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4
基本信息
书名:“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
定价:30.00元
作者:于智博 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302241454
字数:
页码:2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不同于《哈佛女孩》,刘亦婷是“赢在了起跑线上”的范例。
蜗牛只要能够爬到山顶,和雄鹰所看到的景色就是一样的 ——俞敏洪
哈佛商学院教授、教育家林格、北京市示范校101中学、十一中学校长等携手众多老师家长和大中学生鼎力推荐
教育危机的出路与突破,从这本书可以找到可操作的线路。
于智博的人生经历之所以对学生有意义,是因为他的经历是可复制性的。
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后劲。
找到自己的BEST FIT(匹配),按照个性规划未来,实现人生价值化!
1.这不是一本教你成功考取名校的图书,却可以使你成为名校毕业生的优才。
2. 阅读本书将使你了解,什么原因导致担任学生会的高考尖子生,被世界名校拒收,以及重点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会在职场失利。
3. 本书将使你思考,如何培养或成为有后劲的人才。
4.家教书分为两类:一类强调的是教育的过程,一类强调的是教育的结果。本书属于后者。
5. 本书以于智博的故事为主线,阐述一些重要的成功秘诀——通过自我发现找到自己的匹配(BEST FIT)。一些无法通过考试检测的软实力在成长的道路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6.主人公于智博留过级,考过倒数,上低级别的高中和大学。但是从小培养的体育精神等软实力在关键时刻起了重要作用,使他转入大学,进入500强企业,考上哈佛商学院。
7. 毕业后成为花旗银行“全球计划”成员。
8. 被伯乐聘请到某全球500强企业任总裁助理。编辑不想出版的家教书
——转自新闻出版核心期刊《出版广角》
自从《圈子圈套》以来,A+B类跨界图书一直是图书领域的明星。《杜拉拉升职记》(职场+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心理+小说),《心灵杀毒2.0:佛洛依德的拼图》(心理+励志),《别告诉我你懂PPT》(PPT+职场),等等,在各自的领域闪着悦人的光彩。
比起这些书,家教+励志跨界书——《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的出版历程可谓坎坷离奇。
一退:嚼别人嚼过的“哈佛”没味
哈佛是我的梦想。但是,这本书是所有我出版的图书中,一本一开始坚决不想出版的图书。尽管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份少见的辉煌履历:
进入500强企业戴尔工作,成绩
考上哈佛大学难考的哈佛商学院
毕业后成为“花旗银行全球计划”成员
联想集团总裁高级助理
2008年初,我收到了香港出版的繁体版图书《我敲开了哈佛商学院大门》。坦率地说,一开始我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因为,一看见哈佛这两个字我就半点兴趣都提不起来,因为已经有了《哈佛女孩刘亦婷》,完全没必要再出版一本类似图书。此外,我强烈反对把考上名校定义为教育成功。我坚决不要出版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上名校的图书。
但是,推荐人告诉我,于智博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他曾经非常颓靡,觉得人生已经无所谓,如果不是这本书,他的人生绝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有活力。
这说服不了我,任何一个北大和清华的学生都可以用来激励后学,何况哈佛的。如果让家长放胆去期望自己的孩子的话,考上哈佛大概会成为每个父母的期望,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哈佛的书、北大、清华的书。但是,对我来说,再也是后出版的跟风书。再好没必要重复出版。
我决定退稿!
