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深寒

极度深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兰·R.米勒特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译序 i
致谢 vii
引言 1
序章 21
第1章 华盛顿、东京和朝鲜(1950年6月) 29
1.1战争前夕的南、北朝鲜军队34
1.2北朝鲜突然入侵42
1.3北朝鲜决定发动战争53
第2章 1950年美国的国防政策:华盛顿和东京 63
2.1国防部:预算试验67
2.2国务院和重整军备74
2.3远东司令部80
2.4美国在远东的武装部队92
第3章 入侵和首尔陷落(1950年6月) 105
3.1为首尔而战108
3.2美国在亚洲的反应118
第4章 美国军事干预(1950年6—7月) 131
4.1朝鲜战争传到华盛顿135
4.2美国武装部队再次卷入朝鲜战争157
第5章 多条战线作战:韩国(1950年7—9月) 177
5.1朝鲜:和时间赛跑(1950年7—8月);共产党阵营183
5.2和时间赛跑:东京、华盛顿和韩国(1950年7—9月)188
5.3
麦克阿瑟的战区战略:保住现在,赢在未来
(1950年7—9月)204
第6章联合国军和美国第8集团军:从大田到洛东江
(1950年7—9月) 227
6.1锦江—大田战败和大撤退233
6.2组建联合国军司令部,夺取“最后胜利”246
6.3大邱—釜山环形防御圈(1950年8—9月)262
第7章 从仁川到首尔:成功的喜悦(1950年9月) 283
7.1仁川—首尔战役292
7.2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扩充312
第8章
联合国军司令部:打到平壤去!打到鸭绿江去!
(1950年9—10月) 327
8.1越过北纬38度线334
8.2胜利的定义和保证344
8.3打到鸭绿江去350
第9章 全新的战争:中国改变朝鲜冲突(1950年10—11月) 355
9.1向温井—云山—水洞进军362
9.2中国干预评估378
9.3中国军队第二次攻势的计划385
第10章命中注定的失败:中国第二次攻势(1950年11—12月) 403
10.1险境中的第8集团军和第10军405
10.2超级高参和重大决策429
10.3美国重新武装的策略442
10.4黑色十二月:朝鲜战争450
第11章新军队、新战斗:争取朝鲜中部的战争(1951年1—4月) 455
11.1中国人发起第三次攻势和第8集团军的反击 464
11.2是走还是留:战斗和谈判 474
11.3中国人的第四次攻势(1950年2月11—19日) 482
11.4再次违规越线:第8集团军向北进军 496
第12章麦克阿瑟去职和中国无法取胜(1951年4—7月) 505
12.1麦克阿瑟去职509
12.2中国军队的第五次攻势(第一阶段)517
12.3赢在华盛顿528
12.4中国军队的第五次攻势(第二阶段)536
12.5通向开城之路551
结语 559
参考文献 563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在史诗般的《朝鲜战争》下篇《极度深寒:朝鲜战争(1950—1951)》中,阿兰·R.米勒特将重点转向从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攻入南朝鲜至1951年6月末的12个月,此阶段朝鲜战争国际化zui为激烈。米勒特灵敏地穿行在战场和权力的大厅之间,在兼顾冷战地缘政治、战略、文职政府和军方高层关系的同时,将军事行动与战术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米勒特充分利用了南朝鲜、中国、苏联、美国和联合国的历史资料,并广泛利用了之前容易被人忽略或遗漏的口述历史资料,包括采访美国和南朝鲜军官的资料,另外还大量采用了北朝鲜和中国志愿军战俘审讯报告中的内容,zui终才完成这部傲世之作:叙述不仅引人入胜、动人心魄,且能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此次冲突在国际史和美国史上是何等的重要。

用户评价

评分

##高屋建瓴之作。

评分

文学作品...斯大林驾驭中美打一场战略格局生成战,让中方不得不打一场在没有制空权之下无法运用重武器的惨胜(否则面临东北升级为战场并失去东北主权的局面),以便消耗扩张力量,并培养军人集团对现代化的认识,从而从军事和经济建设角度驾驭中国,以制衡由太祖主推的政治意志贯彻或者增加贯彻成本(庐山会议为核心),并将朝鲜作为战略包袱丢给中国以转移中国南部作为苏联的战略包袱的压力;让美方在日本并未建立起军事工业时,造成南韩的战略包袱,以牵制美在南亚的扩张步伐,给苏联流出时间。同时中以韩战作为投名状,加深与联合国国际社会的裂痕,加大对苏依赖,为进一步做局越南这个战略包袱作铺垫。苏将英国的手腕学的不错,消化了俄日之争的教训。

评分

##最新最好的全景式韩战史

评分

##作者可能是当今对朝鲜战争掌握材料的第一人了。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理出一条还原真实战争的主线诚非易事。本书立体记录了朝鲜战争前期的全过程。以战争本身为主线,真正把握战争走向的是意识形态、政治、外交、政府组织架构、经济、体制、技术、决策者的思想和性格……作者一一还原。战争中精准的细节和所有数据,使人读来时有观看战争大片的感觉。当然,由于作者对个别材料的难以舍弃,使得个别章节略显胼出。

评分

##高屋建瓴之作。

评分

##后面的参考文献加一星,话说参考文献为啥不附上英文?

评分

##高屋建瓴之作。

评分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立场问题其次,叙述过于琐碎,读之有大海捞针之感。个人意见不如沈志华。

评分

##最新最好的全景式韩战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