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9
基本信息
书名: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别人的靶子:让孩子远离侵害
定价:32.80元
售价:22.3元,便宜10.5元,折扣67
作者:王方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44270281
字数:
页码: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别人的靶子:让孩子远离侵害》以保护孩子为宗旨,从预防孩子侵害的多个角度出发,结合大量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及热点话题,分析孩子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侵害事件,教会家长如何应对突发状况以及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犯—隐蔽的罪恶!近年来大量关于孩子害以及意外伤害的报道充斥着新闻报道的版面,近期更是率先由CCTV13《新闻调查》曝光奥赛名师20年间多名男生事件内幕,事件中的受害者正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自我防范意识及措施,造成了一生的阴影。所有媒体的高关注度都是在告诉社会,告诉家长:学会有效防范侵害,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必须现在就做起!
贩婴、儿童拐卖是近年来多发的案件,其严重程度甚于犯。大多数的家长越来越意识到孩子生存环境的危险,必要的防范知识是家长必须掌握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不受任何侵害。
此外,书中还详细讲述了如何提前做好预防,及时发现侵害倾向,如何有效的教会孩子规避侵害的方法。发生侵害后,家长究竟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将伤害降到小!
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海报:
内容提要
如果有人问我,对于孩子来说什么重要?漂亮的外貌?讨人喜欢的性格?100分的成绩单?还是……我会说都不是。对于任何父母来说,宝贵的是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每一个父母的心愿,是唯愿孩子平平安安。
但是,现实中我们的孩子却并不安全。放学路上,可能会被绑架;学校里,可能被狠心的老师体罚;大街上,也可能被陌生人拐卖……犯、虐童、网络暴力、校园暴力等等,也都成为威胁孩子健康和生命的杀手!
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侵害案,《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别人的靶子:让孩子远离侵害》以保护孩子安全为宗旨,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生活中大量真实的案例,分析孩子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侵害,教给家长应对的解决办法。同时还详细讲述了如何提前做好预防,如何有效地教给孩子规避侵害的方法,以及发生不幸事件后家长究竟该如何处理,才能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低,等等。这是一本全面的、实用的防侵害手册,在儿童侵害事件高发的今天,作者将与你一起尽大的努力,为我们的孩子保驾护航!
目录
章
世界并不安全,父母要有危机意识
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并不都是阳光和雨露,还会面临狂风暴雨的摧残。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身边处处充满了危险,犯、虐童事件、校园暴力、诱拐绑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小绵羊们”其实很难躲过可恶的“大灰狼”--犯罪分子,要想孩子们安全,父母就要有危机意识,尽力保护孩子们不受侵犯。
1.儿童害,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2.虐童,是孩子无法承受的痛
3.校园暴力,是孩子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
4.诱拐绑架,是孩子致命的危险
5.网络侵害,是新时期保护孩子的新挑战
6.各类针对儿童的犯罪,都在不断上演
7.父母没有危机意识,就无法保护孩子
8.父母关爱不够的孩子,更容易被侵犯
9.即使是熟人,也不要轻易把孩子托付给他
第二章
走出一定让孩子做个“乖宝宝”的误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总是要求他们听话,做个“乖宝宝”。但“乖宝宝”一定就好吗?孩子淘气一定是坏事吗?事实证明,淘气的孩子多机智、有主见,当遇到危险时能够沉着冷静,随机应变,逃离坏人的“魔爪”。而“乖宝宝”面对危险时,相对来说比较被动,容易成为坏人的靶子,更容易受伤害!
