)》是陆林教授穷十余年之功辑校整理金圣叹作品的全集,校勘精,收录全,在学术界和读书界得到好评,全书计分诗词曲卷、白话小说卷、散文杂著卷三编六册,其中小题才子书是抢先发售整理,书后附录年谱、资料等研究成果。 (清)金圣叹 著作 陆林,1957年12月生,安徽望江人。1982年获安徽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南开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文学院戏剧戏曲学博士点学术带头人。出版著作有《元代戏剧学研究》(1999)、《知非集――元明清文学与文献论稿》(2006)、《求是集――戏曲小说理论与文献丛稿》(2011)、《曲论与曲史――元明清戏曲释考》(2014);合作出版《元杂剧研究概述》(1987)、《明代戏剧研究概述》(1992)、《清人别集总目》(2000);主编《清代笔记小说类编》(1994),整理辑校《金圣叹全集》(2008)。发表论文百馀篇。曾获江苏省社科很好等
《金圣叹全集》(全6册)(修订版)导读 一、 概览与价值 《金圣叹全集》(全6册)(修订版)是一部汇集中国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思想家金圣叹一生主要著作的集大成之作。全集共分六册,全面收录了金圣叹在文学评论、思想批判、人生感悟等方面的精华,是研究金圣叹思想体系、文学理论及其对后世影响的权威性文本。本次修订版,在保持原著精神风貌的基础上,力求文本的准确性和易读性,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更为精良的阅读体验。 金圣叹,本名金人瑞,字圣叹,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学批评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而闻名。他大胆挑战传统,重估经典,提出了许多惊世骇俗的见解,深刻影响了明清以来的文学发展和思想潮流。他的批评方式,既有对作品精妙之处的细致剖析,也有对人性、社会弊端的犀利讽刺,形成了独特的“圣叹体”批评风格。 本全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不仅是金圣叹个人思想的集中呈现,更是明清之际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时期一个重要思想文化面向的缩影。通过阅读金圣叹的著作,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困惑、挣扎与反思,以及他们试图在动荡的时代寻找精神出路和价值寄托的努力。 二、 分册导读 本全集共计六册,每一册都承载着金圣叹不同侧面的思想光辉,内容详实,脉络清晰。 第一册:《南史》评点与历史批判 此册主要收录了金圣叹对《南史》的评点。金圣叹对历史著作的评点,不仅仅是对史实的梳理,更是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来映照现实,进行深刻的社会批判。他善于从史书中挖掘出触动人心的细节,并借此评论当时的政治、社会风气,以及人性的善恶。 《南史》作为一部重要的史书,记录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南史》评点中,金圣叹并未拘泥于传统的史学解读,而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发掘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生命力和人性挣扎。他对于人物的褒贬,常常出人意表,突破了简单的道德评判,更注重揭示人物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和时代局限。通过对《南史》的评点,我们可以看到金圣叹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他通过历史来观照现实的犀利眼光。他关注的,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淹没的个体命运,是那些在权力斗争和世事变迁中扭曲变形的人性。他的评点,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既有对英雄人物的赞赏,也有对奸佞小人的鞭挞,更有对历史局势变幻莫测的慨叹。 第二册:《史记》评点与人生哲思 本册收录了金圣叹对《史记》的评点。相较于《南史》,《史记》的评点更能体现金圣叹对人生百态的深刻体悟。《史记》的宏大叙事与鲜活人物,为金圣叹提供了广阔的评论空间。 金圣叹对《史记》的评点,是其文学批评和人生哲学相结合的典范。他不仅关注司马迁叙事的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他从《史记》中人物的命运跌宕中,体悟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哲理。他对于项羽的悲剧,对于刘邦的权谋,对于韩信的遭遇,都有独到之处。他常常以一种近乎悲悯的眼光,审视那些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风云的人物,揭示他们成功的背后隐藏的风险,以及他们失败的必然。他的评点,常常充满了对生命的感叹,对功名利禄的淡漠,以及对真性情的推崇。例如,他对于某些人物的“失计”、“非是”,不仅仅是简单的批评,更是对他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并从中提炼出关于“知人”、“识势”的道理。 第三册:《诗经》评点与民情世俗 此册聚焦于金圣叹对《诗经》的评点。与许多将《诗经》视为纯粹抒情诗的学者不同,金圣叹更注重从《诗经》中解读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民情风俗以及人性的真实状态。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代社会生活信息。金圣叹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将《诗经》中的诗歌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解读。他从男女情爱、农事劳动、祭祀歌谣等不同角度,发掘诗歌的意义。他尤其关注诗歌中流露出的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当时的婚恋习俗、社会等级等。《诗经》评点中,金圣叹展现了他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怀,以及对淳朴民风的赞赏。他笔下的《诗经》,充满了生活气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而是鲜活的社会记录。例如,他对某些描绘爱情的诗歌,会从男女交往的细节入手,评论当时的礼仪风俗,甚至推测男女双方的心态。《诗经》评点也体现了他对“乐”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乐”存在于自然而然的生活之中,而非人为的矫饰。 第四册:《离骚》、《庄子》评点与浪漫主义情怀 本册收录了金圣叹对屈原《离骚》以及道家经典《庄子》的评点。这两部著作都以其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著称,也为金圣叹提供了挥洒才情的空间。 