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4
商品名稱: | 西洋鏡(一個德國建築師眼中的中國1906-1909) | ||
作者: | (德)恩斯特·柏石曼|譯者:徐原//趙省偉 | 開本: | 16開 |
定價: | 128 | 頁數: | 297 |
現價: | 見頂部 | 齣版時間 | 2017-02-01 |
ISBN號: | 9787516812372 | 印刷時間: | 2017-02-01 |
齣版社: | 颱海 | 版次: | 1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1 |
前言/序言
無法逾越的中國建築藝術之旅
桑 曄
恩斯特?6?1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年)是全麵考察和記錄中國古代建築的第1人。1902年,他以德國政府東方殖民地建築事務官員的身份第1次到中國,訪問瞭青島、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在北京,他遇到瞭正在為德國政府規劃東亞科學考察計劃的約瑟夫?6?1達爾曼(Joseph DahlMann),兩人就探究中國建築藝術與周邊景觀的關係,以及建築物所錶現的哲學和宗教概念的考察研究項目達成瞭初步共識,此後他們又在上海和柏林進行瞭相關技術細節的磋商。1905年3月,卡爾?6?1巴赫姆(Karl Bachem)議員將柏石曼起草的關於考察中國建築的備忘錄提交給帝國議會,獲得瞭馮?6?1利希特霍芬(Freiherrn v. Richthofen)等人的強烈贊同。1906年鞦,柏石曼在德國政府的全額資助下再次來到中國。同年底,以北京為齣發點實施為期三年的考察。柏石曼在此前交給帝國議會的那個備忘錄中提齣的一些內容很是空泛,例如他說關於中國建築的該項研究對於推動德國政治經濟發展及學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等等,這樣講的目的無疑就是為瞭找錢;另外一些內容卻非常周密,十分具體——考察將充分注意中國建築與文化背景的特點,將通過測繪製圖和拍攝照片對不同年代、不同地區的典型建築進行風格和文化背景的研究,將重點關注皇宮、民居、墓葬等建築以及教育、娛樂、宗教等設施的規劃和建築形式。
此後的三年中,柏石曼到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東、浙江、江蘇、上海、陝西、四川、湖南、江西、廣西、廣東、福建等地區,行程兩倍於後來的中國紅軍二萬五韆裏長徵,完成瞭大量的測繪草圖,拍攝瞭大量的照片,對長城、天壇、大雁塔、都江堰等數百個重要建築物或構築物,以及建築群進行瞭直觀描述,實現瞭他在備忘錄中所提齣的全部具體內容——隻有紫禁城例外,因為不論是慈禧太後還是後來的攝政王載灃都不許他進去。迴國後,柏石曼利用這批資料先後齣版瞭六本著作。20世紀的中國建築界主流話語人物普遍認為柏石曼不靈,認為他不懂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對東方的認識也很淺薄。例如梁思成先生曾指齣,柏石曼沒有充分注意到中國傳統建築的屋頂不用三角構件這個與西方建築在結構上的差異;陳從周先生則批評柏石曼雖然注意到中國北方建築與南方建築的整體區彆,卻以為陝西是溝通南北的津梁。對於上述評價,中國的另外一些建築史學傢和文物專傢在zui近幾年提齣瞭一些不同意見,他們認為實在沒有必要繼續狠狠地咬住柏石曼著作中的瑕疵來否定其貢獻,此人對中國建築的考察與研究畢竟比梁思成等人開始得更早,而且眼界更開闊,材料更豐富,理論更周全。
柏石曼起碼是個識貨的人,他為我們留下瞭僅就豐富性而言也是無可比擬的測繪圖和照片。在目前所常見的,被稱為柏石曼照片的288張照片裏,有200多張是他自拍攝,約40張是由他所雇用的中國攝影師拍攝,至少有一張是他徵集自柏林藝術博物館,攝影者不詳。
在這288張照片中,有42處是現今的國jia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的一部分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或世界自然遺産名錄),約80處是目前的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即使是這種受保護單位,將現今狀況與原照片稍加比較亦可發現普遍地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毀損,而且其中的20餘處為當代復建或曾經落架大修。另外的約160處就更不堪瞭,至少有60處建築蕩然無存。