1.越是“乖宝宝”,就越容易被侵害
2.孩子的安全比礼貌和热情更重要
3.不要让太多的规矩压抑了孩子的天性
4.反抗精神,是孩子好的保护伞
5.有野性的孩子不容易被坏人所掌控
6.培养钝感力,坚强的孩子才不会被引诱
7.教孩子学习独立,让他早日成熟
第三章
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是父母大的责任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送给别人一条鱼能解他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让他永远有鱼吃,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
保护孩子也是如此,与其天天跟在孩子身边,倒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这才是解决难题的长久方法,也是父母大的责任。
1.教给孩子什么是“恶意的触摸”
2.让孩子对任何名义下的暴力都说“不”
3.“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不是好孩子
4.反复教导孩子外出时的安全规则
5.让孩子知道意外走失时该怎么办
6.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在诱惑面前保持淡定
7.遇到不可抵抗的危险时,孩子要学会低头
8.孩子一个人在家时如何避免危险发生
9.不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让其多经受磨砺
第四章
给孩子多一点关注,不给坏人可乘之机
在保护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大的责任就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不要因为一时疏忽大意造成了孩子的孤立无援,从而使孩子成为坏人的靶子。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多花点精力关注他们的安全,看着他们健康成长,是父母大的幸福,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1.洞悉犯罪成立的三要素,不让孩子涉险
2.突然造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状态
3.孩子上学和放学的路上,父母要重点关注
4.孩子外出活动时,父母不可掉以轻心
5.帮孩子确定他周围有可以求助的熟人
6.孩子的状况父母也要做到心里有数
7.引导孩子安全上网,促进其健康成长
8.对可疑信息敏感,提前预防侵害发生
第五章
与孩子完美沟通,
时间发现其身边的危险
沟通,是一座桥梁,用来连接父母和孩子心灵的桥梁;沟通,是一座灯塔,用来照亮孩子前进的方向;沟通,是一个探测仪,敏感地发现孩子身边可疑的情况……沟通,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爱的传递,同时,也是我们时间发现孩子身边危险的重要的方式之一。
完美有效的沟通,能够让我们及时发现并排除孩子身边的危险!
1.被侵害后为什么不愿意告诉父母
2.学会倾听,以平等的地位跟孩子交流
3.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了什么,父母都会原谅他”
4.孩子出现异常,父母要挖掘出真实原因
5.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秘密”
6.父母眼里的“鸿毛”可能是孩子心中的“重担”
7.重视亲子互动,打造专属的沟通时间
8.放低要求,尽量客观地评价孩子的行为
第六章
用智慧制止伤害,让孩子健康成长
有人说过:“安全上的一次失误,就跟医生配错了药一样。次配错了,就决不能指望再配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侵害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甚至可能没有第二次机会让我们保护孩子。”一个好的父母,不是在孩子受到侵害之后,慨叹“悔之晚矣”,而是在发现危险之初就运用智慧将侵害与孩子远远隔离。
1.如何应对孩子可能遭遇的害
2.遭遇虐童事件后的一般处理步骤
3.孩子在学校被欺负,父母应该怎么办
4.孩子真的被绑架了,父母该怎么处理
5.面对网络侵害,父母能做些什么
6.如何应对其它各类针对儿童的犯罪
7.应当出面干预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迟疑
8.保护孩子,也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七章
给孩子真挚的爱,驱散其内心的阴影
有一种爱是温暖心灵的阳光,有一种爱是灌溉心田的雨露,有一种爱是滋养心灵的沃土,这就是父母之爱!孩子受了侵害,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恐惧、抑郁、焦虑、害怕跟陌生人接触等创伤后的应激反应。这时,父母之爱弥足珍贵,给孩子真挚的爱,为孩子提供一个疗伤的环境,远比任何做法都能更快地驱散孩子内心的阴影!
