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基本信息
书名:吃茶记
定价:35.0元
售价:24.2元,便宜10.8元,折扣69
作者:(日)荣西,施袁喜注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06378536
字数:1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日本茶祖”荣西禅师公开面世的“日本《茶经》”吃茶养生全解本
继陆羽《茶经》之后,世界上第二部茶经
吃茶记
养生养心养性
内容提要
《吃茶记》(《吃茶养生记》)是日本部茶著作,也是继陆羽《茶经》之后世界上第二部茶经,它对日本茶道有重要影响。
《吃茶记》(《吃茶养生记》)主要论述茶的药物性能,全书由两部分构成:上卷《五脏和合门》和下卷《谴除鬼魅门》。本书重点讲的不是禅茶,也不是茶道,这是一本关于健康的书。编者通过注释、译文、导读+图说对《吃茶记》(《吃茶养生记》)做了全面的、详细的解读。注释部分,是译者对书中生涩的词语的解说,包括一些佛教用语、特定称呼、生涩词语等。在导读+图说部分,译者讲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日本茶文化、荣西禅师的经历、书中相关人物及故事、成书时的人文习俗等,有很多生动有趣的“茶故事”,读者看后自会会心一笑。
同时,《吃茶记》(《吃茶养生记》)中配有近百幅与茶相关的插图,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还可欣赏古时画家的精湛画作,劳逸结合,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图说部分,我们又对插图中的人物或故事进行了解说,增加了图书的知识点,丰富了图书的内容。
《吃茶记》(《吃茶养生记》)的后,附有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古今对照,可让读者了解南宋时期的点茶文化。
《吃茶记》由日本茶祖、临济宗祖师荣西禅师写就,诗人、导演施袁喜译著,内容丰富,解说详细是一本非常好的茶文化书籍。
目录
作者介绍
荣西(1141—1215),日本禅宗临济宗的创始人,曾于宋乾道四年(1168)、淳熙十四年(1178)两次到中国学佛,热爱中国茶文化,回国时带去了中国的茶籽和茶文化,著有《吃茶养生记》,是继中国《茶经》之后世界上第二部“茶经”,尊为“日本茶祖”。
关于译注者:
施袁喜,彝族诗人、导演,喜茶,1977年生于云南古树茶、普洱茶源头之一的大理南涧无量山间,家世营茶。200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曾供职于北京《经济观察报》、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出版社、中央电视台等,出版诗集《白乌鸦,黑乌鸦》、随笔集《山水引》,主编《云南十三人诗选》《顽石作品》,编译《美国文化简史》《梵高自传》等,是云南茶文化品牌的重要传播者。
文摘
序
原书题有“建仁千光祖师述,平安竹苞楼藏”。
入宋求法前权僧正法印大和尚位荣西录
茶者,末代养生之仙药也,人伦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土同贵重之,我朝日本亦嗜爱矣。古今奇特仙药也,不可不摘乎?
