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戰爭的邏輯:從普魯士崛起到兩次世界大戰
定價:65.00元
作者:蘇肄海
齣版社:新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1662821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天涯論壇首發連載,當月點擊量超過35次萬!
126幅地圖、圖片,還原大國恩怨與博弈。
內容提要
本書以德國的曆史為主綫,詳述瞭自19世紀後半葉至二戰期間歐洲各大國間的矛盾及其産生的原因,以普法戰爭為起點解析瞭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源。作者並未詳細描述諸多戰爭過程,而是側重從曆史、戰略、外交、技術、經濟等宏觀角度總結兩次世界大戰經驗教訓,剖析大國戰爭的邏輯。
目錄
序言
篇德國統一
第1章普魯士的崛起
普魯士建國/ 拿破侖的陰影/ 德意誌民族主義的覺醒
第2章德國統一
統一前的德意誌/ 鐵與血/ 普丹戰爭/ 普奧戰爭
第3章普奧戰爭中的技術因素
鐵路/ 後膛裝填的撞針槍/ 電報/ 普法戰爭/ 德意誌帝國建立/《法蘭剋福和約》
第4章俾斯麥外交的背景
爭取俄國的中立/ 不凍港/ 印度/ 沙俄的兩杆大旗/ 奧匈帝國
第5章熱鬧的巴爾乾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塞爾維亞的自治/ 希臘獨立/ 兩次土埃戰爭/ 剋裏米亞戰爭
第6章俾斯麥時代
近東危機與柏林會議/ 與奧匈帝國結盟/ 《俄德“再保險”條約》/ 德意奧三國同盟/ 兩次《地中海協定》
第二篇次世界大戰
第1章新路綫
威廉二世/ 世間再無俾斯麥/ 大陸均勢和光榮孤立/ 追求英國的友誼/ 法俄結盟/ “剋魯格電報”事件/ 殖民地/ 陽光下的地盤
第2章瘋狂的英德海軍軍備競賽
海軍戰術/ 瘋狂的“無畏”/ 提爾皮茨的錯誤及後果
第3章施裏芬計劃
第4章歐洲的桶
波斯尼亞危機與俄國的屈服/ 次巴爾乾戰爭/ 第二次巴爾乾戰爭與俄國的再次屈服/ 薩拉熱窩事件
第5章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
俄國/ 奧匈帝國/ 意大利/ 塞爾維亞/ 保加利亞/ 土耳其/ 羅馬尼亞/ 希臘
第6章技術兵器對於戰爭形態的改變
次世界大戰——馬剋沁機槍的戰爭/ 塹壕戰/ 般的塹壕生活/ 坦剋/ 毒氣/ 飛機/ 潛艇
第7章封鎖
英國海軍對德國的封鎖/ 飢餓的德國/ 德國戰爭經費的籌措/ 德國對英國的封鎖——無限製潛艇戰
第8章帝國的崩潰
俄羅斯帝國的崩潰/ 美國參戰/ 保加利亞的崩潰/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崩潰/ 奧匈帝國的崩潰/ 德意誌帝國的崩潰
第9章巴黎和會
俄羅斯問題/ 法、英、美對於處置德國的態度/ 法德疆界問題/ 德國賠款問題/ 《凡爾賽和約》/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傷害/ 《聖日耳曼條約》/ 意大利的無理要求/ 《特裏亞農條約》/ 《納伊條約》和《洛桑條約》/ 巴黎和會後法國的安全形勢
第三篇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1章魯爾危機
德國賠款問題/ 惡性通貨膨脹/ 法國陷入孤立/ 魯爾危機的結束及《道威斯計劃》
第2章德國外交的勝利
與蘇聯建交/ 《洛迦諾公約》/ 加入國聯及《蘇德友好中立條約》
第3章大蕭條
華爾街的崩潰/ 德國經濟的崩潰/ 蘇聯的工業化
第4章希特勒
希特勒的青少年時代/ 維也納的流浪漢/ 戰爭英雄/ 黨的/ 啤酒館/ 希特勒的政治理念/ 奪取政權/ 希特勒的經濟奇跡/ 撕毀《凡爾賽和約》/ 吞並奧地利
第5章捷剋斯洛伐剋
捷剋斯洛伐剋的曆史/ 與法國結盟/ 五月危機/ 通往慕尼黑的道路/ 推翻希特勒的密謀/ 慕尼黑協定/《慕尼黑協定》的後果/ 捷剋斯洛伐剋
第6章英國實行綏靖政策的原因
沉重的財務負擔/ 英鎊霸主地位的動搖/ 工業製造能力和市場的萎縮/ 商船和海外資産劇減/ 大英帝國開始分裂/ 慘重的人員傷亡/ 希特勒的要求似乎是閤理的/ 綏靖主義
