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 周鳳廣 9787802184411

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 周鳳廣 9787802184411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周鳳廣 著
圖書標籤:
  • 載人航天
  • 戈壁
  • 發射場
  • 航天科技
  • 中國航天
  • 周鳳廣
  • 科普
  • 科技
  • 軍事
  • 國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天樂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宇航齣版社
ISBN:9787802184411
商品編碼:29500222900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1-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

定價:38.00元

作者:周鳳廣

齣版社:中國宇航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802184411

字數:

頁碼:17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讀者“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嚮讀者介紹發射場的發展曆史、選址依據、布局特點、設施設備和技術支持體係,詮釋具有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測試發射技術,展示飛船發射準備和發射盛況,並對國外航天發射場進行概括介紹,對航天發射場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測。

內容提要


  《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主要介紹: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場的發展曆史、場址選擇、硬件設施、軟件係統、測試技術、發射流程等內容,並簡要介紹瞭國外航天發射場的概況和航天發射場的發展展望。
n  《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既有對發射技術的科學解讀,又有對發射盛況的場景描繪,還有對相關知識的無縫鏈接,力求做到深入淺齣、通俗易懂、圖文並茂、語言生動,適閤相關專業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和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航天愛好者閱讀。

n

目錄


章 人類飛天的起航點——載人航天發射場選址與要求
n1 航天發射與航天發射場
n2 航天發射場如何選址
n3 對載人航天發射場的要求
n4 我國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n第二章 初識廬山真麵目——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場巡禮
n1 地理上的五大區域
n2 功能上的五大係統
n3 載人航天測試發射流程
n4 “三垂一遠”的測試發射模式
n第三章 神舟號飛船的體檢中心——飛船總裝測試廠房和加注扣罩廠房
n1 飛船廠房進行總裝測試
n2 高新技術創造優越條件
n3 啓程前為飛船“加滿油”
n4 齣徵前為飛船“穿上防護衣”
n第四章 嗬護箭船的巨型搖籃
n——垂直總裝測試廠房
n1 亞洲高的單層建築
n2 火箭的水平轉運與起竪對接
n3 火箭和飛船、逃逸塔對接
n4 人、船、箭聯閤測試
n5 開啓“亞洲門”
n6 箭船組閤體垂直轉運
n第五章 托舉神箭的鋼鐵巨人
n——載人航天發射塔
n1 雄偉壯觀的發射塔
n2 雙麵不對稱導流槽
n3 發射階段航天員的逃逸救生
n4 張弓搭箭話瞄準
n第六章 承載夢想的大腦中樞
n——發射場組織指揮與通信係統
n1 科學高效的決策指揮機製
n2 遠距離測試發射控製方式
n3 數字化測試發射指揮監控係統
n4 場區信息高速路
n第七章 飛嚮太空的加油站
n——發射場加注供氣係統
n1 運載火箭的推進劑
n2 推進劑的加注
n3 推進劑的化驗、貯存與運輸
n4 發射場特種用氣與保障
n5 廢氣、廢水的産生和治理
n第八章 拱衛航天的保護神
n——發射場技術勤務係統
n1 氣象預報係統
n2 計量係統
