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绾青丝II(沧都篇)
定价:22.00元
作者:波波
出版社:花山文艺
出版日期:2007-03-01
ISBN:97878067396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绾青丝,挽情思,任风雨飘摇,人生不惧。浮生一梦醉眼看,海如波,心如皓月,雪似天赐。 你自,我自伴。 永不相弃!
内容提要
前世半生,痴望无果,在痛彻心扉的绝望后,叶海花不甘心地穿越了。先是被人,后又囚禁青楼,她成为了红遍京城的卡门,但又决心做一个隐姓埋名的商人。一切都好似命中注定。她与宇公子,注定不能坦诚相对,更何况梦魇的始作俑者楚殇。身居高位的强者不是遮蔽风雨的绿荫,平凡可爱的书生也不是共御风雨的橡树。谁是叶海花的良人,是不是只能带着的心情,疲倦地走入云峥的婚姻才是的结局?飘飞的叶子驻足白云,交缠的身躯绽放花的芬芳……至于红尘何时风满楼,敬请期待《绾青丝Ⅲ--风华篇》。
目录
第01章·大哥
第02章·结义
第03章·结缘
第04章·求租
第05章·偶遇
第06章·影子
第07章·说书
第08章·结怨
第09章·报仇
0章·应聘
1章·赎罪
2章·接货
3章·离别
4章·生活
5章·出塞
6章·戏吻
7章·星空
8章·马赛
9章·赠刀
第20章·下聘
第21章·退婚
第22章·逼婚
第23章·奸夫
第24章·祭神
第25章·逃生
第26章·遇狼
第27章·阿牛
第28章·信息
第29章·神驹
第30章·夜袭
第31章·熟人
第32章·掌柜
第33章·火锅
第34章·老爷
第35章·做媒
第36章·大单
第37章·失货
第38章·堂审
第39章·神婆
第40章·血礼
第41章·反思
第42章·卖歌
第43章·水鱼
第44章·情愫
第45章·富侯
第46章·诗会
第47章·内情
第48章·穿帮
第49章·原委
第50章·云峥
第51章·旧仇
第52章·情定
第53章·露底
第54章·援手
第55章·情殇
第56章·花嫁
作者介绍
波波,本名黎珂,女,1976年清明生于重庆垫江,目前在交通行业工作。 2001年开始在网上写文,以《绾青丝》成名于网络。曾出版小说《花神的女儿》,并著有《珠子》、《追》等。 写文是为了自我满足,若能在娱乐自己的同时给读者带去一点快乐,是我莫大的
文摘
序言
《绾青丝II(沧都篇)》之所以让我如此着迷,还在于其深刻的哲学思考。作者并没有将这本书仅仅局限于一个历史故事,而是在故事的背后,融入了对人生、命运、权力、人性等诸多问题的探讨。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会被书中某个观点所触动,引发我对自身生活的反思。例如,书中关于“选择”的讨论,让我思考在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又例如,关于“权力”的描绘,让我看到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以及在追求权力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经历,来引导读者进行思考。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直接灌输道理更加深刻。这本书让我不仅仅是在看一个故事,更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它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自己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绾青丝II(沧都篇)》的书写,给我带来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但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将这种文字功底转化为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将读者带入到故事之中。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忘记自己身在何处,完全沉浸在书中所描绘的世界里,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亲身经历着那些故事。例如,在描写一场激烈的战斗时,作者的语言充满了力量感和冲击力,我能够感受到刀剑相击的铿锵声,能够闻到硝烟弥漫的气味,甚至能够感受到角色的紧张和恐惧。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是很多书籍难以做到的。而在描绘一些细腻的情感场景时,作者的文字又变得温柔而抒情,仿佛带着一种魔力,能够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强大的叙事感染力,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专注,不愿意让任何一个字被错过。
评分《绾青丝II(沧都篇)》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人物塑造,而是深入到角色的灵魂深处,去探究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那些隐藏在笑容背后的苦楚。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人物情感变化时所展现出的细腻笔触,那些微妙的眼神交流,那些欲言又止的沉默,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例如,某个角色在面对重大抉择时的内心挣扎,书中通过层层递进的心理描写,将那种纠结、彷徨以及最终的决断,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心脏的每一次跳动,能听到他内心深处那无声的呐喊。这种写实的风格,使得人物不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成长与蜕变,都让我感同身受。甚至是一些配角,也被赋予了独立的灵魂和复杂的情感,他们的人生轨迹虽然不如主角那样跌宕起伏,却也同样令人心疼和赞叹。作者对于人性的洞察力,体现在对人物复杂性的刻画上,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人是全然邪恶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立场上,在时代的洪流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种真实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书中的对话也十分精彩,既有诗意的描绘,也有现实的敲打,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评分《绾青丝II(沧都篇)》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传递出的那种深刻的人文关怀。作者在描绘宏大的历史背景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之余,始终没有忘记关注个体的命运和情感。书中塑造的每一个人物,无论其身份地位如何,都拥有自己的悲欢离合,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挣扎的小人物的刻画,他们的坚韧,他们的善良,他们的无奈,都让我深深动容。例如,书中有一个关于普通百姓在战乱中求生的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他们为了生存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以及他们之间守望相助的温情,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作者并没有刻意去煽情,而是通过真实的情感流露,打动人心。这种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使得整个故事更具深度和温度。它提醒着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代,人性的光辉也从未熄灭。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生命的赞歌,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绾青丝II(沧都篇)》在情节的构思上,展现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布局能力。故事的发展并非是线性推进,而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充满了悬念和转折。我曾以为自己已经猜到了接下来的发展,但作者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抛出一个新的包袱,将故事推向新的高潮。这种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我阅读时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细节。尤其是在处理权谋斗争和江湖恩怨时,作者的笔力显得格外老辣,那些精巧的计谋,那些出人意料的背叛,都让人拍案叫绝。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亲眼目睹着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步步为营。而那些看似不经意的伏笔,也总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让人不禁感叹作者的深谋远虑。