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13
基本信息
書名: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全彩印刷 圖解版)
定價:68.00元
作者:孫武 等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1365156
字數:
頁碼:4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代錶著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的水平。它們所體現齣的豐富的智慧和內涵,使其影響已遠遠超齣軍事學領域,不但為中外政治傢、軍事傢學習和運用,而且被眾多哲學傢、文學傢和企業傢所藉鑒,並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精神指導和成功指南。
n★現代手法解讀 插圖形象直觀 圖解簡潔漂亮 人人都能看懂
n★趣味性強 隨翻隨讀
n1. 本書定位為傳統文化經典的普及本,加以注釋、翻譯,促進理解閱讀古代文化經典。將傳統經典以一種新的方式詮釋。
n2. 書中配有大量彩色圖片,逼真生動,圖文集閤,聲情並茂。
n3. 本書全新講解,全新編排,全新包裝,新穎的裝幀,為讀者呈現一套高品質的國學讀物。
n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 計 篇◎
n【導讀】
n本篇一開始就揭示瞭戰爭的性質、意義和重要作用:“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全麵探討瞭決定戰爭勝負的基本條件“五事”“七計”, 並闡述瞭“攻其無備,齣其不意”的道理。
n【原文】
n孫子曰:兵者a,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n故經之以五事b,校之以計而索其情c: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d,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製也e。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f。將者,智、信、仁、勇、嚴也g。法者,麯製、官道、主用也h。凡此五者,將莫不聞i,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n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n將聽吾計j,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n計利以聽k,乃為之勢,以佐其外l。勢者,因利而製權也m。
n【注釋】
na兵:原指兵器。這裏指戰爭。b經之以五事:指從道、天、地、將、法這五個方麵對製勝的條件和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經,度量、衡量。c校(jiào)之以計而索其情:衡量敵對雙方的各種條件,從中探求戰爭勝負的情形。校,通“較”,衡量、比較。計,指下文“主孰有道”等“七計”。d令民與上同意:使民眾與國君的意誌相一緻。e陰陽:指晝夜、晴雨等天時氣象的變化。寒暑:指寒冷、炎熱等氣溫的波動。時製:指四季時令的更替。f遠近、險易、廣狹、死生:指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阻或平坦、作戰場地的寬闊或狹窄、地形是否有利於攻守進退。g智、信、仁、勇、嚴:指將帥的纔能智謀、賞罰有信、愛護部屬、勇敢果斷、紀律嚴明等條件。h麯製:指有關軍隊組織編製等方麵的製度。官道:指有關各級將官的職責區分、統轄管理等方麵的製度。主用:指有關各種物資後勤保障的製度。主,掌管。用,物資費用。i聞:知道、瞭解。j將聽吾計:有兩種解釋,一說“將”是“聽”的助動詞,錶示假設;一說“將”指將領。這裏取種解釋。k計利以聽:指有利的計策已經被采納。計,這裏指戰爭決策。以,同“已”。聽,聽從、采納。l佐:輔助。m因利而製權:根據利害得失而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n【譯文】
n孫子說:戰爭,是國傢的大事,它關係到生死存亡,是不可以不詳加考察和研究的。
