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和贪婪 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 赫什舍夫林 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汇添富基金世界资本经

恐惧和贪婪 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 赫什舍夫林 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汇添富基金世界资本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贺学会 王磊 朱伟骅 译
图书标签:
  • 行为金融学
  • 投资心理学
  • 恐惧与贪婪
  • 市场情绪
  • 投资决策
  • 金融心理学
  • 赫什舍夫林
  • 汇添富基金
  • 投资策略
  • 风险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欢声雷动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227104
商品编码:25231379069
丛书名: 超越恐惧和贪婪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恐惧和贪婪
作 者:   赫什.舍夫林  
定价:  58.00
ISBN号:  9787564227104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7-9-1
印刷日期:  2017-9-1
编辑推荐
 
内容介绍
       在这本分析实际影响决策过程因素的指南中,行为金融大师赫什?舍夫林(Hersh Shefrin)运用的心理学研究来帮助我们理解那些影响股票选择、金融服务和公司财务决策的人类行为。
作者介绍
 
目录

总序/1

2005年中文版序/1

牛津版序/1

篇 什么是行为金融学

章 导论/3

第二章 直觉驱动偏差:主题/14

第三章 框架依赖:第二主题/23

第四章 非有效市场:第三主题/34

第二篇 预 测

第五章 预测市场/47

第六章 情绪之旅:有效性幻觉/62

第七章 选取股票打败市场/73

第八章 对盈利公告的反应偏差/95

第三篇 个人投资者

第九章 “扳平症”:不解套不出手/111

第十章 投资组合、金字塔、情绪与偏差/121

第十一章 退休金储蓄:短视与自我控制/139

第四篇 机构投资者

第十二章 开放式基金:错误框架、热手效应及迷惑游戏/159

第十三章 封闭式基金:是什么决定了折价?/177

第十四章 固定收益证券:行为现象全景图/194

第十五章 资金管理业:框架效应、风格多样化与后悔/213

第五篇 公司财务与投资的对接

第十六章 公司并购与赢家诅咒/227

第十七章IPO:新股发行抑价、长期弱势与热卖市场/239

第十八章 分析师盈利预测与股票推荐中的乐观主义/256

第六篇 期权、期货和外汇

第十九章 期权:如何使用、如何定价、如何反映情绪/271

第二十章 商品期货:橙汁和情绪/287

第二十一章 外汇市场中的过度投机/297

 

结束语/306

参考文献/308

译者后记/329

译本修订后记/331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恐惧与贪婪: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 赫什舍夫林 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汇添富基金世界资本经理推荐 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理性决策往往是成功的基石。然而,人类的情感,特别是根植于我们潜意识深处的恐惧与贪婪,却常常成为我们做出最优投资选择的巨大阻碍。这本由赫什舍夫林(Hersh Shefrin)撰写的《恐惧与贪婪: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深入剖析了这些非理性因素如何影响投资者的行为,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金融市场的起伏。 本书将带领您: 揭示心理账户的奥秘: 了解我们如何在脑海中为不同的财富设定不同的“账户”,并因此做出看似非理性但却符合我们内心逻辑的决策。这解释了为何我们会“宁愿亏小钱不愿卖”或“喜欢把辛苦赚来的钱看得更重”。 洞悉过度自信的陷阱: 探究为何投资者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预测的准确性,从而导致过度交易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您将学会如何识别并避免这种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 理解参照点依赖的心理: 认识到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与某个参照点进行比较,而不仅仅关注绝对的收益或损失。这解释了为何我们对账面上的浮盈和浮亏反应如此不同。 剖析锚定效应的魔力: 发现第一个接收到的信息,即使它并不完全相关,也可能成为我们后续判断的“锚”,影响我们对资产价值的评估。 理解损失厌恶的强大驱动力: 认识到失去的痛苦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这种损失厌恶心理会驱使投资者回避风险,即使承担一些风险可能带来更高的回报。 解析羊群效应的集体失语: 探讨为何在投资决策中,个体常常会跟随大众的行动,即使这意味着放弃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从而可能导致泡沫的形成和破裂。 认识到确认偏差的迷惑: 了解我们倾向于寻找、解释和回忆那些支持我们已有信念的信息,从而忽略可能挑战我们观点的事实。 理解禀赋效应的“拥有”的力量: 探究为何一旦我们拥有某项资产,就会对其产生过高的估值,并难以舍弃。 解析对不确定性的规避: 深入理解我们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天生厌恶,以及这种情绪如何影响我们在面对风险和回报时的选择。 掌握行为金融学的实战应用: 本书不仅指出了这些心理陷阱,更重要的是,它为投资者提供了识别和应对这些非理性行为的策略和方法。您将学习如何利用行为金融学的洞察,做出更明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投资决策。 本书的独特之处: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赫什舍夫林教授将晦涩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投资者可以理解和应用的洞察,并辅以大量贴近现实的案例分析。 洞察市场深层驱动力: 通过理解投资者的心理,您将能更深入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逻辑,预测市场行为,并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优势。 提升个人投资决策能力: 掌握本书内容,将帮助您识别自己和他人在投资中的非理性倾向,从而规避潜在的错误,做出更冷静、更理性的决策。 对于汇添富基金世界资本经理而言, 理解投资者行为是制定有效投资策略、与客户建立信任、并最终实现资产增值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本书提供的深刻见解,将有助于他们更精准地把握市场脉搏,并为客户提供更具前瞻性和实践性的投资建议。 无论是初涉金融市场的投资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恐惧与贪婪: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将帮助您在充满情绪波动的投资旅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更佳的选择,最终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用户评价

