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论语》品读 绘图本(中国传统文化品读书系)
定价:35.00元
售价:18.6元,便宜16.4元,折扣53
作者:马世年 甄惠娟著
出版社: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490055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将孔子放在了一个平凡人的角度来描写,把他的喜怒哀乐与他的思想密切结合,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孔子所倡导的“仁、礼、忠、信”“有教无类”,以及“伤人乎?不问马”的人文主义关怀,也能使读者站在孔子的角度为他永不放弃的理想而喝彩。
内容提要
◆该书将孔子放在了一个平凡人的角度来描写,把他的喜怒哀乐与他的思想密切结合,对孔子所提倡的“仁、义、礼、忠、信”,以及“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思想从故事的层面重新解读。全书以比较通俗、生动的语言将孔子深奥的思想略加拓展、引申,力图使广大读者能够感知到真实的孔子,理解其为人与思想,并能够在学习、生活、事亲、、为人、教育、为政等方面有所启迪和收获。书中也配有大量手绘插图,图文并茂,知识性、可读性与趣味性兼具。
目录
壹 孔子的故事
1.孔子出生
2.少年孔子
3.青年孔子
4.洛阳见
5.孔子适齐
6.鲁国从政
7.周游列国
8.子畏于匡
9.子见南子
10.坎坷的旅途
11.学琴师襄子
12.前后为难的抉择
13.卫国内乱
14.绝境逢生
15.楚国的生活
16.生命的挽歌
17.《论语》与“十三经”
18.半部《论语》治天下
19.《论语》的传本之谜
20.孔门弟子(一)
21.孔门弟子(二)
贰 仁德篇
1.何为仁之本
2.礼后于仁
3.里仁为美
4.颜渊问仁
5.身边的仁德
6.樊迟问仁
7.仁者管仲
8.子贡问道
9.仁者爱人
10.孟武伯问仁
11.智者为仁
12.陈文子的故事
13.立己难,立人更难
14.杀身成仁
叁 孝道篇
1.真孝子闵子骞
2.三年之丧
3.父子俩的同一个问题
4.什么叫“色难”
5.子欲养而亲不待
6.百善孝为先
7.以孝治天下
8.孟庄子的孝道
9.百里负米的故事
肆 君子篇
1.天下有德者居之
2.君子必先正名
3.君子的道德标准
4.伯夷、叔齐的故事
5.柳下惠的故事
6.真正的君子
7.史鱼和蘧瑗
8.君子以义为上
9.君子小人
10.光风霁月真君子
伍 篇
1.朋友之道
2.交什么样的朋友
3.司马牛之忧
4.的艺术
5.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6.以文会友
7.志同道合的朋友
陆 处世篇
1.傲寒独立
2.胜者为王败者寇
3.做一个完美的人
4.识人必察
5.行己有耻
6.夫子言志
7.不与鸟兽同群
8.四子侍坐
9.圣人之道
10.路遇隐士
11.孔子击磬
12.敢说真话的子路
13.吃饭乃是大问题
14.孔子的为人
15.尊礼为礼
16.士的标准
17.夫子的幽默
18.韶华易逝
柒 论学篇
1.六言六蔽
2.孔鲤学诗
3.樊迟学稼
4.有教无类
5.因材施教
6.好学生颜渊
7.宰予昼寝
8.崇德辨惑
9.一以贯之
捌 论政篇
1.叶公问政
2.昏庸的卫灵公
3.割鸡焉用牛刀
4.孔子不做官
5.尧舜禹的传说
6.季康子问政
7.为正义而言
8.谁才是真正的霸主
9.子张问政
10.冉有做官
11.冉有的无奈
12.冉有之过
13.一句话定成败
作者介绍
马世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先秦诸子散文研究”负责人。出版专著有:《〈韩非子〉的成书及其文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历代赋评注?先秦卷》(合著,巴蜀书社2010年);《〈新序〉译注》(中华书局2013年)。
文摘
序言
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部绘图本成功地实现了一种“慢阅读”的倡导。在这个信息爆炸、追求速度的时代,我们太久没有静下心来,去真正“品读”一部经典了。它的开本设计、留白的处理,都潜移默化地引导着读者放慢节奏。你不能像读小说一样一口气读完,因为每一页的图画都值得你驻足欣赏、细细揣摩。这种设计哲学,其实也是在呼应“论语”本身所倡导的“慎独”和“格物致知”的精神。它不强求你记住多少术语,而是鼓励你将书中的理念慢慢地内化,融入到日常的待人接物之中。我特别欣赏它对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它既是一本可以放在案头随时翻阅的励志书,也是一本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艺术品,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审美的坚实桥梁,实属难得。