1.先做好自我心理调整,才能帮孩子走出阴影
2.父母的爱是孩子心中温暖的阳光
3.积极的陪伴,在孩子恢复的过程中必不可少
4.鼓励和认同,是治疗孩子内心创伤的良药
5.不要责怪孩子在被侵害过程中的错误应对
6.不要揭孩子的伤疤,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7.小心纠枉过正,给孩子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
8.必要的时候应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第八章
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
保护我们的孩子
对害、诱拐绑架、网络毒瘤等不停“翻新”的安全隐患,面对全国一天逝去40名儿童生命的统计数字,许多家长忧心忡忡--该怎么来保护你,我的孩子?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支持,儿童手机、儿童跟踪器、儿童报警器、绿色软件等高科技产品,让家长随时随地地监控孩子的安全成为可能。
1.儿童跟踪器,帮你随时知道孩子的行踪
2.方便联系,给孩子买一款儿童手机
3.安装过滤软件,给孩子一个绿色的上网环境
4.儿童报警器,吓退孩子身边的坏人
5.孩子意外丢失,利用互联网寻求帮助
作者介绍
王方,具有多年丰富教养经验。“狼爸”“虎妈”都不是她的风格,她有着自己独到的育儿心得,目前已陆续集结出版。
早年留学英国,回国后参与翻译多部对外输出及引进出版项目。业余时间专修女性心理学研究,并坚持十余年。
多年来一直主张“独立女性素养”研究,目前正全力参与研究“更年期女分析”等项目。
文摘
章
世界并不安全,父母要有危机意识
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并不都是阳光和雨露,还会面临狂风暴雨的摧残。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身边处处充满了危险,犯、虐童事件、校园暴力、诱拐绑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小绵羊们”其实很难躲过可恶的“大灰狼”——犯罪分子,要想孩子们安全,父母就要有危机意识,尽力保护孩子们不受侵犯。
1.儿童害,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说到害,也许我们并不陌生。害指的是以、暴力、金钱或者甜言蜜语的形式,引诱他人与加害者发生,并在性方面对受害人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这类包括猥亵、、易等等。
一般我们都认为,害的对象为成年女子,很少会把这个词与天真可爱的孩子联系在一起。但儿童害以愈演愈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先来看看2011年8月份媒体的一则报道。
2011年8月30日,北京市昌平区某幼儿园发生一起儿童案。
受害的女童叫青青(化名),在这家幼儿园上大班,马上就要升入小学了。女孩平日聪明可爱,懂礼貌,见谁都甜甜地打招呼。在家更是爸爸妈开心果,到家就喋喋不休地说幼儿园发生的趣事。
可是有一天,妈妈突然发现青青情绪特别反常。到家一句话都不说,饭也吃得很少,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妈妈问她:“青青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青青点点头,指着自己下身说痒。妈妈赶紧把青青抱到洗手间给孩子洗,结果发现青青下身红肿得很厉害。当天晚上,孩子无法小便,一小便就疼,一直憋着,孩子又疼的哇哇大哭。
青青妈妈都急疯了。前两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这样了?她想起近报道过很多幼女遭的事,该不会是……她有点害怕,就试探着问女儿:“宝贝儿,告诉妈妈,除了妈妈,有谁摸过你很疼的地方吗?”青青听完,哇的一声就哭了,承认说,在妈妈接她回家之前,幼儿园的门卫马某用手摸她的下身。
青青妈妈有点不敢相信,当晚就给青青幼儿园的班主任打电话反映情况。班主任也表示怀疑,让青青妈妈再核实一下。青青对妈妈说,前天妈妈接她的时候晚了,马某看没其他的孩子了,就让她到屋里看动画片等妈妈,趁机做下了坏事。
“作孽,简直不如!”青青的父母愤怒地赶紧拨打110。第二天,父母在派出所民警的陪同下找到马某,并带青青到儿童医院检查。儿童医院出具的诊断书显示,青青阴道红肿发炎,并有粘稠分泌物,已经构成了微伤。在证据面前,马某承认了自己的罪行,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在青青身上发生的事情,虽然已经让我们气愤和心疼,但实际上它只是儿童害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儿童害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据全国妇联来信来访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各地投诉害的个案并非少数,1997年下半年为135件,到2000年迅速增长到了3081件,近年来更是以加速的趋势在不断增长。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报道:
