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0
基本信息
书名:与虎同行
定价:39.80元
作者:印红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00084402
字数:
页码:1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老虎是大自然的杰作之一,是亚洲特有的肉食动物。它优雅美丽,神秘而凶猛,曾经在广袤的亚洲有过广泛分布。这种令人敬畏的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这本书可以读者走进虎的世界,感受它们纯净的心灵,了解它们种种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它不仅介绍了传承至今的灿烂虎文化,也记录了虎在自然界神秘的生存状态,以及为了拯救这种美丽的动物,中国和世界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n人类需要虎,需要在大自然中有虎这样一个色彩斑斓的朋友!认识虎,善待虎,给虎一个生存的理由!这也是出版这本书的初衷。
内容提要
虎处于食物链的,通过自己的捕食活动也推动着整个生物链的运转和众多动物的进化和演变。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生态的平衡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和促进。
n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在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地生活。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虎种群数量的多少可反映出生态系统是否平衡。哪里有虎存在,就表明那个地方还有完整的生态系统。
n但是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对虎的恐惧,人们把它们置于自己利益的对立面。加以持续的、大规模的捕杀。于是当岁月之轮转到今天,我们才蓦然发现,虎这种充满魅力的动物正离我们而去。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的后代将只能在图片和文字中认识和领略虎的神采了。
n在2010年这个中国传统的虎年,我们感受到了这种昔日的王者所面临的困窘与危险。在所有8个亚种中,有3个已经消失了,其余的距离灭绝也并不遥远,尤其是华南虎,我们在野外已多年未见其身影。而在人类社会中,尽管虎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但人们在贴虎年画、戴虎头帽、穿虎头靴、吃老虎馍等等传统行为之外,似乎并没有充分了解到野生虎命运的不确定性和拯救虎的工作所面临的紧迫感。有鉴于此,我们经过长期的调查和推动。在诸多科学家和有责任感的社会组织的帮助之下,出版了《与虎同行》。
n《与虎同行》可以读者走进虎的世界,感受它们纯净的心灵,了解它们种种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它不仅介绍了传承至今的灿烂虎文化,也记录了虎在自然界神秘的生存状态,以及为了拯救这种美丽的动物,中国和世界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当人类从愚昧中醒来,在智慧的道曙光的之下改造自然的时候,他们见识到了自然的神秘与,不自觉地向造物主以及其他自然实体下跪朝拜。虎的勇猛也让他们印象深刻,以至于'谈虎色变',于是在许多部落中,这种具有强大力量和的猛兽成为了图腾。人们向它进贡膜拜,希望这只神兽保护这些脆弱的人们,而不去计较也无法计较虎在现实中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的威胁和伤害。
n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智慧不断突破以前的限制,一次又一次发展到新的境界。随着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对于虎的伤害的应对能力大大提高,虎图腾崇拜观念渐转淡薄,而虎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则凸显了出来,彷佛是个历史的玩笑,在不知不觉中,虎的角色由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转而变成了人类的敌人。同时,随着人类智慧与科学的不断发展,虎的某些部位、器官及各种虎产品所具有的独值(尤其是药用)和作用逐渐被人类发掘,并越来越全面地得到利用,也促使人们开始猎杀老虎。于是,基于维护生命安全和利用虎产品的目的,一场旷日持久的人虎大战爆发,并不断延续,终导致了虎种群的濒临灭绝。
