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3
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张煌言传 | 作者 | 曲冠杰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甘肃教育出版社 |
ISBN | 9787542342737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字数 | 页码 | 563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内容简介 | |
张煌言一生波澜壮阔,历尽艰辛,而抗清复明之志从未稍懈。 自奉迎鲁王起,中经江上师溃、崇明覆舟、平岗结寨、舟山失陷,虽屡遭败绩,鲁王势力凋零殆尽,而忠贞之志曾不稍改…… 张煌言以其坚苦卓绝的一生,昭示出他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一片丹心。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爱国爱民的情怀,两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在张煌言身上得到了高度统一。 张煌言由一介书生成长为爱国爱民的忠贞义士,固然离不开时代风云的激荡淬砺,然而更重要的还是他个人品质所决定。对这样一位为民族、为人民鞠躬尽瘁、肝脑涂地的英雄人物,我们不应该也没有任何理由妄加菲薄。 让我们翻开《张煌言传》,一同走进张煌言那波澜壮阔、极为感人的人生历程…… |
作者简介 | |
曲冠杰(1946—),西北师范大学国学中心教授,编审,《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史研究,尤专晚明史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夏完淳传》等专著3部。 |
目录 | |
张煌言传 前言 浙东世家 艰难时世 举义浙东 奉迎鲁王 划江之役 出使福京 辞家航海 鲁王入闽 崇沙覆舟 翻城之役 平冈结寨 鲁王还浙 舟山入卫 四明山寨 舟山之役 一度闽关 漳州之役 鲁王归藩 转战崇沙 三入长江 会攻舟山 崇沙失守 二度闽关 联郑北伐 羊山覆舟 扬帆北上 激战瓜洲 银山大捷 孤军西上 开府芜湖 顿兵坚城 南京之溃 转战皖西 辗转东归 驻军林门 金厦大捷 移师桃渚 复台之役 三度闽关 北还浙海 翼折星亡 鲁王甍逝 慷慨陈辞 金戈落晖 悬岙被执 揖别乡关 被羁杭城 魂归南屏 节义千龄 附 张煌言诗文选注 说明 目录 文选 诗选 征引书目 |
编辑推荐 | |
《张煌言传》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对晚明抗清英雄张煌言的一生作了立体式的勾勒,展示了他波澜壮阔、曲折感人的人生历程。 《张煌言传》史料详实、观点严谨、文笔流畅,人物经历波澜壮阔,人物形象丰满立体,融历史性、文学性于一体,既具丰赡的历史知识,又具很高的可读性。 |
文摘 | |
《张煌言传》: 艰难时世 史家有云:明之亡,非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这话有道理。明在万历一朝,崩溃之势已成;又经泰昌、天启、崇祯三朝,内忧外患,江河日下。煌言就成长在这样一个纷扰的王朝末世中。 神宗倦勤,荒于政事,几十年不上朝理事,纲纪废弛,政权解纽。神宗又爱财好货,派遣矿监税使,搜括聚敛,四出扰民;皇庄官田巧取豪夺,使农民流离失所,天下骚然。 于时东北女真崛起辽左,羽翼日渐丰满,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在萨尔浒大败明四路大军,攻陷铁岭、开原;而明朝议纷争,党同伐异,势如水火。