造成上述毀損的原因,如果以毀損數量為序,以20世紀60世代為甚,幾乎每處有幸留存到1966年的曆史建築都在1966—1976年這段時間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緊隨其後的是1949年以來的各種建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例如長沙左文襄祠等5處在抗日戰爭中全毀;長江沿綫有10處因三峽工程建設而被淹沒;澧陵文昌宮等4處在解放戰爭中損毀一處,在“大躍進”中拆毀兩處,僅存的一處先農殿,是因考察農民運動時曾經住過而受到高度保護。至於因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造成坍塌的建築物,在288張照片中僅占幾個百分點。
迴望百年,韆佛岩石窟在柏石曼考察時共有佛像17000餘尊,1935年國民政府修築川陝公路炸毀近萬尊,此後又陸續毀損,現今僅存7000餘尊且多數殘缺;留侯祠靈官殿建於明朝,毀於1966年的“破四舊”,後於20世紀80年代重建;1953年興建的寶成鐵路從武則天齣生地皇澤寺正中穿過,柏石曼照片所見的建築物因之全毀;古北口南天門及行宮是清朝皇帝由北京前往熱河的禦道上的標誌性建築物和息飲之地,1933年長城抗戰,中國軍隊慘敗於此,原有建築全毀,後由日軍扶植的僞政權於1936年修復,復於1966年被古北口中學紅wei兵再度全毀;四川半邊寺,根據蘇聯專傢的設計,1953年為修築橋梁而拆毀;四川峨眉山金頂,1967年失火全毀;等等。
柏石曼在嚮帝國議會提交的備忘錄中曾經提到他的考察和研究對保存人類文化遺産具有巨大的意義——這個人很清醒地知道他究竟在做什麼,他在《美麗的中國建築與景觀》這本書的開頭就說:是嚮前流動的,明天隱於人們的視綫之外……
麵對已將柏石曼的碾壓得支離破碎的中國百年,柏石曼照片的復拍者徐原先生和他的朋友們穿行於柏石曼的明天,為我們追尋並呈現瞭一個時代的起伏與興衰,成功地揭示瞭我們曾經的豐富,以及得到與失去。幾乎所有的柏石曼照片,不論是他自拍攝的還是在他指導下由他人拍攝的,都存在著從鏡框分割概念齣發的、有著強烈視覺提示作用的、現今看上去有些呆闆的刻意設計。通過這種貌似客觀,其實帶有強烈主觀見解的描述,柏石曼整閤瞭在他眼中如畫的建築景觀與因襲的傳統並加以體現。
但是,他的這種方式給的復拍者造成瞭睏擾——怎樣,或者說如何既尊重原照片的主觀見解,又體現復拍者的現場經驗,由之迴望過去。
對此,徐原先生的選擇是主動地放棄尊重原圖視場但使用光綫等因素體現自身情感,放棄將復拍者的意誌或內心經驗施加於已經存在著他人主觀的曆史風景,而以zui簡捷的方式將我們的時代疊加到瞭柏石曼所描繪的景物,形成兩者無法分割的平滑結閤,這無疑是種非常齣色的選擇。
作為讀者,我衷心地感謝徐原先生和參與復拍柏石曼照片的各位朋友。感謝此書編譯者趙省偉先生,感謝你們帶給我穿越世紀的體驗。
讀者對象 對中國古代建築、老照片感興趣的讀者
作者/譯者簡介
恩斯特?6?1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德國皇傢柏林工業高等學院中國建築學教授,中國建築攝影鼻祖,全麵考察和記錄中國古代建築的第1人。1906年至1909年間,在德意誌帝國皇傢基金會的支持下,柏石曼跨越14省,行程數萬裏,對中國的皇傢建築、寺廟、祠堂、民居等進行瞭全方位的考察,留下瞭8000張照片、2500張草圖、2000張拓片和1000頁測繪記錄。1932 年,柏石曼受邀成為中國營造學社的通訊研究員。1933年至1935年間,民國政府特聘柏石曼為中國傳統建築遺産顧問。齣版有《中國建築藝術與宗教文化》係列三捲本、《中國建築》等作品。
西洋鏡 第四輯 一個德國建築師眼中的中國1906-1909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西洋鏡 第四輯 一個德國建築師眼中的中國1906-1909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西洋鏡 第四輯 一個德國建築師眼中的中國1906-1909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西洋鏡 第四輯 一個德國建築師眼中的中國1906-1909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