谓劫初人与天人同,今人渐下渐弱,四大、五脏如朽。然者针灸并伤,汤治又不应乎。若如此治方者,渐弱渐竭,不可不怕者欤。昔者医方不添削而治,今人斟酌寡者欤。
伏惟天造万像,造人为贵也。人保一期,守命以为贤也。其保一期之源,在于养生。其示养生之术,可安五脏。五脏中,心脏为主乎。建立心脏之方,吃茶是妙术也。厥心脏弱,则五脏皆生病。
实印土耆(qí)婆而二千余年,末世之血脉谁诊乎?汉家神农隐而三千余岁,近代之药味讵理乎?然则无人于询病相,徒患徒危也。
有误于请治方,空灸空损也。偷闻今世之医术,则含药而损心地,病与药乖故也。带灸而夭身命,脉与灸战故也。
不如访大国之风,示近代治方乎。仍立二门,而示末世病相,留赠后昆,共利群生云矣。
于时建保二年甲戌春正月日。谨叙。
【注释】
建仁:建仁寺,日本临济宗建仁寺派的大本山,位于京都市,是京都五山之一。建仁二年(1202),由荣西禅师在幕府的支持下创建。
千光祖师:“千光”是荣西的号。
竹苞楼:日本的书店名。
权僧正:荣西当时所任的职位。僧官的高级别为僧正,其中大僧正高,其次是僧正,第三是权僧正。
人伦:指人类。
天竺:印度旧称。
唐土:中国旧称。
劫初:佛教语言,世界的开始时期。
四大:佛教认为万物皆由地、水、火、风构成,称为四大。就人体来看,骨肉为地,血为水,体温为火,活动力为风。
印土耆婆:印土即印度。耆婆,为印度佛陀时代频婆娑罗王与阿阇世王的御医,佛教徒,其名声可媲美我国战国时代的扁鹊。
汉家神农:汉家是指中国。神农,即神农氏,是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茶经》中记载茶叶也是神农氏发现的。
二门:即《吃茶记》上卷“五脏和合门”与下卷“遣除鬼魅门”。
后昆:后人,子孙。
建保二年:建保是日本的年号,建保二年即1215年。
译文
茶称得上是养生的“仙药”,饮茶是延年益寿的妙法。茶生长在山谷中,山谷是神灵聚集之地,人们采摘它,饮用之后就可以长寿。印度和中国都把茶看得很贵重,我们日本也嗜爱饮茶。茶是古今奇特的“仙药”,不可不采摘。
话说世界开始之时,凡人与天人相同,而如今人们越来越衰弱,人体五脏如同朽木,然而用和灸治的方法都会伤害身体,用汤药治疗效果又不明显。假如常用这样的方法治疗,人们的体质就会日益衰弱,这不能不让人担心害怕。从前的医方不必增删药品而能治病,如今的人却缺少斟酌考虑。
上天创造万物,人是贵重的。人生一世,以保护生命为要紧。保护生命的根本在于养生,养生之法可以使五脏和谐相安。五脏之中,心脏为要紧,而保健心脏的方法,就是吃茶这一妙招。如果心脏衰弱了,那五脏就会产生病患。
诚然,印度的耆婆(图0-1)医术虽高,但已经逝世二千余年,末世的脉象由谁来诊断?中国的神农隐去也有三千余载了,近世的药方该由谁来开?神医们都已作古,现已无人可以诊病疗疾,疾病隐患越来越危险了。
有时治疗方法有错误,无益的灸治只能是损坏身体。我私下听说,当今的医术,用了药却损害了心脏,那是因为没有对症啊!用灸法治病却使得宝贵的生命早早结束,那是因为所用的灸法与患者的脉象正相冲突。
既然我国的情况已经这样,倒不如寻访中国的做法,展示他们近代好的治疗方法。于是建立两个门类,以昭示来世的病状,留赠后人,造福于众生。
导读+图说
荣西禅师(图0-2)在序言中指出,茶叶因为生长在山谷之中,天然具备了“仙药”的特质,人们饮用它就能延年益寿。从人体本身来说,心脏是五脏六腑的统帅,心脏健康了,其他脏腑就会和谐运转,而保养心脏的好方法就是饮茶。日本当时没有医术高超的人,诸多疾病没办法诊治,所以只得仿照中国的做法,用吃茶和“仙术”两种法门来拯救众生。