2008年4月19日,14岁的四川南充留守少女小静产下一名女婴。据她说,她在四川老家时被语文老师“”过两次,怀上了孩子。
2009年3月19日,《东南早报》报道,14岁的少女小娜怀孕六个多月,她被同村的一名年轻人和六七名老人,而家长对此全然不知。
2010年7月13日,海南媒体报道,一名12岁的女孩小颖在文昌市昌东工业园的一个小巷内被一名男子。这件事给小颖和家人带来难以抹去的阴影,为避开闲言碎语,小颖只好隐居山中。
2013年6月25日,一位老婆婆到派出所报案,说自己11岁的外孙女小雪被教师李某。李某在放学路上将小雪到僻静处,趁四下无人实施犯罪,事后给孩子12元钱,警告她不要告诉别人。
……
类似的事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不断上演。这并非个案,所以家长不应该再抱有侥幸的心理,认为害不会出现在自己孩子身上。也许就是你一时大意,给孩子造成了终身的痛苦。
以上案例大多是关于女孩的,其实作为男孩的父母,我们一样也不可轻视儿童害。
萧萧是个4岁的男孩,每周末都会去体育馆上两个小时的游泳课。一天,萧萧被妈妈接回家之后就一直嚷嚷:“我不喜欢石老师……”石老师是他的游泳教练。
“为什么呢?”妈妈边给这个淘气的“小花猫”擦脸边问,心想:“肯定是今天又挨批评了。”但是,萧萧说出的原因让妈妈当场愣住了。萧萧说,石老师在洗澡的时候总是用手摸他的小鸡鸡,这让他很不舒服,他不想再去学游泳了。
这同样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至于案例中老师是恶意还是出于逗小男孩玩的心理,我们暂且不论,但这对于孩子来说,很可能会造成心灵上的伤害。
因为文化和“传统”的缘故,这类“儿童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
我认识一位年轻的妈妈,她就为此非常苦恼。她生活在一个大家族中,每当周末就会有家庭聚会。这时候,她5岁的儿子就成了大家寻开心的对象。家中的男性长辈经常趁孩子不注意,突然摸一下孩子的生殖器,看到孩子害羞地闪躲,大家都觉得好玩,一屋子人哈哈大笑。如此发生过很多次之后,孩子见到这些长辈就刻意地闪躲,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活泼可爱了。
这种无伤大雅的玩笑对于大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意味着对自尊心的伤害,而且还会导致孩子过分关注身体的某一部位,产生自卑或者某些不正常的性心理。这也是对儿童的一种害,家长一定要加以重视。
儿童被,除了对儿童生理上无可挽回的伤害之外,对其心理上的影响则可能会持续到成年阶段,甚至一生。据美国大学对年轻女性所做的调查显示,在儿童时期受到犯的女性中,9.3%有过自杀行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有自杀意念、自杀企图;影响比较轻的,也会滥用药物,或者有精神上的抑郁、过度自卑问题和人际交往障碍。而长大后过早发生的比例,也远远高于一般没有受到过犯的孩子。
所以,为了我们的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理和美好的未来,家长千万要提高警惕。因为,儿童犯可能就在你我身边,一不留神可能就会让我们对孩子愧疚一生。
近年来,儿童案愈演愈烈。它并非天方夜谭,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真实地发生在你我身边,时刻威胁着孩子的安全。被害过的孩子,一辈子会生活在阴影中,造成各种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影响孩子成年后的正常生活。所以,聪明的家长一定提高警惕,别让害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2.虐童,是孩子无法承受的痛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本应该充满爱的阳光照耀和知识的雨露浇灌,可是事实上,针对儿童的暴力事件却屡有发生,让他们幼小的身体和心灵承受着无法承受的生命之痛。
2012年10月24日,网络上流传一张幼儿园女教师以拎耳朵方式虐待学生的照片,引发社会的震惊。
照片中,该教师双手揪住幼儿的耳朵,将孩子拽离地面。幼儿双手试图护住耳朵,疼得张大嘴巴哇哇大哭,表情痛苦,教师却表情愉悦。
后来,网友又在该女教师的空间里发现了更多虐童照片。有将幼童嘴巴用胶带封住、将幼儿倒插垃圾桶或头顶簸箕等体罚的照片;也有让幼儿亲嘴、脱掉裤子让其他小朋友参观等侮辱人格的照片,这些举动完全把小孩当玩具,其行为令人发指。
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被虐很多并不知情。
被拎耳朵的男童当时只有4岁。事件被曝光一个星期前,他的耳朵突然出现红肿,但父母并未在意。直到外婆询问,孩子才说是被老师打的。母亲当时并不相信儿子的说法,以为儿子是不想上学故意撒谎。“老师对你严厉是为你好,她怎么会故意打你?”直到后来母亲在网上看到儿子被虐的照片才了解事情的真相。那一刻,母亲眼泪夺眶而出:“她也是爹妈养的,以后也要做母亲,这种事情她怎么做得出?”
