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從粒子到宇宙:肉眼看不見的極美世界 |
| 作者 | (澳) 大衛·馬林,(英) 凱瑟琳·魯庫剋斯/文 |
| 定價 | 299.00元 |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 ISBN | 9787550294912 |
| 齣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28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從粒子到宇宙:肉眼看不見的極美世界》是一本關於我們所生存的物質世界的科學普及讀物,本書以從小到大的方式認識這個世界,錶現瞭對地球和宇宙中美麗與神奇之處的贊美。根據物體的大小和與我們之間距離的遠近,采用顯微鏡、放大鏡、X光、望遠鏡、衛星和電磁波等逐一探索瞭這些生命與自然片段,其中包括原子、植物花粉、昆蟲、城市地形俯瞰圖、太陽係天體、銀河係以及其他多個星係團等,用近400幅精美圖片展示瞭我們平常用肉眼看不到的極美世界。 |
| 作者簡介 | |
| 大衛?馬林是一位傑齣的澳大利亞天文學傢和攝影師。由他拍攝的天文物體彩色圖像極其壯觀,給大眾讀者留下瞭深刻印象。1986年,他發現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螺鏇星係——馬林1,截止2015年2月,這個星係是人類發現的*星係。 凱瑟琳?魯庫剋斯是一位的科學讀物自由創作人。她在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獲得科學傳播碩士學位,以及劍橋大學第四紀古生態學博士學位,曾為英國廣播公司科學闆塊調查撰寫稿件。凱瑟琳作為本書的編輯,為本書擬定瞭圖片標題和術語錶。 |
| 目錄 | |
| 4前言 8序 370術語錶 380索引 384緻謝 錶麵之下 12錶麵之下 15氣泡室軌跡 15金原子 16乙酰雙氧鈾 17矽晶體 18DNA 18DNA的X射綫衍射圖譜 20乙肝病毒粒子 21骨骼肌 22病毒粒子 23流感病毒粒子 24嗜熱細菌 25豌豆葉片葉綠體 27受孕過程中的 27大腸杆菌 28肝細胞 28人眼晶狀體 30感染的細胞 30顆石藻 32二氧化碳晶體 32瑞典常春藤花粉 35雪花晶體 35原生質體 36矽藻骨架 36矽藻 39蓼屬植物花粉 39朊病毒 40聖誕玫瑰葉 41蝸牛牙齒 42血栓 43人類頭發 45炭疽杆菌 45針葉樹 46牙本質 47蜘蛛外骨骼 48玫瑰花瓣 48啤酒酵母 50黑色素瘤 51染色體 53樹葉上的“石細胞” 53人類 54舌頭錶麵 55今生顆石藻 56膠原縴維 57囊胚 58放射蟲類骨架 59水壺水垢 60有孔蟲 60蝴蝶翅膀 62太陽蟲目變形蟲 63甲蟲外骨骼 64塵蟎 65蛋殼 66小腸 67蜜蜂的眼睛 68鬆炭 68毛囊 70鍾形蟲 70鵝毛 72橄欖葉鱗屑 73岩藻生殖窠 74骨組織 74根毛 76葉毛 76桃花心木 78蒲公英種子 79皮膚 80角閃石 80酒石酸晶體 82維生素C 82隕石 85鯊魚鱗片 85眼睛虹膜 86雪花晶體 87睫毛 88輸卵管中的 88壁虎腳掌 90血管 91鬣蜥蜴皮膚 92輪蟲群落 93傢蠅 94色素細胞 96水螅 96濱草 98團藻菌落 視野之外 103蜘蛛絲 104指紋 105火星隕石 106鮞狀石灰岩 107人類小腦 108魚鱗 108蚊子叮咬 110葉脈 111康沃爾花崗岩 112葉片骨架 112蜻蜓眼 114蜂巢 115水螅水母 116三葉草種子 117捕蠅草 118蛾的翅 118蛙的卵 120蒲公英種子頭部 121人的胚胎 123捕蠅草 125海蝴蝶 125鬆質骨 127內耳 127鳳梨科植物種子 129鱒魚幼仔 129心瓣膜 130牛奶滴落小皇冠 130頸動脈 132深海龍蝦幼蟲 133虹鱒魚卵 135蜘蛛和蛛網 135靜脈麯張的血管 136袋鼠藤 137指尖 138小腸 138人的 140歐鼴鼠 141錐螺 142麝香錦葵 143鮟鱇魚 144手掌 144融化的冰塊 146腰椎 1473個月的胎兒 148大腦掃描圖像 149肺動脈 150栗色鶉螺殼 15020周的雙胞胎胎兒 152腹部動脈 153船艄殼 154支氣管造影片 154頭部血管 地球 158太平洋島礁 159伊朗曼河 160澳大利亞烏盧魯(艾爾斯岩) 161智利山榖冰川 162法國巴黎 163美國紐約 164西伯利亞布拉斯科夫水庫 164意大利維蘇威火山 167美國科羅拉多河三角洲 167印度孟買 168墨西哥濛特雷 169荷蘭的圍墾地 170阿根廷巴拉納河三角洲 171沙特阿拉伯的沙漠灌溉 172毛裏塔尼亞的理查特結構 173俄羅斯勒拿河三角洲 174塞納加爾河 175南極洲格雷厄姆地 177南極洲旁的冰山 177珠穆朗瑪峰 178莫桑比剋洪水 179馬達加斯加貝齊布卡河 180阿拉伯半島的埃爾凱丹平原 181日本東京灣 183埃及-以色列邊境 183英國倫敦及其周邊 184魁北剋隕石撞擊坑 185巴布亞新幾內亞拉包爾火山 186颱風敖德薩 187颶風邦妮 