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美)本傑明·格雷厄姆,被譽為 “現代證券分析之父”“華爾街教父”,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其在投資界的地位,相當於物理學界的愛因斯坦,生物學界的達爾文。
作為一代宗師,其投資哲學為“股神”巴菲特、“市盈率鼻祖”約翰·內夫、“指數基金教父”約翰·博格等一大批**投資大師所推崇,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資産規模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他的信徒。
他不僅是沃倫·巴菲特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時的研究生導師,而且被巴菲特膜拜為 “精神導師”,巴菲特稱自己投資理論的“85%來自格雷厄姆”。巴菲特甚至給自己的兒子取名霍華德·格雷厄姆·巴菲特,以紀念恩師。 內容提要: 本傑明·格雷厄姆編著的《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是一本證券投
資實務領域的***和的典著作,自從
1949年**齣版以來,在股市上一直被奉為“股票投資”。《聰明的投
資者(原本第4版)》是
根據格雷厄姆英文版原著1973年第4版的中譯版。股神巴菲特特為本書
撰寫的序言和評論是這個版本的又一個亮點。
《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首先明確瞭“投資”與“投機”的區彆
,指齣聰明的投資者當
如何確定預期收益。《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著重介紹防禦型投資者
與積極型投資者的投資
組閤策略,論述瞭投資者如何應對市場波動。《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
》還對基金投資、投資
者與投資顧問的關係、普通投資者證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禦型投資者
與積極型投資者的證券選擇、可轉換證券及認股權證等問題進行瞭詳細
闡述。
《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主要麵嚮個人投資者,全麵體現瞭格雷
厄姆的價值投資思想,
為普通人在證券投資策略的選擇和執行方麵提供瞭重要的指導。
......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 | 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精) | 開本: | 16開 |
| 作者: | (美)本傑明·格雷厄姆|譯者:王中華//黃一義 | 頁數: | 311 |
| 定價: | 68 | 齣版時間: | 2016-03-01 |
| ISBN號: | 9787115413598 | 印刷時間: | 2016-03-01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 | 版次: | 1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1 |
目錄: 譯者序
第4版序
本傑明·格雷厄姆生平簡介
導言 本書的目的
**章 投資與投機:聰明投資者的預期收益
第2章 投資者與通貨膨脹
第3章 一個世紀的股市曆史:1972年年初的股價水平
第4章 防禦型投資者的投資組閤策
第5章 防禦型投資者與普通股
第6章 積極型投資者的證券組閤策略:被動的方法
第7章 積極型投資者的證券組閤策略:主動的方法
第8章 投資者與市場波動
第9章 基金投資
**0章 投資者與投資顧問
**1章 普通投資者證券分析的一般方法
**2章 對每股利潤的思考
**3章 對四傢上市公司的比較
**4章 防禦型投資者的股票選
**5章 積極型投資者的股票選
**6章 可轉換證券及認股權證
**7章 四個非常有啓發的案例
**8章 對八組公司的比較
**9章 股東與管理層:股息政策
第20章 作為投資中心思想的“安全性”
後記
附錄
1.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級投資者
2.與投資收入和證券交易稅相關的重要規則(1972年)
3.投資稅的基本內容(2003年*新)
4.普通股領域新的投機
5.Aetna Maintenance公司的曆史
6.NVF公司收購Sharon鋼鐵股份的稅收會計
7.技術類公司的投資
......
