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0
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宋词三百首
定价:68.00元
作者: 朱孝臧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1363930
字数:
页码:4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宝贵的明珠,一千多年来,一直高悬于历史的长空,闪耀着夺目光彩。经过这许久的历史沉淀,在今天的社会里,它仍旧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日益繁荣,生活步调日益加快,人渐渐变成了一只飞速旋转的陀螺。在人们感到疲惫不堪之时,如果能捧起一本宋词,轻轻浅浅读上几首,焦灼的心灵便会渐趋平静,如久旱的大地遇上一场潇潇春雨。
n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种代表文体,汉有赋,唐有诗,宋有词。在宋代,词的作者多,词作丰富,艺术成就高。词形成于唐代,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到了宋代进入全盛时期。
n★现代手法解读 插图形象直观 图解简洁漂亮 人人都能看懂
n★趣味性强 随翻随读
n1. 本书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加以注释、翻译,促进理解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将传统经典以一种新的方式诠释。
n2. 书中配有大量彩色图片,逼真生动,图文集合,声情并茂。
n3. 本书全新讲解,全新编排,全新包装,新颖的装帧,为读者呈现一套高品质的国学读物。
n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菩萨蛮(李白)
n平林漠漠烟如织a,寒山一带伤心碧。
n暝色入高楼b,有人楼上愁。
n玉阶空伫立c,宿鸟归飞急。
n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d。
n【注释】
na平林:远望时,树林呈现齐平的样子。b暝(mínɡ)色:暮色。c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d更:连续,连接。
n【译文】
n平展的树林迷迷蒙蒙,飞烟缭绕如织,寒山留下一片惹人伤心的深碧色。暮色映入高楼,有人在楼上独自发愁。
n徒劳地久立在玉阶上,归巢栖息的鸟儿正急匆匆地往回飞。归途在何处?只看见长亭连着短亭。
n【赏析】
n这首词表达了游子思归之情。作者登高望远,看到苍茫的日暮景色,触景生情,想到自己远离故乡,征途漫漫,归乡之日却遥遥无期,心情愁苦悲凉。也有说表达了作者仕途失意的怅惘。
n整首词写景层次井然,镜头感极强:上片自远而近,首先描写远眺的平林含烟、寒山凝碧,紧接着笔锋一转,视野定格在暮色苍茫之中独倚高楼凭栏远眺的游子;下片由近及远,由上至下,从远处天空归林的飞鸟,到古道上的长亭短亭。作者巧妙利用视觉的位移和空间的交错,表达出人生的漂泊感,“苍茫高古,一气回旋”(《唐词选释》)。尤其是后两句,以“长亭更短亭”的画面回答“何处是归程”的提问,由景及情,甚是巧妙。
n此外,整首词用字新巧,比如“寒山一带伤心碧”中的“碧”,将山间寒意与人的伤感渲染到;“玉阶空伫立”中的“空”字,则表达出游子心中难以言明的失落心境。
n忆秦娥(李白)
n箫声咽a,秦娥梦断秦楼月。
n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b。
n乐游原上清秋节c,咸阳古道音尘绝d。
n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n【注释】
na箫声咽:出自《列仙传》:“箫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b灞陵:即“霸陵”,因汉文帝葬于此而得名,为唐人送别之处。c乐游原: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唐代的观游胜地。d咸阳古道:唐时从长安西去,咸阳为必经之地。音尘绝:音信断绝。
n【译文】
n箫声呜咽,打断了秦娥的梦,秦楼上正悬着一轮明月。秦楼上的明月,每年青青的柳色,都见证了灞陵的伤感离别。
n乐游原上正是清秋佳节,咸阳古道上(爱人的)音信断绝。音信断绝,萧瑟的西风中,一抹残阳洒落在汉朝皇帝的陵墓上。
n【赏析】
n这是一首写伤别的词,抒发了闺中女子长夜难眠的悲怆寂寞与相思之苦。
n上片开首两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箫声如泣如诉,正如思妇牵念之绵长凄凉;后两句今昔对比:秦楼月亏盈如常,杨柳枯荣依旧,心上人却离去多年,杳无音讯。
n下片连写数景:“古道”、“西风”、“残照”、“陵阙”,无一不烘托出秦娥的凄凉孤寂。
n整首词行文极富节奏感:“咽”、“断”等用字精简老辣,而“秦楼月”、“音尘绝”采用顶真手法重复叙述,寥寥数语呈现出女子连绵不绝的愁思、悲痛欲绝的心境。
n全篇无一句直接抒情,却处处是情,情景交融至如此境界,《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
n秋风清(李白)
n秋风清,秋月明。
n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n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n【译文】
n秋风清冷,秋月明亮。落叶聚集起来又散去,寒鸦刚刚歇下又被惊起。我思念着你,但不知何日才能相见,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夜里,叫我感情上如何受得了。
n【赏析】
n《秋风清》一名《秋风辞》,字数与《江南春》相同,为汉武帝刘彻作,是根据楚地民歌体制作而成。此类体式的词初称为三五七言诗。而三五七言诗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故后来被归入词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
n这首词既写欢乐的幽会,又充满着离别情绪。整首词由风清月明下短暂的幽会之喜,转为离别后漫长的思念之悲,悲喜交融。
n“秋风清,秋月明”,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两人幽会时的景色。秋风凉爽,秋月皎皎,洁白的月光笼罩着一对喁喁私语的恋人,这景象是多么美好呀!
