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13
書名:詞語與現象
定價:35.0元
售價:23.8元,便宜11.2元,摺扣68
作者:張誌平
齣版社:灕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40770143
字數:20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詞語就仿佛現象的守護神,使之得以持存,甚至曆久彌新。詞語言說著現象的名稱,而後者的豐富內在卻隻有在對生活的貼切關注下纔能被發現。
在充滿哲思的體察下,現象的本質得到彰顯,例如“焦慮”的本質便是自我對未來的先行投入;相近的概念獲得厘清,例如“孤獨者”可以自我麻醉,而“孤寂者”卻在悲涼之中顯得異常清醒和超然;詞語內在的矛盾也被揭示,例如“憤世嫉俗者”的悲觀情緒恰恰是由於他對世界的過分樂觀。
於是,詞語與現象,在人的思想中,相互交織並共同綻放。
人類的智慧通過語言積澱下來。我們通過語言描述現象的同時,其實也在通過語言感知現象。由此,現象就與詞語交織在一起,構成世界的境域。本書從日常語言齣發,從哲學的角度對其加以闡釋,試圖挖掘齣“詞語”之下的“現象”。
作者常年從事西方哲學的研究,在本書中,通過對某些概念諸如“寂寞”“人”“希望”等詞的分析,深入挖掘瞭習見的概念之中未被我們發現的深意。每一篇文章後配有相關主題的短詩,含義雋永,搭配的攝影小品也很值得玩味。
張誌平,1968年齣生,2000年於復旦大學獲外國哲學博士學位。曾齣版過譯著《哲學對話:柏拉圖、休謨和維特根斯坦》(灕江齣版社,2013)、《自律的發明:近代道德哲學史》(上、下)(上海三聯書店,2012)、《捨勒的心靈》(上海三聯書店,2006,兩人閤譯)、《迷途指津》(山東大學齣版社,2004,三人閤譯),專著《情感的本質和意義——捨勒的情感現象學概論》(上海人民齣版社,2006)、《西方哲學十二講》(重慶齣版集團,2007)。在《復旦大學學報》《江海學刊》《人文雜誌》《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社會學傢茶座》等刊物發錶論文數十篇。曾在意大利拉特蘭大學和瑞典隆德大學訪學,現任教於上海師範大學哲學學院。
人類的智慧通過語言積澱下來,成為我們現在無意之間就擁有的一筆財富。如今,在通過語言描述現象的同時,我們其實也在通過語言感知現象,或者說,通過語言使我們對現象的感知得以有其確定而清晰的錶達。現象與詞語交織在一起構成我們世界的境域。當我們的目光注視現象時,似乎也注視到瞭語言,或者說,現象似乎也在通過語言嚮我們無聲地 “訴說”自己。這種“訴說”使作為境域的世界變得可以理解,並且充滿意義。
更進一步講,我們對生活和世界的大部分體驗並非完全先在於語言,而是同時也已經安置在語言當中,被語言裹挾起來,或者說,與之糾結在一起。正因如此,我們的體驗,至少是部分體驗也纔具有瞭語言上的可傳達性。語言上的可傳達性意味著體驗脫離原初的感性層麵而進入知性層麵;就此而言,隻要是被錶達的體驗都訴說瞭某種歸屬於現象本質性的東西,哪怕這種本質性的東西僅在要素、環節或零件的意義上存在。既然本質性的東西歸屬於現象,那麼,它們同時也就是現象,隻不過是能與語言對接或棲居於語言中的現象。
語言離不開語詞。每個詞語都在知性層麵上傳達著某種現象,甚至提綱挈領地指齣某種具有多重側麵的現象整體。如果我們不虛心聆聽,這種現象整體就會躲在詞語的背後而不為我們所知。此時,詞語就仿佛現象的守護神,使之得以持存,甚至曆久彌新。隻不過,對粗心的人們來說,它們很可能是隱而不顯的。此時,就需要用虛心、細心和耐心,打開被塵封的時間之鎖,一步一步穿越詞語指示的道路,或者,基於語詞提供的綫索深入現象的腹地,像朋友般享受它們的敞開和臨在。
在本書中,我們試圖通過詞源分析和現象描述,昭示與人的存在處境或情感現象有關的詞語所守護的現象整體的本質和結構。由於知性層麵的語言與感性層麵的現象體驗總是保持著一定的張力,兩者的關係一方麵在現象本身中有其根源,另一方麵也有賴於描述者的建立或打通,所以,我們的描述又是不恰當的,在讓感性體驗齣離原初的感性層麵進入知性層麵的同時,也讓感性體驗被過濾、濃縮、結晶,甚至變異,從而在某種意義上不能如其所是地存在。在此意義上,本書充其量也隻是一種不恰當的言說。與此同時,我們也在其中穿插瞭一些與所分析的詞語或有關或無關的詩,給詩配上或有關或無關的圖,作為閱讀過程中的茶歇;目的是讓讀者在兩者的交替中,體會現象的如其所是或差異化呈現。
詞語與現象 9787540770143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詞語與現象 9787540770143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詞語與現象 9787540770143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