对《离骚》的评点,展现了金圣叹对于屈原的孤独、理想与现实的挣扎的深刻同情。他从屈原的政治失意、怀才不遇出发,解读出其诗歌中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金圣叹的评点,常常能触及屈原内心深处的孤愤与悲凉,并将这种情感与自身的人生体验相联系。 而对《庄子》的评点,则更侧重于金圣叹对于道家“逍遥游”、“齐物论”等思想的理解。他欣赏《庄子》中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哲学态度,并从中汲取精神上的慰藉。金圣叹的《庄子》评点,常常带有对世俗名利的嘲讽,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向往。他试图通过《庄子》来反思人生的价值,寻找内心的宁静。他对于《庄子》中寓言故事的解读,往往能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例如,他对“鲲鹏展翅”的解读,不仅仅是写壮丽的景象,更是对一种不受拘束、追求超越的人生境界的向往。 第五册:《水浒传》评点与江湖侠义 此册是金圣叹最广为人知的著作之一,即对《水浒传》的评点。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对这部小说的理解和接受。 金圣叹以其独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评点闻名。他选择以七十回为界,对《水浒传》进行了删改和评点,认为“后三十回”是后人所添,不足观。他的评点,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解读,更是对小说中人物命运、江湖道义、官逼民反等主题的深刻剖析。他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挖掘人物内心的矛盾,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逻辑推理式的评论。他的评点,既有对梁山好汉的赞赏,也有对他们局限性的揭示。他笔下的《水浒传》,充满了传奇色彩,同时也折射出明清之际社会矛盾的尖锐。他对于“义”的理解,不仅仅是简单的江湖恩怨,更是对一种失序社会中底层人物寻求生存和反抗的悲壮写照。他对《水浒传》中许多情节的评点,常常带有其个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以及对美好事物被摧毁的惋惜。 第六册:《西厢记》、《文心雕龙》评点及杂论 本册汇集了金圣叹对元杂剧《西厢记》、刘勰《文心雕龙》的评点,以及一些零散的杂论。这些篇目进一步拓展了金圣叹的批评领域。 对《西厢记》的评点,体现了金圣叹对戏曲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爱情自由的推崇。他不仅仅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情节的发展,更关注作品的情感张力和艺术感染力。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之一。金圣叹对《文心雕龙》的评点,显示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理论思考,以及他对不同文学体裁的认识。 杂论部分则包含了金圣叹在其他方面的一些观点,例如对人生、对学问、对交友等的看法。这些零散的文字,更能展现金圣叹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家,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三、 阅读价值与方法 《金圣叹全集》(全6册)(修订版)的阅读价值体现在多方面: 文学鉴赏的深度开启: 金圣叹的评点,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视角。他的犀利、深刻、富有洞察力的评论,能够帮助读者跳出窠臼,发现文本中被忽视的精彩。 思想史研究的珍贵资料: 金圣叹是明清之际重要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是研究当时社会思潮、文化变迁的重要史料。 人生智慧的启迪: 金圣叹的许多评论,都蕴含着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于读者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具有启发意义。 阅读建议: 1. 循序渐进: 可以从最感兴趣的篇目开始阅读,例如《水浒传》评点,然后再逐步深入其他著作。 2. 带着问题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思考金圣叹的评点与原著的异同,他的观点是否合理,以及他的思想对今天有何意义。 3. 对比阅读: 尝试将金圣叹的评点与其他学者的解读进行对比,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4. 注重体会: 金圣叹的文字富有感染力,在阅读时,应注重体会其情感和思想的传递。 四、 结语 《金圣叹全集》(全6册)(修订版)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金圣叹个人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古代文学与思想史上的璀璨明珠。通过这部全集,我们得以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那颗洞察世事、追求真理、热爱生命的炽热心灵。这部修订版,将以其精良的品质,陪伴每一位读者,开启一段难忘的阅读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我将这套《金圣叹全集(全6册)(修订版)》捧在了手里。打开包装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纸墨香,就像一位久违的老友在轻声呼唤。我尤其喜欢这套书的装帧,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的质感,书页的纸张厚实而柔韧,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起来手感极佳,有一种阅读古籍的庄重与虔诚。这些年,我断断续续地接触过金圣叹先生的一些点评和批注,总觉得意犹未尽,渴望能有一套系统性的读物,能够深入他的思想世界,理解他“不 the 讲”的独特之处。这次入手修订版,更是冲着“修订”二字来的,希望它能纠正一些旧版的讹误,在校勘和编排上更加精良。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卷,首页上的那句“读圣叹书,得窥万古圣贤之心”便深深吸引了我。我想,这套书不仅仅是文字的集合,更是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桥梁,是让我有机会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的契机。我期待着,在这浩瀚的书海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明镜,照亮前行的道路。