明王朝灭亡之势至万历末年已形成不可逆转之势。 浙江因远离战火,当时尚称晏然。 明神宗于万历四十八年七月去世,长子朱常洛即位,是为光宗。不料光宗是一位短命皇帝,即位仅一个月,便因病去世,长子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年号天启。 煌言幼年体弱多病,病则濒死。天启五年(1625)煌言六岁时,人塾读书。他记忆力颇佳,上口成诵。九岁时已学有小成,并好作诗歌。圭章先生恐煌言因此而荒废了经史,常加以警告,煌言不得不割爱辍笔,但又不忍完全舍弃,常常背着父亲私下作诗。 熹宗即位时尚未成年,乳母客氏勾结宦官魏忠贤,窃柄弄权,把持朝政,设立厂卫以异己。再加上一伙无耻官僚投靠,形成了历史上秽名昭著的阉党。阉党专以诛锄东林正人为务,使朝政浊乱不堪。 而东北女真则咄咄逼人,得寸进尺。辽阳、沈阳又先后陷于敌手。明军后来虽然在袁崇焕指挥下取得了宁(远)锦(州)大捷,但毕竟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女真先称后金,又改称清,已在东北根基牢固,成为明朝劲敌。 万历末年及天启一朝辽东战事,对明来讲应属民族自卫的正义之战。但由于明朝本身的极度腐朽和党争的掣肘,辽东形势日益恶化。明辽东主帅屡次更易,任用非人,杨镐、袁应泰、王化贞、王在晋、高第等素不知兵,举措乖方;虽有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力挽危局,屡挫强敌,但都不能久居其位,乃至得杀身之祸,使辽西之地旋得旋失,终至辽西尽陷,赖袁崇焕独立支撑,使山海关得到保障,而袁崇焕终也因阉党攻讦而去职,回广东东莞老家赋闲去了。 熹宗胡闹了十四年,二十刚出头,因惊吓而死,其弟信王朱由检即位,是为思宗,年号崇祯。 思宗年轻气盛,颇欲振颓起敝,有所作为。他当机立断,先是一举击溃阉党,然后汲引东林党人,并重新启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重返关外。 但此时明朝积弊已深,千疮百孔,病人膏肓,而急于求成的思宗又复多疑忌刻,刚愎自用,内阁大学士有如走马灯般更替,而雄才大略、事功卓著的袁崇焕竞被冤杀,以致正人日退,柔佞渐进。 清军多次绕过山海关坚城,毁边墙而深入内地烧杀抢掠,甚至陷济南,攻太原,围京师,如入无人之境。直捣腹心的窝心拳,打得明朝疲态尽显;而致命的是,连年饥馑,终于导致崇祯元年陕西农民揭竿而起,随后农民军如烈火燎原,使明王朝陷于腹背受敌,左支右绌的境地,穷于应付,焦头烂额。 然而北方和西北地区的烽火远离江南,那里仍然是循着固有的秩序运转,士大夫依然吟诗作赋、歌舞升平。崇祯四年(1631),煌言年仅十二岁时,母亲赵氏去世,幼年丧母,对煌言来说固然失去了母爱,但却使他更早地自立,从小养成坚毅的品格。 圭章先生中举后,三上春官不第。崇祯四年,入京谒选,授河东盐运司判官,被委派赴山西管理盐务,署理解州州事(今山西省芮城、永济、运城、平陆间)。 解州明属平阳府(治所在今临汾),为关羽故里,其地有关羽祠庙。煌言随父同去解州,于是去关羽祠庙拜谒,并撰写祭文宣读,以忠义自矢,看来,煌言幼小时便与关羽结下不解之缘,关羽的忠义对煌言有着深刻影响。 煌言此时年纪虽小,但却忧心国事。时当国家多难之秋,他总思日后能有所作为,报效国家。除潜心经史外,他还颇重习武,以备日后之用。这为他以后出入锋镝、执掌军旅作了准备。 崇祯八年(1635),煌言十六岁时,补鄞县弟子员。当时,崇祯皇帝因天下兵事繁兴,亟须武才,于是命各郡县诸生在考试经义后,再试骑射。自武则天创武举,试武生骑射,而宋改试兵书、策论,不再试骑射,武事渐废。元废武举,明初因之。至英宗时因诸臣之请复置武举,但不甚重视。至崇祯时内忧外患,武事才又得到重视。诸生平时习文,不娴武事,于考试时,面面相觑,大多虚应故事,百不一中,引起观者窃笑不止。只有煌言成竹在胸,镇定从容,弯弓抽矢,三发三中,博得全场喝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