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黎编著的《起点与重力》旨在介绍中国青年建筑师的建筑实践,讨论中国当代建筑问题,从学术角度剖析中国最具活力的建筑师的代表作。
第一辑丛书已于2002年出版,共计5册,分别为张永和的《平常建筑》、崔恺的《工程报告》、刘家琨的《此时此地》、汤桦的《营造乌托邦》和王澍的《设计的开始》。该丛书是中国实验建筑的第一次集体呈现。
此次“建筑界丛书第二辑”推介了6组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新一代建筑师,分别为马岩松、李兴钢、李虎+黄文菁、华黎、张轲和董豫赣。在丛书中,建筑师们充分展现了他们超越建筑之外的文字功底和文化理念。在这里,建筑已不仅仅止于某种具体的“盖房子”过程,更是建筑家漫长的艺术领悟路径与心灵体验历程的直接折射。
欣赏6种关于建筑的不同阅读方式,解读6种不同的建筑文化模式,这是读者在本辑丛书中能体验到的别样精彩。
##华黎比李兴刚强在哪?感觉做东西稍微少了一些自我,更加客观些。
评分##丛书比较朴实的一本,可惜出的早了点儿,后来一些项目没收录。其实好几篇都能在TAO官网看到。
评分##所有的机制都处于变化之中。“建筑师的空间创造活动实际上是基于自己记忆的一种想象。”一切似乎命中注定。
评分##没有那么多噱头,关注本体,这几年非常喜欢的国内建筑师
评分##华黎 真的是很实在的建筑师,真是建筑如其人
评分##华黎比李兴刚强在哪?感觉做东西稍微少了一些自我,更加客观些。
评分##感觉这套书的主编名不副实,把好好的书编得读起来很不舒服。
评分##超棒 写的东西也好看
评分##丛书比较朴实的一本,可惜出的早了点儿,后来一些项目没收录。其实好几篇都能在TAO官网看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