同样其他受虐的幼儿的家长也是一样。小玉的妈妈也是在朋友提醒下看到了网上流传的照片。看到女儿的“接吻照”,小玉的妈妈才终于明白半年前女儿为什么要问那个问题。有一天晚上,女儿一本正经地问妈妈:“妈妈,你和爸爸接吻吗?”小玉妈妈当时以为是女儿看电视学来的,还训斥女儿以后少看电视。
这一例事件并非偶然,近年来,虐童事件时有发生。3岁女童的下体被老师放置芸豆;7岁男童被逼接受紫外线“消毒”的惩罚;还有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被老师用电熨斗烫伤……毒手频繁伸向幼小的孩子们,不禁让我们胆战心惊。
学校俨然成为了虐童的高发场所,但很多家长都很大意,不愿意相信孩子的老师会做出暴力的行为,甚至不相信孩子的话,替老师辩解、训斥孩子,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二次伤害”。
除此之外,家庭中的虐童事件同样不容忽视。
我家隔壁住着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小博。小家伙今年上四年级,很聪明,也很懂事。可是有一天,忽然听到隔壁家里传来小博的哭喊声:“妈妈,别打了,别打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我能想象到棍棒落在孩子身上,孩子左右闪躲的情形。
第二天在小区遇到小博的妈妈,问她怎么回事。小博的妈妈很气愤地说:“说了多少次了不让上网,他老管不住自己。后来他爸把网线断了,他居然偷家里钱,跑到外面网吧偷偷上网。”小博妈妈越说越气愤。
我劝小博妈妈:“孩子是不对,但你光靠打能管用吗?”小博妈妈没有正面回答我的话,而是说:“我打他也是为他好,这个年纪的孩子不管真不行……”
后来,我们又听到几次小博家里传来的哭喊声。还有一次,看到小博站在烈日下,满头大汗,几乎晒得快要晕倒了。我以为他父母不在家,他进不了门,就让他赶快到家里喝口水。小博摇摇头:“阿姨,我不能去,妈妈让我站到这里不许动,我要是动了,晚上就不让我回家了。”我大惊,忙问他发生什么事情了。原来,小博近的学习成绩一直下降,妈妈让他站在烈日下反思原因。
这种“暴力训儿”的方式在我们家庭生活中并不少见。中国政法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七成儿童曾受到过家庭虐待。
跟案例中小博的妈妈一样,在中国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思想“孩子是我的,爱怎么管就怎么管”,甚至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封建观念。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很多孩子仅仅是因为调皮,让家长在亲朋好友面前没面子;仅仅是因为没有达到家长设定的目标;仅仅是没有按照家长的意思做事……而受到家长的暴力对待。甚至有的父母心情不好,也会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很多人还会对孩子说:“我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你好。”
这么做真的就会对孩子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实,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本身已经
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别人的靶子:让孩子远离侵害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别人的靶子:让孩子远离侵害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别人的靶子:让孩子远离侵害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别人的靶子:让孩子远离侵害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