188非洲中部的雨林 188中國黃河 191西伯利亞戈拉孔德坑 191埃及蘇伊士運河 192恒河三角洲 193夏威夷的庫雷環礁島 194正在減少的巴西雨林 195美國密西西比三角洲 196阿聯酋沙漠 197瑞士和意大利的阿爾卑斯山脈 198加利福尼亞聖安德烈亞斯斷層 199亞德裏亞海中的水華 200危地馬拉市 201蘇丹的灌溉農田 202中國長江 203中國吐魯番盆地 204坦桑尼亞乞力馬紮羅山 205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和博斯普魯斯海峽 206亞馬孫河和內格羅河的交匯處 206埃及尼羅河三角洲 208澳大利亞大堡礁 209美國東部大峽榖和鮑威爾湖 210加拿大拉布拉多海岸 210南極洲的冰山崩解 212加勒比海馮卡門漩渦 213澳大利亞艾爾湖 215層積雲 215瑞典南部 216太平洋上空的雲和火山煙 216阿根廷上空的暴風雲 218佛羅倫薩颶風 219美國佛羅裏達半島 220美國科德角和長島 221非洲之角 223北美洲暴風雪 223南極洲 224日落時的大氣層 224南極光 226月落 227太空實驗室的日齣 飛嚮太陽係 231阿波羅13號拍攝的地球 231展現歐洲和非洲的地球 232阿波羅17號拍攝的地球 233展現東南亞和大洋洲的地球 234阿波羅15號拍攝的南美洲 234地球升起 237獅子座流星雨 237滿月 238月球 238月球錶麵 240月坑 241梯摩恰裏斯隕石坑 242月球背麵 244月球的南半球 245月球背麵錶麵 247哈雷彗星 247彗核 248海爾-博普彗星 248摩豪斯彗星 250日冕 251太陽和太陽黑子 252太陽的X射綫圖像 253日珥 254太陽錶麵 257冕環 258水星 259水星錶麵 259水星錶麵隕坑 260金星 262金星上的火山(阿爾法區) 263金星上的德瓦納深榖 264金星上的西芙山 264金星錶麵的隕坑 267火星 269火星上的水手榖 269火星上的阿爾及爾盆地 270火星上的奧林匹斯山 271火星上的“臉” 272火星衝溝 273火星隕石坑 274小行星 243 艾達 277木星,埃歐和歐羅巴 278蘇梅剋-列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 278木星上的極光 281木星環 281埃歐(木衛一)上的火山 282歐羅巴(木衛二) 283歐羅巴的錶層 284卡利斯托(木衛三) 286土星 286土星環 289天王星 291海王星 291海王星的雲體 292海王星和特裏同 294冥王星和卡戎 太陽係之外 299銀河係 301銀河係的南半球景觀 301銀河係中心,銀河 302木星和土星移動到金牛座 302昴宿星 302北鬥七星和北極星 304仙後座 304北天極 306螺鏇星雲(NGC 7293) 307螺鏇星雲(NGC 7293) 中的彗星結 308心宿二和心宿增四星星雲 308心宿二 310啞鈴星雲(M27,NGC 6853) 311彗狀雲球(CG4) 312獵戶座 313獵戶星雲(M42,NGC 1976) 315獵戶座星雲(M42,NGC 1976)局部 315獵戶座星雲(M42,NGC 1976)梯形區域 317馬頭星雲 317船帆座超新星殘骸 318環狀星雲(M57,NGC 6720) 319蝴蝶星雲(哈勃5號) 321錐狀星雲(NGC 2264) 321麵紗星雲 323礁湖星雲(M8,NGC 6523)和三裂星雲(M20,NGC 6514) 323三裂星雲(M20,NGC 6514) 324蟹狀星雲(M1,NGC 1952) 325行星狀星雲(NGC 6751) 327天鷹星雲(M16,NGC 6611) 327天鷹星雲(M16,NGC 6611)中的塵埃柱 329南十字星座 329一個疏散星團(NGC 3293) 330鑰匙孔星雲和海山二 330恒星誕生星雲(NGC 3603和NGC 3576) 332人馬座中的星雲 333氣泡星雲(NGC 6822) 334球狀星團杜鵑座47(NGC 104) 335球狀星團半人馬座歐米茄 (NGC 5139) 336刺魟星雲 337麥哲倫雲 338大麥哲倫雲 338超新星1987A 341超新星殘骸和脈衝星 (PSR 0504-69) 341超新星1987A的迴光 342仙女座星係(M31,NGC 224) 342仙女座星係(M31,NGC 224)的核 345星暴星係 NGC 253 345大熊座中的M81(NGC 3031)和M82(N過程3034) 347半人馬座A星係(NGC 5128) 347半人馬座A星係(NGC 5128)中的塵埃帶 348螺鏇星係M83(NGC 5236) 349渦狀星係(M51,NGC 5194) 的核 351草帽星係(M104,NGC 4594) 353室女星係團 353天秤座中的NGC 5903和 NGC 5898 354巨橢圓星係M87(NGC 4486) 355巨橢圓星係M87 (NGC 4486)的核 357觸須星係 (NGC 4038和NGC 4039) 357天爐座星係團 359斯蒂芬五重星係 359老鼠——碰撞著的星係 (NGC 4676) 360後發星係團 361蝌蚪——碰撞著的星係 (UGC 10214) 362車輪星係 363類星體和伴星係 365星係團阿貝爾2218 365類星體射電天圖 366愛因斯坦十字 369哈勃深空 |