评分这本书在文字编排上展现出一种匠心独运的“解构与重塑”,它并非简单地将原文誊抄一遍,而是巧妙地将那些经典语录进行碎片化处理,再用现代的、更具亲和力的语言进行旁白式的串联。我发现这种处理方式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尊重了原典的权威性,但又没有让读者感到被生硬的古文所阻隔。比如,对于一些涉及古代社会背景的词汇,编者没有采用冗长的注释,而是通过配图的场景和旁白文字的巧妙衔接,让读者在阅读体验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其含义,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语境教学法”。我用了好几个晚上,只是沉浸在那种阅读的节奏感里,仿佛孔夫子的教诲不是一次性的说教,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温和的对话。它没有卖弄学术上的艰深,而是专注于如何将“道”真正地传递给每一个渴望了解的普通人,这种谦逊而真诚的态度,是很多严肃学术著作所缺乏的。
评分这部绘图本的装帧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受到一种古朴又不失雅致的气息。纸张的质感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亮光纸,而是带着点微微的纹理,让原本就充满历史感的文字和图画,在触觉上也能得到很好的延伸。尤其是那些配图,我得说,画师的功力很深厚,笔触细腻,色彩的运用也恰到好处地把握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既不是过于浓烈的油画感,也不是过于单薄的水墨写意,而是找到了一种绝佳的平衡点,让那些哲理性的论述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有了生动的画面支撑,哪怕是对传统文化接触不多的年轻人,也能一下子被吸引进去。我特别留意了几个场景的描绘,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几页,将孔子与弟子们在杏坛讲学的场景描绘得如临其境,那种宁静致远的氛围,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学者的心境。这种图文互动的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那些看似高深的“仁义礼智信”变得触手可及,绝对是传统文化普及读物的典范之作,光是作为一本艺术品收藏,都觉得值回票价了。
评分与其他同类读物相比,这本书在文化传承的广度和深度上,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喜的平衡感。很多普及读物为了追求易读性,常常会牺牲掉对细节的考究,或者只挑那些最耳熟能详的段落来做文章。然而,这部绘图本显然是下足了功夫的,它不仅涵盖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篇章,对于一些相对冷门但同样蕴含深意的章节,也给予了相当的篇幅和精致的配图。这表明了编者对原著的敬畏之心,他们深知“论语”体系的完整性不容破坏,因此在取舍上极为谨慎。特别是对那些涉及“君子”与“小人”辩证关系的论述,配图的处理就显得尤为深刻,没有简单地将两者脸谱化,而是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微妙变化,展现了修养的渐进性。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不仅是学习了教条,更是在进行一次关于自我修养的深度反思,远超出了一个“看图识字”的层面。
评分我一直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读物,必须具备一种“跨越时空的心灵感应”能力,而这部绘图本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我不是一个轻易被“国风”标签蒙蔽的人,但这部作品的配图和版式设计,确实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怀旧又现代的氛围。那些画师在刻画人物神态时,尤其注意捕捉了孔子和弟子们互动时的那种真挚情感——无论是学业上的困惑,还是人生上的迷茫,都被细致入微地呈现在画面里。例如,有一处描写颜回的篇章,仅仅通过他低垂的目光和手中紧握的竹简,就传达出那种“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的笃定,这种无需多言的意境表达,才是最打动人心的中国式美学。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不是去看文字说明,而是去“品味”那张图本身所蕴含的哲学情绪,它像是一扇窗,让我暂时抽离了当下的喧嚣,进入了一种更纯粹的、以德行为核心的精神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