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7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式投行
定价:59.0元
售价:38.4元,便宜20.6元,折扣65
作者:张立洲 ,刘兰香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08655093
字数:27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中国投资银行成为金融领域**创新力的崭新力量。
2.投行业务正在打破既有金融格局,创造金融业新版图。
3.民生银行投行部总经理本土原创,阐述中国式投行。
4.为投行业务的发展机遇、趋势和挑战提供指导和借鉴。
5.为投行业务监管及政策制定提供建设性建议。
内容提要
《中国式投行》全景式展现中国本土投行发展历程,及中国式投行四大力量——证券投行、商行投行、资管投行以及精品投行的成长与崛起,将如何重塑中国金融版图,奠定金融发展新格局?
《中国式投行》通过对中国各类金融机构涉足和发展大投行业务的深入具体分析,为读者提供一条清晰的中国式金融创新与发展脉络,全景式地展现各类金融机构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因“规”制宜,积极发展投行业务的丰富实践。
既可以帮助金融从业者对整个市场的发展进程与状况有一个系统梳理与理解,也有利于依赖金融服务的企业经营者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当前的金融服务。
一些对金融业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了解大金融市场的窗口。
目录
作者介绍
张立洲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曾先后供职于证券机构、保险公司和实业企业。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著有《走向混业经营之路》,在***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刘兰香 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研究员、运营主管。曾先后供职于路透社、《21世纪经济报道》。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硕士。
文摘
中国式投行
序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正使得金融发展进入“新常态”。
随着国民经济步入中速增长阶段,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成为当下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同期到来,使得实体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而经济发展的这种深刻变化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准确地折射出来。
当前,中国金融市场正经历快速转型期,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崛起,以及混业经营等各种金融发展趋势日渐深入,各个金融子市场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不同类型金融服务与产品正在快速融合与创新。“春江水暖鸭先知”,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深刻地感受到金融环境的快速变迁,如何适应市场、适应变化,以变应变、以变求变,以创新谋发展成为金融企业经营战略中的核心内容。
尽管中国仍在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但是,混业经营趋势在如火如荼的金融创新推动下,日渐清晰。一方面,这是市场竞争的压力所致;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也是促进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这也与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相适应。自美国1999年通过并实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以来,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业的主流模式。中国自1995年确立金融分业经营制度以来,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各个金融子行业日益发展壮大,并相互渗透与跨界合作,混业要求日渐强烈。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金融市场竞争的需要,探索综合经营成为金融业的战略选择。
投资银行业务正是各类金融机构跨界与综合经营的主要领域之一。从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史看,投资银行业务几乎囊括了所有资本市场活动,横跨证券承销、并购重组到公司金融,以及基金管理、风险投资、财务顾问等诸多领域。国际全能型金融机构均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深耕细作。在中国,尽管依然存在分业经营藩篱的制约,但是,在金融业走向混业的大趋势下,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转折时期,机构积极拥抱资本市场将是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主流金融机构的必然选择。同时,这也是中国大型金融机构适应国际化进程需要,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并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放眼资本市场,尽管在过去几个月里,中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股票市场出现历史性下挫,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格局基本形成,各交易所上市公司接近5 000家,总市值仍超过40万亿元,上市公司群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企业股权证券化动力并未因市场波动而削弱,国民经济证券化进程正深入发展,企业跨境并购整合仍在向纵深推进。与此同时,国家战略下的“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等,都将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并由此促进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因此,在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转型时期,对所有金融机构而言,都需要探索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尝试综合经营,可以说“得资本市场者得天下”。
立洲的新书《中国式投行》是**本系统总结和思考金融机构投行业务探索与实践的著作。该书将涉足投行业务的机构分为四大类:证券投行、商行投行、资管投行和精品投行,对各类机构投资银行业务的发生、发展与成长进行了深入剖析,为读者全图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式投行”的发展脉络、路径与趋势。这是作者在证券、保险、银行等行业多年业务实践与理论思考的系统总结,深入浅出,言之有物。此外,作者还就构建中国本土投行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很好的观点与见解。
作为一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十余年来也在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投资银行业务。我们2005年就在总行设立了投资银行部,是较早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并在后来把它改革为总行的事业部。立洲从投资银行部成立伊始就一直在该部门工作,见证和参与了我行投资银行业务探索与发展的全过程。因此,《中国式投行》这本书与立洲多年市场实践与理论思考密切相关。该书以财经读物的轻松文风,将中国式投资银行的过去、现在、未来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讲,该书对商业银行从业者的业务实践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在繁忙的投行工作之余,立洲仍能静下来思考问题并写作,难能可贵。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无论是对金融从业者、企业经营者,还是对普通读者而言,都将大有裨益!
