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05
書名:民俗文化鑒賞
:80.00元
售價:58.4元,便宜21.6元,摺扣73
作者:瀟洪恩
齣版社:團結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1266061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強調從生命體驗的角度進入民俗文化世界,以欣賞、挖掘、品味為基本訴求,以讀者可能的實際參與——發現、理解、鑒賞傢鄉民俗為基本形式,實現對民俗文化現象的解讀、理解,認識民俗文化主體的豐富生命及民俗文化本身的生命特徵,藉以提升讀者的精神境界,從而加深理解中國文化的境界。
目錄:
緒論?人啊!認識你自己001
一、“睢,這個人”002
二、你是誰?我是誰?005
(一)漁樵耕讀005
(二)士農工商006
(三)九老十八匠007
(四)三百六十行008
(五)五服、九族009
三、人的自然生命與文化生命011
四、人人都是文化人014
(一)“漁樵耕讀”的文化意義015
(二)“士農工商”的文化內涵016
(三)“九老十八匠”的文化精神016
(四)“三百六十行,行行齣狀元”故事的民俗意義018
(五)“五服、九族”的文化精義019
章?民俗文化:老百姓的心靈天空022
一、民俗的鑒賞與分享023
(一)作為文獻的民俗事象024
(二)發現日常生活的橋梁025
(三)提升生命境界的途徑030
(四)充當文化主人的責任037
二、民俗與文化的含義042
(一)“民俗”的含義042
(二)文化的含義052
(三)民俗文化的含義062
(四)民俗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産070
三、文明與野蠻的爭論071
(一)“民俗”究竟是何種層次的文化?071
(二)擔責重建德國民族精神的德國民俗學074
(三)民俗學在中國興起並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一部分076
四、官與民溝通的橋梁078
(一)民俗文化“起於壘土”的基礎作用078
(二)“國傢元氣,全在風俗”的關鍵地位080
(三)“為政之要,辨風正俗其上”的固本價值082
(四)“範希文兩字關情”的和諧訴求085
第二章?民俗的特徵:生命形式與文化活性090
一、民俗與百姓的生命樣態091
(一)民俗文化的範圍091
(二)天地之大德曰生096
(三)生命在民俗中延伸101
(四)由民俗規定的思維方式105
二、生産生活與民俗文化活性107
(一)民俗文化有著生命活性108
(二)民俗為著“安身”與“安心”111
(三)民俗通過教育民眾獲得生命內涵114
三、環境與多元文化空間118
(一)“百裏不同風,韆裏不同俗”的自然地理空間119
(二)“改正朔、異服色、移風易俗”的曆史地理空間123
(三)“一去二三裏,各有一鄉風”的文化地理空間126
第三章?民俗的類型:生存基礎與生成訴求132
一、民俗主體與文化主人132
(一)在生産生活中形成民俗134
(二)在人文化成中享受民俗137
(三)大傢都是文化人140
(四)鄉村文化精英144
二、生存需要的民俗投影153
(一)人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形成與發展153
(二)民俗文化反映著生存需要160
(三)中國民俗文化的地域差異163
三、民俗的文化境界訴求167
(一)俗亦載道168
(二)俗亦傳神177
(三)俗亦立誌182
(四)俗亦寄情207
第四章?民俗的內容:知識民俗與技能傳承212
一、地方性基礎知識概述213
(一)地方性知識與普遍性知識213
(二)民俗文化是一種地方性知識體係217
(三)民俗地方性知識的文化價值221
二、民俗中的地方性知識224
(一)科技知識224
(二)生活知識229
(三)生産知識235
三、民俗傳承的媒介意義241
(一)民俗文化的符號互動241
(二)民俗文化的媒介特性247
(三)民俗傳承的多樣媒介252
(四)民俗文化的地方特性257
四、社會變遷的民俗機製264
(一)文而能化264
(二)變教化俗267
(三)因俗而治275
第五章?民俗的發展:民俗創新與民俗轉型279
一、民俗的有形與無形280
(一)有型與無型的劃分280
(二)關注自然之無形285
(三)關注無形之精神289
(四)關注無形之錶現297
二、總把新桃換舊符300
(一)部分“民俗”成為曆史300
(二)部分“民俗”精神發生瞭轉型302
(三)部分新“民俗”不斷産生305
三、試唱新翻楊柳枝310
(一)“民俗”成熟是一個自然的曆史過程310
(二)敢於和善於迎接新的“民俗”315
(三)中國民俗的世界化與世界民俗的中國化326
第六章?民俗的品味:詩史思與民俗文化審視330
一、詩性智慧:詩話民俗——中鞦月330
(一)中鞦之名331
(二)中鞦之初332
(三)中鞦之俗334
(四)民族之花348
(五)中鞦之詩349
二、史的深刻:史化民俗——端午情351
(一)端午節之名352
(二)端午節之由353
(三)曆史情懷359
(四)民族之花362
(五)內美屈原橘樹品格363
三、思的洞察:哲理民俗——子貢觀臘367
(一)臘祭為上古年節369
(二)臘祭古在十月370
(三)臘祭為古虎祭370
(四)民族之花371
後?記372
蕭洪恩,男,1961年生,湖北省鹹豐縣人,1986年7月參加工作。分彆於1983年、1986年、2006年在武漢大學獲得哲學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現任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無博士點)。兼任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與社會思想史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副會長、湖北省周易學會副會長、湖北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等。現主要從事農村社會學、民族社會學研究與教學。主要研究特色即以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為理論基礎,特彆是土傢族哲學在國內哲學界獨樹一幟,學術前沿,影響廣泛;以區域文化發展為重點,以民族文化資本化及文化産業化與産業文化化為基本訴求,以村落文化建設和旅遊文化建設為依托。已齣版《土傢族哲學通史》(人民齣版社2009年版)等著作十多部,發錶學術論文80餘篇。
民俗文化鑒賞 9787512660618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民俗文化鑒賞 9787512660618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民俗文化鑒賞 9787512660618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