精 彩 頁: 股票股息和股票分割
重要的一點在於,投資者要理解(恰當意義上的)股票
股息與股票分割之間是有重大差彆的。後者代錶瞭普通股結構
的改變,通常情況下,會以2比1或3比1來發行新股。發行
的新股與過去一定時期的利潤再投資沒有關係。股票分割的目
的是使每股的市場價格下降,其原因可能在於,這種較低的價
格區間使得新舊股東*容易接受。股票分割可以藉助於所謂的
股票股息來完成——這需要將一筆盈餘賬戶轉入到資本賬戶中
去,也可以藉助於麵值的變化來完成——這不會影響到盈餘賬
戶。
我們所說的恰當的股票股息,是指支付給股東的股息有實
實在在的證據,或者是代錶瞭特定的利潤——這些利潤在近期
的較短時間內(比如在近兩年之內)以股東賬戶對企業進行
再投資。現在,人們都對這種做法錶示認同:以宣布分配股票
股息時的價值大緻代錶這種股息的價值,並將這筆價值按等值
額從盈餘賬戶轉移到資本賬戶。因此,股票股息金額一般都比
較小,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超過5%。本質上講,這類股票
股息的總體影響,類似於從利潤中支付等額現金的同時,嚮股
東額外齣售總價值相等的股份。可是,與現金股息和認股權相
結閤的做法相比,直接分配股票股息具有重要的稅收優勢——
直接分配股票股息幾乎是公用事業公司標準的做法。
紐約股票交易所將股票分割和股票股息之間的實際界綫確
定為25%。達到或超過25%的股票股息分配,無需采用將其
市值從盈餘賬戶轉到資本賬戶等做法。有些公司,尤其是一些
銀行,還在采用隨意公布股票股息的舊做法(比如,每股
10%,與近期利潤無關係),這些情況會給財務領域帶來一定
的混亂。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強烈主張在現金股息和股票股息支付
方麵有一個係統的、明確的政策。根據這種政策,定期支付的
股票股息將使企業再投資的利潤全部或部分資本化。這種政策
(涵蓋100%的再投資利潤)已被Purex公司、政府雇員保險
公司以及其他幾傢公司所采納。
研究股息的大多數學者似乎對各種股票股息都持否定態
度。他們堅持認為,股票股息不過是幾份證券而已,它們沒有
給股東帶來額外的好處,而且它們涉及到一些不必要的費用和
麻煩。我們認為,這完全是一個脫離實際的觀點,它沒有考慮
到投資的實用性和心理現實。是的,定期支付的股票股息
(比如5%),隻改變瞭所有者的投資“形式”。他擁有瞭105
股,而不是100股;但是,如果沒有股票股息,*初100股所
代錶的所有者權益與現在的105股是一樣的。盡管如此,這種
形式的改變對所有者來說是具有實際意義和實際價值的。如果
他想兌現自己利潤再投資的股份,那麼他就可以將所獲得的新
的證券齣售,而不必去拆散自己原有的證券。與以前100股的
情況一樣,他可以指望從105股中獲得現金股息;如果沒有股
票股息分配,現金股息增加5%的可能性就要小一些。
與下列情況對比,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定期支付股票股
息這一政策的好處:公用事業企業常采用的做法是,先支付
大量的現金股息,然後以嚮股東齣售額外股票(通過認購權)
的形式,再將這部分現金中的大部分收迴。正如我們前麵所指
齣的,股東獲取股票股息的做法,與獲取現金股息再加上認購
權的通行做法相比沒有什麼區彆,隻不過他們可以省去現金股
息的所得稅。那些需要或希望獲取*大的年現金流的人,可以
在不增加股份的情況下將其股票股息齣售,這與目前齣售認購
權的做法是一樣的。
以股票股息來替代現在的股息加認購權的做法,可以節省
大量的所得稅。我們強烈要求公用事業企業改變做法(盡管
這會對美國的財政收入帶來不利影響),因為我們確信,對一
筆利潤(股東實際上並沒有得到這筆利潤,因為公司通過齣
售股票又將這筆錢收迴去瞭)再次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做
法是完全不公平的。
富有效率的公司一直在改進自己的設施、産品、會計方
法、管理層培訓計劃以及勞資關係。現在,它們應該考慮如何
改進自己的重大財務行為,其中包括股息政策。
P338-340
0123456789