是为序。
洪崎
民生银行董事长、行长
2014年9月1日
序言
“这是**的时代,这是*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的这两句话,用来描述当前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是*恰当不过了!
之所以如是说,一方面,是由于当前中国金融创新此起彼伏,已势成潮流,金融自由化进程推动着金融机构不断突破分业经营体制的束缚,而走向综合经营,成长与发展路径不断被拓宽;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正在打破金融机构熟悉的既有经营模式,金融业正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也在剧烈地改变着金融生态与竞争格局。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外部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大提高,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额和不良率出现“双反弹”,这使得金融机构处于“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艰难局面。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收益与风险也是如影随形。
当前,大资管、大投行、大金融市场潮流裹挟着金融创新浪潮汹涌而来,在这场为获取竞争优势而展开的激烈角逐中,金融机构为建立起强大的综合化经营能力,几乎都将发展大投行业务作为其战略性选择。但是,中国金融业尚处于分业体制的余辉中,金融机构并不能直接开展全面综合经营。因此,采取迂回方式、创新途径,有时甚至是“闯关”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机构市场行为的新常态。各类机构纷纷从不同维度参与到大资管、大投行、大金融市场的竞争之中,各显其能,各展所长。如火如荼的金融创新一方面大大促进了金融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推动了监管制度的创新与变革,同时,还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
在市场不断融合与持续创新的热潮之下,金融机构推陈出新的金融服务、监管机构细密纷繁的监管制度,使得金融这个焦点行业既显得热闹非凡,又好似有些杂乱无序。但是,尽管金融服务、产品及制度的创新如此繁杂,若我们从不同机构类型出发,按照行业特征,仍可以用一个相对清晰的逻辑体系对其实现有效梳理,并形成清楚描述。因此,在本书中笔者用“大投行”或“中国式投行”对其加以概括,其核心内涵在于,用其来描述中国由分业经营体制向混业经营体制转轨进程中,深具中国特色的本土金融业,既有别于华尔街成熟模式,同时又兼具不少共同市场特征的发展状态。
因此,本书努力的目标正是希望通过对中国各类金融机构涉足和发展大投行业务的深入具体分析,试图为读者提供一条清晰的中国式金融创新与发展脉络,全景式地展现各类金融机构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因“规”制宜,积极发展投行业务的丰富实践。由此,既可以帮助金融从业者对整个市场的发展进程与状况有一个系统梳理与理解,也有利于依赖金融服务的企业经营者更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当前的金融服务。当然,一些对金融业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了解大金融市场的窗口。这正是笔者写作本书的目的与出发点。
本书共分六篇,**篇描述了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的“变化的世界”。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犹如不断“上升的地平线”,深刻影响着每一个行业,而作为国民经济的血液,金融业正直面“当下的冲击”,金融机构生存与发展而展开的各类创新正在塑造着全新的“金融新版图”。这就是我们正面对的现实金融图景。
接下来的四篇中,笔者分别从证券投行、商行投行、资管投行和精品投行的视角,按照时间顺序,结合市场变化和监管政策变迁的逻辑,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各类机构探索、发展投行业务的路径、进程与趋势。在分业经营体制下,新中国的证券投行脱胎于商业银行,并在监管政策支持下,成长为一个独立的金融子行业。在过去20余年中,证券业从萌芽到壮大,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成长历程。
商业银行作为孕育证券投行的母体,在1993年中央确定实行分业经营的改革方向后,随着1995年《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几乎完全退出了证券业务。然而,在过去的10年间,商业银行一直在探索重新进入投行业务。尽管一直面临监管制度的制约,但商业银行已涉足了除股票IPO承销与股票经纪之外的几乎其他所有投行业务,并依靠自身强大的客户基础和资金实力,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未来战略转型的重要方面。如今,商业银行公司业务投行化趋势日渐深入,商行投行已经成为中国投资银行服务市场上崛起的重大力量。