评分

《恐惧和贪婪》这本书,无疑是一本能够让你重新审视投资与自身关系的“启蒙之作”。赫什舍夫林先生以一种极其温和却又深刻的方式,揭示了隐藏在金融决策背后的人类心理活动。他并没有试图去“预测”市场,而是让我们去“理解”投资者为什么会那样行动。 我尤其被书中对于“确认偏差”的深入剖析所吸引。赫什舍夫林先生指出,我们常常会主动或被动地去搜寻那些支持我们现有观点的证据,而刻意忽略那些可能推翻我们判断的信息。在投资中,这意味着一旦我们对某只股票产生了积极的看法,就会更容易关注其利好消息,而对风险信号视而不见。这种“选择性认知”很容易将我们引入误区,让我们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他还详细阐述了“框架效应”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的。同一个信息,用不同的方式呈现,会引发截然不同的反应。例如,将某种治疗方案的成功率表述为“90%的存活率”比表述为“10%的死亡率”更能让人们接受。在金融领域,这意味着营销信息、新闻报道的措辞,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影响投资者的判断,让他们做出并非完全理性的选择。 书中对于“情绪化交易”的论述也让我深受启发。赫什舍夫林先生强调,当情绪占据主导地位时,我们的理性分析能力会急剧下降,从而做出冲动、不计后果的交易。他用生动的案例说明,无论是恐惧导致的逃避,还是贪婪导致的冒进,都会成为投资中的“绊脚石”。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著作,它不仅仅是对行为金融学理论的介绍,更是对投资者心智的一次深度淬炼。赫什舍夫林先生以其卓越的洞察力,帮助我们认识到,在金融市场中,最大的敌人往往是我们自己。这本书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心理弱点,也为我未来的投资之路指明了一个更加理性和审慎的方向。

评分

拿到《恐惧和贪婪》这本书,我首先就被它厚重的学术气息和丰富的案例所吸引。书名本身就点明了主题,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赫什舍夫林先生并没有局限于简单的“恐惧”和“贪婪”这两个词,而是将其作为引子,深入探讨了人类在金融决策中所表现出的非理性行为。 书中对我触动比较大的一点是,作者详细阐述了“损失厌恶”这个概念。简单来说,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远远大于对同等收益的喜悦程度。这意味着,我们宁愿承受一些小的损失,也不愿意去冒险追求可能更大的收益。这种心理在投资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害怕“割肉”,而让账面上的亏损不断扩大,最终错过了止损的时机。赫什舍夫林先生通过对大量投资案例的分析,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心理偏差是如何导致投资者做出不利决策的。 此外,书中关于“确认偏差”的论述也让我茅塞顿开。我们往往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我们既有观点的信息,而忽略那些可能挑战我们看法的数据。在投资中,这意味着一旦我们看好某只股票,就会不自觉地去搜集支持其上涨的理由,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这种“只报喜不报忧”的思维定势,很容易让我们陷入盲目乐观,最终导致投资失误。 赫什舍夫林先生在书中还触及了“锚定效应”等多种认知偏差,并且巧妙地将这些心理学理论与金融市场的实际运作相结合。他并没有直接给出“买什么”、“卖什么”的建议,而是着力于提升读者的“投资情商”,让你能够识别和克服自身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陷阱。 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金融市场。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投机取巧”的书,而是一本帮助你“修炼内功”的宝典。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自己的投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其他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有了更强的理解能力。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后,确实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消化。一开始,我以为它会像市面上很多投资类书籍一样,直接告诉你“如何赚钱”,或者是一些具体的技巧。但读下来才发现,作者赫什舍夫林先生的切入点非常独特,他更多地是在探讨我们作为投资者,在面对市场波动时,那些隐藏在心底深处的心理活动。 我尤其对书里关于“恐惧”和“贪婪”的分析印象深刻。他并不是简单地将这两种情绪归类为负面因素,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是如何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以何种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比如,当市场普遍恐慌时,我们很容易因为害怕损失而过早地抛售,错失了后续的反弹机会;反之,在牛市的狂热中,贪婪又会让我们忽略潜在的风险,追高买入,最终成为“接盘侠”。赫什舍夫林先生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甚至是一些心理学实验的原理,来解释这些行为背后的逻辑,让我豁然开朗。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回想起自己过去的投资经历。那些让我懊悔不已的决定,似乎都能在书中找到解释。原来,很多时候,不是市场太复杂,而是我自己的心理在作祟。这种“自我认知”的提升,比任何技术分析都来得更重要。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投资高手,不仅仅是懂得分析数据,更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理解他人情绪对市场的影响。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吸引人,虽然是关于金融和心理学的专业内容,但赫什舍夫林先生的叙述方式并不枯燥。他善于用平实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讲得通俗易懂,并且常常穿插一些历史事件或者生活中的例子,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我尤其喜欢他关于“群体行为”的那部分内容,解释了为什么在市场中,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跟随大众,即使大众的决策并不理智。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你投资观念的书。它不是一本速成的指南,而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和心智修炼。我建议任何想要在投资领域走得更远、更稳健的朋友,都应该静下心来,认真阅读这本书。它会让你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市场的本质。

