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3
☆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规矩自然少不了。很多规矩已经随着时代的更迭而逐渐消失了,但有一些规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丢了规矩。现在大家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什么决定细节呢?其实就是规矩。
☆作者有一定知名度
刘一达老师当过多年的晚报记者,写作了大量的京味儿小说及散文,作品风趣幽默,贴近生活。很多作品,如《人虫儿》《胡同根儿》《百年德性》,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有很大影响。
☆配图精美
本书插图为李滨声先生所绘。李滨声是中国漫画奖项“金猴奖”得主,被誉为“讽刺漫画”的开先河者。李滨声还是著名的北京民俗专家,他以漫画的形式讲述了不少老北京的民俗,比如守岁、踩岁、送财神等。他的画不但展现了老百姓的风俗,还有许多今天难得一见的老北京生活场景。李先生的插图与本书的文字内容相得益彰。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老北京人的礼儿多是出了名的,尤其是满族在旗人家,特别有讲究。只要是这北京城圈子里的人就一定得讲规矩, 这规矩就是北京人常说的一句话,“您瞅这人嘿,怎么连个礼儿面儿都不懂啊”。老北京人顶在意的就是礼儿面儿,都是从小就立规矩。早年间,家里就是揭不开锅,这些个礼儿面儿不能忘,忘了让人笑话。所以外地人都说北京是天子脚下,规矩大,礼儿多。
老北京人的“礼儿”,不是宫廷礼仪,也不是官场上的逢场作戏,它来自于民间,是百姓当年自觉自愿遵守规则、靠实践得来的民俗,是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过程,保留下来的精华和宝贵遗产。如今这些老理儿大多已被人们淡化,甚至完全消失,人们按照新时代、新节奏生活,无可非议。但是,老规矩的内涵和骨髓是文明修养礼貌待人,这一点应当是作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中国以及每一个中国人的必备。换言之,老规矩应当发扬光大,应当是更多人的规矩。老规矩不老,也不会老。在新的时代,老规矩还会被注入新的血液,焕发出新的青春光彩。
刘一达,笔名达城、如一,北京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当过工人、教师、副校长、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干部、《北京晚报》主任记者、专栏主持人。现在是北京文联理事,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读书形象大使。1980年开始从事写作,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迄今已创作出版10多部长篇小说,40多部纪实文学、散文、随笔等1200多万字的作品,获得各种文学奖、新闻奖50多项。其创作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京味儿风格,深受读者喜爱。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传世猫碗》、《人虫儿》、《百年德性》、《画虫儿》、《故都子民》、《胡同根儿》(上下卷)、《北京爷》(上下卷)、《大酒缸》等,纪实文学《坛根儿》、《门脸儿》、《皇天后土》、《凭市临风》、《京城玩家》、《爷是玩家》、《有鼻子有眼儿》、《老根人家》、《老铺底子》等,散文随笔《网上绝唱》、《掌上日月》、《胡同味道》等,话剧《玩家》等,其中《人虫儿》、《百年德性》、《胡同根儿》、《故都子民》、《画虫儿》等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出。《人虫儿》、《故都子民》、《走进什刹海》等被翻译成日文、英文出版发行。
问起儿
问起儿这个规矩,古已有之。古人叫“问寝”,寝,是睡觉的意思。起儿,是早晨起来的意思。两者音近义同。即晚辈早晨起来,向长辈问安。
老北京人一般都是长辈和晚辈住在一起,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但长辈和晚辈是分着住的。由于长辈上了年纪,特别是身子骨儿有毛病的,夜里睡觉容易发生什么意外,所以,当晚辈的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长辈住的屋里问起儿。
问起儿有两层意思:一是晚辈对长辈的敬重,早起问安,这是必要的礼数;二是看看老人夜里睡得怎么样?有什么实际需要?这是生活常识。
通常晚辈给长辈问起儿,先问安,后说情,再问事由儿:“爹、妈,夜里睡得好吧?您看昨儿晚上,我爹嗓子眼儿有点儿不大痛快,咳咳咔咔的,我一宿没睡踏实。怎么样?睡了一宿觉,嗓子好点儿了吧?哦,没事了。得,那我心里踏实了。您瞧,二老还有什么可吩咐的?”
如果二老点了头,那意思是没什么可嘱咐的了,晚辈这才可以回到自己屋里,刷牙洗脸,张罗吃早点,准备上班。这种老规矩,在现在北京三世同堂的老式家庭,仍然保留着。
逆耳敬听
所谓敬听,是指晚辈恭恭敬敬地听长辈的说教。
这种说教,一般是在早晨起来,晚辈向长辈问起儿的时候。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时机呢?因为长辈多上了年纪,平时在家闲居,晚辈则要出门工作,虽然住在一个院子里,但平时见面只能在晚上。
一般情况下,在吃晚饭的时候,长辈要在饭桌上,长辈要对晚辈“问询”,即过问晚辈诸如念书了,工作了,生活了,婚姻了等等情况。晚辈在长辈面前,有时也不隐晦,便把工作中遇到的事情,有什么难处,有什么委屈和盘托出。
不过,当长辈的不会马上就说三道四,加以评说。通常要在脑子里过滤一下,赶到第二天早起,再给晚辈指点迷津。
长辈对晚辈的说教,多数是就事论事讲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些不见得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很多时候也是老生常谈。而且,北京的老人都爱拿范儿,体现当长辈的尊严和威望,说话也拿腔拿调。老北京人管这叫“拍老腔儿”。
有些长辈上了岁数,说话本来就不大利落,但磨磨唧唧,车轱辘话没完没了,许多年轻的晚辈,就怕听长辈“拍老腔儿”,有“不怕葱不怕姜,就怕您呐拍老腔儿”的说法。
但北京的老规矩不但多,而且严,您只要是晚辈,那么对不起,长辈说什么,您都得洗耳恭听。说得不对的,说的都是您不爱听的,您也只能是两个字:听着。没办法,这就是规矩。
顶嘴,露出些许不耐烦的表情,那都是对长辈的不尊不敬。当然,这里说的是听,至于说是不是照着长辈说的话去办,那又另当别论了。
其实,这种规矩在我们国家已经实行了几千年,属于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范围,现在看,这种规矩确实带有封建礼教色彩,但就晚辈尊重长辈的角度看,长辈出于对晚辈的爱护,对晚辈的说教是没有错的,只是在说教时的态度和家长制的做派需要改进。
不过,从晚辈尊敬长辈的角度看,长辈对自己的教育还是应该敬听的,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个老规矩并没过时。
北京老规矩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北京老规矩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北京老规矩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