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10
基本信息
書名:零基礎學習吳式方架太極拳
定價:68.0元
作者:吳維叔
齣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807699026
字數:32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 吳式方架太極拳傳人吳維叔精誠之作。吳習武60餘年,將太極、少林、形意、八卦融會貫通,厚積薄發,曆時6年研究整理而成此大作。
2. 從入門到精通的太極拳習練經典。作者幾十年來已教齣學生3000餘名,並在各類比賽中成績顯著。內附520多幅授拳照片,適閤各種級彆的讀者輕鬆上手以至精通。
3. 隨書附贈3小時40分高清同步練習DVD。
4.中國社科院老年太極拳協會、杭州市武術協會等推薦。
內容提要
吳式方架太極拳,是吳氏太極拳創始人吳鑒泉長子吳公儀先生在吳式太極拳圓架基礎上逐步修訂並創立的。吳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續不斷,拳式小巧靈活。拳架由開展而緊湊,緊湊中不顯拘謹;推手動作嚴密、細膩,守靜而不妄動。
《零基礎學習吳式方架太極拳》是作者吳維叔練功習武60年的精誠之作。全書從吳式方架太極拳的理論著手,詳細介紹瞭方架太極拳的源流、特點及習練套路,並深度剖析瞭方架太極拳的技法特點、練習方法等。其中對吳式方架太極拳拳架動作及套路的說明,更是通過文字、照片、動作演練光盤三個部分來互相補充、互相彌補不足。作為初學者的入門階梯,它可以使廣大讀者能較快、較好、較易地學會這套拳,並能引導修習者逐漸歩入太極拳的圓融精妙的境界,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從而使吳式方架太極拳發揚光大。
目錄
作者介紹
吳維叔
杭州市武術協會顧問
中國武術段位:七段
杭州市武術協會特級教練
浙江省傳統武術裁判員綜閤類榮譽一級
浙江省涉外武術特級教練
1944年齣生於浙江臨海,祖籍浙江省東陽縣吳良鎮,從小居住杭州。7歲跟父親學習楊式太極拳劍;1958年進杭州東風少體學校武術班跟楊澄甫的入室弟子奚誠甫老師學習楊式太極拳劍、羅漢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三年;1962年嚮拳師何長海老師學習大洪拳、彈腿兩年;1971年開始嚮名拳師孫中宣老師學習查拳、炮拳、八極拳、螳螂拳、42式太極拳劍、青萍劍等二十餘年,1971年開始還嚮骨傷科醫生、氣功師毛延林老師學習吳式方架太極拳、混元楊式太極拳、心意六閤拳直至現在。
習武60餘年,將太極、少林、形意、八卦融會貫通,既看到它們之間隔行如隔山的不同,也看到它們的共性,並把它們貫穿在平時的教學中。幾十年來已教齣學生三韆有餘,他們在各類比賽中成績顯著。為適應比賽和特殊練習需要,將許多傳統套路進行瞭改編,編創齣各類太極拳、劍、刀、羅漢拳、蛇拳、八仙劍等套路二十餘套,還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成論文給學生看,以加深學生對武術的理解,如《太極拳的下實上虛》、《搬攔捶與少林類撥掌直拳用法之比較》,《裏圈與外圈武術攻防之圈》,《羅漢拳的實戰攻防》等十餘篇。
文摘
自序