n“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两句,词的氛围突然一变,由静而化动,且含义深远。这两句将情侣幽会时复杂的心理状态刻画得细腻动人。“落叶”、“寒鸦”都使用了比喻,“聚还散”、“栖复惊”又写出恋人相爱却难以相守、相聚又怕人发觉的凄凉与不安。
n“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后两句,一问一答,直诉衷情,明白地说出人物的忧虑,对“惊”做了注解,他们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担心情无再续之日,大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哲思蕴含其中。
n几行如话的文字,透着一丝沁心的清寒,让人黯然神伤,同叹这万古惆怅。
n渔歌子(张志和)
n塞山前白鹭飞a,桃花流水鳜鱼肥b。
n青箬笠c,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n【注释】
na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b鳜(ɡuì)鱼:俗名花鲫鱼,亦称“桂鱼”。c箬(ruò)笠:用竹叶或竹篾编的斗笠。
n【译文】
n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翔,桃花盛开,春水初涨,鳜鱼正肥美。
n戴着青色的斗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在微风细雨中垂钓,用不着回家。
n【赏析】
n这首小令是渔歌,写的是渔隐之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无限向往与恬和淡雅的情怀。整首词描绘出一幅和谐的垂钓画面,色彩鲜艳亮丽,描写细腻生动。
n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气候回暖,桃花盛开,几场春雨过后,河水会上涨,逆水而上的鱼群也多了起来,这就是桃花水。词人没有直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勾起读者的想象:红艳艳的桃花灼灼盛放,肥大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
n在自然景观的描写上,粉色的桃花与白鹭,以及银色的流水呈现出鲜艳的色彩对比,肥美的鳜鱼则给整幅画面带来动感和生机,天地万物,交相辉映;对人物的刻画上,不直接写渔翁,而以青绿的箬笠与蓑衣指代,渔翁的背影宛然可见,仿佛画中另外一抹风景。
n这首词以动衬静,白鹭、斜风、落花动态十足,垂钓的渔翁恬静置身其中,更显一派悠然自得的意境。颇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可谓词中有画,词中有情,词中有禅。
n调笑令(戴叔伦)
n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a。
n【注释】
na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
n【译文】
n边塞的野草啊,边塞的野草,边塞的野草凋尽时,士兵也老了。山南山北白雪明净,千里万里明月照耀。明亮的月儿,明亮的月儿,听到一声胡笳,使我愁思难绝。
n【赏析】
n唐代西北边境邻吐蕃、回纥,边事频繁,故唐人诗词多有言征戍之苦的篇目。这首词正是这样一首边塞词,描绘一个老兵在雪晴月明之夜,因思乡而悲极愁绝的情景。
n“调笑令”本是欢乐的曲调,作者却赋之以悲凉的感慨。词开首以边草起兴,一唱三叹,令人感慨唏嘘。归期渺茫的老兵以边草自喻,思乡之切与怨怅之深交织在字里行间。
n中间两句写晴雪、明月,本是寂寥、旷远之景,愈发衬托出老兵的孤苦无依,可谓“以幽景写哀情”。
n后描写,胡笳之音哽咽不息,直诉愁肠满怀的心情,旷远疏淡中,字字血泪。古来征战,多有“醉别故里空戍边”的千古长叹。
n序言
图解·宋词三百首 [清] 朱孝臧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图解·宋词三百首 [清] 朱孝臧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图解·宋词三百首 [清] 朱孝臧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