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
定价:69.00元
作者:博源基金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509712306
字数:456000
页码:49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博源文库·中国经济观察丛书——摘选于博源基金会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中国经济观察——全球视野与决策参考》。
内容提要
博源基金会是一个学术同仁的民间组织,成立于2008年1月。其创始初衷是“着眼于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领域内的中长期问题”。但是,博源基金会的成立可谓生不逢时。自成立至今,中国经济经历了历史上少有的扑朔迷离,跌宕起伏。2008年初,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过热现象,通货膨胀开始抬头。防止经济过热,防止物价过快上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时隔半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中国经济又急速下滑,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又成为重心。秉承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社稷安危系于心间,急剧变动的经济形势迫使甫一成立的博源基金会不得不仓促上阵,应对挑战。
在波涛中航行,嘹望十分重要。博源基金会进行的项工作就是搭建瞭望平台——经济学家的讨论会,邀请在一线工作的经济学家担任嘹望手。这些经济学家尽管在“国际水域中扑腾”,却对中国经济的振兴具有深深的眷念之情。博源基金会期望凭借着他们的学养、专业精神及爱国情怀,追踪航迹,辨别风险,瞻望前程。他们的嘹望报告以博源基金会编发的内参(《中国经济观察——全球视野与决策参考》)名义不定期向有关方面提供。
目录
作者介绍
博源基金会成立于2008年1月,是一个在香港注册、得到香港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博源基金会以推动学术及政策研究为目标,着眼于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领域内的中长期问题。基金会的活动包括组织、支持研究课题,召集年度论坛,组织年度专题讲
文摘
序言
这本书以其宏大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国际金融图景。从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到欧债危机带来的主权债务风险,再到新兴市场货币的剧烈波动,作者旁征博引,将复杂的金融理论抽丝剥茧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危机中的应对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无论是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还是欧洲央行的稳定措施,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陈述,而是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和案例,生动地描绘了金融危机如何一步步影响实体经济、企业运营,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国际金融运作机制,了解全球经济发展脉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指南和深度研究的参考。它不仅仅是关于“危机”的叙述,更是关于“韧性”和“演变”的探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形成原因,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评分这本书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其鲜明的批判性思维。作者在分析国际金融危机时,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敢于对现有的金融体制、政策以及一些流行的经济理论提出质疑。他对于一些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责任、监管的失灵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这种敢于直面问题、揭示矛盾的写作态度,使得这本书具有了更高的思想价值。它不仅仅是关于“是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和“应该怎样”。阅读这本书,你会不断被引导去思考,去质疑,去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对于希望深入理解全球金融体系的深层问题,以及对未来金融改革方向有所思考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极具启发性的。它鼓励我们保持审慎的态度,警惕潜在的风险,并积极寻求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全球金融未来。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十分独特,仿佛置身于一个智识的盛宴。作者以一种极为生动活泼的语言,将本应枯燥乏味的金融概念变得妙趣横生。想象一下,在某个夜晚,你一边啜饮着香浓的咖啡,一边翻阅着这本书,其中关于汇率波动如何像过山车一样影响企业利润的描述,又或者是关于资本外流如何引发金融市场恐慌的分析,都会让你不禁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书中的许多观点都极具启发性,例如作者对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永恒博弈的探讨,就让我对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清晰逻辑和精辟见解,他能够将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金融现象联系起来,从而揭示出其内在的关联性和驱动力。这不仅仅是一本提供知识的书,更是一本激发思考的书,它鼓励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用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全球经济的动态。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起初,作者会对一些基础的金融概念进行清晰的解释,确保即使是金融领域的初学者也能快速入门。随后,便开始深入探讨一些更为复杂的金融模型和理论,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不同金融工具和衍生品的功能及其风险的详细阐述,这让我对这些复杂的金融工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从宏观层面去理解它们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此外,书中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角色和影响力的分析也十分到位,让我对IMF、世界银行等机构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方面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扎实的金融知识体系,更能够提升其分析和判断金融市场趋势的能力。
评分从一位对国际金融历史略有了解的读者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极具感染力。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的写法,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讲述者,娓娓道来,将一个个金融事件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时刻的描写,例如某个国家在面对国际资本冲击时的决策过程,或者某个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挣扎与求生。作者在这些描写中,融入了对人性、决策以及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使得这些宏大的金融事件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和理论,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历史的厚重感。这种叙事方式让我对国际金融史有了更直观、更生动的理解,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次的金融海啸。它让我看到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也看到了人类在面对挑战时的智慧和勇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