1951年,我7歲時跟父親學習楊式太極拳劍從而喜歡上瞭武術,此後又拜過數位名師學習太極、少林、形意、八卦諸拳。1971年開始,我有幸跟氣功師、骨傷科醫生毛延林學習吳式方架太極拳,深感此拳之優越。學練後加深瞭我對太極拳的領悟,同時也提高瞭我其它拳術的水平。我深感吳式方架太極拳容易得氣,對慢性病有較快較好之療效。
毛延林老師年青時在上海跟吳鑒泉的長子吳公儀在上海的學生丁金山和丁德山學藝7年得到真傳。他說吳式方架是吳公儀在原吳式圓架的基礎上修潤而創的。由於其特有的優點而被視為珍寶,因而武術界有“門內傳方架”之說。吳式方架太極拳過去主要是在上海這個地域流傳,再說吳公儀後來又去瞭澳門定居。所以總體說來練方架的人較少,大多數練太極拳的人很少知道吳式太極拳中還有方架,因此吳式方架太極拳在社會上流傳不廣。我認為隻要人們能有接觸方架的機會,並在慢慢的認真深入的修煉中會被其特有的優越性所吸引,並為之去練習,去享受,去傳播。
吳式方架太極拳動作舒緩,輕靈自然,連綿不斷,小巧靈活,注重柔化,其動作好像楷書,一筆一劃分得清清楚楚,方方正正。吳式方架太極拳的大多數動作圈走的小,但少數動作如“玉女穿梭”圈走的大,腰胯的轉幅也大。它雖為小架子,但具有大架子的功底。吳式方架太極拳,動作分得細,它把復雜的動作細分為簡單易學的分動作(像寫字的一筆一劃),使學練者易學易練。它以太極起勢作為基本功的站樁配閤練習套路,容易較快激發內氣,使練習者得氣後在自動調控的整體勁推動下做齣一個又一個的套路動作,完全不需要自己人為刻意去用力做動作。
本書對吳式方架太極拳拳架動作的說明,通過文字、照片、動作演練光盤這三個部分來互相補充,互相彌補不足,使廣大讀者能較快、較好、較易地學會這套拳,使吳式方架太極拳發揚光大。讓我和讀者們來共同分享練習吳式方架太極拳帶來的樂趣和好處。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定有許多不妥之處,望廣大讀者指正。
一、吳式方架太極拳的手型、步型與腿法
1.手型A
(1)拳A1
五指麯捲內收,大拇指壓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節上,拳麵需平,拳不要握得太緊。
①立拳(照片A1-1):大拇指朝上,拳心朝嚮一側的拳稱為立拳。如動作“搬攔捶”、“栽捶”、“指襠捶”中嚮前和嚮前下方擊齣的拳都為立拳。
②府拳(照片A1-2):拳心朝下的拳稱為府拳。如動作30、43、74、95“翻身撇身捶”的分動作“麯臂叉臂”中右麯臂拳是府拳。
③仰拳(照片A1-3):拳心朝上的拳稱為仰拳。如動作30、43、74、95“翻身撇身捶”的分動作“麯臂叉臂”中左麯臂拳是仰拳,後分動作“轉體劈打”中擊齣的右拳為仰拳。
④反衝拳(照片A1-4):右臂拳逆時針擰鏇,使大拇指朝下,拳心朝嚮一側的拳稱為反衝拳。如動作92“彎弓射虎”中右手反衝拳經右耳邊嚮身左前側擊齣,高約與頭頂平。
(2)掌A2
四指自然拼攏伸直,四指和掌背基本平展,大拇指自然分開。大拇指和四指不在同一個平麵上,應各自處於兩個相交平麵上。而且大拇指不要外擴太開,要自然分開。按技擊來說,如大拇指外擴太開,易被對方捏住掰傷。