第7章法國實行綏靖政策的原因
第8章德國為什麼選擇戰爭
第9章波蘭
波蘭的曆史/ 三次瓜分/ 波蘭復國/ 輪到瞭波蘭/ 英法態度的改變/ 英法結盟/ 德意日結盟/ 建立集體安全機製的失敗/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後幾天和平的日子/ 閃擊波蘭/ 蘇聯從背後捅進一刀/ 靜坐戰爭
第10章法國的戰略
法軍指導思想的改變/ 馬奇諾防綫/ 全麵防禦思想對法國外交的影響
第11章法國
徵服挪威和丹麥/ 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計劃/ D計劃/ 法蘭西戰役/ 墨索裏尼再補一小刀/ 第二次貢比涅停戰/ 法國戰敗的原因及影響
第12章閃電戰
閃電戰的理論/ 坦剋/ 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
第13章輪到瞭蘇聯
海獅計劃的失敗/ 巴巴羅薩/ 來搗亂/ 巴巴羅薩之前的斯大林
第14章蘇德戰場德軍失敗的原因
政治上的錯誤/ 閃電戰失靈/ 後期決策失誤
第15章蘇聯贏得勝利的原因
遼闊的國土和眾多的人口/ 蘇聯的工業化/ 美英的援助/ 蘇聯的動員能力/ 《第270號命令》和《第227號命令》
第16章二戰的參戰國及冷戰的開始
英國/ 法國/ 德國/ 意大利/ 蘇聯/ 捷剋斯洛伐剋/ 波蘭/南斯拉夫/ 羅馬尼亞/ 保加利亞/ 匈牙利/ 希臘
後記
作者介紹
蘇肄海,四川大學經濟係畢業,靜雅思聽有聲讀物網特邀作者,天涯網煮酒論史論壇人氣作者,癡迷兩次世界大戰,熟讀幾十種相關圖書,寫作考據嚴謹、文筆生動。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題目就充滿瞭力量感,“戰爭的邏輯”。這讓我意識到,作者並非是簡單地敘述戰爭的發生過程,而是要深入探討驅動戰爭的內在邏輯和機製。從普魯士的崛起這樣一個起點開始,似乎就預示著作者要追溯到近代歐洲國傢形成和擴張的源頭。我對普魯士如何從一個彈丸之地,一步步成長為一個軍事強國,並最終影響瞭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的曆史進程充滿瞭好奇。我希望作者能夠細緻地描繪齣普魯士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方麵的戰略布局,以及其獨特的民族精神和國傢構建模式。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夠清晰地闡釋,普魯士的崛起及其擴張傾嚮,是如何與當時歐洲其他大國的利益發生衝突,並最終導嚮瞭那兩次世界大戰的。這種邏輯的梳理,需要作者具備深厚的曆史功底和敏銳的分析能力,我非常期待能夠從這本書中獲得啓發,更深刻地理解戰爭的本質,以及人類曆史發展中那些令人警醒的規律。
評分在我看來,曆史從來不是孤立的事件堆砌,而是一係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進程。這本書的標題“戰爭的邏輯”就觸動瞭我對這種關聯性的思考。從普魯士的崛起這樣一個具體的曆史案例齣發,作者似乎想要揭示齣一種更普遍的“戰爭邏輯”。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從普魯士這個國傢的發展軌跡中,找到其與後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是其地緣政治的先天劣勢?是其軍國主義思想的滋生?還是其與其他大國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詳細的論證,展現齣作者是如何將看似零散的曆史片段,編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我想象著作者會運用大量的史料和嚴謹的分析,去解釋普魯士是如何從一個區域性的力量,演變為影響全球格局的關鍵角色,而其擴張的衝動,又如何與當時的國際秩序相互作用,最終引爆瞭兩次世界大戰。這種對曆史深層邏輯的探索,是我閱讀曆史類書籍最看重的部分,我相信這本書能夠滿足我的期待。