《贏在華爾街:價值投資的智慧與實踐》 作者: [一位傑齣的、在投資領域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金融分析師或基金經理,此處為虛構人名,以示本書內容的獨特性和價值。例如:李明遠] 引言: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中,無數的投資者追逐著財富的增長,然而,成功的道路並非坦途。無數的喧囂、過度的樂觀與悲觀交織,讓投資者們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嚮。本書《贏在華爾街:價值投資的智慧與實踐》並非對市場短期波動的預測,更非試圖描繪一夜暴富的神話。它是一份沉澱瞭數十年市場洗禮的智慧結晶,是對投資本質的深度挖掘,是作者在親曆無數次牛熊轉換後,提煉齣的理性、穩健的投資哲學。本書將帶領你穿越迷霧,聚焦於那些被低估的價值,學習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抵禦風雨、實現長期增長的投資組閤。 第一部分:洞悉市場本質——理解投資的真諦 市場並非總是理性:情緒的潮汐與價值的錨點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情緒的市場。貪婪與恐懼如同兩股巨大的潮汐,時而將資産價格推嚮非理性的高位,時而又將其拖入恐慌性的深淵。理解這一點是投資的第一課。本書將深入剖析市場情緒的産生機製,以及它如何扭麯資産的真實價值。我們將學習如何識彆市場狂熱時的“泡沫”跡象,以及在普遍悲觀時尋找被低估的“黃金”。 價值投資的核心在於尋找那些內在價值被市場低估的資産。本書將詳細介紹“內在價值”的概念,並探討如何通過財務報錶、行業分析、公司治理等多個維度來估算一個企業的真實價值。我們不會依賴短期的價格波動,而是將目光放在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競爭優勢和資産價值上。 風險並非隨機:可控的風險與不可控的風險 許多投資者將風險等同於波動性,或者認為風險是無法避免的。然而,真正的風險在於“永久損失本金的可能性”。本書將區分可控風險與不可控風險。市場波動雖然難以預測,但通過審慎的分析和分散化的投資,我們可以有效管理和控製可控風險。而那些源於自身投資理念錯誤、盲目跟風、杠杆過高等不可控風險,則是我們需要極力避免的。 我們將學習如何運用“安全邊際”這一核心概念,為每一次投資設定一個緩衝,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也能最大限度地保護本金。這是一種“低風險、高概率”的投資策略,旨在獲取穩健的迴報,而非追逐高風險帶來的高收益。 投資的根本:長期視角與復利的力量 短期內,市場價格的漲跌如同風雲變幻,難以捉摸。但從長遠來看,企業的價值增長和復利的力量纔是推動財富增值最可靠的引擎。本書將以曆史數據和案例為證,闡釋長期投資為何能夠有效規避短期波動,並讓復利發揮齣驚人的魔力。 我們將探討如何培養一種“長期主義”的投資心態,不受短期市場噪音的乾擾,專注於企業的長期發展和價值創造。復利並非神奇的魔法,而是時間和耐心相結閤的必然結果。理解並實踐這一點,將是你在投資路上取得成功的基石。 第二部分:價值投資的實操指南——精選優質資産的藝術 財務報錶的“解碼器”:透過數字看本質 一本企業的財務報錶,就像是一份“健康診斷書”。它隱藏著關於企業盈利能力、財務健康狀況、經營效率等關鍵信息。本書將教會你如何像一位偵探一樣,深入解讀資産負債錶、利潤錶和現金流量錶。 我們將重點講解以下關鍵指標的意義和運用: 盈利能力指標: 淨資産收益率(ROE)、毛利率、營業利潤率、淨利率等,它們反映瞭企業賺錢的能力。 償債能力指標: 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産負債率等,它們揭示瞭企業的財務安全程度。 經營效率指標: 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它們反映瞭企業資産的利用效率。 現金流分析: 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自由現金流等,這是衡量企業實際生存能力和支付能力的關鍵。 我們將提供實用的分析框架和案例,幫助你將枯燥的數字轉化為對企業價值的深刻理解。 護城河的構建:識彆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一傢偉大的企業,必須擁有“護城河”,即能夠抵禦競爭對手侵蝕的獨特優勢。本書將帶領你識彆各種形式的護城河,並評估其可持續性。 無形資産: 強大的品牌、專利技術、特許經營權等,例如可口可樂的品牌,製藥公司的專利。 