①正立掌(照片A2-1):掌嚮前推成掌心朝前下方叫正立掌,也叫前推掌,或者正竪掌。做這個動作時是我先以府掌掌尖嚮前推移,然後坐腕前推至掌竪起約不超45度。這種坐腕前推掌也稱舒指坐腕,坐腕也稱塌腕。也有掌竪起不超30度的(特彆是“攬雀尾”中嚮前右弓步作“按勢”時這個前按正立掌也有竪起不超30度接近府掌的)。並且掌在嚮前坐腕推掌中掌心有稍前凸之意,並注意這個意僅僅是淡淡的掌心前凸之意念,不要太刻意及故意用僵勁來錶達這個意。立掌不要太接近垂直的原因如下:a. 練習時有利於血液循環,舒指坐腕,人也感到舒服,立掌太接近垂直,不利於血液循環。b. 其掌指及掌背和腕易被對方擒拿住而扭摺傷,而且其垂直的掌背易被對方以掌背為倚靠點行挒手引帶而使自己失勢前傾。c. 我嚮前齣掌先以府掌使掌尖朝前有刺擊對方之意,然後坐腕用掌擊打對方,有兩次進攻之意。d. 我先用掌尖接觸對方用聽勁聽取對方虛實,然後前推進攻。e. 當對方用手嚮我擊來,我用府掌嚮下按采其臂,使其拔根失勢,如果對方想撤迴手臂,我趁機重心嚮前沉移粘進嚮前下把按勁發齣,這時我掌心是嚮前下方的。由以上從養生、舒適性、技擊各種原因綜閤看,正立掌不能太接近垂直。如動作“攬雀尾”中的分動作“前按勢”,動作“摟膝拗步”和“倒攆猴”中的分動作“摟膝推掌”,動作“迎麵掌”都為正立掌。舒指坐腕,單掌前推時食指尖對鼻尖,掌根約齊肩平,掌尖高不過眼。
②側立掌(照片A2-2):立掌中掌心朝嚮一側,小指一邊的掌沿朝嚮前方的掌稱為側立掌。如動作“摟膝拗步”和“倒攆猴”中的分動作“前後分掌”中的嚮前推齣的掌為側立掌。
③側掌(照片A2-3):大拇指朝上,掌心朝嚮一側,掌尖朝前或斜嚮前的掌稱為側掌。如動作“摟膝拗步”和“倒攆猴”中的分動作“前後分掌”中迴引到耳側的掌為側掌,分動作“壓掌前穿”中從橫於胸前的府掌上麵嚮前穿的掌為側掌。動作“手揮琵琶”中後定勢時兩掌一前一後閤力同時整體嚮前略推齣時兩掌都為側掌。
④府掌(照片A2-4):大拇指朝嚮一側,掌心朝下的掌稱為府掌。如動作“摟膝拗步”中分動作“按掌穿掌”中橫於胸前的按掌為府掌,分動作“摟膝推掌”中摟膝的掌為府掌,嚮前推齣而還未成立掌時的掌有一府掌過程。如動作“攬雀尾”中分動作“按勢”中下按時右掌為府掌,重心嚮前沉移右掌嚮前下按齣成立掌前也有一府掌過程。
⑤仰掌(照片A2-5):大拇指朝嚮一側,掌心朝上的掌稱為仰掌。如動作36“左高探馬”的分動作“左轉虛步伸掌”中左伸掌為仰掌,分動作“丁步抱掌”中左肘迴收置腰側時的左掌也為仰掌。
備注:在動作“攬雀尾”中,左掌尖虛搭右脈腕,在做“掤勢”時左府掌在上,右仰掌在下,在做“捋勢”時兩掌都轉成側掌,在做按勢時,轉成左仰掌在下,右府掌在上,直至嚮前按齣使右掌由府掌變成立掌。
(3)勾A3
①勾手(照片A3-a、A3-b):勾手是利用腕力把數個或兩個指尖抓捏在一起使手成勾形,它能攻能防。它利用手指尖一瞬間抓捏時産生的爆發勁攻擊人,勾尖能啄擊人的眼瞼和身上各要害處、軟檔、穴位;它還能刁勾開對方攻來之手,當我手腕被對方所抓時還可以利用勾手的勾勁和手腕的擰轉勁來脫手,用時是靈活多變的。
如(照片A3-a)是大拇指尖和近食指尖處自然鬆捏,手腕鬆彎麯,中指、無名指和小指隨勢嚮掌心自然鬆麯,這種捏法在練套路時比較舒鬆。這種勾手在擊人時主要是用食指尖點擊對方穴位。
如(照片A3-b)是大拇指和食指、中指三指的指尖自然鬆捏,手腕鬆彎麯,無名指和小指隨勢嚮掌心自然鬆麯,這種捏法在練套路時也還舒鬆。這種勾手在擊人時是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三指尖抓擊對方軟檔、穴位。
以上兩種勾手在練習吳式方架太極拳中都可以用。其它流派的太極拳中還有用5指尖抓捏在一起的勾手用來抓擊人的軟檔。動作“單鞭”和“退步跨虎”中有勾手。
②虛勾(照片A3-2、照片A3-2a):這裏所稱的虛勾型,實際上也可稱為虛掌。是在做動作“太極起勢”時在站“平行步站立”的樁時,由於下實上虛嚮下鬆沉,自動調控把兩手從大腿兩側嚮前上托起至約齊肩平時的一種自然鬆掌狀態。這種鬆掌虛勾型是在手掌自然放鬆的情況下成為四指自然並攏稍迴麯,大拇指尖和食指前端相接近的一種形狀。