除了主线剧情的精彩,书中穿插的那些支线故事也同样引人入胜,它们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层次感,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众生相。这些支线故事看似独立,实则与主线剧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历史画卷。整体而言,情节的跌宕起伏,悬念迭起,让这本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评分初次翻开《绾青丝II(沧都篇)》,便被那股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和磅礴大气所吸引。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织锦匠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沧都这座古老城池的沧桑巨变。从卷首的序章开始,就为读者铺陈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那些关于王朝兴衰、权力更迭的宏大叙事,如同远古的号角,在耳边回响。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在描绘城市风貌时所使用的那些极具画面感的词语,无论是鳞次栉比的屋檐,还是古朴森严的城墙,亦或是蜿蜒流淌的护城河,都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你能感受到阳光如何洒在青石板路上,微风如何拂过杨柳,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座充满故事的城池之中。更让我惊喜的是,在宏大的背景下,作者并没有忽略个体命运的渺小与挣扎。那些鲜活的人物,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悲欢离合,都如同镶嵌在宏伟画卷上的璀璨珍珠,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我尤其对书中那些在历史洪流中努力生存、追寻自我价值的人物感到动容,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无奈,都深深触动了我。作者在叙事节奏的把控上也十分到位,时而波澜壮阔,时而细腻入微,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着那些场景,感受着那些人物的情绪,仿佛与他们一同经历着沧都的百年风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极具感染力。
评分《绾青丝II(沧都篇)》的书写风格,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作者的文字,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流畅,二者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在描述景物时,作者仿佛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用色彩斑斓的笔触,将沧都的山川河流,宫阙楼阁,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自然景色的描写,那些日出日落,四季更迭,都被赋予了诗意和哲理。例如,书中对一场秋雨的描绘,不仅仅是写雨点落在屋檐上的声音,更是借雨水冲刷世间万物的意象,引申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让人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思考。而当涉及到人物情感的抒发时,作者的笔触又变得缠绵悱恻,那些爱恋的萌芽,别离的伤感,都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淌过读者的心田,带来淡淡的忧伤和无尽的共鸣。我曾因为某段感情的描写而潸然泪下,也曾因为某个角色的坚韧而心潮澎湃。作者对情绪的捕捉和表达,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能够轻易地拨动读者的心弦。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就像是在品味一壶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微涩,细品之下却能感受到其醇厚的香气和回甘,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绾青丝II(沧都篇)》的语言风格,是一种很难用简单词汇来概括的独特魅力。它仿佛集合了多种文体的优点,既有诗歌的意境,又有散文的洒脱,还有小说情节的紧凑。在描绘人物对话时,作者的语言转换自如,既能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又能传达出他们细腻的情感。例如,在表现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时,他的话语中往往带着岁月的沉淀和智慧的光芒,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而在描写年轻人的对话时,则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冲劲,有时甚至带着几分稚嫩和莽撞。这种语言上的丰富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此外,作者在运用一些意象和比喻时,也显得十分考究。他能够将抽象的情感,用具象的景物来表达,例如用“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来形容一段注定无法实现的感情,用“风雨同舟”来体现患难与共的情谊。这些精妙的比喻,不仅让文字更具美感,也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体会人物内心的世界。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语言,既能雅致,也能朴实,既能豪迈,也能婉约,多变的风格让阅读过程始终充满惊喜。
评分《绾青丝II(沧都篇)》的叙事结构,给我带来了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阅读感受。作者在故事的展开上,并没有拘泥于单一的视角,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多视角切换,使得故事更加丰满和立体。有时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展现历史的进程,有时又会深入到某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种多层次的叙事方式,让我在阅读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故事,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书中人物。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在不同人物视角下,对同一事件的描绘。有时候,同一个事件,在不同的当事人眼中,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和感受,这种差异性,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内涵,也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作者在叙事节奏的把握上,也做得非常出色,时而加快节奏,推动情节发展,时而放慢脚步,营造氛围,或深入刻画人物。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使得故事既不会显得过于拖沓,也不会让人感到信息量过载,始终保持着阅读的吸引力。
评分《绾青丝II(沧都篇)》所构建的世界观,庞大而又细致,充满了令人着迷的细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设定一个虚构的时代背景,而是将历史的厚重感融入其中,使得整个故事仿佛就发生在真实存在的某个角落。从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到民俗风情、宗教信仰,作者都进行了详尽的描绘,让人感觉这个世界是如此真实可信。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沧都城中各个阶层的生活描绘印象深刻,从皇宫的奢华,到市井的喧嚣,再到乡村的淳朴,都得到了细致的展现。作者似乎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有着深入的了解,笔下的人物,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思想观念,都符合那个时代的逻辑。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整个故事的代入感极强。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象自己就生活在那个世界,感受着那里人们的生活。更让我赞赏的是,作者在构建世界观的同时,也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许多伏笔,这些伏笔贯穿整个故事,直到最后才一一揭晓,让人不禁惊叹于作者的匠心独运。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发生地,更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故事性的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