n所以,要從以下五個方麵分析研究,從計謀上加以衡量,並從中探求戰爭勝負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道,是使民眾與君主的意誌相一緻,所以可以使民眾與國君一同赴死,一同相養相生,而不會畏懼危險。天,是指陰陽、寒暑、四時的更替變化。地,是指徵戰路途的遠近,地形的險阻與平坦,作戰場地的廣闊與狹窄以及哪裏是死地、哪裏是生地等。將,是指將帥是否足智多謀,是否賞罰有信,是否愛護部屬,是否勇敢果斷,是否軍紀嚴明。法,是指軍隊的組織編製、各級將官的職責區分、物資的供應管理等製度規定。凡屬這五個方麵的情況,將領們沒有不知道的。隻有充分地瞭解,纔能獲勝;否則,就不能取勝。
n所以,要從以下七個方麵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從中探求戰爭勝負的情形,包括:哪一方的君主更正義?哪一方的將領更有纔能?哪一方占據瞭更多的天時地利條件?哪一方的法令能夠更加切實地貫徹執行?哪一方的兵力更為強大?哪一方的士卒更加訓練有素?哪一方的賞罰更加公正嚴明?我們根據這些,就可以推知誰勝誰負瞭。
n如果能聽從我的計謀,用兵就能夠勝利,我就留在這裏;如果不能聽從我的計謀,用兵就必定會失敗,我就離開這裏。
n有利的計策已經被采納,還要設法造勢,以輔助作戰的進行。所謂“勢”,就是根據對敵我雙方利害得失的把握而掌握主動權。
n【注釋】
na兵者,詭道也:用兵打仗是一種詭、譎變的行為。詭,詭、奇詭。b能而示之不能:意即能打卻故意裝作不能打,能守卻故意裝作不能守。示,顯示、假裝。c近而示之遠:本來要從近處進攻,故意裝作要從遠處進攻。d怒而撓之:意即對於暴躁易怒的敵將,要用挑逗的辦法激怒他,使其失去理智,輕舉妄動。撓,挑逗。e卑而驕之:意即對於鄙視我方的敵人,應設法使其變得驕傲自大,然後伺機將其擊破。f佚而勞之:意即對於休整充分的敵人,要設法使其疲勞。佚,通“逸”。g勝:奧妙。h不可先傳:指不可事先進行傳授,意即隻能在戰爭中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靈活運用。i廟算:古時候齣師作戰之前,一般要在廟堂裏舉行會議,商議謀劃作戰方略,分析戰爭的利害得失,預測戰爭勝負,這就叫作“廟算”。j得算多:指具備很多取勝的條件。算,計數用的籌碼,這裏引申指獲勝的條件。k勝負見矣:勝負的結果顯而易見。見,通“現”,顯現。
n【譯文】
n用兵打仗是一種詭之術。所以,能打卻裝作不能打;能攻而裝作不能攻;要打近處,卻裝作要在遠處行動;要打遠處,卻裝作要在近處行動。敵人貪利,就用利引誘它;敵人混亂,就乘機攻擊它;敵人實力雄厚,就要注意防備它;敵人實力強勁,就暫時避開它的鋒芒;敵人衝動易怒,就要設法騷擾激怒它;敵人鄙視我方,就要設法使其變得驕傲自大;敵人休整充分,就要設法使它疲睏;敵人內部團結,就要設法離間它;要在敵人沒有防備的地方發動攻擊,要在它意料不到的時候采取行動。這是兵傢取勝的奧妙所在,(其中的深意必須在實踐中方能體會)是無法事先傳授的。
n凡是在開戰之前就預計能夠取勝的,是因為籌劃周密,勝利條件多;開戰之前就預計不能取勝的,是因為籌劃不周,勝利條件少。籌劃周密、條件具備就能取勝,籌劃不周、條件缺乏就不能取勝,更何況根本不籌劃、沒有任何勝利條件呢?我們依據這些來觀察,勝負的結果也就很明顯瞭。
n【原文】
n兵者,詭道也a。故能而示之不能b,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c,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d,卑而驕之e,佚而勞之f,親而離之,攻其無備,齣其不意。此兵傢之勝g,不可先傳也h。
n夫未戰而廟算勝者i,得算多也j;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k。
n【注釋】
na兵:原指兵器。這裏指戰爭。b經之以五事:指從道、天、地、將、法這五個方麵對製勝的條件和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經,度量、衡量。c校(jiào)之以計而索其情:衡量敵對雙方的各種條件,從中探求戰爭勝負的情形。校,通“較”,衡量、比較。計,指下文“主孰有道”等“七計”。d令民與上同意:使民眾與國君的意誌相一緻。e陰陽:指晝夜、晴雨等天時氣象的變化。寒暑:指寒冷、炎熱等氣溫的波動。時製:指四季時令的更替。f遠近、險易、廣狹、死生:指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阻或平坦、作戰場地的寬闊或狹窄、地形是否有利於攻守進退。g智、信、仁、勇、嚴:指將帥的纔能智謀、賞罰有信、愛護部屬、勇敢果斷、紀律嚴明等條件。h麯製:指有關軍隊組織編製等方麵的製度。官道:指有關各級將官的職責區分、統轄管理等方麵的製度。主用:指有關各種物資後勤保障的製度。主,掌管。用,物資費用。i聞:知道、瞭解。j將聽吾計:有兩種解釋,一說“將”是“聽”的助動詞,錶示假設;一說“將”指將領。這裏取種解釋。k計利以聽:指有利的計策已經被采納。計,這裏指戰爭決策。以,同“已”。聽,聽從、采納。l佐:輔助。m因利而製權:根據利害得失而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n【譯文】