n3 供配電與接地係統
n4 消防報警係統
n5 大地測量係統
n第九章 走進神秘的問天閣
n——航天員在發射場的生活和訓練
n1 探秘問天閣
n2 航天員在發射場的生活
n3 航天員在發射場的訓練
n4 航天員齣徵儀式
n第十章 圓夢的日子
n——發射程序全記錄
n1 確定發射窗口
n2 製定應急預案
n3 啓動發射程序
n4 神七發射實況
n第十一章 他山之石
n——國外航天發射場集萃
n1 俄羅斯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
n2 美國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n3 法國及歐空局的圭亞那航天中心
n4 日本的種子島航天中心
n5 印度的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
n第十二章 暢想未來
n——航天發射場發展展望
n1 場址選擇優化
n2 功能開發綜閤化
n3 箭地測試一體化
n4 加注箭地一體化
n5 指揮係統信息化
n6 發射方式多樣化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星辰大海的起點:探尋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場的壯麗徵程 夜幕低垂,繁星點點,廣袤的戈壁灘在夜色中顯得更加神秘而深邃。在這片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土地上,一道道火箭拔地而起,劃破天際,將人類的夢想送往遙遠的星辰大海。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正是從這片戈壁腹地,開啓瞭其波瀾壯闊的徵程。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個單一的故事,而是試圖以一種更為宏大的視角,帶領讀者走進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場的真實世界。我們將一同探尋,是什麼樣的地理環境孕育瞭這片承載著國傢榮耀與人類探索精神的土地?又是什麼樣的精神,凝聚瞭無數航天人,鑄就瞭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輝煌? 戈壁的饋贈:選擇與建設 選擇戈壁作為載人航天發射場的地址,並非偶然。這片看似荒涼的土地,卻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廣袤無垠的空間,為火箭發射提供瞭安全、可靠的緩衝區域,最大限度地減少瞭對周邊人口和環境的影響。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也為設備的穩定運行和數據采集創造瞭有利條件。 然而,將現代化的航天發射基地從無到有地建設在這片荒漠之中,本身就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巨大工程。本書將深入剖析這一過程。我們將迴顧那些披荊斬棘、艱苦奮鬥的歲月,那些為瞭滿足發射場建設而進行的各種勘測、選址、設計和施工工作。從茫茫戈壁中的一間間簡易營房,到如今現代化、高科技的指揮中心和發射塔架,每一步都凝聚著中國人民的智慧與汗水。 我們將瞭解,為瞭建設發射場,數以萬計的建設者們付齣瞭怎樣的努力。他們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下剋服重重睏難,用鋼鐵和汗水,一點一點地將夢想的種子播撒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將看到,各種大型機械設備如何在戈壁灘上穿梭,高聳入雲的火箭製造廠房如何拔地而起,精密復雜的測控設備如何就位。這不僅僅是工程建設,更是一場與自然的抗爭,一次人類意誌力的偉大勝利。 航天城的誕生:科技與人纔的融閤 隨著發射場的建設,一個全新的、充滿活力的“航天城”也隨之崛起。這裏匯聚瞭中國最頂尖的航天科技人纔,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懷揣著同一個夢想。本書將描繪齣航天城的風貌,這座因航天而生,又因航天而繁榮的現代化都市。 我們將深入瞭解航天城的生態係統。在這裏,不僅僅有冰冷的發射設備和數據中心,更有生活著無數航天人及其傢屬的溫馨社區。學校、醫院、商店、綠化帶……這些看似普通的城市元素,卻因為承載著航天人的使命而顯得格外不凡。我們將看到,航天城是如何在戈壁的懷抱中,生長齣蓬勃的生命力,成為孕育航天夢想的沃土。 同時,本書將重點關注支撐起整個發射場運轉的科技力量。我們將探究航天發射場內的各項高科技係統,例如: 指揮控製係統: 這是發射場的“大腦”,負責實時監控火箭的各個狀態,精確指揮發射過程。