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作者的写作历史可以长过阅读的历史。就像是没有一种经历能够长过人生一样。 本书是余华的一部中国现当代随笔作品,收入余华在《读书》杂志专栏连载的十三篇阅读随笔,以小说家、读者的双重身份对大师经典作品进行独特解读,精心研究它们的叙事、技巧、激情,既痴迷、激越,又保持冷静的思索。
##2018-10 一位作家是如何读书的?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余华如何阅读,他从赫尔博斯那里学习比喻,从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学习不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从《一千零一夜》学习故事……他思考我们的观点是否可信,文学与文学史是怎样的关系,简短的篇章如何宏大……一个人的阅读史总是要长于他的写作史,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评分##“我对这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评分##202249:余华的阅读体验,关于布尔加科夫、关于博尔赫斯、关于契诃夫、关于贝克特、关于三岛由纪夫、关于福克纳、关于卡夫卡、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马尔克斯、关于鲁尔福,也关于余华自己。写下这些评论文字的余华,倒是有几分学究气了,其中的影响与传承,哪怕是普通的读者,应该也多少有一些感同身受的体验。
评分##原本以为是小说,然后作者评的小说除了《百年孤独》以外我都没看过T_T
评分##读散文像是近距离地观察一个人,余华的赤诚与敏锐清晰地展现在这些文字里。尤其是对时间的把握,一些是我可以追上轨迹的,又有一些是我难以望其项背的。这本书像是一场大型安利,余华细数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作家与作品,这些都是他一路走来的痕迹。
评分##余华的阅读史
评分##温暖,百感交集。
评分##余华的文学评论比他的小说要好)。后记中还有他小说创作的一些细节和解释。在《契诃夫的等待》中用一位女士的爱情观来类比博尔赫斯等作家的审美品味的变换。几近无限的文学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文学的数量和生活的数量可能徒劳无益,而真正有趣的是欣赏文学和品尝文学的方式。比艺术家和女人的爱在这一点上的归于同样的心态,与其说是一种野心,倒不如是一种掌握某种事物奥义的信心。提及契诃夫,贝克特剧作的共同之处:“等待的全部意义就是等待失败,无论它的代价是失去某些短暂的时刻,还是耗去毕生的幸福。”把大师们的作品和他们风格拿来赏析并做精细加工提炼出自己想要的元素来支持自己个观点。(很聪明,这里没有反转哈~
评分##原本以为是小说,然后作者评的小说除了《百年孤独》以外我都没看过T_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