(4)手臂彎度A4(照片A4)
把手掌嚮前坐腕推齣時,立掌竪起約不超45度,這時手掌背和小臂約成135度角,大、小臂交角也約為135度。在這種角度下的大、小臂交角形狀,在吳式方架太極拳中稱之為直臂。如大、小臂交角小於135度稱之為麯臂。吳式方架太極拳中,隻有在太極起勢時,兩臂掌嚮前上起掤時手臂較直,大、小臂交角是稍大於135度的。大、小臂前伸不能太直,太直易為敵所製,而且還不利於鬆沉。舒指坐腕,鬆肩、沉肩、墜肘,動作到位而不過極,留有餘地。
2.步型B
(1)弓步(川字步)(照片B1-1、照片B1-2、照片B1- a):兩腳全腳著地,兩腳前後左右間距為一腳空檔的正方形;前腿麯膝弓形,前膝蓋嚮下的垂直綫對腳尖但不超齣腳尖(簡稱為膝蓋對腳尖而不超齣腳尖);後腿自然伸直,兩腳尖都應該朝前方,如果後腳尖外撇應不超過20度,這種弓步稱之謂“川字步”。川字步時身型要求身體嚮前斜直,把人的側麵作為平麵來看,百會穴、穴、腳後跟三點連成一條直綫斜嚮地麵,稱之謂“斜中寓正”。把人的側麵作為平麵來看,前弓時鼻尖嚮下的垂直綫不超齣前腳尖。這樣做,一方麵為防止動作不到位而影響發力,另一方麵也為瞭防止身體過分前傾而造成弓背、撅臀,頭頂沒有虛頂勁,後腳跟無蹬勁拔起等斜中不正而使重心嚮前失控易被敵所製。
(2)側弓步1(照片B1-3):左腿麯膝側弓(膝蓋對腳尖而不超齣腳尖),右腿在另一側自然伸直,兩腳尖分彆嚮左右側外撇。在動作34、62、78的“雲手”中用到側弓步1,其兩腳尖外撇約45度。但在動作6“斜飛勢”中用到的側弓步,其兩腳尖外撇不超30度,因為它是由前一動作“馬步單鞭”直接原地擠靠而來,而馬步時兩腳尖外撇不超30度。側弓步兩腳後跟間距約兩腳空檔。
(3)側弓步2(照片B1-4):一腿麯膝側弓(膝蓋對腳尖而不超齣腳尖),另一腿在另一側麵自然伸直,但兩腳尖都指嚮身體右前側,左前腳的腳尖內扣約45度,右後腳的腳尖外撇約45度,兩腳平行,兩腳跟間距約兩腳空檔。在動作34、62、78的“雲手”中用到側弓步2。
(4)馬步(照片B2):兩腿麯膝半蹲,兩腳左右分開,重心平均分於兩腳,兩腳跟間距約兩腳空檔,兩腳尖外撇不超30度(膝蓋對腳尖而不超齣腳尖),重心可放腳後跟。動作“單鞭”和“扇通背”定勢時用的都是馬步。
(5)虛步1(腳跟前落式)(照片B3-1):後支撐腿麯膝半蹲承重(膝蓋對腳尖而不超齣腳尖),後腳全腳著地其腳尖朝前或稍外撇;前伸腿微麯,前腳以腳跟虛落地、腳尖上翹,兩腳外側約等於肩寬。如動作“手揮琵琶”和其它許多動作的過渡及重心嚮後沉移至後腿全承重定勢,或者步子剛嚮前邁齣,都要用到虛步1。為防止後支撐腿膝蓋受力太大,應重心放於腳後跟,使膝蓋受力相對減少。
(6)虛步2(腳前掌前落式)(照片B3-2):後支撐腿麯膝半蹲承重(膝蓋對腳尖而不超齣腳尖),後腳全腳著地其腳尖朝前或稍外撇;前伸腿微麯,前腳以腳前掌虛落地,兩腳外側約等於 肩寬。如動作28、72的“海底針”中用到虛步2。為防止後支撐腿膝蓋受力太大,應重心放於腳後跟,使膝蓋受力相對減少。
(7)丁步(照片B4A和B4B):支撐腿麯膝半蹲承重(膝蓋對腳尖而不超齣膝尖),支撐腳全腳著地其腳尖朝前或稍外撇;另一腿麯膝以腳前掌虛踮於支撐腳內側稍前麵點,或者虛踮於支撐腳內側中間。如動作36“左高探馬”,動作38“右高探馬”和動作80“左高探馬”這三個動作中的分動作“丁步抱掌”中用的是丁步。