评分

初次翻阅《恐惧和贪婪》,我本以为会是一本较为冷峻的学术专著,充斥着晦涩难懂的理论和统计数据。然而,赫什舍夫林先生以其流畅的笔触和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让我对行为金融学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将人类在投资决策中的心理活动,比如普遍存在的“羊群效应”、“过度自信”以及“后见之明”等,描绘得淋漓尽致。 书中关于“锚定效应”的解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赫什舍夫林先生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被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锚定”的。在投资市场,这意味着我们可能会被一个最初的价格或一个新闻报道所产生的印象所固定,而忽略了后续可能出现的新信息和真实的市场变化。例如,当一只股票跌破一个重要的心理价位时,很多人会因为“习惯性”地认为它应该在这个价位附近波动,而错失了进一步下跌的风险信号。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过度自信”的分析。赫什舍夫林先生指出,许多投资者,尤其是那些有几次成功投资经历的投资者,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市场的风险。这种过度自信会导致他们承担过度的风险,或者在不合适的时机进行交易。他用数据和案例说明,这种自信心爆棚的状态,往往是导致投资失败的“罪魁祸首”之一。 此外,书里关于“后见之明”的讨论也让我深有体会。很多时候,事后我们会觉得某个投资决策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会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做出那个“正确”的决定。赫什舍夫林先生解释说,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偏差,它让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过去情况的“可预测性”,从而影响我们对未来风险的判断。 总而言之,《恐惧和贪婪》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读物。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金融投资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心理的书。赫什舍夫林先生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认识到,在复杂的金融世界里,了解我们自己的内心,比掌握再多的技术分析都来得重要。

评分

当我拿到《恐惧和贪婪》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我对金融投资的理解更多停留在技术分析和宏观经济层面,心理学对我来说则是一个比较遥远的领域。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赫什舍夫林先生用非常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的行为金融学概念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情绪和认知偏差构成的迷宫,并且一步步地引导我找到出口。 书中关于“损失厌恶”的阐述,是让我最有共鸣的部分。我时常会发现,自己在面对股票下跌时,会感到极度的不适,甚至宁愿“套牢”也不愿意卖出,因为卖出就意味着承认损失。而当股票上涨时,即使涨幅有限,我也会因为担心错过更多的收益而急于卖出。赫什舍夫林先生用大量的实例和心理学实验证明,这种对损失的恐惧,常常会让我们做出非理性的决策,错失本可以获得的收益,并且扩大潜在的亏损。 他还深入分析了“羊群效应”,解释了为什么在市场恐慌或狂热时,人们会不自觉地跟随大众的脚步,即使理智告诉他们这样做并不明智。他认为,这种群体行为往往会放大市场的波动,并且加剧非理性的情绪蔓延。读到这里,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在市场底部时,大家都在悲观地抛售,而在市场顶部时,大家又都在疯狂地追高。 赫什舍夫林先生在书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投资策略,而是致力于提升读者的“投资智慧”,也就是识别和管理自身心理弱点的能力。他强调,理解了投资心理学,才能更有效地规避风险,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投资不仅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人性的博弈。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投资行为,并且能够更客观地审视市场。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市场本身太难预测,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太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