我們將瞭解其復雜的數據處理能力,以及信息傳遞的毫秒級精度要求。 測控通信係統: 確保火箭在發射、飛行全過程中,與地麵保持暢通無阻的通信聯絡。我們將看到,遍布戈壁灘的雷達站和通信天綫,如何組成一張嚴密的監測網絡。 發射準備係統: 包括火箭的總裝、測試、加注以及發射塔架等設施。我們將深入瞭解,火箭是如何從零部件變成一艘能夠衝破地球引力的“巨箭”,又是如何在發射塔架上完成最後的“倒計時”。 氣象保障係統: 嚴密監測發射期間的天氣變化,為每一次發射提供最科學、最可靠的天氣預報。我們將理解,在地麵與太空之間,一絲一毫的天氣變化都可能影響任務的成敗。 這些係統並非孤立存在,而是高度集成、協同運作,構成瞭一個精密而強大的航天發射體係。本書將嘗試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讀這些復雜的技術背後所蘊含的科學原理和工程智慧。 航天精神的傳承:使命與擔當 載人航天事業的輝煌,絕不僅僅是科技的勝利,更是精神的升華。在戈壁深處,一種獨特的航天精神正在悄然孕育和傳承。這種精神,是“特彆能吃苦、特彆能戰鬥、特彆能攻關、特彆能奉獻”的航天精神,是“追求卓越、嚴謹求實、團結協作、使命必達”的航天品格。 本書將通過一係列的故事和人物,展現這種精神的力量。我們將采訪那些為航天事業奉獻瞭一生的老一輩航天人,聽他們講述當年創業的艱辛,以及他們對祖國航天事業的無限熱愛。我們將看到,年輕一代的航天人是如何接過前輩的接力棒,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挑戰科技高峰,書寫新的輝煌。 這些故事,可能發生在深夜的指揮中心,當一次次失敗的嘗試帶來巨大的壓力;可能發生在炎熱的發射場,當工作人員在烈日下進行著精密的設備調試;也可能發生在遙遠的測控點,當技術人員日夜堅守,默默守護著每一次的飛行。他們或許沒有光鮮的外錶,但他們的內心卻燃燒著對星辰大海的渴望,對祖國航天事業的忠誠。 本書將帶您走進這些航天人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為瞭使命而付齣的汗水、淚水,甚至生命。我們將理解,每一次成功的發射背後,都蘊藏著無數個不眠之夜,無數次精益求精的努力,以及無數次默默無聞的奉獻。 夢想的翅膀:從“神舟”到“天宮”再到“月球” 戈壁天港,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起點,也是無數夢想起飛的地方。從“神舟”係列飛船的成功發射,到“天宮”空間站的建成運營,再到嚮著月球、火星乃至更遙遠深空的探索,每一次的飛躍,都凝聚著戈壁天港的力量。 本書將迴顧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的關鍵節點。我們將重溫那些激動人心的時刻: “神舟”一號的無人飛行: 首次將中國人自己的航天器送入太空,為後續載人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神舟”五號的載人飛行: 楊利偉“中國第一人”的壯舉,開啓瞭中國載人航天的曆史新篇章。 “神舟”六號、七號、九號、十一號、十二號、十三號、十四號、十五號的接續任務: 不斷拓展載人航天的技術邊界,完成太空行走、對接組閤等一係列復雜任務。 “天宮”係列空間實驗室與空間站的建設: 中國在近地軌道建立長期有人駐留的科學實驗平颱,為人類探索宇宙提供新的可能。 每一個任務的背後,都是戈壁天港數韆名航天人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本書將以生動筆觸,還原這些曆史性任務的幕後故事,讓讀者瞭解,每一次成功並非易事,而是無數次攻關剋難、精益求精的結晶。 展望未來,戈壁天港將繼續承載著中國航天的夢想,飛嚮更遠的星辰大海。本書也將對中國載人航天未來的發展方嚮進行展望,例如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深空探測等宏偉藍圖,這些都離不開戈壁天港的堅實支撐。 結語 “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這本書,旨在嚮讀者展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宏大畫捲。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科技、工程的紀錄,更是一部關於精神、夢想的贊歌。在這片戈壁灘上,中國航天人以非凡的智慧和毅力,書寫著人類探索宇宙的壯麗史詩。讓我們一同走進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那份屬於中國的驕傲與力量,共同仰望那片星辰大海,見證中國航天事業的無限可能。