(8)僕步(照片B5):兩腳全腳著地,一腿麯膝全蹲,腳尖外撇接近90度(膝蓋和腳尖朝嚮一緻);另一腿自然伸直(膝微麯)接近地麵,腳尖嚮內扣。如動作64、87的“下勢”中用到僕步。
(9)平行步站立(照片B6):兩腳約平行站立,重心平均分於兩腳,兩腳尖朝前或稍外撇,兩膝微麯,兩腳間距約一腳空檔,兩腳外側約等於肩寬,重心可平均落於兩腳後跟。如動作1“預備勢”,動作2“太極起勢”,還有動作“提手上勢”,它們的分動作中用到平行步站立。
(10)平行步蹲式(照片B7):兩腿以平行步站立勢麯膝半蹲(膝蓋對腳尖而不超齣腳尖),重心平均分於兩腳後跟。如動作7、24、68“提手上勢”中分動作“上步平行步蹲式閤掌”中用到平行步蹲式。
(11)並步站立(照片B8):兩腳並攏,兩膝微麯,兩腳尖朝前,重心平分於兩腳並放兩腳後跟。在動作1“預備勢”和動作100“收勢”中的分動作中用到並步站立。
(12)獨立步1(腳尖斜朝前)(照片B9-1):支撐腿自然直立微麯,另一腿膝蓋上頂麯膝提起,大腿稍高於水平,小腿自然嚮下垂,腳尖斜朝前方。在作各種“分腳”、“踢腳”、“蹬腳”等動作發腿前和腿發齣收迴時都要用到獨立步1。
(13)獨立步2(腳尖外撇上翹)(照片B9-2):支撐腿自然直立微麯,另一腿膝蓋上頂麯膝提起,大腿稍高於水平,小腿自然嚮下垂,腳尖外撇上翹。在動作46“退步打虎”中的分動作“獨立跨虎”和動作65“金雞獨立”中用到獨立步2。
(14)交叉步1(蹲式)(照片B10-1):兩腿麯膝交叉半蹲,前麯膝的膝蓋對腳尖而不超齣腳尖,前腳全腳著地,腳尖外撇45度;後腳腳尖朝前,腳跟離地腳前掌踮地,後腿膝蓋和前腿膝窩輕微接觸。在動作37“右分腳”,動作39“左分腳”, 動作40“轉身左蹬腳”,動作49“左踢腳”中用到交叉步1。
(15)交叉步2(後直腿式)(照片B10-2):前腿麯膝弓形(膝蓋對腳尖而不超齣腳尖),前腳全腳著地,腳尖外撇45度;後腿自然伸直,後腳尖指嚮前腳尖,後腳全腳著地。在動作37“右分腳”,動作39“左分腳”,動作58“野馬分鬃”,動作59“玉女穿梭”中用到交叉步2。
3.腿法C
(1)蹬腿(照片C1):支撐腿全腳著地自然伸直微麯,另一腿膝蓋上頂麯膝上提後,腳尖上翹以腳跟為力點嚮前蹬齣至腿自然伸直並微麯膝,前蹬腳不低於腰。
(2)踢腿(照片C2):支撐腿全腳著地自然伸直微麯,另一腿膝蓋上頂麯膝上提後,以腳前掌或腳尖為力點,腳麵自然平展嚮前踢齣至腿自然伸直並微麯膝,前踢腳不低於腰。
(3)分腳(照片C3):支撐腿全腳著地自然伸直微麯,另一腿膝蓋上頂麯膝上提,爾後小腿隨腰胯擰轉帶動腳側邦嚮側上方外擺分,腳麵平展,腳不得低於腰。
(4)單擺蓮(照片C4):左支撐腿全腳著地自然伸直微麯,右腿從左側經胸前嚮右外側作弧形擺踢,左臂掌從身右側上方嚮左用掌心拍擦嚮右外側擺踢的右腳麵。
(5)雙擺蓮(照片C5):左支撐腿全腳著地自然伸直微麯,右腿從左側經胸前嚮右外側作弧形擺踢,兩臂掌從身右側上方嚮左用掌心依次拍擦嚮右外側擺踢的右腳麵。
……
序言
零基礎學習吳式方架太極拳 吳維叔 9787807699026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零基礎學習吳式方架太極拳 吳維叔 9787807699026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零基礎學習吳式方架太極拳 吳維叔 9787807699026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