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论语译注
定价:37.00元
作者:金海民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500199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论语》是一部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其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由金海民译注的《论语译注》在参考历代和当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了逐篇逐章的注译和解读。
目录
学而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日第二十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关于现代量子物理学的科普读物,处理得非常巧妙,它成功地在“严谨”和“易懂”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他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令人头皮发麻的数学公式,而是从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思想实验,比如薛定谔的猫和双缝干涉实验开始引入,用生动的比喻和场景化的描述,将抽象的概念逐渐具象化。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它对“不确定性原理”的阐释,作者没有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观测误差,而是深入剖析了粒子内在的本质属性,这一点是很多其他科普书容易含糊带过的。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一位充满激情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对话,他总能在你快要迷失时,及时递上一盏指路的明灯。唯一的遗憾是,后半部分关于量子纠缠的讨论略显仓促,或许是受限于篇幅,但整体而言,对于想了解现代物理前沿的非专业人士来说,这绝对是一本极佳的入门读物,能极大地激发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
评分这本《红楼梦》的插图简直是点睛之笔,每一幅都像是从曹雪芹的笔下直接跃然而出,色彩的运用和人物的神态把握得极其到位。初读时,我常常会因为一幅画而停下来,细细品味画中人物的眼神和服饰细节,那份古典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尤其是大观园的景致描绘,简直是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能闻到那里的花香,听到黛玉的低吟浅笑。装帧设计也非常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一流,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有那种廉价感。它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无论是放在书架上作为装饰,还是用来细读品味,都让人心生欢喜。对于那些想要深入体会《红楼梦》中描绘的那个精致而又哀婉的贵族世界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珍藏的首选版本。我尤其喜欢它在重要场景的处理上,比如宝玉挨打那一幕,插画师通过光影和人物肢体语言的张力,将那种家族内部的压抑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比文字本身多了一种直观的冲击力,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
评分这本书是一部关于宋代士大夫群体社会心态变迁的学术专著,但它的文字处理方式却远超一般严肃学术著作的刻板。作者非常擅长运用文学性的笔法来梳理枯燥的史料,比如他通过对苏轼、欧阳修等人的尺牍往来分析,揭示了他们面对政治风波时的微妙心理波动和彼此间的支持网络。全书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对“道统”的坚守,到“理学”思想的兴起,再到对日常生活审美趣味的提升,勾勒出了一幅士人精神世界的完整演变图。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将“禅宗”思想对宋代文人日常行为规范的渗透做了深入探讨,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视角令人耳目一新。虽然篇幅较长,阅读需要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储备,但一旦进入作者构建的那个精神世界,便会发现,那个时代的士人,他们的焦虑、他们的追求,与我们今日并无二致,只是表达的方式更为内敛和精致。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评分我最近读到的这本关于古典音乐鉴赏的入门指南,风格极其清新、不落俗套。它没有采用那种教条式的“A作曲家优于B作曲家”的评判方式,而是专注于引导读者如何“听”音乐,如何捕捉到巴洛克时期赋格曲中线条的交织,或者浪漫主义交响乐中情感的爆发点。作者对于不同乐器的音色描述简直可以用“诗意”来形容,比如他描述大提琴的声音是“沉淀了岁月与土地的低语”,画面感十足。书中还特别设置了一些“聆听练习”,建议读者在特定的环境下,专注于某一个声部,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专注度和对复调音乐的理解能力。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时期音乐的社会背景的简单介绍,比如贝多芬在拿破仑战争背景下的创作心态,让音乐不再是孤立的音符集合,而是那个时代精神的载体。这本书成功地将高雅艺术拉下了神坛,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古典音乐中那种跨越时空的震撼力。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这本关于欧洲中世纪历史的著作,坦率地说,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在梳理“黑死病”对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经济模式的颠覆性影响时,引用了大量一手文献和考古发现,绝非泛泛而谈的概述。他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战争和君王叙事,而是将视角投向了普通农民和新兴商人的生活变迁,这使得整个中世纪晚期的画卷变得立体而丰满。尤其是在探讨城市自治权兴起与行会制度的相互作用时,论证逻辑严密,数据翔实有力,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扎实的学术功底。不过,对于初次接触这段历史的读者来说,开篇的术语解释可能略显密集,需要耐心消化。但只要坚持读下去,你会发现,作者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精微的历史迷宫,每解开一个谜团,都带来巨大的学术满足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看待中世纪的一个全新且富有批判性的视角,远非教科书上那种刻板的符号堆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