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4
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 |
作者 | 王岗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64421922 |
出版日期 | 2017-12-01 |
字数 | |
页码 | 212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内容简介 | |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是按篇尾内容分类的。全书共四篇,其中篇共三章,分别就中国武术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第二篇共三章,分别就中国武术学校教育的价值意义进行了研究;第三篇共五章,分别就学校武术教育的体系建立提出了相应的立场和原则;第四篇共三章,分别就学校武术教育的对策与提升,提出了理论上的策略和方案。 |
作者简介 | |
王岗,男,1965年出生,山西临猗人。 2005年至2008年就读于上海体育学院,师从武术教育家邱丕相先生,获得博士学位。 2005年人才引进入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工作。 2008年被评聘为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 2010年7月,获得苏州大学“东吴学者”称号。 2014年10月,《中国武术文化要义)一书,获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2015年,1月入职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任教,被聘为“东湖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台作导师。 2017年被评聘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2项。主持完成国家体育总局项目3项。 |
目录 | |
篇 发现与思考 章 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題。思考 一、现状与问题:学校武术教育在“表面繁华”遮蔽中的“名存实亡” 二、思考与对策: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三、结语 第二章 制约学校武术教育的“教育现象学”思考 一、当前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对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教育现象学”思考 三、结语 第三章 武术师徒传承与学院教育差异性比较研究 一、从组织体系角度出发:师徒传承是民间自发,学院教育是主导 二、从维系关系角度出发:师徒传承是模拟血缘,学院教育是约定契约 三、从技术规范角度出发:师徒传承是非标准性,学院教育是标准量化 四、从体认路径角度出发:师徒传承是打练结合,学院教育是打练分离 五、从传授方式角度出发:师徒传承多采用一对一,学院教育多采用一对多 六、从内容属性角度出发:师徒传承的“文化性”,学院教育的“知识性” 七、从技术体现角度出发:师徒传承的拳种性,学院教育的体育性 八、结语 第二篇 审视与回归 章 国学教育资源的一种品牌:中国武术 一、国学教育与品牌 二、中国武术与国学教育品牌 三、奥林匹克品牌下的中国武术 四、回归国学教育品牌下的中国武术 五、结语 第二章 武术教育价值的当代选择:人文之美 一、中国武术的人文之美 二、中国武术人文之美的体现 三、结语 第三章 重构中国武术的教育体系:回归主体 一、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缘由 二、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的建立呼唤强化“国家意识” 三、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建立需要具有“国学意识” 四、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的构建需要树立“学科意识” 五、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的建立需要树立“文化意识” 六、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的技术传承需要“拳种意识” 七、结语 第三篇 原则与立场 章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国家意识” 一、“国家意识”需要强化的缘由 二、武术教育的“国家意识”,必须强化,重在落实 三、结语 第二章 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国学意识” 一、武术教育发展过程中观念的变迁 二、当前武术教育与民族文化教育的背离 三、摆脱体育运动的思维定势,在武术教育中强化国学意识 四、结语 第三章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学科意识” 一、学校武术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二、“武术”与“体育”学科属性的不兼容 三、学科建设:重构学校武术教育新体系的必然选择 四、结语 第四章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強化“文化意识” 一、武术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文化意识”的流失 二、“文化意识”对开展武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三、重构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文化意识” 四、结语 第五章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 一、对武术拳种的文化解读 二、从“拳种传承”到学校武术“体育化”的历史分析 三、对当前武术教育“拳种意识”淡薄的反思 四、强化“拳种意识”:对武术传承命运的文化选择 五、结语 第四篇 对策与提升 章 学校武术教育的责任担当与实施路径 一、学校武术教育内涵的释义 二、文化是中国武术不可忽视的灵魂 三、文化传承是学校武术教育不可磨灭的责任 四、挖掘中国武术的“国学”内涵,重建“国学之术” 五、结语 第二章 少儿武术教育传承理念的偏失与矫正 一、当前我国少儿武术教育传承理念的偏失 二、少儿武术教育传承理念的矫正与重塑 三、结语 第三章 学校武术教育全面实施“X+1”模式——一个个案的试验研究 一、关于“X+1”武术教学模式的解释 二、关于“X+1”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
编辑推荐 | |
文摘 | |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中国武术的身体语言之美使国学的审美教育形象化。中国武术的套路演练从整套动作看,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观概念。“通过运用动与静、起与落、快与慢、高与低、刚与柔、进与退、收与放、挺与含,轻与重之间的对比表现变化,从不均衡中求均衡,相反相成,在对比中求统一”,使套路运动既不失连贯性而又不缺节奏性,让人们首先在外在的动作形态上感受着外形之美,体验了感官的刺激。 套路演练中的“一笑一颦”更是让人感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没有人否认是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国武术的“精、气、神”,同样也没有人疑惑是国学孕育了套路动作的魂魄。无论是生龙活虎的外家拳,还是阴柔随和的内家拳无不体现着国学的神韵。正是这种神韵让我们在欣赏武术家表演时,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仿佛进入了习武者的灵魂世界,并伴随着演练者的闪展腾挪而思绪跌宕起伏,“余音绕梁,三日未绝”。邹中棠先生把这种情感体验称为“状态教育”。中国武术的状态教育为国学教育提供了特殊手段,通过观赏套路的技术演练而得到形态美的感受,并逐渐深入进去。观者一旦与习练者共鸣,就会坠入“物我两忘”的意境中。这种美是灵魂的感悟,是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这种状态可以在观者心中荡起无尽的波澜;可以让观者牢记于心,并通过自身的练习而朝着这种方向发展。这就是状态教育的可感知而不可言传,同时也体现着国学的意境之美。 教育是文化形成和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中介点。教育的不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各种社会问题的加速剂。国学教育是当前教育体制的补充,因为国学教育有着与当前教育体系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它不注重结果而又缺少功利性,它是让人们在一种长期的学习中全面提高,而非简单的追求几门课程的优良。中国武术的习练是一种追求过程的文化,武术家永无止境的习武过程成为人们反思当前教育的好佐证。因为“武术没有的强者,重要的是追求的过程,过程中包含不断地承受同时也是在享受这一过程,从而感到幸福”。中国武术的注重过程,追求乐在其中的理念 正版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正版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正版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正版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正版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相关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