| 編輯推薦 | |
| 見所未見:書中所有圖片,都是人類肉眼無法直接看見的;想所未想:從*小、*近,到*、*遠間的距離,本書已經為你丈量;盡善盡美:銅版紙全彩印刷、裝幀精美,原版1:1引進,所有細節一一展現;嘆為觀止:全高清大圖,把飛米到光年的距離呈現在你眼前,小到粒子,植物花粉,昆蟲的復眼,蝸牛的牙齒,大到火星上的“臉”,獵戶座星雲,車輪星係,無所不包。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名為《從粒子到宇宙》,卻遠不止於此。它開啓瞭一場關於我們自身存在和宇宙起源的宏大探索,以一種令人驚嘆的視角,將最微觀的粒子世界與最宏大的宇宙圖景融為一體。讀這本書,就像是獲得瞭一副能夠“透視”現實的眼鏡,讓我得以窺見那些隱藏在日常錶象之下的,由無數粒子構成的精妙結構。 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展現瞭一種非凡的洞察力和駕馭復雜概念的能力。他並沒有試圖用艱深晦澀的科學術語來唬住讀者,而是用一種充滿哲學意味的語言,將量子力學、相對論、天體物理等領域的尖端知識,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信息”在宇宙中的角色這一部分的闡述,它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物質和能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宇宙為何會以現在這樣一種形態存在。 更為重要的是,這本書超越瞭單純的科學科普,它觸及瞭生命、意識,甚至是宇宙的終極意義等哲學層麵的問題。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一種對宇宙萬物的好奇與敬畏,這種情感極大地感染瞭我,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所蘊含的深遠意義。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關於存在本身的深刻思考。
評分《從粒子到宇宙》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知識的汲取,更是一場視覺和心靈的盛宴。從一開始,我就被它所呈現的“肉眼看不見的極美世界”深深吸引。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對微觀世界的描繪,而是將那些抽象的科學概念,用一種充滿詩意和畫麵感的方式呈現齣來。 書中對於粒子層麵的描述,如原子核的結構、電子的運動軌跡,甚至到更基本的誇剋和膠子的相互作用,都被作者用一種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解釋,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窺見其中的奧妙。而當作者將視角從微觀放大到宏觀宇宙時,那種宏偉壯麗的景象更是令人屏息。恒星的誕生與毀滅,星係的碰撞與演化,宇宙的膨脹與加速,這一切都仿佛展現在眼前,讓我深刻感受到宇宙的浩瀚與神秘。 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那些復雜物理現象時的耐心和細膩。他並沒有急於給齣一個結論,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去理解,去感受。書中的插圖和圖錶,更是極大地增強瞭我的理解,那些精美的畫麵,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充滿瞭驚喜。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科學的世界並非冰冷枯燥,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無限的可能性。它點燃瞭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讓我對生命的存在和宇宙的奧秘有瞭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分初讀《從粒子到宇宙》,我以為它隻是一本科普讀物,準備著眼於那些我們肉眼無法企及的微觀領域。然而,它所展現的廣度和深度,著實讓我眼前一亮。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作者似乎並非綫性地鋪陳知識,而是以一種極富感染力的方式,引導讀者進入一個又一個探索的旅程。他並沒有迴避那些復雜的科學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巧妙的語言,將它們解讀得易於理解,甚至帶有一種詩意的韻味。 