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次深刻的曆史溯源之旅,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細讀,但僅僅是翻閱目錄和前言,就足以感受到其宏大的野心和嚴謹的學術態度。作者似乎並非僅僅滿足於陳述戰爭的發生和結果,而是試圖剝離錶象,去探究驅動戰爭機器運轉的深層邏輯。從普魯士那個在歐洲大陸上默默崛起的軍事強國開始,作者似乎在繪製一張錯綜復雜的戰略圖景,描繪其如何通過一係列精巧的政治博弈和軍事部署,一步步改變歐洲的權力格局。我尤其對普魯士為何能在眾多強國中脫穎而齣這一部分充滿瞭好奇。是其獨特的軍事體製?是其國民精神的塑造?還是其地緣政治的優勢?這些疑問在腦海中盤鏇,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書中尋找答案。而這一切,最終又如何導嚮瞭那兩次席捲全球的浩劫?作者的筆觸能否將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串聯起來,展現齣一種必然的趨勢?這種對曆史“必然性”的探尋,本身就充滿瞭引人入勝的魅力。我預感,這本書將會是一次智力上的挑戰,也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那些曾經熟悉的曆史事件,從中獲得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是一本厚重的著作,光是封麵和厚度,就足以讓人感受到其內容的豐富與分量。作者似乎試圖構建一個宏大的曆史敘事框架,將從普魯士的崛起開始,一直延伸到兩次世界大戰的整個進程。我對此非常感興趣,因為我總覺得,理解現代世界,必須先理解兩次世界大戰為何會發生,而這兩次戰爭的根源,又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曆史時期。普魯士的崛起,在我看來,是近代歐洲力量重塑的一個縮影,它不僅改變瞭德意誌地區的政治版圖,也深刻影響瞭整個歐洲大陸的力量平衡。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解讀普魯士的軍事思想和政治策略的,它們是如何在那個時代脫穎而齣,又為何會孕育齣如此激進的擴張野心?而這種野心,又如何一步步將整個歐洲乃至世界捲入瞭兩次毀滅性的戰爭?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分析視角,而不是簡單的事件堆砌。我希望作者能夠展現齣一種洞察力,能夠穿透曆史的迷霧,揭示齣那些隱藏在錶麵之下的深刻原因,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戰爭的殘酷,以及和平的來之不易。
評分我一直對曆史中的“偶然”與“必然”之間的辯證關係非常著迷,而這本書似乎正好切中瞭這一主題。從標題來看,它不僅僅是戰爭的記錄,更是對戰爭背後驅動力、決策邏輯的深度剖析。我尤其關注作者是如何處理“普魯士崛起”這一部分,這無疑是近代歐洲曆史的一個關鍵節點。一個原本相對弱小的邦國,如何在強敵環伺的環境下,憑藉其獨特的治國理念和軍事革新,最終成長為足以影響世界格局的力量?這其中必然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麵麵的因素。而這種崛起,又為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埋下瞭怎樣的伏筆?作者是如何在敘述這段曆史時,展現齣一種“宿命感”的?我期待看到作者能夠梳理齣普魯士的擴張主義、民族主義情緒的興起,以及其與周邊大國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係。這種梳理,不應是簡單的因果鏈條,而更應該是一種多層次、多維度的交織與演變。我相信,通過對普魯士崛起這一案例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那些看似突發的衝突,往往是長期積纍的矛盾與力量碰撞的必然結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