用戶評價

評分

一直以來,載人航天總給我一種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感覺,但《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這個書名,卻傳遞齣一種親切感和探索欲。我好奇的是,這個“天港”究竟是怎樣的?它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建築,更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地方。我希望書中能夠展現發射場內部的日常運作,比如作息時間、人員分工,以及在非發射任務期間,那裏又是什麼一番景象?我特彆想瞭解,那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守在那裏的人們,他們是如何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和專注度的?是什麼樣的“戈壁精神”讓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創造齣“天港”的奇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填補我對發射場生活和工作細節的認知空白,讓我從一個更接地氣的角度,去理解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偉大之處。

評分

每次提到航天,我腦海裏總會浮現齣壯麗的畫麵,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少瞭點“人”的味道。這本書的書名《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立刻吸引瞭我,因為它強調瞭“走進”,這意味著我不僅僅是旁觀者,而是有機會去感受那個特殊環境的脈搏。我特彆好奇,在那個與世隔絕、環境嚴酷的戈壁深處,人們是如何構建起這樣一個“天港”的?它不僅僅是物理上的建築,更是精神上的象徵。我想瞭解那些常年駐守在那裏的工作人員,他們是怎樣把這片荒漠變成中國航天的搖籃的?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們日復一日地堅守?我期待書中能夠穿插一些生動的人物故事,通過他們的視角,去展現航天事業背後的人文關懷和集體力量。我想,這本書一定能讓我對“戈壁天港”這個名字有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發射場,更是無數中國航天人的夢想港灣。

評分

這本書,我一直想找一本真正能讓我“走進”某個地方的書,而不是那種走馬觀花式的介紹。這次看到《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我心裏癢癢的,仿佛已經看到瞭廣袤的戈壁,聽到瞭引擎轟鳴前的寂靜,感受到瞭發射塔架下那股蓄勢待發的磅礴力量。我最期待的,是作者周鳳廣能否帶領我深入發射場的幕後,去瞭解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比如航天員們在發射前的訓練日常,他們是如何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雙重挑戰的;再比如,那些在幕後默默奉獻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他們是如何一絲不苟地完成每一次檢查、每一次調試,纔確保每一次發射的安全與成功?我希望這本書能捕捉到那種緊張而又充滿希望的氛圍,讓讀者感受到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艱辛與偉大,不僅僅是科技的成就,更是無數人心血與汗水的結晶。我設想,這本書的文字應該像戈壁的星空一樣深邃而明亮,又像發射前的倒計時一樣扣人心弦。

評分

作為一個對航天充滿興趣的普通讀者,我總是渴望能更深入地瞭解那些“離我最近,又最遙遠”的宏大事業。《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這本書的書名,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神秘之地的大門。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否真實地描繪齣每一次載人航天發射前夕的緊張而有序的場景。從發射前的各項檢查、最後的設備調試,到航天員進入艙體、與地麵指揮中心的溝通,再到激動人心的點火瞬間,我希望作者周鳳廣能用他細膩的筆觸,將這些畫麵生動地呈現在我的眼前。我希望能夠感受到那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精密配閤,以及每一位參與者肩上的沉甸甸的責任。這本書,我想它承載的不僅僅是科學知識,更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精神圖騰,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象徵。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龐大、復雜的工程項目充滿好奇,尤其是國傢級的重大項目,它們背後凝聚瞭多少智慧和汗水,是旁觀者難以想象的。《戈壁天港:走進載人航天發射場》這個書名,直接點齣瞭主題,讓我眼前一亮。我最想知道的是,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在戈壁這個看似荒涼的地方建立載人航天發射場?這裏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對發射任務有什麼特彆的優勢和挑戰?書中能否詳細闡述一下發射場從選址、規劃到建設的整個過程?我想瞭解那些工程設計上的難點是如何被攻剋的,有哪些創新的技術被應用其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科普性的方式,但又不失故事性和人文溫度,來講述這個宏偉工程的誕生記。它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更是關於中國在航天領域不斷突破自我的決心和能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