笔者用“资管投行”来描述包括信托公司、保险机构和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在内的泛资产管理机构。以证监会“新政”为开端所开启的大资管潮流,使得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得以逐步打破既有的发展窠臼,探索资产管理的新途径、新模式,并将财富管理、投资与投行运作相结合,逐步渗透到大投行业务的各个子板块,成为特色的资产管理类投行机构。在资管投行群体里,信托公司的快速膨胀是*引人注目的焦点。几年间,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迅速超过保险业,成为管理资产规模位居全市场第二位的金融子行业。当然,以“实业投行”为标签和目标的信托机构也面临着泛资管带来的巨大挑战,转型压力。此外,以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为主的新兴资产管理机构,受益于资管新政的推动,也获得了爆发式成长,与信托业形成直接竞争,其资产管理规模直追信托业,并依托母公司力量向资本市场进军,彰显出其独特的制度与机制优势。保险机构则在持续的保险新政推动下,利用其资产管理子公司,除大大拓宽了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外,还迅速涉足泛资产管理市场,发展市场化的资产管理业务,由此不仅增强了母公司的盈利能力,还形成了特色的一类资产管理机构,并成长迅速。
此外,在中国的投资银行类机构体系中,除了这些金融机构或其子公司涉足投行业务,还有一类非金融机构也是投行体系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这就是第五篇所描述的中国精品投行。与发达国家类似,中国在证券业诞生之初,就已经出现了**批本土精品投行机构,而且十分活跃。特别是在2010年之后,随着一大批华尔街投行人才回归,与本土投行机构出走的人才相结合,出现了一大批新的精品投行机构。它们既有本土优势,又兼有华尔街基因,从咨询类投行业务起步,涉足并购顾问、募资顾问、管理顾问和财务顾问等,并逐步过渡到以投资、资产管理为依托,全面涉足投行业务。同时,还有一些机构甚至开始探索持牌类投行机构,利用机制优势和人脉网络,积极进军大投行业务,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和市场地位。
在*后一篇中,笔者深入分析了“中国式投行的未来”,就如何顺应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通过监管变革,借力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潮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大本土投资银行,构筑中国金融业的坚实脊梁,在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壮大。
笔者曾在中国证券业、保险业和商业银行工作十几年,有机会见证、参与了中国主要投行类机构的发展与实践。作为一名市场亲历者和业务实践者,笔者希望本书尽可能以轻松而又不失严谨的方式,为读者系统分析中国各类投行机构的成长历程、业务实践和未来趋势。去年秋天,在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的积极邀请下,笔者开始着手准备写作本书,但因工作忙碌,一直疏于动笔,因此拖延至今日方才*终完稿,很多内容都是在出差的飞机上完成的。因此,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从构思到写作历经了近一年时间,其间,得到了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的大力支持,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郑智先生和研究员刘兰香女士,以及王文韬、沈修远、崔继培等研究员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与努力,很难想象在繁忙的投行工作之余能够完成写作。在此,衷心感谢他们的无私帮助和辛勤付出。中信出版社的许志女士为本书的出版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立洲
2015年9月8日于北京
中国式投行 张立洲 ,刘兰香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式投行 张立洲 ,刘兰香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中国式投行 张立洲 ,刘兰香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