n孫子說:戰爭,是國傢的大事,它關係到生死存亡,是不可以不詳加考察和研究的。
n所以,要從以下五個方麵分析研究,從計謀上加以衡量,並從中探求戰爭勝負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道,是使民眾與君主的意誌相一緻,所以可以使民眾與國君一同赴死,一同相養相生,而不會畏懼危險。天,是指陰陽、寒暑、四時的更替變化。地,是指徵戰路途的遠近,地形的險阻與平坦,作戰場地的廣闊與狹窄以及哪裏是死地、哪裏是生地等。將,是指將帥是否足智多謀,是否賞罰有信,是否愛護部屬,是否勇敢果斷,是否軍紀嚴明。法,是指軍隊的組織編製、各級將官的職責區分、物資的供應管理等製度規定。凡屬這五個方麵的情況,將領們沒有不知道的。隻有充分地瞭解,纔能獲勝;否則,就不能取勝。
n所以,要從以下七個方麵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從中探求戰爭勝負的情形,包括:哪一方的君主更正義?哪一方的將領更有纔能?哪一方占據瞭更多的天時地利條件?哪一方的法令能夠更加切實地貫徹執行?哪一方的兵力更為強大?哪一方的士卒更加訓練有素?哪一方的賞罰更加公正嚴明?我們根據這些,就可以推知誰勝誰負瞭。
n如果能聽從我的計謀,用兵就能夠勝利,我就留在這裏;如果不能聽從我的計謀,用兵就必定會失敗,我就離開這裏。
n有利的計策已經被采納,還要設法造勢,以輔助作戰的進行。所謂“勢”,就是根據對敵我雙方利害得失的把握而掌握主動權。
n【注釋】
na兵者,詭道也:用兵打仗是一種詭、譎變的行為。詭,詭、奇詭。b能而示之不能:意即能打卻故意裝作不能打,能守卻故意裝作不能守。示,顯示、假裝。c近而示之遠:本來要從近處進攻,故意裝作要從遠處進攻。d怒而撓之:意即對於暴躁易怒的敵將,要用挑逗的辦法激怒他,使其失去理智,輕舉妄動。撓,挑逗。e卑而驕之:意即對於鄙視我方的敵人,應設法使其變得驕傲自大,然後伺機將其擊破。f佚而勞之:意即對於休整充分的敵人,要設法使其疲勞。佚,通“逸”。g勝:奧妙。h不可先傳:指不可事先進行傳授,意即隻能在戰爭中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靈活運用。i廟算:古時候齣師作戰之前,一般要在廟堂裏舉行會議,商議謀劃作戰方略,分析戰爭的利害得失,預測戰爭勝負,這就叫作“廟算”。j得算多:指具備很多取勝的條件。算,計數用的籌碼,這裏引申指獲勝的條件。k勝負見矣:勝負的結果顯而易見。見,通“現”,顯現。
n【譯文】
n用兵打仗是一種詭之術。所以,能打卻裝作不能打;能攻而裝作不能攻;要打近處,卻裝作要在遠處行動;要打遠處,卻裝作要在近處行動。敵人貪利,就用利引誘它;敵人混亂,就乘機攻擊它;敵人實力雄厚,就要注意防備它;敵人實力強勁,就暫時避開它的鋒芒;敵人衝動易怒,就要設法騷擾激怒它;敵人鄙視我方,就要設法使其變得驕傲自大;敵人休整充分,就要設法使它疲睏;敵人內部團結,就要設法離間它;要在敵人沒有防備的地方發動攻擊,要在它意料不到的時候采取行動。這是兵傢取勝的奧妙所在,(其中的深意必須在實踐中方能體會)是無法事先傳授的。
n凡是在開戰之前就預計能夠取勝的,是因為籌劃周密,勝利條件多;開戰之前就預計不能取勝的,是因為籌劃不周,勝利條件少。籌劃周密、條件具備就能取勝,籌劃不周、條件缺乏就不能取勝,更何況根本不籌劃、沒有任何勝利條件呢?我們依據這些來觀察,勝負的結果也就很明顯瞭。
n實用謀略
n南唐滅亡的教訓
n戰爭是國傢的大事,它關係到國傢的生死存亡。因此,要重視戰爭,避免在戰爭中失利,否則就會使國傢滅亡。南唐滅亡的史實,就充分說明瞭這點。
n五代十國時,十國之一的南唐是建立在富庶的長江中下遊地帶的小朝廷。據史書記載,南唐烈祖李昪建立南唐,即位後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由於地理條件優越,環境比較安定,南唐吸收瞭不少從北方流亡過來的勞力,使這裏經濟迅速地發展起來,齣現瞭當時少有的繁榮氣象。
n此時,在北方,後漢大將郭威起兵推翻後漢的統治,建立瞭後周。郭威文武雙全,他招賢納士,革除弊政,減少賦稅,終生保持節儉。經過郭威的精心治理,後周在很短的時間裏就實現瞭國富民強。
n郭威死後,他的養子郭榮即位。郭榮本姓柴,父親柴守禮是周太祖郭威妻子的哥哥,後來由於傢道中衰,投靠姑父郭威,遂改名為郭榮,他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周世宗。郭榮即位後,進行一係列政治改革,取得很大成效,史稱“周世宗英毅雄傑,以衰亂之世,區區五六年間,威武之聲,震懾夷夏,可謂一時賢主”。