二退:触到了大众教育的禁忌底线
尽管书稿退了,但是,拒绝了推荐人的热情还是挺让我心里忐忑。2009年初,当听说一位记者朋友计划做一个留学生专栏报道后,我马上请他采访于智博。
我以为这样又高又帅的阳光男孩,一定会让记者亲睐,但事实让我大跌眼镜。记者问他小时候是不是学校的榜样类人物,成绩是不是总是名列前茅,于智博很不好意思地说,小时候学习很不好,参加高考可能考不上大学。记者问 “小时候你父母特别注重哪方面的培养?” 于智博:“父母特别注重道德感的培养……”记者提醒,有没有在音乐,绘画等方面培养他的综合素质。于智博仔细想了后说:“父亲很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
后来记者对我说,他不能报道于智博,因为他想报道从小特别的孩子,比如类似刘亦婷,甚至比刘亦婷小时候都出色的孩子,现在有的是。很多孩子不仅上哈佛,还钢琴,绘画,样样,有很多奖状。这样的孩子很多,还有很多北大清华毕业后去哈佛上学的。从哪一方面论,都轮不到报道于智博这样小时候表现平常的。
听了记者的话,我满腹疑问和不解。查找相关资料后,结果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生活在底层的孩子本来只有一类:吃不饱穿不暖的。自从有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世上多了另一类更可怜的“底层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眼里孩子们被分成了两个阶层——起跑线上赢的和输的。那些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境遇如何?一个爸爸对自己上五年级的考试排名第十的孩子说,“考不上重点,就去死,有药有绳……”。一个8岁孩子因为成绩不是名列前茅而被愤怒的妈妈打死了……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如果说这些生活在成绩底层的孩子连旧社会的农奴都不如并不过分。在旧社会,虽然出身低下会被社会歧视,但是,尚能得到家庭温暖。现在的差生,不仅在学校抬不起头,在家里也备受责难。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家《管一辈子的教育》的作者林格说:“现在的孩子回家还要面对父母一张旧社会的脸……”家长们心里只有对孩子学习的担心,满脑子担心将来没出息,爱和自由被忽视了。
我详细了解于智博小时候的情况后更加吃惊,他小时候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
隔代养育,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
输在起跑线上,留级后仍然在班上排名倒数。
19岁父母离异,正是专家们特别强调的心理成长关键期。
他的成长过程犯了太多教育专家提出的禁忌。不是“赢的”都不愿意报道,现在了解到小时候输得这么惨,这书更不能出了!
三退:父母因怕“误导”读者而拒绝配合写作
一位教育专家说得好:“榜样是青少年时期的一道明媚阳光,他会照亮那些普通的孩子,使他们成就精彩的人生。”教育出版的意义之一,就是拯救底层孩子,使他们能够有好的环境和机会健康成长。
说服父母把孩子小时候的事迹写出来太容易了,但是,写出他小时候被现代人如此瞧不起的经历,应该是很不容易的。
2009年8月,做了充分的准备后,我开始劝说于智博的家人。没想到于智博的家人一听可以帮助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是,于智博的家人只同意提供资料,坚决不同意撰写图书。我找出很多市面上考上名校的父母出的书,说服他们,他们丝毫不为所动。于爸爸说,他不是教育家,不能随便写书误导家长和孩子。无论如何都不答应。于爸爸建议我找教育专家撰写。现在那么多考上名校的孩子父母都写书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于爸爸作为香港教育学院的教授,他非常希望于智博的图书尽快出版,面对市场诱惑却坚决拒绝自己写作。于爸爸如此正直、有责任,我非常感动。但是,我的出版计划却再次搁浅!
一用:教育专家支持,拯救输在起跑线上的“底层孩子”
但是 那些触目惊心的报道让我不能平静。淘气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小时候学习差古来如此。回忆我自己的事情,记得上研究生时母亲告诉我,小学三年级之前我从没有考过及格,我当时不相信。我一直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事情竟然完全没有记忆?现在想来,应该是我小时候从来没有因为学习差被伤害和歧视过,即使是在学校。
我小心地向于智博了解小时候父母离异对他的影响,他说不记得小时候父母离异对自己有什么伤害,但是小时候确实因为排名倒数而倍感颓丧、饱受打击。以前大多数学习差的男孩高中以后都能打个漂亮的翻身仗,爆发出惊人的后劲。
但是现在,男孩子们的后劲都跑哪去了?
几十年前虽然幼儿园、小学里的淘气男孩也往往学习差,但是不会被人瞧不起,人们认为淘气小子以后准聪明。到了高中阶段,开始重视学习了,男孩的后劲就出来了。自从有了“赢在起跑线”的说法后,典型的男孩们的不幸开始了,可怜的成绩使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被人指责,总觉得自己不如女孩。到了高中,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男孩子彻底臣服于女孩,形成了人们担忧的男孩教育危机。
我想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也许可以拯救男孩教育。于智博原来的书稿,从他腾飞开始记录,一开始看到的就是,确实和其他的书区别不大,所以我才会退稿。现在,我决定把挖掘出的输得很惨的经历请他写出来,让大家看到的基础原来是这样,竟然另有其他的成功道路!
