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0
本书收录了作者过去数年对中国的文明复兴研究的论文和演讲稿。着重从中国道德体系建设、意识形态崛起,话语权建设以及知识体系建设的角度探讨中国的文明复兴。分析了道德解体现状、原因和道德重建;中国当前意识形态状况和重塑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 要性;并从国际话语权和中国知识体系建设两大重要方面探讨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在文章结尾部分还附录了儒学与现代guo家建设的主题访谈,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复兴的意义。 |
郑永年(1962—),浙江省余姚人。中国政治、社会问题与国际关系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其主要兴趣和研究领域为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国际和东亚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全球化、guo家制度和社会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中国政治与中央地方关系。 |
序言
* 章:中国社会道德体系重建
节 金钱社会与文明不安全
1. 金钱是 的?
2. “命系 钱”的中国社会
3中国年轻 代金钱膜拜,谁之过?
二节 中国社会到了道德重建的时候
1.中国的GDP主义及道德的解体
2. 道德解体与中国人的生存危机
3. 道德解题的根源:是市场还是政治
4. 如何重建中国社会道德体系
二章: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崛起
节 新全球主义意识形态从何而来
1. 新全球主义心态从何而来
2. 意识形态何以迅速变革
3. 中国应避免中西方意识形态冷战
二节 中国意识形态当代转型
1. 中国意识形态的两极化及其后果
2. guo家建构与执政党之间的张力
3. 为什么中国需要建设guo家意识形态?
4. 社会意识形态的崛起
三章: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节 中国的也可以是普世的
1.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还没有话语权
2. 中国 须提升国际话语权
3. 中国话语权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 中国的话语体系建设
二节 中国外交的大变局与大抉择
1. 中国的抉择决定世界未来格局
2. 经济依赖不是和平的保证
3. 中国的选择
四章:从文明角度把握中国的未来
节 告别中国百年悲情
1.中国正发展新的文明因素
2.文明自信需配合政治自信
二节 包容使中国更强大
1.中华文明发展的四个阶段
2.当今中国仍需要中学为主、西学为次
3.塑造中国价值需要找回三个传统
三节 中国文化体系重建
1. 中国能否为世界提供 种新的文化选择
2. 是什么阻碍了文化软实力的崛起
3. 文化创新的三个解放
4 .新的文化选择
五章:儒学:能成为中国软力量的核心吗
1. 儒学与现代guo家建设
2. 东亚的儒家特征
3. 文明竞争与儒学的未来
中国文明从古代到近代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是形成阶段,从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2世纪。在这个古典阶段,中国发展出了其基本观念和制度,后来成为其他东亚guo家和地区古典遗产的 部分。 二阶段是佛教时期(公元3世纪至10世纪),其间在东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力量是大乘佛教,而各种本土的传统则存活在社会层面。 三阶段为新儒学时期,从公元11世纪至19世纪,其中新儒学在新的社会与文化中占有领导地位,而佛教则在当时的群体基层中力求生存。 四阶段为近代以来,在这 时期,扩张中的西方文明冲击着东亚guo家,到今天这种冲击还没有中止。 从“对话”的角度来理解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很有意思。在 个阶段,对话主要是在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之间进行。应当强调的是,这些都是中国本土所产生的思想。在 二个阶段,对话主要发生在佛教、儒家和其他东亚guo家的本土传统之间。在这个阶段,佛教成为主体,但本土思想并没有消失。佛教和本土的各种思想处于互相调适时期。在 三个阶段,对话主要发生在新儒家和佛家之间。在这个阶段,本土文明尤其是儒学再次成为主体,这是新儒学的功劳。新儒学成功地把佛教中国化,使之成为中国文明的 部分。在 四个阶段,对话主要是在新儒家与西方文明之间。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冲击东方,东亚guo家对西方文明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
现货正版 郑永年论中国:中国的文明复兴 郑永年/著 对什么是新时代的中国道路的全面阐述,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现货正版 郑永年论中国:中国的文明复兴 郑永年/著 对什么是新时代的中国道路的全面阐述,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现货正版 郑永年论中国:中国的文明复兴 郑永年/著 对什么是新时代的中国道路的全面阐述,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