荣西禅师在文中提到的神农便为神农氏(图0-3)。传说,茶是神农氏所发现的。《神农本草经》中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唐代陆羽的《茶经》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据后世学者考证,茶叶即便不是神农氏本人的发现,也应是来自炎帝部落的其他人或后人的发现。它初只是被当作药用,是一种高大的野生茶树的叶子。至于发现茶叶的时间,肯定在距今四千多年以前。关于中国商业卖茶的早记载见于一份叫作《僮约》的雇工合同。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正月,王褒去成都应试,暂住在一位叫杨惠的寡妇家中。杨惠的亡夫与王褒是多年的挚友,两人相交甚密,杨惠本人也对王褒的才气非常钦佩。杨惠陪王褒饮酒,家童生气,跑到杨惠亡夫坟前哭诉,王褒很是生气,跟杨惠商量要将这个恶童买去。家童不能违抗主人的命令,要求王褒将买他回去后要做的事情都写清楚,否则坚决不干。王褒觉得这事非常有趣,便以游戏的心态写下了洋洋洒洒的《僮约》,其中提到了“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意思是说家童必须经常烹茶,每天将茶具准备齐全,洗涤干净,还要亲自到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买茶,供主人享用。到唐代,饮茶之风风行城市乡野,大规模的茶馆相继出现。据《封氏闻见记》记载,“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到北宋时,茶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茶肆和酒肆一样,遍布乡野城郭,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在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图0-4)中,汴河两岸热闹拥挤的街市上就立有无数的酒楼和茶馆。南宋茶馆的经营品种还不时按季节变化调整,如冬天卖七宝擂茶、葱茶等,夏天则卖雪泡梅花茶等。此时,正是荣西禅师来到中国的时期。
荣西,俗姓贺阳,字明庵,号叶上房,备中(冈山)吉备津人。日本镰仓时代前期僧人。荣西自幼聪敏超群,八岁就随父亲读佛经;十四岁登比睿山出家受具足戒;十七岁时,静心上人入灭,即依师遗言,追随师兄千命法师禀受虚空藏法。1168年(南宋乾道四年,日本仁安三年)4月,二十七岁的荣西乘商船由博多出发,抵达中国明州(图0-5)。
在当时的南宋,茶已成为文人雅士必不可少的依托,甚至超过了唐人的美酒。宋代文人雅士中还流行一种“分茶”游戏。所谓“分茶”,又称“茶戏”或“汤戏”“水丹青”等。在煮茶时,等到茶汤上浮细沫如乳,就用箸或匙搅动,使茶汤波纹变幻出各种各样的形状。传说当时有个福全和尚,就有这种通神之艺,他在煮茶时,于汤面上幻出丰富多变的物象,成一句诗,并点四盏,就是一首绝句了。荣西回国时,将中国茶籽带回日本,首先在筑前(今日本福冈县)的背振山上进行试种,发现那里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所制的岩上茶闻名日本。1207年(南宋开禧三年,日本建永二年),坶尾的明惠上人高辨来向荣西问禅。荣西请他喝茶,并告之饮茶有遣困、消食、快心、提神、舒气之功,还赠给他茶种。高辨于是就在坶尾山种植茶树,出产珍贵的本茶,坶尾成为日本的产茶地,而后世有名的产茶地如宇治等地的茶种大多是从坶尾移植过去的。
1187年(南宋淳熙十四年,日本文治三年),荣西再度入宋,时年四十六岁。荣西希望经由中国转赴印度,他于4月由日本渡海出发,到达临安(杭州),参见知府安抚侍郎,表奏拟赴印度之意,然知府以“关塞不通”回绝,故荣西转往赤城天台山,依止临济宗黄龙派第八代嫡孙怀敞禅师学禅。不久,虚庵怀敞住持天童,荣西跟随到天童寺(图0-7),侍奉左右,承其法脉。虚庵被他二度入宋求法的虔诚所感动,曾有诗偈相赠:“海外精兰特特来,青山迎我笑颜开,三生未丰梅花骨,石上寻思扫绿苔。”荣西跟随虚庵禅师学佛五年,后终得虚庵禅师的认可,继承临济正宗的禅法。