于爸爸虽然不愿写书,但是却鼓励我把这本书出版,造福青少年。他愿提供除了写书之外的支持和帮助。为另辟新径我和林格老师沟通,他对这本书的评语是:“男孩教育危机的出路与突破,从这里可以找到可操作的线路。个性化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谓成功,就是每一个孩子将自己的个性发挥到极至以后的效果。”
我听了茅塞顿开。于智博的成功并不是他考上了名校,而在于他把自己的个性发挥出来了。但是他建议注意,成功个例作为家教书出版,要避免读者盲目模仿,虽然这本书兼具与普通家教书不同的励志作用(经典励志书通常为成功个例)。受他启发,与多名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沟通后,后确定了来自中美婚姻家庭治疗项目的红十字会青少年生活教育讲师周奕和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顾问、铸魂育才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史青星来撰写图书。
我再次征求林格老师的意见,请他在我想好的两个书名:《拯救男孩》和《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之间选一个名字。他建议选《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并且建议直接叫《输在起跑线上》。第二天,他发来短信,说看到孙云晓老师刚出了新书——《拯救男孩》。真是令人感慨啊!同时,他给这本书起了个响亮的副标题——个性化教育成功之路。
但是,我后还是采用了我也不喜欢的《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这个名字。因为,要想彻底让如今的家长重新审视他们错误的教育方式,必须从他们容易接受的角度入手。虽然也有很多男孩,小时候学习差,后来有很好的发展,例如韩寒,例如郑渊洁的儿子。但令人无奈的是,家长们更愿意有一个哈佛男孩作为榜样。家长们认为考上名校或重点大学是孩子们平稳的成才路线。
二用:点评专家提出家教书该轮到孩子发言
周奕等两位教育者,在他们受邀请写书的过程中,很负责任地把于智博的初稿和他们自己写的部分内容发给孩子们试读,结果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示非常喜欢看于智博的自述,觉得特别亲切精彩,特别受鼓舞。于是,本来计划改写的作者和我沟通,希望于智博自己写的内容原汁原味保留。考虑到近年来名校毕业生找工作难,保工作难,升职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软实力缺失被认为是导致这些起跑线上远胜于他们父辈的高材生职场失利的主要原因。于智博是一个具备多种软实力的代表,对他的经历进行分析,旨在避免家长通过错误理解和简单复制来给孩子施加压力。
为了把孩子培养成龙成凤,家长用尽了浑身解数,到底哪些让孩子终身受益了,成功幸福的孩子有发言权。多年来,我们的孩子一直被家长和专家安排,一直被教育,很少有机会听到孩子们对教育发言,该轮到他们说说被教育的感受了。
在一篇讨论名人出版育儿书现象的文章中,尹建莉说,很多社会成功人士有强大的工作能力,但这些能力运用于儿童管理是反教育学的,他们在教育领域未必有话语权,更何况名人子女教育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还不如谈谈,他们自己当初是怎么受教育的。”
于智博作为一个热爱儿童公益事业的人,为拯救底层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也是一件值得投入的公益性的活动。
三用:“无为而治”的珍贵教育范本
林格老师说:挖掘出于智博小时候输在起跑线上的经历意义重大。我也是考虑这是如今千寻万寻也难找到的,目前每个人都急需的、具备可操作性的教育解压案例。要知道空口谈教育解压,家长会认为你在误导她的孩子将来没出息,而以赢在起跑线上的名校毕业生为载体,是绝不可能解压的。这本书以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于智博为载体,实实在在地给老师、家长和孩子解了压。
我现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感觉还是非常佩服他们愿意做这样的牺牲,把成长中的很多细节合盘托出,克服了很多心理障碍。同时他的父母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父母没有变成全职家长。于智博爸妈虽然没上成大学,但是后来自己也很努力的取得了不错的工作成绩。不像一些家长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基本上成了全职家长。自己没什么事业了,还整天拿这个给孩子施加压力,说为了你把工作都耽误了什么的……
很多记者采访于智博的父亲,觉得很失望,他们希望了解于智博上哈佛是怎么策划出来的?却得不到满意的答案。于爸爸实话实说,书中也写得清楚,于智博走到今天,一直是他自己在计划,计划的过程相当精彩,足以让孩子们看得如醉如痴,但是,这绝不是父亲的计划。他的父母成功在于清楚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饰品,尽管人生并不轻松的他们很需要这个饰品。
现在书终于出版了,有些人质疑把小时候写那么差是为了炒作。其实他们不知道,如果于智博小时候出类拔萃的话,他早就被媒体报道了,不会等到现在才这么艰难的出书。而且,为了怕孩子们看了学坏,我们特意删除了他的很多典型的男孩子的浑事。
教育家《管一辈子的教育》著作者林格评价:“男孩教育危机的突破和出路,在这本书可找到可操作路径。”
据此,本书两位教育家试图以这个案例为载体,探讨拯救男孩教育的8条可操作路径:
1. 树立男孩榜样,与女孩榜样平衡
2. 终结起跑线上论输赢,让每个孩子都自信
3. 倡导个性化教育,成功的路有一万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匹配
4. 教育可以殊途同归,营造舆论平等的成长环境
5. 深入挖掘应试教育的积极作用,成熟从这里开始
6. 提升软实力,赢在后劲
7. 终止家庭应试教育,走出名次阴影,摆脱择校漩涡
8. 教育书该轮到孩子发言,父母不再是祸害
中国现在面临的两个危机就是:
(1)房产持续涨价——导致各类经济问题。
(2)男孩教育危机!男孩全面输于女孩。女孩占女孩总数80%。男孩占男孩总数20%。这个趋势还在强化。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工作中,工作单位不愿意招收男生。——导致大量剩女,小三现象,许多不幸家庭等社会问题。
房产危机我们无能为力,但我愿意出版此书为缓解男孩教育危机贡献一份力量!