n在中国三四千年前的原始文字记录中,就有人们猎虎的事件的记载。殷商时期,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所记载的猎物中就有虎。春秋战国时期,虎吃人已经是人们熟知之事。《礼记·檀弓下》中的'猛于虎'故事便记录了'泰山侧'有虎连吃3人的惨事。而'子路杀虎'的掌故,更充分体现出当时不但士人杀虎已很普遍,甚至连杀虎所取部位都有了讲究。更有秦昭襄王时,以白虎为首的群虎在今陕西省中部、西南部和成都平原、四川省东部伤害千余人,使得秦昭襄王重金招募杀虎者杀虎。
n秦汉以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虎食人记录,伴随着出现的是越来越多的打虎故事。西汉李广射虎、东汉法雄息虎狼之暴、刘昆崤黾驿道驱虎、宋均除虎、童恢捕虎、南朝张敬儿射虎等打虎事件,不胜枚举。
n自秦汉至元末明初,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呈曲线上升之势,虽然历经了一些战乱频仍的波折时段,但在总体上,人口日益增多,生产力曰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生存需要和各种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不断开辟和利用新的土地和资源。森林山地以其蕴藏的丰富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开发活动或个人生产生活的新领地。而这些地域正是虎的生活领地,人虎冲突逐渐升级,打虎事件增多,但这种猎杀也主要以偶然性、片段性为主要特点,以个人打(猎)虎为主。大量的打虎英雄故事的记载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对于虎种群的数量变化影响并不明显。
n但到了明清时期,人们猎杀老虎的形式有所改变。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的开发高潮时期,在山区,人虎冲突加剧,虎患频发,经常会出现官府领导和组织捕虎以消除虎患的现象。例如,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西乡县多次发生虎患,其中第二次大规模虎患时,当时的知县王穆悬重赏招募打虎将进山打虎,3年之虎64只。官府捕杀老虎的数量明显比明代以前的个人打虎要多。限于打虎工具的相对原始性,这时期猎杀老虎的数量还未使其达到毁灭性的地步。
n真正对虎的命运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20世纪中期至后期短短三四十年的时间。这时随着打虎工具的不断演进,猎杀老虎的效率和数量大大提高,再加上如火如荼的'除害兽运动',直接导致中国虎的数量濒于灭绝。这一时期由于人类开发活动的地域不断扩展,尤其是在华南的丘陵山地区域,山地海拔低,人类开发活动历来较多,人虎遭遇、人虎冲突常有发生,因此华南虎被划归到与熊、豹、狼同一类的有害动物之列,猎人们'全力以赴地捕杀'。一场持续了近20年如火如荼的大规模'除害兽运动'就此展开,华南虎种群自此遭受重创,一蹶不振,直至濒临灭绝。东北虎也由于过度捕猎和盗猎而遭到大肆猎杀。
n虎对人造成了威胁和伤害,所以武松那样的打虎英雄在当时备受敬仰。但到了近现代以来,当人们的狩猎手段和效率大大提升以后,打虎便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这一时期对虎的猎杀,除了出于维护生命安全的需要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利用虎及虎产品。在中国传统中医典籍的治疗理念中,虎之全身,几乎所有部位都有治疗作用,都有医药价值。据历代本草学文献所记,虎骨、虎膏、虎肉、虎血、虎肚、虎胆、虎肾、虎皮、虎睛、虎须、虎脑、虎爪、虎牙、虎鼻、虎尾等虎产品,均可入药,具有不同疗效。如眼睛可治疗癫痫症,尾巴可治各种皮肤病,胆汁可治儿童,虎须治头痛,虎脑治懒惰及暗疮。而虎骨是有价值的。
n许多患有风湿、肌肉劳损等疾病的人都用过一种叫做'麝香虎骨膏'的中药。其实虎骨是中医药中常用、具药用价值的虎产品,一般是制成虎骨酒、虎骨散和虎骨胶等。虎骨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汉代的《名医别录》,在历代的医书如唐《新修本草》、《药性本革》、宋代的《本草衍义》、明代《本草纲目》、清代《得配本草》等均有对虎骨的详细记载。《中国药典》1963、1977年版也将其收录,在中国传统中医药中已有千余年应用历史。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它的强筋健骨等诸多功效的物质基础极有可能与其含有的无机元素和有机类物质(骨胶原、氨基酸等)有关。
n……
序言
与虎同行 印红 9787500084402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与虎同行 印红 9787500084402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与虎同行 印红 9787500084402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