荣西归返日本后,当时户部侍郎清贯正在建造寺院,延请荣西驻锡教化,并颁行禅规。第二年,荣西于筑前建造报恩寺,行菩萨大戒布萨,为日本早的禅戒布萨。续后三年间,荣西以肥前、筑前、筑后、萨摩、长门及九州为中心,展开布教活动,全力倡扬禅法,亦开创寺院、制订禅规、撰述经论等,渐受教界瞩目。1199年(南宋庆元五年,日本正治元年),荣西遂转赴镰仓晋谒幕府将军源实朝,得到信任。次年奉献土地建寺,即后来的寿福寺,为镰仓五山之一。由于得到幕府的支持,禅法在关东弘传开来。
1202年(南宋嘉泰二年,日本建仁二年),征夷大将军源赖家于京都创建仁寺,授命荣西为开山祖师。翌年六月,荣西设置台、密、禅三宗兼学的道场,创立真言院和止观院,融合此三宗而形成日本的临济宗,一时人才荟萃,声誉日隆,震动朝野,荣西禅师也因此被尊称为“日本临济宗的初祖”。受南宋茶风的熏陶,荣西在研究佛教经典之余,开始埋头于茶的研究,决心重振日本茶道。他翻阅了大量的茶书经典,寻访各地饮茶风俗,并结合佛学经典,将禅宗道义融入茶道。1215年(南宋嘉定八年,日本建保二年),荣西完成《吃茶养生记》(图0-9)一书,并献上二月茶,治愈了幕府将军源实朝将军的热病,自此,日本茶风更为盛行。
当年夏天,荣西身体出现微疾,午后,安详迁化,世寿七十四岁。
吃茶记卷上
五脏和合门
,五脏和合门者,《尊胜陀罗尼破法秘钞》云:一、好酸味;二、肺脏好辛味;三、心脏好苦味;四、脾脏好甘味;五、好咸味。
又以五脏充五行(木火土金水也),又充五方(东南西北中也):
肝,东也,春也,木也,青也,魂也,眼也。
肺,西也,秋也,金也,白也,魄也,鼻也。
心,南也,夏也,火也,赤也,神也,舌也。
脾,中也,四季末也,土也,黄也,志也,口也。
肾,北也,冬也,水也,黑也,相也,骨髓也,耳也。
此五脏受味不同,好味多入,则其脏强,克旁脏,互生病。其辛酸甘咸之四味恒有而食之,苦味恒无,故不食之。是故四脏【恒强,心脏】恒弱,故生病。若心脏病时,一切味皆违,食则吐之,动不食。今吃茶则心脏强,而无病也。可知心脏有病时,人之皮肉色恶,运命由此减也。
日本不食苦味,但大国独吃茶,故心脏无病,亦长命也。我国多有病瘦人,是不吃茶之所致也。若人心神不快之时,必可吃茶,调心脏,而除愈万病矣。心脏快之时而诸脏虽有病,不强痛也。
【注释】
五脏和合门:这是上卷总题。其后原有“第二,遣除鬼魅门”文字,是下卷总题,因此将它移至下卷之首。
《尊胜陀罗尼破法秘钞》:查《大藏经》应是《三种悉地破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法》(以下简称《陀罗尼法》)。
志:“志”当为“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脾藏意。”《陀罗尼法》:“脾主意。”
相:“相”当为“志”。《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肾藏志。”《陀罗尼法》:“肾主志。”
〔恒强,心脏〕:此处四字竹苞楼藏本缺失,文意不通,依别本补足。
大国:指中国。
译文
,五脏和合门,《尊胜陀罗尼破法秘钞》中说:一、喜好酸味;二、肺脏喜好辛辣味;三、心脏喜好苦味;四、脾脏喜好甘甜味;五、喜好咸味。
书中又用五脏配五行(木火土金水),又配五个方向(东南西北中)。具体如下所示:
肝,配东方、春天,五行中属木,五色中属青色,肝藏魂,五官属眼。
肺,配西方、秋天,五行中属金,五色中属白色,肺藏魄,五官属鼻。
心,配南方、夏天,五行中属火,五色中属红色,心藏神,五官属舌。
脾,配中央与四季之末,五行中属土,五色中属黄色,脾藏意,五官属口。
肾,配北方、冬天,五行中属水,五色中属黑色,肾藏志,主骨髓,五官属耳。
人体五脏平常所接受的味道不同,喜好的味道接受得多了,那个脏器就强壮,但同时又会影响、克制别的脏器,从而使得彼此都生病患。辛、酸、甘、咸四种味道是常见的味道,人们能经常吃到,苦味则不容易碰见,所以很难吃到。因此肺、肝、脾、肾四个脏器由于常常能接受喜好的味道而变得强壮,心脏由于没有苦味供给而变得衰弱,所以经常生病。如果心脏生病了,那所有的味道都会失调,进食就吐,动辄吃不下东西。而如今多吃茶,心脏就强壮,也就不生病了。我们还可看到,心脏有病时,人的皮肉颜色不好,寿命因此就缩短。