内容提要
家教书分为两类:一类强调的是教育的过程,一类强调的是教育的结果。《“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属于后者。《“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以于智博的故事为主线,阐述一些重要的成功秘诀——通过自我发现找到自己的佳匹配(best fit)。一些无法通过考试检测的软实力在成长的道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人公于智博留过级,考过倒数,上低级别的高中和大学,经历了各种挫折和艰难。但是从小培养的体育精神等软实力在关键时刻起了重要作用,使他转入大学,进入500强企业,考上哈佛mba。毕业后成为花旗银行“全球计划”成员,一年半后担任某全球500强企业总裁助理。
阅读《“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将使你了解,什么原因导致担任学生会的高考尖子生,被世界名校拒收,以及重点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会在职场失利。《“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将使你思考,如何培养或成为有后劲的人才。
于智博三次参加gmat考试的经历非常难得,极其耐人寻味,值得身处应试教育中的每个人深思!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阐述颠覆性的教育理念:由父母精心把守的教育管控手段,转为激发孩子自身潜力,孩子有自主发展空间的方式。父母并不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幼年出众的早教明星,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永远都有无穷后劲的、有智慧的人。
目录
一 “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
n1 留级在小学
n2 倒数在中学
n3 奶奶早的理财教育
n4 “胜利大逃亡”
n可怕的硬实力崇拜——这不是赢,是输!
n二 重新认识自己——进入低级别高中
n1 大跌眼镜
n做好“大打一场”的准备
n“土”得掉渣
n入住农场庄园
n小级别的乡村高中
n有趣实用的课程——干粗活
n从“圈养”到“放养”——软实力是人生制胜法宝
n2 我很特别
n小镇上的个
n因为独特而被尊重
n学习环境快乐轻松
n赢在软实力之1——自信:个性塑造能力
n3 运动魅力
n圆了球星梦
n节日般的篮球联赛
n“下次非撞飞你不可”
n有影响力的体育老师
n4 爱好运动的家庭
n赢在软实力之2——具备体育精神
n5 广交朋友
n感受多元文化,学会入乡随俗
n融入大家庭
n让自己成为朋友
n赢在软实力之3——融入新环境的能力
n赢在软实力之4——做一个真正的ma
n6 学会吃苦
n面对挑战
n攻破营垒
n我的“桶金”
n赢在软实力之5——具备吃苦能力
n三 走适合自己的路——大学从小城市开始
n1 物美价廉的大学
n穷学生丰富的大学生活
n中国恩赐
n赢在软实力之6——不做金钱的奴隶
n赢在软实力之7——传承中国文化的能力
n2 校园打工 76
n我贫穷,我努力,我成功
n校园美差
n敢于尝试
n赢在软实力之8——小事上尽忠心
n赢在软实力之9——敢于尝试“不可能”
n3 自主学习
n自由选课
n学习体验
n自主转学——准备、实现
n赢在软实力之10——不被诱惑捆绑,寻求真自由
n4 进入名校 94
n何谓名校
n小巫见大巫
n课余生活
n赢在软实力之11——创新能力
n5 规划人生
n生活启迪
n工作实习
n毕业规划
n赢在软实力之12——规划能力
n四 进入开阔地——入名企进哈佛 7
n1 走向社会 7
n联合利华实习
n佳学生
n角色转变
n赢在软实力之13——抓住机会,善于改变自己
n2 胜任dell
n骄兵必败
n荣获绿带、黄带
n毛遂自荐受挫,上书总监成行
n有成绩,没升级加薪
n收获职场经验,学会自我营销
n为事业放弃绿卡
n表现形式不同的美国职场人际关系
n管理两个项目的新经理
n感受国际商界精英的谦卑和睿智
n再次放弃绿卡136
n赢在软实力之14——容错能力:接纳不完美
n赢在软实力之15——择善而固执,学会理性选择和放弃
n赢在软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 9787302241454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 9787302241454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 9787302241454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 9787302241454 清华大学出版社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