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西北地区温度和降水量气候资料图集
定价:100.00元
作者:林纾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01
ISBN:97875029421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西北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受西风环流和东亚季风区西北部边缘季风环流的影响,降水分布不均、变率大,生态环境脆弱。温度和降水量是我们目前能够较方便获取的基本的气象观测资料,也是影响生态环境重要的因素,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实时监测了解旱涝分布状况,但如果是针对现状对未来气候趋势有较准确的预测,将在决策服务和公益服务中赢得主动。
作为长期在线从事气候工作的业务人员,脑子里经常装的是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温度、降水量实况以及它们的历史演变,这是一种职业习惯,需要经常回顾历史,而电子版的资料是单站要素资料,没有“片”的概念,要是手边有一本资料图集就会方便得多。于是,在2006年初夏开始着手准备这本图集,其间多次与气象出版社编辑就图面设计等进行沟通,充分交换意见,经过精心策划、编绘,完成了1530幅温度距平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图。本图料由陆登荣收集、统计,郭俊琴、章克俭、张卫龙、董文颉、李秀琴、王兰英、马秀英、董立完成了图集的绘制工作,在此谨对他们的倾力合作和辛勤劳动深表感谢。
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经常要根据前期的实况,在历史资料中查找气象要素的相似年及其后期的演变状况;或者针对目前各大圈层的现状在历史资料中查找相似背景下的气象要素特征;对中国西部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环境演变研究工作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来说,气候变化和变率也至关重要。希望本图集能够在相关的业务、科研和决策服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中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了解这片区域的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对于研究生态环境、水资源管理乃至于农业发展都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似乎正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信息获取上的一个空白。我期待它能提供大量、准确、系统的气候数据,不仅仅是平均值,更希望看到时间序列上的变化,例如月度、季度、年度的变化规律,甚至是对极端天气事件的统计分析。我设想这本书里的图表会非常丰富,可能会有各种类型的地图,比如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以及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趋势图。我对数据解读的部分也抱有很高期望,希望它能对这些气候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释,而不仅仅是罗列数据。
评分我一直觉得,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离不开对其气候特征的深入了解。中国西北地区,以其广袤的地域和多样的地貌,孕育着独特的气候模式。这本书的书名就直击了核心,温度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且系统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这片土地的气候脉络。我想象中,它可能会包含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要素分析,比如某一年的平均气温分布,或者某个季节的降水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通过图集的形式,将这些抽象的数据具象化,让我们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规律。
评分这本书我刚拿到手,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翻阅,但仅从它的装帧和设计来看,就已经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厚实的封面纸质,配上烫金的书名和作者名,透着一股专业和严谨的气息。翻开扉页,印制清晰的字体和柔和的纸张触感,都让人感到赏心悦目。虽然我关注的重点是内容,但好的图书装帧本身就是一种附加价值,它能提升阅读的整体体验,让人在接触书籍的那一刻就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我特别喜欢它那种沉甸甸的分量,这似乎预示着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翔实的数据。对于一本气候资料图集来说,如此精美的制作,无疑是对研究者和爱好者们的一份尊重。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到图集部分,看看那些精美的图表和分布图,我相信它们一定能为我提供直观且深入的理解。
评分阅读一本关于气候资料的图集,对我来说,是一种探索未知、连接现实的体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向导,带领我走进中国西北地区那片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气候世界。我期待它能用精美的图表和数据,揭示这片土地上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可能还会涉及历史上的气候演变,或者对未来气候趋势的预测。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为何有些地方会如此干旱,有些地方又会迎来雨季,这些气候特征又如何深刻地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系统、植被分布,甚至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离那个遥远而又熟悉的地方,又近了一步。
评分作为一名对地理和环境科学略有涉猎的读者,我一直对用图说话的方式情有独钟。文字描述固然重要,但一张精准的气候图集,往往能以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呈现出复杂的气候现象。我设想这本书中的图集部分,会用大量精美的地图、图表和曲线图,系统地展示中国西北地区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温度和降水状况。我尤其期待看到它能展示出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例如不同海拔、不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季节性变化带来的显著区别。或许,书中还会包含一些历史数据,让我们能回顾过去,对比现在,从而更好地预测未来。我希望能从中获得关于西北地区气候格局的宏观认识,也能从中发现一些微观的、有趣的细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