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宇宙起源和演化的部分。作者從宇宙大爆炸的那一瞬間開始,娓娓道來,將無數億年的時間跨度壓縮成一本薄薄的書。他描述瞭恒星的誕生與死亡,星係的形成與碰撞,以及這些宏大的宇宙事件背後所遵循的物理定律。更令人驚嘆的是,他將這些宏觀的宇宙現象,與微觀粒子世界的奇妙規律巧妙地聯係起來,仿佛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有序的生命體,由最基本的粒子構成,又在不斷地演化和變化。 這本書讓我最深刻的感受是,科學並非是冰冷枯燥的數字和公式,而是一種充滿生命力和想象力的探索。作者的文字充滿瞭熱情和好奇,讓我能感受到他對科學的熱愛,也讓我對探索未知世界充滿瞭嚮往。每次翻開這本書,我都會被書中描繪的奇妙景象所吸引,仿佛置身於一個全新的維度,感受著宇宙的神秘與壯麗。它不僅滿足瞭我對科學知識的渴求,更啓迪瞭我對生命、對宇宙的思考。
評分這本《從粒子到宇宙》真的讓人徹底顛覆瞭對世界的認知!剛拿到書的時候,隻是被它書名中“極美世界”幾個字吸引,想著大概會講講那些肉眼看不見的微觀奇觀,比如細胞、分子什麼的,結果遠遠超齣我的想象。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那些肉眼不可見的景象,而是將它們巧妙地串聯起來,構建瞭一個宏大而精妙的宇宙觀。從構成我們身體最基本的粒子,比如誇剋、電子,到它們如何組成原子、分子,再到這些分子如何構成我們所熟悉的一切,甚至是構成我們看不見的宇宙暗物質、暗能量,它都用一種非常清晰、生動的方式呈現齣來。 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那些抽象概念時,所用的類比和想象力。比如,當他講到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時,並沒有讓我覺得枯燥難懂,而是通過一些生動的例子,比如“你無法同時精確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讓我瞬間就能領會其中的精髓。而且,書中穿插的那些精美的插圖和攝影作品,更是錦上添花,將那些本來就難以想象的微觀世界,用視覺的方式呈現齣來,簡直是太震撼瞭!那種色彩、那種結構,都充滿瞭科學的邏輯和藝術的美感。讀這本書,就像是經曆瞭一場穿越時空的奇妙旅程,從最微小的基本粒子,一直走到浩瀚的宇宙邊緣,每一步都充滿瞭驚嘆和好奇。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遠比我們看到的要復雜、要奇妙得多,每一個看不見的角落,都隱藏著令人著迷的秘密。
評分《從粒子到宇宙》是一本顛覆瞭我以往對科學認知局限的書。我之前對科學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教科書上那些生硬的定義和枯燥的實驗,總覺得科學離我們很遠,而且是充滿挑戰的。但是,這本書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將那些宏大而抽象的科學概念,變得觸手可及,甚至充滿瞭藝術的美感。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描繪的那些肉眼看不見的極美世界,不再是冰冷的科學術語,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充滿瞭令人驚嘆的細節。 例如,書中對量子世界的描述,讓我對物質的本質有瞭全新的認識。那些在微觀尺度下發生的奇特現象,比如疊加態、量子糾纏,都被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形象的語言解釋清楚,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真的能夠“看到”那些微小的粒子在做著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而當他將視角拉升到宏觀宇宙時,那種震撼力更是無與倫比。從星係的形成到黑洞的奧秘,從宇宙的膨脹到生命的起源,作者都用一種充滿敬畏和好奇的筆調,展現瞭宇宙的壯麗與神秘。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簡單地“告訴”你事實,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感受。它讓我明白,科學探索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認識世界,更是與世界建立一種更深刻的連接。每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靈感,激發齣我對生活和宇宙更深層次的思考。它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