评分

这套《金圣叹全集(修订版)》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汇编,更是一扇通往古代社会风貌和思想观念的窗口。我发现,金圣叹先生的文字,不仅仅是批注,更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说书”。他将自己对人生的体悟、对世事的观察,巧妙地融入到对作品的解读之中。尤其是在阅读他对《西厢记》的点评时,我能感受到那种饱含深情的、对人性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挑战。他的语言风格辛辣幽默,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又用大白话点破玄机,让人读来既觉得畅快淋漓,又回味无穷。他对于人物情感的描摹,那种细腻入微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他能够洞察到那些被表面行为所掩盖的真实情感,并将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套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文学解读,不仅仅是停留在字面意思,更要深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时代背景之中,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共鸣。

评分

最近沉迷于这套《金圣叹全集(全6册)(修订版)》中,尤其是对其中所收录的《水浒传》点评部分,简直是惊为天人。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水浒传》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但读了金圣叹先生的批注,才发现自己之前不过是“窥一斑而未见全豹”。他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道德评判,而是以一种极为犀利、甚至可以说是“叛逆”的视角,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逻辑。那些看似粗鲁莽撞的绿林好汉,在他的笔下,竟也显露出人性的复杂与挣扎。他对于情节的梳理,对于人物命运的推演,都显得那么贴切而深刻,仿佛他早已置身于梁山泊,与那些英雄豪杰一同经历了风风雨雨。我尤其欣赏他那种“不 da 评”的态度,他似乎不屑于给任何人物贴上简单的标签,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判断。这种开放性的解读,让我对《水浒传》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佩服金圣叹先生作为一位文学批评家的独到眼光与过人智慧。

评分

这次收到的《金圣叹全集(全6册)(修订版)》,让我对金圣叹先生这位文坛巨匠有了更为立体和全面的认识。我一直以来都对他“七不朽”的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在这套书中,我终于有机会更系统地了解了他的思想体系。他对于“不 the 讲”的解读,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批评的方法,更是一种人生哲学。他挑战权威,质疑传统,鼓励独立思考,这在当时是多么难能可贵!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人生成长和品德修养的论述,那些话语朴实而富有哲理,仿佛是历经沧桑的老者在与晚辈的倾心交谈,充满了智慧的火花。这套书的修订版,在细节上也做得相当出色,无论是注释的详略得当,还是排版的清晰易读,都体现了编者的用心。我感觉,这套书不仅仅是给我带来阅读的乐趣,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它让我明白,真正的“不 the 讲”,并非是标新立异,而是对真理不懈的追求和对生命深刻的体悟。

评分

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读,我越来越体会到《金圣叹全集(全6册)(修订版)》的价值。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思维方式的启迪。金圣叹先生的点评,常常跳出常规的思维定势,以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揭示出事物深层的原因和本质。例如,他在批注某些“坏人”时,并没有一味地谴责,而是深入分析其“坏”的根源,甚至能从中发现一丝不易察觉的“合理性”,这让我开始反思,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善”与“恶”。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他那种对文字的极致追求,对汉语的精妙运用,也让我叹为观止。他能够从寥寥数语中,提炼出无穷的韵味,这对我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有着莫大的启发。这套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学会用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洞察力去审视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