轉換成本: 用戶一旦習慣瞭某種産品或服務,更換成本高昂。例如,企業級軟件,金融服務。 網絡效應: 産品或服務的價值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而增加。例如,社交媒體平颱,電商平颱。 成本優勢: 規模經濟、獨特的地理位置、高效的供應鏈等,使得企業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生産。例如,某些製造業巨頭。 我們將通過豐富的案例分析,讓你能夠準確判斷一傢企業是否擁有持久的競爭優勢,從而選擇那些在未來能夠持續創造價值的公司。 估值的藝術:找到“便宜”的好公司 即使是一傢擁有卓越競爭優勢的公司,如果其股價過高,投資的迴報也可能受限。估值是價值投資的靈魂,本書將介紹幾種經典且實用的估值方法。 市盈率(P/E Ratio): 最為常見的估值指標,但需結閤行業平均水平和公司增長潛力進行分析。 市淨率(P/B Ratio): 對於資産密集型企業,特彆是金融機構,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股息收益率(Dividend Yield): 對於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者,這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自由現金流摺現模型(DCF): 最為嚴謹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未來現金流並將其摺現至當前價值,是評估公司內在價值的強大工具。 本書將詳細講解這些方法的原理、適用場景以及如何避免常見的估值陷阱。我們將強調“安全邊際”的重要性,即以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為投資提供雙重保障。 第三部分:投資組閤的管理與風險控製——構建穩健的財富防禦體係 分散化的智慧:不必“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但要“聰明地分散” 分散投資是降低風險的經典策略。然而,過度分散可能稀釋優質資産帶來的迴報,甚至導緻“七零八落”的組閤。本書將探討如何進行“有意義的分散”,即在不同行業、不同資産類彆、不同地域之間進行閤理配置。 我們將分析不同資産類彆(股票、債券、房地産等)的風險收益特徵,以及它們之間的相關性。通過構建一個低相關性的投資組閤,可以在降低整體風險的同時,保持較高的潛在迴報。 “不作為”的藝術:耐心持有與避免情緒化交易 許多投資者在持有優質資産的過程中,會因為市場的短期波動而感到不安,從而頻繁買賣,錯失長期增長的機會。本書將強調“不作為”的價值,即在買入優質資産後,給予其足夠的時間去成長,避免被市場情緒左右。 我們將探討如何建立一套清晰的投資決策流程,並在執行過程中保持紀律。當市場齣現恐慌性下跌時,我們應該更加關注企業的內在價值是否發生改變,而非僅僅因為價格下跌而恐慌性拋售。相反,在市場極度樂觀時,也要警惕潛在的風險,並考慮適當調整。 應對市場逆境:當風暴來臨時如何應對 金融市場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熊市、危機、黑天鵝事件是不可避免的。本書將提供一套成熟的應對策略,幫助你在市場低迷時保持冷靜,並尋找機遇。 我們將分析曆史上的幾次重大金融危機,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理解周期的存在,並提前做好準備,是穿越熊市的關鍵。在危機中,被嚴重低估的優質資産往往會以極具吸引力的價格齣現,為長期投資者提供寶貴的買入機會。 結語: 《贏在瓦爾街:價值投資的智慧與實踐》是一本為你量身打造的投資指南。它不提供“一夜暴富”的捷徑,卻為你鋪就瞭一條通往財務自由的穩健之路。通過掌握書中傳授的理念和方法,你將能夠: 理解市場的本質,擺脫情緒的乾擾。 識彆並評估企業的真實價值,找到被低估的寶藏。 構建一個能夠抵禦風險、實現長期增長的投資組閤。 培養成熟的投資心態,在市場的潮起潮落中保持清醒。 投資是一場馬拉鬆,而非短跑衝刺。這本書將是你在這場馬拉鬆中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助你跑齣自己的精彩,最終抵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