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的前半部分首先讲解程序的运行时结构。编译器正是将源代码转化为可执行程序并形成运行时结构的工具。对于只是想提高开发能力的程序员,这部分几乎起到了90%的作用。第1章的后半部分对整体的编译过程做了一个综述。当读者对整体有概念的时候,再去看每个章节的具体内容,会更容易理解。第2章用一个简单案例讲解词法分析,词法分析是把源文件文件中的内容读出并识别出符号的过程。第3章用词法分析的简单案例讲解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是在词法分析的结果中识别出语句的过程。第4章仍用前面的简单案例生成中间结构及目标代码。第5、6章用几个更为复杂的案例来分析语法及生成中间结构及目标代码的过程。至此,严格意义上的编译过程已经讲解完毕。为了让读者对可执行程序的*终生成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我们专门安排了讲解汇编器、链接器的内容,这就是第7章。第7章详细讲解如何将目标代码转变为可执行程序,包括文件格式、汇编器和链接器的内容。第8章讲预处理,从编译器的执行顺序来看,预处理器的执行是比较靠前的,之所以把预处理放在*后讲,是因为预处理比较独立,在读者已经了解整个编译过程中之后再讲解,会更容易理解。
##讲解不够细,代码占比过高,确实缺乏对基本思路的讲解,比如,链接器的具体原理?动态和静态在编译和运行时的区别?
评分##书中的内容还是不错的,说的很细,图太多很好也。。。不算特别好。。。怎么说。。。太细了容易迷失。。3.5 吧。
评分##匆匆翻完一遍,没什么大的增益,感觉在源码的研究没有调出来,估计对源码分析的同学有帮助~
评分##买了这本书,看了三四个小时退了。
评分##图比较多,大概的流程可以看下
评分##这个团队的微观蚂蚁视角很特别,口碑两极的原因,作为传统欧美教材的补充不错。读过csapp之类的书后,如果图书馆有,借来看看,从二进制角度连接完整,解锁才够完全底层。封面宣传口气太大,不过很有意思的视角。要是有谁出本电子视角计算机的历程,对比《编码》一定也很有意思。可惜太过困难。
评分##书中的内容还是不错的,说的很细,图太多很好也。。。不算特别好。。。怎么说。。。太细了容易迷失。。3.5 吧。
评分##书中的内容还是不错的,说的很细,图太多很好也。。。不算特别好。。。怎么说。。。太细了容易迷失。。3.5 吧。
评分##匆匆翻完一遍,没什么大的增益,感觉在源码的研究没有调出来,估计对源码分析的同学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