日本国不吃苦味,可是中国却吃茶,吃茶则心脏无病,还能延年
益寿。我国生病瘦弱的人很多,这就是不吃茶造成的。如果人心神不快,那时要吃茶,以此调适心脏,解除万病。心脏愉悦了,其他各脏器即使有病,也不会痛得那么厉害。
……
序言
说明
荣西禅师(1141—1215年被尊为日本的“茶祖”,也是日本临济禅宗的“祖师”。荣西,字明庵,号千光、叶上房,俗姓贺阳。他出生于日本备中(今冈山县)的一个神官家庭,自幼学习佛法,造诣深厚,曾两次入宋,学得中国的禅修法与茶道,传给日本大众。1215年(日本建保二年),七十四岁的荣西禅师编辑出版《吃茶养生记》(《吃茶记》),并将这部书献给幕府(当时日本的武士政权)。这是日本的部茶书,也是继中国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以后世界上的第二部茶书。
《吃茶养生记》为什么将“喝茶”称为“吃茶”?一是因为饮茶、吃茶、喝茶是各地与各时期人们对汁茶饮用的不同称呼,现在南方人仍然叫“吃茶”;二是因为明代以前中国人的饮茶主流是将茶叶碾成粉末饮用,吃茶是将茶汤连带茶末一起吃下的,因而古代多称“吃茶”。日本延续荣西禅师从宋带回的习惯,喝的是末茶(日本称为抹茶)。简单地说,就是将青的茶,经过蒸,磨成粉,倒在碗里,用水和了,像薄粥一样,捧起来,整个喝下去的。当然,其中有许多技巧与方法,打开这本书就可以看到相关解读。
《吃茶养生记》的重点不是讲禅茶,也不是讲茶道,而是一本论述吃茶能促进健康的书。八百多年前,荣西禅师从南宋将茶引入日本,并于日本镰仓时代用中国古文体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荣西禅师在书中写道:“茶是养生的仙药、延龄的妙术,不可不知。”从而确定了这本书的主题:养生。
本书的开头是荣西禅师的自序。书的正文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论茶的上卷《五脏和合门》和论桑的下卷《遣除鬼魅门》。序文中,将茶放在“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龄之妙术也”的重要位置,并阐述了养生的必要性:“其保一期之根源,在养生。”上卷先谈五脏和合与饮茶的关系,后半部分论述了茶的名称、产地、树形、采茶季节和制茶技术。在下卷“遣除鬼魅门”中,荣西说的是乱世多疫病,阐述了桑粥法、桑煎法等。
关于《吃茶养生记》这本著作,中国众多学者在其论述中有所提及,但一直没有独立的图书出版。其中大的原因是《吃茶养生记》采用的是古文,字数较少,不足成书。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日本寻回众多与荣西禅师有关的资料,收集了茶在日本的种植、发展以及茶具、饮用等古籍图,又遴选了中国善本古籍中关于茶的绘图,为此书配插图二百余幅,并增加“导读十图说”内容,用以阐述茶的源渊与发展。这样,这本书在荣西禅师讲养生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茶文化的知识。
在论述“吃茶”的方式时,我们将大量笔墨放在唐、宋年间,明代之后的饮茶方式与现代相差无几,故不多述。
《吃茶养生记》一书中养生的内容,到了医学发达的今天,已然不能实用,只能当作古人对茶的一种看法与观点。书中提到的“养生”在今天准确地说应该是“健康”,故将书名改为《吃茶记》,特此说明。
吃茶记 (日)荣西,施袁喜注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吃茶记 (日)荣西,施袁喜注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吃茶记 (日)荣西,施袁喜注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