n剛繼位時,郭榮就立下瞭三十年的:“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緻太平。”他雖然在即位五年以後就患病辭世,但在這短短五年的時間裏,後周已經成為當時為強盛的國傢,為後來北宋的統一全國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n在五代十國動蕩的社會局麵和頻繁的朝代更迭中,郭榮認識到要想維持國傢長期的繁榮穩定,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是不行的。於是他進一步整頓軍隊,對作戰時貪生怕死的將領加以懲處,建立瞭一支精銳的禁軍,為此後的南徵北戰創造瞭條件。
n隨著後周軍力的增強,郭榮開始不斷兼並各國土地,為實現統一全國的大業而努力。
n在嚮西攻取瞭後蜀統治下的秦(今甘肅天水)、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東)、鳳(今陝西鳳縣東)四州之後,郭榮立即將兵鋒指嚮瞭南唐。
n南唐雖然地富民豐,但南唐中主李璟卻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他纔華齣眾,應該說是一個的文學傢,但在治理朝政方麵顯然是碌碌無為的。他的周圍經常聚集著一批文人,這些人身居要職,終日陪李璟飲酒作詞,打發時日,使朝政更加混亂瞭。
n就在南唐君臣醉生夢死的時候,後周軍隊在周世宗郭榮帶領下,開始不斷南下侵擾南唐,嚴重威脅著南唐的統治。
n周世宗郭榮從顯德三年(956)開始,三次親徵南唐。次南徵時,後周軍隊進展順利,但由於後唐將領劉仁贍死守壽州(今安徽壽縣),後周大軍一連攻打瞭好幾個月,始終無法攻剋,隻好退兵。
n公元957年,郭榮又一次親徵南唐,強攻拿下瞭壽州,但很快又撤兵迴到北方。
n第三次南徵是在958年,因為準備充足,又總結瞭前兩次的經驗,加之郭榮注意收服民心,結果後周軍隊一鼓作氣拿下瞭南唐的江北十個州,郭榮到達長江北岸,駐於迎釜鎮(今江蘇儀徵)。
n後來,後周大將趙匡胤率水師殺過長江,擾亂江南敵營,嚮南唐軍隊挑釁。南唐中主李璟被迫求和,又割淮南四州給後周,並削去帝號,嚮周稱臣。這樣,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十四縣盡入後周手中,南唐每年還嚮後周進獻大批貢物。
n顯德六年(959),周世宗郭榮病死,他的兒子柴宗訓繼位,即周隱帝,其時隻有七歲。一年後,當時的禁軍首領趙匡胤發動瞭“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瞭皇帝。陳橋兵變次日,趙匡胤引兵迴京,逼周隱帝禪位,改國號為宋。
n公元961年,南唐中主李璟薨,他的第六子李煜繼位。作為詞人,李煜纔華橫溢;作為君主,他極不稱職。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對他作瞭這樣的評價:“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屠;好高談,不恤政事。”(歐陽修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李煜驕奢,喜好聲色,又沉迷於禮佛誦經;喜歡空談,不體恤政事。)
n北宋在攻滅割據嶺南一帶的南漢後,形成北、西、南三麵閤圍南唐的態勢。為瞭延緩宋軍的進攻,李煜每年嚮北宋進貢大量的財寶,又改革南唐製度,把國主的旨令“詔”貶稱為“教”,將諸王降稱為國公,尚書省降稱為司會府,禦史颱降稱為司憲府,等等。但是,這一切並不能改變趙匡胤滅掉南唐,進而統一全國的決心。
n公元974年,趙匡胤以曹彬、潘美為帥,起兵十萬討伐南唐,大敗唐兵於采石磯,而後圍攻南唐都城金陵,次年十一月攻陷金陵,南唐後主李煜率領群臣齣城迎降,南唐宣告滅亡。
n南唐的經濟和文化在當時是繁榮的,但是南唐君臣們懈於整軍備戰,整日沉溺於鶯歌燕舞之中,終於在北宋的雄兵麵前束手就擒。這正應瞭孫子所說的一句話:“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n序言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全彩印刷 圖解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全彩印刷 圖解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全彩印刷 圖解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